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框架
- 格式:ppt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框架专题一哲学概论哲学概论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统一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区别。
它们决定和体现了彼此,互不脱离。
哲学与具体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为指导。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两种形态。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专题二唯物论(世界本质、什么存在)唯物论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说明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质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
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的意识活动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能够动地认识世界,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作用在于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
相反,错误的意识会对人们的能动性产生负面影响,阻碍改造世界的进程。
高昂的精神状态有助于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而萎靡的精神状态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物质决定意识,这是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也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物质与意识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我们需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尊重客观规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我们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两个原理的要求。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与世界观: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区别: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哲基本观点唯物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等)基本主义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等)(唯心史观—半截子唯物主义)学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基本观点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概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生的根本指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论第一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基本特征实现了第一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辩证唯物认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固有属性:运动物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运动中都遵循固有的规律规律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哲学是什么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依据)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是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各自观点)两大基本派别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
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引言: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理论。
在高三学习阶段,理解哲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框架对于培养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提纲的形式总结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哲学的定义和特征1. 定义:哲学是一门思考宇宙、人类和知识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2. 特征:a. 普遍性:哲学关心一般性问题,而非特定事物或个体。
b. 基础性:哲学讨论的问题是其他学科研究所依赖的基础。
c. 理论性:哲学强调思辨和理论构建,而非实证研究。
d. 批判性:哲学追求对所有观念和信念的质疑和反思。
二、哲学思维方法1. 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理解问题和思考。
2. 综合:将不同观点和理论进行整合和综合,寻求一种一致的解释。
3. 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4. 比较与对比:通过比较相似之处和对比差异之处来深入理解问题。
三、西方哲学史1. 古希腊哲学:探究宇宙的理性起源和人的存在方式。
2. 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思想为中心,探讨上帝、宗教和信仰。
3. 文艺复兴哲学:强调人类中心主义、理性和自由意志。
4. 启蒙时代哲学:关注科学、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
5. 德国古典哲学:尼采、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重要观点。
6. 分析哲学:以逻辑和语言分析为主要方法,关注语义和概念分析。
7. 大陆哲学:强调人的存在、言语和身体的角色。
四、哲学主要理论流派1. 实在论:认为宇宙中存在独立于意识的实体,如形而上学理论。
2.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思辨的能力,如康德的先验认识。
3.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源于经验和感觉,如洛克的观点。
4.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和经验验证,如逻辑实证主义。
5. 个人主义:重视个体和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如尼采的超人理论。
6. 共同主义:主张社会公平和集体所有制,如马克思的思想。
7. 解构主义: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不稳定性,如德里达的观点。
唯物论部分一.唯物论部分的知识框架二.把握“一条线索”、“四个关系”、“两个方法论意义”线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三.易错易混的知识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8、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1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1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14、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15、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16、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17、规律有好坏的.18、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0、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21、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2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2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24、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25、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2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27、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2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2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3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31、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32、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3、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3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37、整个世界≠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不包括思维,整个世界包括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