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属的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3
一、编制目的为规范本单位食品志贺氏菌的检验方法,编制本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食品志贺氏菌的测定。
三、编制依据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四、检验4.l 设备和材料4.1.1 冰箱:2℃~5℃;4.1.2 恒温培养箱:36℃±1℃;4.1.3 膜过滤系统;4.1.4 厌氧培养装置:41.5±1℃;4.1.5 电子天平:感量0.1g;4.1.6 显微镜:10×~100×;4.1.7 均质器;4.1.8 振荡器;4.1.9 三角烧瓶;4.1.10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4.1.11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500ml;4.1.12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4.1.13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4.1.14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4.2 培养基和试剂4.2.1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4.2.2麦康凯(MAC)琼脂;4.2.3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XLD)琼脂;4.2.4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4.2.5三塘铁(TSI)琼脂;4.2.6营养琼脂斜面;4.2.7半固体琼脂;4.2.8葡萄糖铵培养基;4.2.9尿素琼脂;4.2.10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4.2.11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4.2.12糖发酵管;4.2.13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4.2.14粘液酸盐培养基;4.2.15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4.2.16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4.3检验程序4.4操作步骤4.4.1增菌以无菌操作取样25g(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 r/min均质;或加入装有225ml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连续均质1min~2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
志贺氏菌检验志贺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会引起肠道感染,引发肠炎,当人出现连续性腹泻、腹痛等症状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感染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食物和水,比如沙拉、土豆、金枪鱼、虾、奶制品等,在密闭以及不卫生的条件下志贺氏菌会迅速传播,而且经常出现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比如餐厅、食堂等地。
食源性志贺氏菌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从事食品工作的人员感染了志贺氏菌,并且将其传播到食物上所引起的,另外,保存食物的温度不当,也可能引起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检验是临床上检验肠道感染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检测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生化鉴定法常规的生化鉴定方法是志贺氏菌检验过程中的常用方法,需要对细菌进行增殖培养、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等步骤来完成,步骤比较繁琐,而且耗时较长,每一次一般只能检验一个样品,但是检测的结果比较准确,检测稳定性较高,假阳性率低。
二、免疫学检验方法免疫学是检验志贺氏菌最快速、准确的方法,特异性较强,而且灵敏度很高,主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酶联免疫法。
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很高,而且简单快速,检测过程比较稳定,可以进行自动化操作,是志贺氏菌检测过程中最快速的一种方法。
但是,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的时候,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而且假阳性率高,所以还需要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配合检验。
第二,SPA协同凝集法。
这种方法是使用已知标准血清吸附到含A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之后,让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吸附抗体的载体,再根据吸附的结果来诊断是否感染志贺氏菌的一种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是建立在很多其他的检测技术基础上的,敏感度高、检测快速,而且特意性高,是生物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产物,目前在志贺氏菌的检测过程中十分常见。
志贺氏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比如常规PCR、多重PCR法、实时荧光PCR法和恒温荧光PCR法等。
以恒温实时荧光PCR法为例,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为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灵敏度很高,与传统的荧光测量方法相比,灵敏度高出2~5个数量级,而且测量十分迅速,荧光反应的时间较短,一般30-60分钟就可以完成荧光反应。
志贺氏菌检测标准志贺氏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它造成了许多消化系统疾病。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食品厂商和相关组织都需要进行志贺氏菌的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关志贺氏菌检测的标准,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一步骤:选择适当的样本检测开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
这可以是从环境,食品或水源中收集得到的,以确定是否存在志贺氏菌。
通常,人们从肉类,奶类以及其他易受污染的食品等选择样本进行检测。
选择适当的样本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非常重要。
第二步骤:采集样本在进行检测前,样本需要采集。
采集需采取规范化程序,以确保采集的样品实际上代表了被检测对象的状况。
采集过程需要避免污染样品,否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第三步骤:样本处理样品处理是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它可以消除干扰物质和旁边生物。
对于厨房和医疗设施,在处理志贺氏菌样品时应该采取严格的操作。
操作过程应精确规范,以保证样品不与其他样品的任何形式发生交叉污染。
第四步骤: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是一种保证分析的准确性的方式。
志贺氏菌检测一般使用PCR或者培养方法进行。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因此测试数据包括实验的操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五步骤:分析测试结果在分析测试结果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相对稳定性和准确性问题。
分析的结果应包括相关的质量控制数据,以便能够确定测试是否正确进行。
正确的数据分析必须满足比如重复性,标准色谱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引入知识和技术。
总之,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可以实现对志贺氏菌的高效检测,并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当然,我们在使用志贺氏菌检测标准时,需要时刻关注其技术竞争力和检测过程的规范化,这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健康环境,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志贺氏菌属及检验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
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
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一、生物学性状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 m ,宽0.5-0.7μm 。
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DNA的G+C为49-53克分子%(Tm法)。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
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
本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大多不发酵乳糖,仅宋内氏菌迟缓发酵乳糖。
靛基质产生不定,S。
根据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
甲基红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2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对甘露醇分解能力不同,可分为二大组。
A、不分解甘露醇组:主要为志贺氏菌。
又根据能否产生靛基质,进一步分靛基质阳性(1、3、4、5、6、9、10型)和靛基质阴性(2、7、8型)的志贺氏痢疾菌。
B、分解甘露醇组:包括福氏、鲍氏、宋内氏菌。
再按乳糖分解情况,分为迟缓分解乳糖的宋内氏和不分解乳糖的福氏和鲍氏菌。
后者进一步再根据靛基质产生与否,分靛基质阳性(福氏菌1、2、3、4、5型和鲍氏菌5、7、9、11、13、15型)和靛基质阴性(福氏菌6型和鲍氏菌1、2、3、4、6、8、10、12、14)二类(见表一)抗原构造与分型: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及表面抗原(K)组成。
主要抗原有三种。
型特异性抗原:型多糖抗原为菌体抗原的一种,是光滑型菌株所含有的重要抗原。
志贺氏菌的检验汇报人:2024-01-06•志贺氏菌概述•志贺氏菌检验方法•志贺氏菌检验过程目录•志贺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志贺氏菌检验的应用01志贺氏菌概述志贺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一般不形成荚膜。
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微需氧抗原构造志贺氏菌在需氧或微需氧环境中生长良好,适宜温度为37℃。
志贺氏菌具有O抗原、K抗原和H抗原,其中O抗原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030201志贺氏菌的特性志贺氏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后感染。
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志贺氏菌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再经口摄入感染。
接触传播在医疗机构中,患者与医务人员、其他患者之间因接触而传播。
医疗机构传播志贺氏菌的传播途径志贺氏菌的危害肠道感染志贺氏菌主要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败血症严重感染时,志贺氏菌可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脑膜炎在特定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低下,志贺氏菌可引起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02志贺氏菌检验方法选择适合志贺氏菌生长的培养基,如SS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等。
培养基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等特征。
培养条件通过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
鉴定细菌培养法0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通过肉眼观察或仪器检测金颗粒的聚集状态。
0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通过酶标记技术进行信号放大和检测。
02免疫荧光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
免疫学检测法核酸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志贺氏菌的DNA片段,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基因测序对志贺氏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比对已知基因序列确定菌种。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核酸等)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为可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用于食品、水源等样品中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志贺氏菌的检验一、增菌称取检样25g,加入装有225mLGN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固体食品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粉状食品用金属匙或玻璃棒研磨使其乳化,于36℃培养6~8h。
培养时间视细菌生长情况而定,当培养液出现轻微混浊时即应中止培养。
二、分离和初步生化试验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HE琼脂平板或SS琼脂平板1个;另取1环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各1个,于36℃培养18~24h。
志贺氏菌在这些培养基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附:HE琼脂平板原理及照片SS平板原理及照片麦康凯琼脂平板照片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照片在沙门氏菌的检验中,有时也使用HE、SS平板进行初步筛选。
SN 0332-94 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辛酯酶荧光)检验方法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葡萄糖半固体各1管。
一般应多挑几个菌落,以防遗漏,经36℃培养18~24h,分别观察结果。
附:葡萄糖半固体原理及结果。
三糖铁琼脂现象及原理分析下述培养物可以弃去:a. 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上呈蔓延生长的培养物;b. 在18~24h内发酵乳糖、蔗糖的培养物;c. 不分解葡萄糖和只生长在半固体表面的培养物;d. 产气的培养物;e. 有动力的培养物;f. 产生硫化氢的培养物。
凡是乳糖、蔗糖不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无动力的菌株,可做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三、血清学分型挑取三糖铁琼脂上的培养物,做玻片凝集试验。
先用4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检查,如果由于K抗原的存在而不出现凝集,应将菌液煮沸后再检查;如果呈现凝集,则用A1、A2、B群多价和D群血清分别试验。
如系B群福氏志贺氏菌,则用群和型因子血清分别检查。
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和群抗原见表1。
可先用群因子血清检查,再根据群因子血清出现凝集的结果,依次选用型因子血清检查。
4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不凝集的菌株,可用鲍氏多价1、2、3分别检查,并进一步用1~15各型因子血清检查。
志贺氏菌属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指导检验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标本的采集】由受检者将采便用已蘸有甘油盐水的棉棒自行插入肛门内,轻轻转动,然后取出,插入带有编号的塑料试管中,交给检验科人员。
【检验程序】采便→立即划线接种SS平板→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斜面及半固体培养基→生化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报告检验结果。
【操作步骤】1. 分离培养采便后立即用采便棒划线接种SS琼脂平板。
36±1℃培养18-24小时,挑取无色半透明的光滑菌落分解乳糖或迟缓分解乳糖的光滑菌落,接种三糖铁斜面及半固体,36±1℃培养18-24小时。
2. 生化学试验凡是三糖铁反应符合志贺氏菌属特征者(斜面产碱或不变色,底层产酸,H2S(—),产气(—),但福氏6型产生少量气体)、无动力、革兰氏阴性杆菌、作V-P试验,苯丙氨酸,赖氨酸,柠檬酸盐,葡萄糖铵试验。
其结果全部阴性者,作血清学试验。
3. 血清学试验挑取三糖铁斜面上的培养物,按下列顺序作玻片凝集试验:四种志贺氏——→福氏————→宋内氏————→志贺氏————→志贺氏多价血清多价血清血清 2型血清 1型血清∣ + ∣ +∣ +∣ +∣—∣↓↓↓↓∣福氏菌宋内氏菌志贺氏2型志贺氏1型↓ 1-6型某型+鲍氏 7-11型某组+:组内分型血清———→鲍氏某型血清: 12-15型全部—:加热破坏K抗原,重做凝集试验16-18型福氏菌的鉴定:凡是与福氏多价血清凝集的菌株,可先用3、4,群6,群7,三种因子血清检查,根据群因子血清反应结果,再用型因子血清检查。
福氏菌抗原成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