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4
生活中的大数10个例子二年级一、生活中的大数例子。
1. 人口数量。
- 一个城市的人口可能有几百万人。
例如,北京市的人口有两千多万。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果一个班级有50人,那北京市的人口相当于很多很多个班级的人数加起来。
2. 距离。
-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0千米。
这个数字很大,如果我们走路,一步大约是半米,要走到月球得走非常非常多步,是难以想象的距离。
3. 大型建筑物的高度。
- 上海中心大厦高度为632米。
如果每层楼大约3米高,那它就有两百多层。
和我们住的普通居民楼相比,普通居民楼可能只有6层左右,上海中心大厦比很多居民楼加起来还高。
4. 图书馆的藏书量。
- 一些大型图书馆的藏书量可以达到数百万册。
比如国家图书馆,它的藏书量非常丰富,有很多很多本书。
如果一个小朋友一年读100本书,要读完这么多书得花非常长的时间。
5. 大型商场的客流量。
- 在节假日的时候,大型商场一天的客流量可能会达到数万人。
比如说在“五一”或者“十一”假期,一个大商场里人来人往,几万人聚集在那里购物、休闲。
这比一个小村庄的人口还要多呢。
6. 一年的天数。
-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这个数字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也比较大。
可以把一年的天数和每天做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一年要吃多少顿饭,365天每天吃3顿饭,那就是1000多顿饭呢。
7. 高速公路的长度。
- 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很长,截至2020年,已经超过16万千米。
这么长的高速公路可以连接很多城市,如果把它比作一条长长的绳子,那这条绳子可以绕地球好几圈呢。
8. 学校的学生总数。
- 一些大型学校的学生总数可能有几千人。
比如一个小学有3000名学生,这3000名学生要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里学习、玩耍。
如果一个操场可以容纳1000人做课间操,那全校学生做课间操就需要3个这样的操场。
9. 手机的价格。
- 一些高端手机的价格可能会达到数千元。
例如,苹果手机的某些型号售价8000元左右。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考试真题示例文章篇一:哎呀,说起我们二年级数学里生活中的大数,那可真是有意思极啦!有一次考试,老师发下卷子,我一看,心里就犯嘀咕:“这都是些啥呀?”第一道题就问:“如果一辆公交车能坐50 人,那10 辆这样的公交车能坐多少人?”这可难不倒我,我心想:一辆车坐50 人,那10 辆车不就是50 个10 嘛!我赶紧在纸上算起来,50×10=500(人),我自信满满地写下答案,还不忘对自己说:“这么简单,我肯定能做对!”再往下看,又有一道题:“学校图书馆有800 本书,新购进500 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书?”我马上在心里念叨:“这不是加法嘛,800 加上500 等于1300 本。
”我飞快地写下答案,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好像在说:“这题也太容易啦!”做到后面,有一道题可把我难住了。
题目说:“小明家离学校2000 米,小红家离学校3000 米,他们两家相距多远?”我一下子就懵了,这可咋办呀?我抓耳挠腮,左思右想。
我同桌看我着急的样子,小声跟我说:“你得考虑他们两家在学校的同一侧还是两侧呀。
”我恍然大悟,赶紧在纸上画图分析。
如果在同一侧,那就是3000 - 2000 = 1000(米);如果在两侧,那就是3000 + 2000 = 5000(米)。
我长舒了一口气,心想:“多亏了同桌提醒,不然我就做错啦!”还有一道题也很有趣,问:“一个商场一天的营业额是8000 元,一个星期的营业额是多少元?”我心想:一个星期有7 天,那不就是8000×7 嘛,这可难算啦!我在草稿纸上列竖式,算得我手都酸了,终于算出是56000 元。
我擦了擦头上的汗,自言自语道:“可算算出来啦,真不容易!”等我做完卷子,仔细检查了一遍,觉得应该没问题了,就交了上去。
心里还在想:“这次考试能考个好成绩吗?”等到老师发卷子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看到自己的分数,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我考了95 分!虽然还有些小错误,但我已经很满意啦!我觉得呀,生活中的大数虽然有时候很难,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计算,就一定能把它们搞定!难道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哎呀,你知道吗?我们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考试里有个特别让人头疼又兴奋的部分,那就是生活中的大数!有一次考试,第一道题就把我难住啦!题目说:“小明家新买的房子花了八十万,这个数字怎么写呀?”我当时心里就嘀咕:“八十万?这可真是个大数字!”我赶紧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一边写还一边想:“这可比我平时数的小数字难多啦!”再看看旁边的小红,她眉头紧皱,咬着铅笔头,好像也被这个大数给难住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大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大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大数的读写方法。
3. 大数的比较和排序。
4. 大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和排序、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大数的加减法运算,尤其是进位和退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挂图、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如人口数量、物品数量等,引发学生对大数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大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大数的读写方法、比较和排序、加减法运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大数的读写、比较、排序和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数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大数的读写方法。
3. 大数的比较和排序。
4. 大数的加减法运算。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大数的读写、比较、排序和加减法运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大数进行计算。
3. 拓展题:研究大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大数概念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大数。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后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大数进行计算。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大数的概念、读写方法、比较排序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大数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大数第拨一拨CATALOGUE目录•生活中的大数•大数的读写•大数的比较和排序•大数的计算•大数的应用•大数的总结和回顾CATALOGUE生活中的大数解释例子2人口统计:在人口统计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亿为单位的数字,比如中国的人口约为14亿人。
例子1房价:在购买房产时,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万元为单位的房价,比如300万元、500万元等。
例子3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中,我们经常看到股票价格以元、万元为单位进行波动,比如某只股票价格为3000元/股。
重要性1重要性2重要性3生活中的大数的重要性CATALOGUE 大数的读写整数部分的读法小数部分的读法科学计数法030201整数部分的写法小数部分的写法科学计数法位数数位大数的位数和数位CATALOGUE大数的比较和排序位数不等的比较当两个大数的位数不相同时,位数多的数较大。
例如:999和1000,1000比999大。
位数相同的比较当两个大数的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则依次比较次高位、次次高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如:4567和4568,4568比4567大。
将大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例如:1234、5432、9876,则排列为1234、5432、9876。
从小到大排序从大到小排序大数的取舍根据实际需要,将大数截取到所需位数。
例如:将3.14159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到3.14。
大数的四舍五入根据实际需要,将大数四舍五入到所需位数。
例如:将3.14159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两位,得到3.14。
大数的取舍和四舍五入CATALOGUE 大数的计算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乘方和开方是大数计算中常用的运算,需要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详细描述在进行大数乘方和开方计算时,需要将数字拆分成多个位数,并使用指数表示幂次。
需要注意乘方的指数和底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开方的根号内是否为负数的情况。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简便算法,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大数北师大版教案:生活中的大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单元《认识大数》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千位、万位以及更大的数位;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级;学会从右边起数位顺序表;能够正确地读写大数,并进行大数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千位、万位以及更大的数位。
2. 培养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和数级的认识,能够从右边起数位顺序表。
3. 训练学生的大数比较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数的读写方法,数位的理解和数级的认识。
2.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数位的理解和数级的认识,大数的读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数位顺序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大数,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引导学生对大数产生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和黑板,讲解大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数位的理解和数级的认识。
3. 例题讲解:举一些实际例子,如千位、万位的数,讲解如何读写大数,如何进行大数的比较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大数的读写练习,互相检查,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数的认识千位、万位以及更大的数位数位的意义和数级从右边起数位顺序表大数的读写方法千位、万位的读写大数的比较和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彩笔标出下面各数的数位顺序:8000、5、90000。
(2)读写下面的大数:9000、10000、5。
(3)比较下面的大数大小:8000和9000,5和12000。
2. 作业答案:(1)8000的数位顺序: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5的数位顺序: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90000的数位顺序: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8000读作:八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大数的概念,认识生活中的大数;2.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3.学会大数的数位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大数的概念;2.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1.大数的数位分析方法;2.生活中大数的运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大数”;2.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大数,例如问学生们家里有多少钱,学校的学生总数是多少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兴趣。
步骤二:讲解大数的概念1.呈现大数的定义,即数值很大、超过常规计量单位的数,例如万、亿等;2.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大数,例如GDP、人口总数等。
步骤三: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1.通过课件展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1000为千、10000为万等;2.让学生尝试读写生活中出现的大数,例如: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
步骤四:数位分析方法1.定义数字的位数,例如个位、十位、百位等;2.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大数的数位分析方法,例如:城市人口有多少个亿、国内生产总值有多少个万亿等;3.让学生练习数位分析方法,例如:计算班里有多少位同学、学校有多少位学生等。
步骤五:生活中大数的运用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大数应用,例如:金融投资、房产交易、股市分析等;2.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大数应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享。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2.名词解释;3.数字填空。
教学反思生活中的大数是备受关注的数学知识点之一。
通过生动具体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大数的概念及应用,并掌握数位分析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多用直观的示范与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小组讨论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生活中的大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大数,包括大数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学会正确读写大数,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数的概念,知道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正确读写大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大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大数的读写方法。
2. 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实例,如人口数量、物品数量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大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大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读写方法:详细讲解大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写大数。
4. 实际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统计等。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大数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大数2. 主体内容:- 大数的概念- 大数的读写方法- 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巩固读写方法。
2. 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大数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大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
在二年级的数学课上,我们开始接触到了很多大数。
大数让我们感到有些困惑,但也让我们感到兴奋和好奇。
我们学会了如何读写大数,如何比较大小,以及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给我们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我们用大数进行计算。
比如,老师会问,“如果有100个苹果,你拿走了20个,还剩下多少个?”我们会
用大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出答案是80个苹果。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学会了用大数
进行计算,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大数的存在。
比如,我们去
超市买东西时,会看到商品的价格是用大数来表示的。
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帮助爸爸妈妈算账,看看我们买的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游戏中遇到大数。
比如,玩扑克牌时,我们需要比较大小,看看谁的牌面数字更大。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大数的比较知识了。
通过学习大数,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这些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二年级的数学生活中的大数,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乐趣和挑战。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掌握大数的知识,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9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数一数》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为主,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
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读写万以内的数,甚至可能有个别学生还会读更大的数。
教学中,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
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
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
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2今天我听了王培培老师上的《生活中的大数》的一节课,感受很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的26-29页的内容“数一数”。
王老师在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上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
我们现在实施的“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