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20秋《统计学基础》在线作业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93 KB
- 文档页数:9
吉大18春学期《医学统计学》在线作业二-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不适宜用Poisson分布描述的实例是_()___
A.广深高速公路一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分布
B.每毫升水样品中大肠杆菌数分布
C.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质点数分布
D.单位空间中某些昆虫数分布
E.一定人群中乙型肝炎病人数分布
标准答案:E
2.比较身高与坐高两组单位相同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采用_()____
A.变异系数(CV)
B.标准差(s)
C.方差(s2)
D.极差(R)
E.四分位间距
标准答案:A
3.实验设计的原则是()
A.对照、随机、均衡
B.随机、重复、均衡
C.对照、重复、随机
D.随机、重复、齐同
标准答案:C
4.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相对比
B.构成比
C.定基比
D.率
标准答案:A
5.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纵向距离最小
标准答案:C
6.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吉大18春学期《统计学基础》在线作业二-0005
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A:组中值是平均数
B:组中值是中间值
C: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答案:C
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可把它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答案:A
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称为()。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答案:D
在总量指标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的被研究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成为()。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环比指数
D:定基指数
答案:A
以下哪个是统计表()。
A:列车时刻表
B:对数表
C:抽奖奖品表
D:某公司各子公司计划完成程度表
答案:D
在Excel中,计算众数的函数是()。
A:AVERAGE
B:MODE
C:STDEVP
D:MEDIAN
答案:B
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
答案:D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称为()。
A:总体。
统计学基础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总体B. 样本C. 变量D. 函数答案:D2.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3.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个术语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标准差B. 方差C. 范围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是正态分布的特点?A. 均值等于中位数B. 均值等于众数C. 均值不等于中位数D. 均值大于众数答案:A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A. -1 到 1B. 0 到 1C. -∞ 到∞D. 1 到∞答案:A二、填空题1. 总体参数是指_________的数值特征。
答案:总体2. 样本统计量是指_________的数值特征。
答案:样本3.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是_________,标准差是_________。
答案:0,14.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_________,表示两个变量的线性关系越强。
答案:15. 方差是衡量数据_________程度的统计量。
答案:离散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统计学中的总体和样本?答案: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2.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有什么区别?答案:描述统计是对数据集进行描述和总结,而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
四、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5, 7, 9, 11, 13,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答案:平均数 = (5+7+9+11+13)/5 = 9,标准差= √[(Σ(xi - μ)²)/n] = √[(5-9)² + (7-9)² + (9-9)² + (11-9)² + (13-9)²]/5 = √[16+4+0+4+16]/5 = √36/5 = 1.8974结束语:以上就是本统计学基础练习册的全部答案,希望这些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统计学基础(二)第三次课后习题答案概述:本文档为《统计学基础(二)》第三次课后题的答案。
这些题主要涉及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方面的知识点。
1. 问题一:假设某个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服从正态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0℃和4℃。
问当这个城市某一天的气温为26℃时,这一天的气温在该城市历史记录中的百分位数为多少?答案:该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出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在26℃处的取值。
由于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均值和标准差,因此可以使用标准正态分布的CDF进行计算。
具体地,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P(Z <= (x - mu) / sigma)其中,Z为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mu为均值,sigma为标准差,x为所求温度值。
将上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P(Z <= 1.5)的取值为0.9332…,即26℃的气温在这个城市历史记录中的百分位数约为93.32%。
2. 问题二:假设某个厂家生产的一个零件的重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8g,标准差为1g。
现从该厂家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批零件(样本容量为10),测得样本平均重量为7.5g。
问这批零件的实际平均重量是否与标准值存在显著差异(取0.05的显著性水平)?答案:该问题可以使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求解。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描述,列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H0:mu = 8(零件的实际平均重量等于标准值)备择假设H1:mu != 8(零件的实际平均重量不等于标准值)其中,mu为总体均值。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显著性水平α的取值,并计算样本平均值的标准误。
由于样本容量为10,因此可以使用学生t分布进行计算。
具体地,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SE = s / sqrt(n)t = (xbar - mu) / SE其中,s为样本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xbar为样本平均值,mu为总体均值。
代入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SE的取值为0.3162,t的取值为-1.581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一个统计整体()A、只好有一个标记B、只好有一个指标C、能够有多个标记D、能够有多个指标2、检查某大学2000 名学生学习状况,则整体单位是()A 、2000 名学生B、 2000 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公司经营状况检查,则检核对象是(A、该地所有商业公司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公司)。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公司D、该地每一商业公司4、以下哪一种检查的报告单位与检查单位是一致的()。
A、工业普查B、工业设施检查C、员工检查D、未安装设施检查5、某市进行工业公司生产设施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所有检查完成,则这一时间规定是A、检查时间B、检查限期( )。
C、标准时间D、登记限期6、某连续变量分为 5 组:第一组为40—— 50,第二组为50—— 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 80,第五组为80 以上,则()A、 50 在第一组, 70 在第四组B、 60 在第三组, 80 在第五组C、70 在第四组, 80 在第五组D、 80 在第四组, 50 在第二组7、已知某局所属12 个工业公司的员工人数和薪资总数,要求计算该局员工的均匀薪资,应当采纳(A、简单算术均匀法B、加权算术均匀法C、加权调解均匀法D、几何均匀法70— )8、用水平法检查长久计划达成程度,应规定()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域有10 万人,共有80 个医院。
均匀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A、均匀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人,这个指标是()。
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能够相加的是(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
C、中断时点数列D、均匀数时间序列11、依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照的样本资料的特色是()。
A、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添量大概相等B、各期的二级增添量大概相等C、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概相等D、各期同比增添量的大概相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昨年降低4%,实质履行的结果降低了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达成程度的算式为()。
吉大《经济统计学》在线作业二1:抽样平均误差是()。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答案:C2: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答案:A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答案:C4: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答案:B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102%×105%×108%×107%)-100%B、102%×105%×108%×107%C、2%×5%×8%×7%D、(2%×5%×8%×7%)-100%答案:C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OOA、普查和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答案:C7: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
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关答案:A8: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答案:C9:以I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A、33次方B32次方C、31次方D、30次方答案:A10: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答案:D11: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伦洛茨分布1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有两种形式:()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均分组D、等距分组答案:A,B13:变异指标的种类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答案:A,B,C,D14: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A、综合指数B、品质指数C、平均指数D、样本指数答案:A,C1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两种:()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总体标志D、样本标志答案:B,A1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单项选择题1.C2.D3.D4.C5.C6.B7.C8.A9.D 10.B三、多项选择题1.ACE 2.AC 3.ABC 4.CD 5.BDE 6.ABCE 7.DE8.ACD 9.AE 10.BCDE四、判断题1.√2.√3.√4.√5.×6.×7.√8. √9.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二、案例分析题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确定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指某项调查需要摸清的情况和解决的问题。
明确地规定调查目的,是统计调查中最根本的问题。
二、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是指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个体单位,即标志的承担者。
确定调查对象,就是要确定被研究现象总体的范围,调查对象确定后,调查单位也就随之确定了。
除确定调查单位外,还需确定填报单位(又称报告单位)。
调查单位是调查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填报单位则是负责填写调查报告的单位。
确定调查单位,就是明确所要搜集的资料落实、依附于谁。
确定填报单位,则是为了明确谁来负责执行登记、填写、上报资料的工作。
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一)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指需要向调查单位调查的内容,也就是确定向调查单位登记些什么问题。
制定调查项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择的调查项目,必须是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那些无法取得资料的项目就不能作为调查项目。
2.对每一调查项目应该有确切的涵义和统一的解释,以免调查人员或被调查者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进行回答。
3.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便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从动态上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
还应该设置为了核对资料所必要的项目。
调查项目确定后,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形成了调查表。
调查表是统计工作中搜集资料的基本工具。
(二)调查表调查表一般有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
(单选题)1: 使用组中值代表该组数列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A: 组中值是平均数
B: 组中值是中间值
C: 组内数值均匀变化
D: 组中值最有代表性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大小不同,可把它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D: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称为()。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在总量指标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的被研究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成为()。
A: 综合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环比指数
D: 定基指数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以下哪个是统计表()。
A: 列车时刻表
B: 对数表
C: 抽奖奖品表
D: 某公司各子公司计划完成程度表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在Excel中,计算众数的函数是()。
A: AVERAGE
B: MODE
C: STDEVP
D: MEDIAN
正确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