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父母玩过的游戏》活动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6.39 K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长辈童年时期的游戏,对比现代游戏,理解时代变迁对游戏方式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进对长辈的理解和亲情。
教学内容长辈童年游戏的介绍:介绍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等传统游戏。
时代变迁对游戏的影响:探讨科技发展如何改变游戏方式。
采访与调查:组织学生采访长辈,了解他们童年的游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游戏的了解和兴趣。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变迁对游戏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游戏道具(如跳绳、毽子)。
学具:采访记录表、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传统游戏图片,引发学生对长辈童年游戏的兴趣。
2. 游戏介绍:介绍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游戏,让学生了解并体验。
3. 采访调查:组织学生采访长辈,记录他们童年的游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采访结果,讨论时代变迁对游戏的影响。
板书设计中心:课程“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右侧:展示传统游戏图片和采访调查的关键点。
作业设计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对比的报告。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评估学生对传统游戏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辈童年的游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通过采访、调查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提升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丰富,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长辈的理解和亲情。
采访与调查的详细说明1. 采访准备培训:在采访前,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培训,教授基本的采访技巧,如如何提问、如何记录等。
采访提纲:提供采访提纲,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如“您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您觉得现在的游戏和您小时候的游戏有什么不同?”等。
小学综合实践寻找父辈儿时的游戏教案活动在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孩子们越来越少地参与到户外游戏和体验中。
然而,这些活动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他们父辈童年时的游戏乐趣,我设计了一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去寻找父辈儿时的游戏,并制作相应的教案以共享给全班同学。
1. 活动目的和意义通过这一活动,我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加深他们对于传统游戏文化的了解。
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与父母的亲密合作,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增强家庭关系和情感。
2. 活动内容和步骤2.1 游戏寻找首先,我会要求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起讨论和寻找他们父辈小时候玩的游戏。
这可以通过家长的描述、老照片和家庭视频等途径进行。
学生们可以向父母询问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并了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2.2 游戏教案制作接下来,我将组织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款游戏进行深入研究和教案制作。
学生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游戏、观察父母玩游戏或者搜索相关资料来了解游戏的规则和流程。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使用绘图、文字描述、演示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3 教案分享和游戏体验在教案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将把自己的教案与其他小组分享,并尝试互相教授他们所研究的游戏。
这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分享和学习的平台,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接下来,学生们将参与到各个游戏的体验中,亲身感受那个曾经属于他们父辈的游戏乐趣。
3. 预期效果通过这项活动,我期望学生们能够了解和体验到父辈儿时的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并加深他们对游戏规则和玩法的理解。
此外,这一活动还将鼓励学生们与父母共同参与培养家庭情感和增强亲子关系。
通过合作和分享,学生们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活动拓展和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活动的效果,我还计划邀请一些父母作为嘉宾来学校,与学生们分享他们儿时的游戏经历,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和游戏体验。
《我和长辈童年比游戏》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者:活动目标:1.通过对长辈们童年游戏的调查、体验,感受游戏中蕴含的智慧。
2.通过对长辈童年游戏的调查、汇报等活动,锻炼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生动、准确、有条理地转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了解传统游戏,学会自主、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学生资料搜集与汇报准备情况,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由组成6个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体验长辈童年的游戏;小组交流调查表,讨论确定汇报的项目与形式。
教学过程:一、前期回顾,激趣导入教师出示各小组前期调查、交流活动的照片,带领学生回顾与引导适当评价。
二、汇报调查情况,梳理要点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介绍长辈的一种童年游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游戏的好处、汇报形式等进行评议。
【指导策略:学生汇报前,指导小组商讨如何汇报。
引导学生注意汇报形式和汇报方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汇报,注意用时不宜太长。
】2.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三、观看课间视频,比较感悟1.出示课间捕捉到的镜头,引导思考:你们觉得这样玩好吗?有什么建议吗?2.学生畅谈想法。
四、畅谈收获,反思感悟学生交流:通过本主题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指导策略: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整个过程,也可以说一说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进行评价。
】五、活动总结板书设计:我和长辈童年比游戏踢键子有趣视频跳皮筋健身示范抓石子灵活体验滚铁环方便图片跳房子安全表演旱地龙舟…………附:《调查表》与《汇总表》“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小调查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调查汇总表小组名称 ___________ 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玩过的游戏一、活动背景玩,对孩子来说就是生活,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课间时分,操场上活跃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使校园充满生机。
但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课间游戏,都发现比较单调、枯燥,并且孩子们对游戏的利弊认识不足,有时玩一些危险的、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
因此,同学们期待通过对课间游戏的调查,了解哪些游戏有益,哪些游戏有害,学会有选择的游戏,从而激发同学们设计、创造游戏的热情和意识,在玩中学,在玩中长知识,玩出花样,玩出新意。
课间时分,同学们能在积极健康的游戏中全身心得到放松,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
b5E2RGbCAP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注重多样化实践性学习的实践性课程,是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过程。
现代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团体精神,健康体质等方面都较欠缺,为此,抓住游戏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和游戏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友谊,锻炼体质,发展思维的特点,确定了此课题。
本着儿童爱玩的天性,因为每位儿童几乎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体育课、活动课、课间十分钟就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尽情地玩各自喜欢的游戏。
因此,这次“父母玩过的游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主要本着寓教于乐的精神,让孩子们简单了解传统游戏与现代校园游戏的共同与差异。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兴趣,开展阳光游戏的改编活动,使儿童在课堂中回归生活,体验游戏的精彩与快乐,体验合作的快乐、参与的满足、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生活。
p1EanqFDPw二、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情有独衷,平时又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游戏项目,能够学玩、仿玩,又有了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去请教长辈、老师、同学等,了解搜集游戏。
六年级的学生在合作交往、思维发展、动手动笔、活动实践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
一、指导背景
二、指导对象:四年级学生
三、指导目标
四、指导重难点分析
五、指导前的准备
六、指导过程
㈠教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忆前一阶段的实践活动情况,布置本节课的任务。
〔课件出示活动流程及相照顾片〕
㈤小组讨论成果的呈现形式。
1、小组讨论成果的呈现形式,为成果展示做准备。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肯定恰当的呈现形式,表扬形式新颖、多样的小组。
4、引导归纳成果呈现形式要注意的问题:形式恰当,力求新颖、多样。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讨论成果呈现形式,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成果呈现形式要做到恰当,力求新颖、多样。
㈥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七、指导反思
当然,它是一次尝试指导,要求教师发挥教学机智能随机指导、捕捉信息、顺学而导,因此还有很多缺乏之处,如课堂资源的捕捉是否到位、学生的智慧有没有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是否标准及时、课堂节奏的把握能不能恰当等等都需要加强。
父母玩过的游戏综合实践方案
父母玩过的游戏
一、活动背景
玩,对孩子来说就是生活,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课间时分,操场上活跃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使校园充满生机。
但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课间游戏,都发现比较单调、枯燥,并且孩子们对游戏的利弊认识不足,有时玩一些危险的、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
因此,同学们期待通过对课间游戏的调查,了解哪些游戏有益,哪些游戏有害,学会有选择的游戏,从而激发同学们设计、创造游戏的热情和意识,在玩中学,在玩中长知识,玩出花样,玩出新意。
课间时分,同学们能在积极健康的游戏中全身心得到放松,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注重多样化实践性学习的实践性课程,是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过程。
现代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团体精神,健康体质等方面都较欠缺,为此,抓住游戏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和游戏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友谊,锻炼体质,发展思维的特点,确定了此课题。
本着儿童爱玩的天性,因为每位儿童几乎都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体育课、活动课、课间十分钟就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放松的时候,他们尽情地玩各自喜欢的游戏。
因此,这次“父母玩过的游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主要。
爸爸妈妈的玩具一、活动方案活动主题:爸爸妈妈的玩具适合年级:四年级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爸爸妈妈也和自己一样有童年的美好生活,爸爸妈妈曾经也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生活与自己如今生活的不同。
3、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珍惜物品,并学会探究物品后面的故事与年代感。
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1)、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2)、邀请家长2、实践形式(1)、调查访问(2)、小组合作交流(3)、规划、表达、反思活动准备: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小组调查成果展示。
活动实施: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1、课题的确定爸爸妈妈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那她们不开心的时候会和同学们一样想要买玩具吗,会和同学们一样喜欢玩玩具吗。
爸爸妈妈也有小时候,那她们小时候都玩些什么玩具呢,是不是和我们现在一样玩乐高,变形金刚,电子琴呢。
我希望让同学们能更加了解爸爸妈妈,不仅仅了解他们现在的模样,也了解他们的童年,并拉进与爸爸妈妈的距离。
实践活动课上,我问同学们知不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家里面是否还有他们儿时的玩具,我发现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决定以此开展《爸爸妈妈的玩具》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课题确定后,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若干组。
组员分别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访问。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1、家长情况调查各小组成员回家对爸爸妈妈进行访问,询问他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都有哪些,家里面是否还保存着,如果有的话展示下玩法,并讲讲那个玩具背后的故事;如果没有便利用互联网展示那个玩具的玩法。
2、学生情况调查同学所拥有的玩具有多少,分别是哪些,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玩具有什么区别,有没有一些玩具的原理是相似的。
3、交流探讨调查访问结束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并带上爸爸妈妈的玩具来和组员分享,经过小组成员的投票选择其中一样最好玩或者重复率最高,又或者是最有历史年代感的一样玩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在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成果展示。
放下电子产品,走进父辈童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父辈的童年游戏,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二、教学内容1. 父辈童玩的种类和玩法,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
2. 父辈童玩的特点,如简单易学、无需电子设备、锻炼身体等。
3. 父辈童玩的意义,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身体、提高沟通能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辈童玩的种类和玩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放下电子产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传统游戏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平时喜欢玩的游戏,进而引出父辈童玩的话题。
2. 新课内容:介绍父辈童玩的种类和玩法,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乐趣。
3.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传统游戏的玩法,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学习。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游戏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放下电子产品,走进父辈童玩2. 副传统游戏的乐趣与意义3. 内容:父辈童玩的种类、玩法、特点、意义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喜欢的游戏,并尝试一起玩。
八、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3.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珍惜当下、懂得感恩的品质。
一、互动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准备工作: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准备好相关的传统游戏器材,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并确保器材安全、完好。
2. 教师示范:在介绍每种传统游戏时,教师应亲自示范游戏的玩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游戏规则和技巧。
四年级综合实践《父母玩过的游戏》活动
设计
四年级综合实践《父母玩过的游戏》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学习占据着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
课间,
很多时间是被改正作业挤占了的;在家,除了要完成老师布
置的家庭作业之外,还得完成父母为他们精心准备的习题。
游戏,这个孩子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似乎已渐渐远去。
很
少有孩子能够再次回味父母们小时候玩游戏时的那种快乐
与满足。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父母,心中肯定对童年时代所
玩的游戏记忆犹新,打弹子、跳皮筋、跳房子、甩洋片、捉
七、官兵捉强盗……每到课间和放学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
在家,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这其中
的欢乐开怀是让人永远无法忘记的。
让现在的孩子,去了解
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在游戏中体味那份快乐,是一件十分
有意义的事。
●背景分析
游戏,是孩子们课余生活中永恒的主题,从一个孩子蹒
跚学步开始,就与游戏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但如今的校园已
很难看到已往的传统游戏,就是跳皮筋,丢手帕等经典游戏,玩的同学也逐渐减少。
学生对传统游戏的了解已越来越少。
但广大的学生家长则是传统游戏的受益者,让四年级的学生
调查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传统游戏,并对传统游戏感兴趣,无疑能够为学生枯燥的课余生活注入一汪活水。
●活动时长:
3至4周
●活动目标:
1、认知和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父母小时候所玩的游戏,并在活动过程中学做游戏、改进游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了解父母玩过的游戏,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合作小组的研究,对自己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与成就感,从而更加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爱上父母玩过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一)活动时间:2课时
(二)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提问引入,激发兴趣:你平时最爱玩的是什么游戏?你
知道你父母小时候最爱玩的是什么游戏吗?
学生观看事先拍摄的一些父母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画
面,再次激发对父母玩过的游戏的兴趣。
生成本次活动的主题“父母玩过的游戏”。
2、产生子课题
围绕主题,通过学生讨论,归纳产生一系列子课题。
如:(1)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种类调查
(2)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规则调查
(3)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器材调查
(4)父母小时候玩游戏时的歌谣调查
(5)父母玩过的游戏与我们玩的游戏有什么不同
……
3、制定研究方案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课题研究小组,
教师在学生人数、能力及家庭住址等方面应做好协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制定研究
方案。
教师随机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对小课题方案设计进行
参与、合作、指导。
4、完善课题方案
(1)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课题方案,请其他小组成
员评价、提议。
(2)教师指导评价,评价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方法与内容划分得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条理性。
②预设可能发生的困难,并事先设想解决办法。
③在材料和心理上都作好充分准备。
④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玩游戏时也应注意安全。
(3)小组修改、完善课题方案,使之更趋合理。
二、课题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1-2周
(二)活动方法:因为是对父母玩过的游戏进行调查,所以本次实践活动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深入自己的家庭进行调查,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的一些家庭中的父母进行访问。
(三)活动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
①活动前的准备:进行合理的分工,准备好活动所需器材,明确访问目的,事先设计好所提问题,事先预约等等。
四年级综合实践《父母玩过的游戏》活动设计
②按计划进行调查、访问、记录,有必要的可以进行摄像,也可请被采访者教会一两种游戏。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①调查结束,及时写成情感日记(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
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②对调查、访问到的资料进行汇总与整理,教会学生学会取舍。
③指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应通过集体进行探讨,寻求解决的办法,发挥集体的力量。
3、对于开展的不够顺利的小组,应做好充分准备,开展第二次的调查与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
(1)活动时间:2课时
(2)活动过程
1、小组成员对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对所整理的资料要注重层次性与条理性,并最终形成结论。
2、指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与不足。
3、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4、引导学生交流所写的课题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并定稿。
5、讨论课题的展示方式及展示时成员的分工。
6、小组成员进行课题展示的准备工作。
四、成果展示阶段
(1)活动时间:1课时
(2)活动过程
1、各小组充分展示自己前一阶段的调查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交流中应重视学生的收获与体会):◇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种类调查:
用照片、录像或表演等形式介绍小组内调查到的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并对其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
目的:旨在通过调查访问,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父辈们所玩的童年游戏,并学会他们的游戏,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规则调查:
可用文字、录像、现场表演等形式,展示各种游戏不同的规则。
目的:通过说明、展示,让学生了解父母玩过的游戏的不同规则,从而对每一种游戏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父母小时候玩的游戏器材调查:
对所调查到的游戏器材进行展示。
最好能展示事物,也可以是图片、录像资料。
目的: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父母们玩游戏时往往都是就地取材,所用的材料极其普通,但正是这样的材料,带给了他们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父母小时候玩游戏时的歌谣调查
通过幻灯片、朗诵等形式,展示所调查到的游戏歌谣,
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思及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目的:通过展示,让学生了解游戏歌谣,明白游戏与文化密切相关。
◇父母玩过的游戏与我们玩的游戏有什么不同
从游戏的器材、规则、游戏对身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
器材:父母们玩的游戏器材大多比较简单,制作得也较为粗糙,材料也很普通。
规则:比较简单,不像有些游戏那样复杂。
对身心发展:能带给那个时候的父母快乐,大多对身体有益。
目的: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父母时代的游戏与现代的游戏所用的器材是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游戏规则也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游戏都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2、成果展示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提问、答辩与建议。
3、延伸
①学会一两种父母所玩过的游戏,并对它们的游戏规则进行改进。
②对小课题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或讨论产生子课题。
③课外,课题组的成员可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五、活动评价
1、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与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