超外差式接收机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超外差式接收机是广播和通信中最主要的一种调频接收机。
它是通过将接收信号与一个高稳定的、本地的振荡器频率混合,产生出一个中频信号,再进行放大、解调等信号处理的过程,最终实现对信号的接收和解码。
下面我们将从信号混频、中频处理和解调等几个方面简述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1. 信号混频
超外差式接收机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首先要与本地低频信号混频。
混频的目的是把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
超外差式接收机通常使用的振荡器频率是固定的,并且是高度稳定的,因此产生的混频信号频率也是稳定的。
混频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将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其它信号将被阻止。
2. 中频处理
混频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通常是一个比较低的频率信号。
为了放大和解调,需要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和对中频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不需要的信号。
中频放大器通常使用的是高品质的放大器,以保证信号的质量。
中频滤波器通常用来防止旁路信号对解调过程的干扰。
3. 解调
在中频处理之后,接下来就是解调信号的过程了。
解调信号通常是根
据不同类型的信号,使用不同的解调方式。
例如,调幅信号一般使用
检波器进行解调,调频信号则使用反馈式调制解调出原始信号。
最后,信号经过解调处理之后,就可以被输出。
总的来说,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混频、中频处
理和解调等多个环节的处理,最终实现了对信号的解码和输出。
它具
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广播和通讯领域
被广泛应用。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部分:混频和解调。
首先,我们来介绍混频部分。
超外差接收机是利用非线性元件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方便后续的处理。
混频过程中,非线性元件会产生多个频率的信号,其中包含了原始信号的和频分量、差频分量和本地振荡器信号。
接下来是解调部分。
混频之后,得到的中频信号需要进行解调,以提取出原始信号。
解调的过程利用了非线性元件的特性,比如二极管的整流特性。
通过将中频信号输入到非线性元件中,只保留了中频信号所对应的频率分量,而滤除了其他分量。
然后再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其他杂散信号,最终得到原始信号。
整个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混频和解调的过程,通过将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再经过解调处理,最终提取出原始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在广播和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信号的接收效果和质量。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基于调制解调原理的无线电接收器。
它主要由前置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和解调器等组成。
当无线电信号经过天线输入到前置放大器后,在经过调制后,得到一个低频信号,即中频。
然后中频信号经过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进行处理,最终得到一个具有较高信噪比的音频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将它输入到前置放大器中,放大无线电信号的弱化部分,使其达到后续处理的要求。
2. 经过调制,将高频无线电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再进行一定的滤波处理,使其获得所需的频带宽度。
3. 经过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的处理,将中频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电平,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解调。
4. 解调器对待处理的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将中频信号恢复为对应的基带信号,即音频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接收到频率范围内的各种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以听到的音频信号,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
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
超外差收音机是一种特殊的收音机,主要用于接收由地面放射台发射的超短波无线电信号。
超外差收音机采用了特殊的“超外差”技术,可以接收超短波频率的电台信号,为用户提供清晰的声音。
超外差技术的原理是,在单边带滤波器中,将两个截止频率分别设置成锁频后,根据电台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把分别设置在两端的滤波器中心频率设置成负差值。
这样,信号就会出现“外差”的现象,被设置在滤波器中心频率位置的信号将会有独特的突出,并且外界的噪声也会消失得很快。
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1.超外差收音机在接收时,会将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
2.低频信号经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在调音器中转换为超短波波频信号。
3.超外差收音机将信号传送到滤波器中,通过调节滤波器上的中心频率,使信号的“外差”现象可以体现出来,从而获得清晰的声音信号。
4.最后,将信号传到扬声器里,使用户能够收听清晰的声音信号。
- 1 -。
无线电广播传输过程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中波的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规定为525—1605kHz(千周)。
短波的频率范围为3500—18000kHz。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图3-2为调幅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实习图3-2中B处),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实习图3-2中D处)。
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本机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图见实习图3-3所示C1、B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
VT1、B2、B1、C组成变频级。
VT1为变频管。
初级线圈与C构成变频级负载。
C1、B2组成本机振荡电路,C6为振荡耦合电路,VT2、VT3组成中频放大电路,2AP9为检波电路,R9为音量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16为高频耦合电容。
VT4、VT5为前置低频放大级、VT6、VT7组成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
R16、C21、C17为电源波波电路。
R1、R2、R3、R4、R5、R6、R7、R12、R10、R11、R13、R17、R18为各级的直流偏置电阻。
超外差收音机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①整机电路分析,熟悉元件在印刷板上安装位置。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引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设计对于实现高效、稳定的信号接收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良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基本原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是通过将收到的调幅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进行混频,然后进行解调和滤波,最终恢复原始信号。
具体而言,它包括一个前置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和音频放大器等几个关键模块。
二、传统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问题传统的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 线路复杂度高:传统电路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元器件和调整来保证性能。
2. 抗干扰性差:传统电路对噪声和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较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 信号失真:传统电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非线性失真,影响解调效果。
三、新设计方案的核心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方案,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简化电路结构: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择,我们将电路结构简化为几个关键模块,降低了线路复杂度。
2.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新设计方案加入了一些滤波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有效地抑制了外界噪声和干扰信号。
3. 优化非线性处理:通过引入非线性补偿电路和调整解调算法,我们减小了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提高了解调效果。
四、性能评估与测试结果为了评估新设计方案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果总结:1. 信号传输质量:与传统电路相比,新设计方案在传输质量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和失真。
2. 抗干扰性能:新设计方案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信号接收。
3. 能效比提高:新设计方案在降低功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相比传统电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探究超外差雷达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摘要:超外差式接收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接收机类型,现代雷达接收机绝大多数都采用这种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本振信号和输入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输出。
即先是将射频回波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并对此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掉混频后产生的高频和低频杂波;然后把滤波后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以便输出信号能够被后续的电路接收;最后将此中频信号检波后进行后续处理。
关键词:AWPR-03;风廓线;超外差;接收机一、现代雷达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本人以AWPR-03型风廓线雷达为例,来说明现代雷达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AWPR-03型雷达是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研制的固定式测风雷达,该雷达适用于机场,主要用于实时、连续探测雷达场站上空3KM以下的空中风向风速和垂直气流,为机场航空飞行气象保障提供高时空分辨力的空中风资料。
其接收机就是一种典型的超外差式接收机。
二、AWPR-03型接收机的原理框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接收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接收通道接收通道从功能上分为接收前端和混放两个部分;其中接收前端包括四合一合成器、PIN开关、标定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其作用主要是完成回波信号的低噪声放大;混放模块完成回波下变频,得到60MHZ的中频回波信号,其主要组成部分为1380滤波、1320滤波、下变频器及60M滤波放大器。
来自天馈系统的四路射频回波信号,由四合一合成器汇总成一路,经PIN开关、标定开关、滤波器进入下变频器,再与来自频率源分机的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获得60MHZ的中频信号送中频数字接收机进行处理。
来自频率源分机的标定信号,由标定开关控制切换到标定模式,经低噪声放大器,进入接收机通道完成对接收系统的噪声系数、相位噪声、强度和径向速度等各种标定信号。
接收通道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工作过程如下:a) 四合一合成器:AWPR-03型雷达的天线部分由四块完全相同的天线子阵块组成,四合一合成器的作用就是将这四个天线子阵块各自接收到的射频回波信号汇总成一路。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如下:
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利用超外差原理来实现信号接收的无线电接收机。
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将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从而将高频信号转换为较低的固定频率,即中频(IF)信号。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信号接收:通过天线接收电磁波信号。
2. 高频放大:使用高频放大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初步放大。
3. 选频:输入回路通过LC串联谐振对双联可变电容的调节,实现选频及频率同步跟踪,从而选择特定频率的电台信号。
4. 变频:变频电路将选出的电台信号的载波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同时保持中频信号与原高频信号包络完全一致。
变频电路由本机振荡器和混频器组成。
5. 中频放大: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进一步放大。
6. 检波:检波器将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7. 低频放大: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器放大后,送给音箱还原成声音。
总的来说,超外差接收机的优势在于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增益分配灵活,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干扰和噪声,因此广泛应用于远程通信、广播接收以及各种无线电测量技术中。
一.基本要求1.接收频率范围:540HZ-----1600KHZ2.不失真功率大于等于50mW3.选择性大于等于10dB4.工艺组装良好二.无线电广播发射图2-1 无线广播信号发射三.系统的电路实现1.接收机电路框图图3-1接收机电路框图组成2.具体电路图3-2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图在发射机中,高频已调波电流流过天线后,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辐射)。
接收机整体过程:1.电台信号被接收天线(调谐回路的一部分)接收,这个信号记为f s2.本振电路产生频率可调的振荡信号,此信号即为f L3.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混频,产生固定中频信号4.中频信号经2级放大5.中频信号经检波,还原发射的音频电信号6.音频电信号经低放,功放,推动喇叭声响四.模块电路的原理1.输入调谐回路原理:任何物体都有其本身的自然谐振频率,当外界对其施加的频率等于其自然谐振频率,就发生了共振。
在物理力学上,表现为振动。
在电学,则表现为谐振,即电磁能量的转换。
图4-1输入调谐回路图4-2 高Q线圈由高Q的磁性天线线圈(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C A、C A’组成输入调谐回路。
谐振于外来信号的频率(调节可变电容C,可使LC的固有频率=电台频率,产生谐振),信号由L0耦合到L0',传输到变频管。
2.混频图4-3 混频(主要器件:三极管)有频率变换的作用,利用晶体管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使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同时加到晶体管上,这时在其输出端就会有两种信号的频率之和及差以及其他频率的信号发生。
因为管子的非线性,集电极输出的电流频率成分有:f=p*f L±q*f c(前者为本振信号,后者为调幅信号)。
所以,混频后,要进行选中频。
LC谐振电路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混频器中,比较重要的是直流工作点。
为了产生混频所必须的非线性和最大的混频增益,直流工作点要合适。
直流集电极(或发射极即图中的A点)电流过大时,则出现不发生混频作用或者混频现象效果较低;电流过小时,则混频管对中频成分的放大作用小。
超外差式收音机基本原理超外差式收音机是一种基于本地振荡作为中心频率进行调谐的收音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一个本地振荡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中频信号,再进行放大、检波、解调等处理,最终得到声音或数据信号。
1.接收天线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第一步是接收天线。
天线将无线电信号从空气中接收到,并将其送入收音机电路中。
天线应根据接收频率进行调节。
2.射频放大器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非常微弱,必须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以便进一步处理。
射频放大器将增加信号的能量,并适当调整其频率响应,以提高接收质量。
3.混频器混频器是一个与本地振荡器相连的器件,其目的是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进行混合。
在混合过程中,频率为本地振荡器频率的信号通过相互作用和干扰会产生新频率成分。
这个新的频率与射频信号之间的差值称为中频(IF)。
中频放大器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在之后的步骤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中频放大器还有助于减少中频阻抗对后面的电路的影响。
5.限幅器限幅器用于限制中频信号的振幅范围,以便后续电路可以更轻松地处理信号。
限幅器不能太强,否则会引起失真。
6.检波器检波器将中频信号转换为包含音频信号或数据的直流电压信号。
检波器是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或数据。
音频放大器对检测到的音频或数据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快速输出。
这可以通过将信号进一步放大到足够大的程度,以便将其传输到扬声器或其他输出设备来实现。
8.输出设备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最后一步是将音频信号传输到输出设备中,如扬声器或耳机。
输出设备化将经过处理的音频或数据信号转换为听到实际声音或看到实际图像的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分析引言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常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的接收机,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和灵敏度,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本文将介绍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性能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
超外差接收机原理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是将接收信号与参考信号混合后,得到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解调等处理,最终得到音频信号输出。
其中,混频器是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核心部件。
超外差接收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选择性、动态范围、相邻通道干扰抑制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性能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灵敏度灵敏度是接收机接收能力的度量,反映了接收机在一定的信号发射功率下,接收到的最小可辨识别信号功率。
灵敏度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放大器和提高混频器输出功率来实现。
选择性选择性是指接收机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能力。
一个好的接收机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频率信号并抑制那些不需要的信号。
选择性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来实现,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等。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在接收强信号时所能处理的最大信号强度和在接收弱信号时所能处理的最小信号强度之间的范围。
动态范围的提高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来实现。
相邻通道干扰抑制相邻通道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现象,即接收机在接收一个频率的信号时,同时会受到其它频率信号的影响,导致误码率的升高。
相邻通道干扰抑制是指接收机减少相邻频道干扰的能力,可以通过使用窄带滤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
超外差接收机的实际应用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广泛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导航、雷达等领域。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使其成为许多应用中的首选方案。
例如,超外差接收机在GPS(全球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中,可以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混合后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
此外,在数字电视、数字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本文对超外差接收机的原理、性能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超外差接收机在无线电通信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性能指标也在不断地提高。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是基于超外差的原理,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
它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射频前端电路和中频部分。
射频前端电路负责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
当信号进入接收机后,它首先经过一个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增加信号的强度并减少噪声的影响。
接下来,信号进入混频器,通过混频器与一个本地振荡器相结合。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传入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混合,产生一个新的信号,其频率等于信号频率与本地振荡器频率的差值。
中频部分负责对混频器输出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它包括一个中频放大器和一个解调器。
中频放大器用于增加混频器输出信号的强度,以便进一步处理。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解调器采用一个带限放大器和一个环形检测器来提取音频信号。
带限放大器用于选择解调器输出中所需的频率范围,而环形检测器则对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以使得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总之,超外差接收机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接收和放大传入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混频器将信号和本地振荡器混合产生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部分的放大和解调处理,最终输出为音频信号。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超外差接收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频率选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领域。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原理构图超外差式收音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接收无线电广播,其原理构图主要包括调谐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和音频放大器等部分。
1. 调谐器:调谐器是收音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选择并接收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
它由一个可变电容器和一个电感线圈组成,通过改变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线圈的感值,可以调整电路的共振频率,从而使收音机能够接收并放大特定频率范围的无线电信号。
2. 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用于放大经过调谐器选择的无线电信号,使其能够驱动后续的检波器进行解调。
中频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通常在100 kHz到10 MHz 之间,其主要由一个放大元件(如晶体管)和与之相连的电容和电感组成,通过调整这些元件的参数,可以调整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
3. 检波器:检波器的作用是将中频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解调成音频信号。
超外差式收音机通常采用二极管检波器,比如常见的整流检波器。
它将输入的调制信号转换为与输入信号载波频率相同的包络信号,然后将其输出给后续的音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4. 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用于放大经过检波器解调后的音频信号,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驱动扬声器产生可听的声音。
音频放大器通常由一个功放(放大器)和音频输出器件组成,其中功放负责放大信号,音频输出器件则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给扬声器。
选择合适的功放和音频输出器件,可以保证输出的音频信号质量。
除了以上的主要部分,超外差式收音机还包括一些辅助电路,如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和限幅电路等。
AGC电路用于控制中频放大器的增益,使其在弱信号时能够放大得更多,在强信号时放大得更少,以防止过放大引起的失真。
限幅电路则用于限制接收信号的幅度,以防止过大的幅度波动对后续电路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超外差式收音机通过调谐器选择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检波器解调成音频信号,再经过音频放大器放大后,最终产生可听的声音。
以上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原理构图。
超外差接收机工作原理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常见的无线电接收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外差技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解调等处理,最终输出音频信号。
下面将详细介绍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天线、射频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和音频放大器等。
当天线接收到无线电信号时,信号经过射频放大器放大后,进入混频器。
混频器将射频信号和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混合,得到中频信号。
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放大后,进入解调器。
解调器将中频信号解调成音频信号,再经过音频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到扬声器中。
超外差接收机的关键在于混频器。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射频信号和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混合,得到中频信号。
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频率与射频信号频率相差一个固定的值,称为中频。
混频器将射频信号和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混合后,得到的信号频率为射频信号频率减去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频率,即中频。
中频信号的频率一般在几百千赫兹到几兆赫兹之间。
超外差接收机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其灵敏度高是因为混频器将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后,中频信号的幅度比射频信号大很多,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被放大。
其选择性好是因为混频器将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后,可以通过滤波器选择出所需的信号频率。
其抗干扰能力强是因为混频器将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后,可以通过滤波器去除干扰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是一种常见的无线电接收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外差技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解调等处理,最终输出音频信号。
其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以收音机为例,但不限于收音机使用超外差技术(例如手机\CDMA等无线电通信)。
最初的收音机属于直放式收音机,它的特点是,从天线上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在检波以前,一直不改变它原来的高频频率(即高频信号直接放大)。
它的缺点是,在接收频段的高端和低段的放大不一样整个波段的灵敏度不均匀。
如果是多波段收音机,这个矛盾更突出。
其次,如果要提高灵敏度,必须增加高频放大的级数,由此带来各级之间的统一调谐的困难,而且高频放大器增益做不高,容易产生自激。
如果能够把收音机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都变换成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检波。
由于中频频率比变换前的信号频率低,而且频率固定不变,所以任何电台的信号都能得到相等的放大量,同时总的放大量也可以较高。
从而克服了上述矛盾。
典型地,振荡器产生一个始终比接收信号高一个中频频
率的振荡信号,在混频器内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将振荡信号与接收信号相减产生一个新的频率即中频,这就是"外差"。
为了获得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获得中频信号以后在加以放大,即中频放大,这样收音机的接收质量大大提高,这就是"超外差式"电路。
它有如下几个优点:
1. 由于变频后为固定的中频,频率比较低,容易获得比较大的放大量,因此收音机的灵敏度可以做得很高。
2. 由于外来高频信号都变成了一种固定的中频,这样就容易解决不同电台信号放大不均匀的问题。
3. 由于采用"差频"作用,外来信号必须和振荡信号相差为预定的中频才能进入电路,而且选频回路、中频放大谐振回路又是一个良好的滤波器,其他干扰信号就被抑制了,从而提高了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