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运气学说及其临床运用(2010)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06
黄帝内经运气学详细解释《黄帝内经运气学:探索生命的奥秘》嘿,咱老祖宗留下来的黄帝内经运气学,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啊!你想想看,这就像是大自然给咱开的一个秘密通道,能让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
这运气学啊,就好像是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它把天地间的各种因素,比如气候啊、时节啊,和咱人体的健康联系起来。
比如说吧,有时候天气突然一变,你可能就会觉得身体有点不对劲,这说不定就和运气学有关系呢!你说这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多复杂呀,就像那多变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
可黄帝内经运气学就能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变化给梳理清楚,告诉咱啥时候该注意啥。
这多厉害呀!就好比咱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状况,得知道怎么应对才能过得顺顺当当的。
咱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和外面的大宇宙是相互呼应的。
运气学就是那个帮咱找到呼应规律的指南。
你看,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点,咱的身体在不同季节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夏天热,咱就容易出汗;冬天冷,咱就得多穿点保暖。
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嘛,但背后可藏着大学问呢!就像春天万物复苏,那咱身体的生机是不是也跟着活跃起来啦?这时候就该顺应着多活动活动,让身体也跟着“醒”过来。
到了秋天,天气渐凉,是不是就该注意保养一下,别让身体着凉啦?这都是运气学给咱的提示呀!咱老祖宗可真有智慧,他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这么一套宝贵的学问。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
咱现在要是能好好学学,那对咱自己的健康可太有帮助啦!你说咱要是不了解这运气学,那不就像在黑夜里走路,摸不着方向嘛。
但要是懂了,那就好比有了一盏明灯,能照亮咱健康的路。
咱就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身体更舒服,更健康。
咱可别小瞧了这古老的学问,它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等着咱去挖掘呢!咱得带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说不定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呢!所以啊,咱可得好好重视这黄帝内经运气学,让它为咱的健康保驾护航!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这是关乎咱自己一辈子的大事呢!。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就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与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一、运气与生理人与自然界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
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就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从人体水液代谢与调节上,可以瞧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这就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就是必需的条件。
但就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
《内经》关于运气的论述运气提要一、五运太过病候时相模式《素问·气交变大论》木运太过: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
甚则忽忽善怒,眩冒颠疾。
反胁痛而吐甚。
火运太过: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
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浸淫。
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
土运太过: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
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
金运太过: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
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
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xing 足皆病。
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
水运太过: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
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
二、五运不及病候时相模式《素问·气交变大论》木运不及: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
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
咳而鼽。
火运不及: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
病骛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
土运不及: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
寒中,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民食少失味。
金运不及: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
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
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水运不及: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
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
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物疏璺,肌肉胗发,气病鬲中,痛于心腹。
三、四时不及病候时相模式《素问·气交变大论》木运不及: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运不及: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学上的应用作者:黄森权按照我看病的习惯,每年岁末年初都要按照中医的五运六气看一看明年的气候物候的变换,为明年看病提供一个参照系数。
如果你想做一位真正的好中医师,就应该学习了解一点五运六气的知识,当你能够运用运气学说时,相信对提高你的诊疗水平会有极大的帮助的。
五运六气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天干地支的正五行有很大的区别。
下面慢慢来分析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首先讲五运,甲己年土运;乙庚年金运;丙辛年水运;戊癸年火运。
凡逢年干为阳者为太过,年干为阴者为不足。
如今年乙酉年年干为阴,则为金运不足年,明年丙戍年阳干则为水运太过年。
五运六气年的计算是按大寒节算起的,运气年是从大寒到大寒。
如乙酉年是从2005年1月20号的大寒节气到2006年明年1月20号大寒节气,这一年为五运六气学说计算的乙酉年。
中国的历法很复杂,二十四个节气跟着太阳走,我们的阴历跟着月亮走,24节气反映太阳运动变化对地球的影响,阴历是月亮每圆一次是一月,平均是二十九天,乘12是340几天,所以阴历中十九年就有七年是闰年,平常说的今年闰五月,明年闰三月,因为只有把这个补进去,才够足365天,这个说明中华民族的历法不仅是跟着太阳走、跟着月亮走,运气年的立法是根据地球周围的二十八星宿,每六十年有一个准周期的变化。
乙酉年如果从阴历讲,应该从2月9号春节算起,如果从太阳历算起从2月4号立春算,运气得从1月20号大寒算起,这三个概念大家要建立起来,后面要讲到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就好理解了。
其次要了解客气加临司天在泉定局图,此图六气运行有一定的规律性:子午年,初之气太阳寒水三之气少阴君火司天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少阳相火六之气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年,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太阴湿土司天四之气少阳相火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年,初之气少阴君火二之气太阴湿土三之气少阳相火司天四之气阳明燥金五之气太阳寒水六之气厥阴风木在泉卯酉年,初之气太阴湿土二之气少阳相火三之气阳明燥金司天四之气太阳寒水五之气厥阴风木六之气少阴君火在泉辰戍年,初之气少阳相火二之气阳明燥金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五之气少阴君火六之气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年,初之气阳明燥金二之气太阳寒水三之气厥阴风木司天四之气少阴君火五之气太阴湿土六之气少阳相火在泉司天和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概念,司天之气,就是天的整个变化,在泉之气即地的主要变化,中间即中运,讲的是天地之间人所生活的环境的变化。
《黄帝内经》中的预测学五运六气学说第一讲概述一、黄帝内经也许听说过<<黄帝内经>>的人不在少数,但也许仅仅是听说过而已,真正谈到这本书的内容,也许更多的人不是茫然无知,就是更为糟糕的一知半解(我也是).的确,<<黄帝内经>>是一本医书,而且不是一般的医书,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文献,是最权威的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国医学中的“圣经”。
<<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理论基础,还涉及到哲学、天文、物候、历法等诸多领域,她以哲学、天文等理论来论证中医理论的结构,古人称<<黄帝内经>>为“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几乎是天地间事无所不包,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个部分,我们无法想象那将是一种何等荒谬的情景.<<黄帝内经>>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运动论”。
所谓“整体”,就是完整地,全面的来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谓“运动”就是不断运动,就是指对待一切变化都必须从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内经>>认为“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合一,天与地对应”“成败倚伏生乎动”把人与自然密切联系起来,把变化和运动密切联合起来.<<内经>>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是:“脏象论”把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作为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基础,并以之直接指导临床实践.<<内经>>对疾病本质及人体发病学的认识是“正邪论”,把疾病的发生认为是正邪两方面的消长进退的表现.<<内经>>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手段和要求是“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最高明之处是对防止疾病要“不治已病治未病”,无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最有特色之处是系统的采纳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自己的说理工具,为中医药学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二、运气学说什么是运气学说呢? 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各年,月,甚至时的情况下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
运气学在医学上的运用
运气学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气学在医学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运气学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的气候变化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发生和流行。
因此,通过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指导临床治疗:运气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气候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应该选择清热解暑的药物;在寒冷的冬季,应该选择温热散寒的药物。
3. 指导养生保健:运气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措施。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在寒冷的冬季,应该注意保暖防寒。
需要注意的是,运气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在运用运气学进行医学实践时,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避免误诊和误治。
《内经》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内经》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导言《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的经典之作,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其中运气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研究人体内外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探索运气学说的发生学,以期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就《内经》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运气学说的概述《内经》将运气分为天运气和人运气两部分。
天运气是指自然界的变化,包括四时变化、地理环境、气候等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人运气则是指人体内部的变化,包括情绪变化、身体状况、体质等与健康相关的因素。
运气学说认为,人体健康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
二、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方法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运气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可能发生心脏病的人群,分析其体质、饮食、情绪等因素与心脏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与心脏病发生相关的重要运气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理论分析是基于中医学理论,通过对运气学说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科学内在性。
例如,通过研究运气与人体经络、脏腑功能、免疫系统等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运气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同时,通过对中医药学中的气味、色彩、音乐等因素与运气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运气学说的研究范畴,为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的意义1. 深化对健康与疾病关系的认识通过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人体内外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健康与疾病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这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从而提出更系统、更科学的防病治病方法。
2. 提供个体化健康管理策略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为个体化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个体的运气特征,结合其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可以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策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
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五运六气详解辨证施治+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悟五运六气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五运六气详解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一)主气客气致病的治疗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以酸泻之,以辛补之。
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泻木气之味。
辛味散发,合于木性,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厥阴风木客气所致之病,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辛补酸泻之义同上。
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故以甘缓肝气之急迫。
所以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君火主气所致之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咸补之。
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则反其性而缓其急,故以甘为泻。
君火之邪气属心,心欲软,咸可软坚,从心所欲,故以咸为补。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少阴君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补泻之义同上。
酸味使火气收敛,故以酸收之。
少阳相火主气所致之病,少阳相火之补泻与君火同,虽心非少阳,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
所以说,“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
林校云:按《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此云以咸收之者误也)收之”:少阳相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坚。
《内经》关于运气的论述2七、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常数时相模式摘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君火司天:——————土运太过: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
——————阳明燥金在泉:太阴湿土司天:——————金运不及:灾七宫。
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
——————太阳寒水在泉:少阳相火司天:——————水运太过: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
——————厥阴风木在泉:阳明燥金司天:——————木运不及:灾三宫。
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
——————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司天:——————火运太过: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
——————太阴湿土在泉:厥阴风木司天:——————土运不及:灾五宫。
风化三。
湿化五,火化七。
——————少阳相火在泉:少阴君火司天:——————金运太过: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
——————阳明燥金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水运不及:灾一宫。
雨化五,寒化一。
——————太阳寒水在泉:少阳相火司天:——————木运太过:火化二,风化八。
——————厥阴风木在泉:阳明燥金司天:——————火运不及:灾九宫。
燥化九,热化二。
——————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司天:——————土运太过:寒化六,湿化五。
——————太阴湿土在泉:厥阴风木司天:——————金运不及:灾七宫。
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
——————少阳相火在泉:少阴君火司天:——————水运太过: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
——————阳明燥金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木运太过:灾三宫。
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
——————太阳寒水在泉:少阳相火司天:——————火运太过:火化七,风化三。
——————厥阴风木在泉:阳明燥金司天:——————土运不及:灾五宫。
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
——————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司天:——————金运太过: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
——————太阴湿土木在泉:厥阴风木司天:——————水运不及:灾一宫。
《内经》与运气学《内经》与运气学《内经》是古人的智慧,就是注重学经。
把经学好了,其它的知识都可推演了。
下面是《内经》与运气学,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运气学说对中医有多重要?只要看看它在《内经》中的比重就知道了,它至少有三分之一还多。
最著名的就是运气七篇: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其中。
天与人怎样合一,中医怎样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七篇大论至为详尽地作了讨论。
可惜的是,现在遍地都是“中医大师”,可真正懂运气学说的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界的悲哀。
要了解运气学说的重要性,只要了解中医的疾病观就知道了。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
人与人表面上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却都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和体质上的偏性密切相关。
如先天肝木旺,就脾气大;先天肾水旺,就性格沉稳;先天肺金旺,就个性狂燥;先天心火旺,就热情大度;先天脾土旺,就沉默寡言。
很多人不了解体质上的偏性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就体现在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之上。
如果你先天心火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肝,而对脾胃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心火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心脏,而对肺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肺金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肺,而对肝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肾水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肾,而对心脏的供应就少;如果你的先天脾土旺,就说明你的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脾,而对肾的供应就少。
人为什么与自然矛盾激化而生病?当然就是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不平衡造成的。
如果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某一器官,它就会功能亢进,而被它克的器官就会功能低下。
如果这种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
如癌症就是细胞功能亢进的结果,或者说血液总是优先供应给某一器官,使它兴奋、兴奋、再兴奋,兴奋过度,就癌变了。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1运气与生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
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
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
《内经》运气病释九(一)陈无择《三因方》敷和汤病见前《六元篇》,今不再出。
此以巳亥十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风燥火热之气见于气交,而民病焉。
故宜以此方治之。
半夏茯苓酸枣仁生甘草炙五味子干姜炮枳实青皮诃子大枣初之气,阳明加临厥阴,本方加牛蒡子。
二之气,太阳加临少阴,本方加麦冬、山药。
三之气,厥阴加临少阳,本方加紫菀。
四之气,少阴加临太阴,本方加泽泻。
五之气,太阴加临阳明,依本方。
终之气,少阴加临太阳,依本方。
缪问解此方曰:风木主岁,经谓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湿化乃行。
治宜辛以调其上,咸以调其下。
盖辛从金化能制厥阴,咸从水化能平相火。
揆厥病机,或为寒,或为热,或为温厉。
病非一端,气原庞杂,用药非具卓识,又何从而措手哉?此方配合气味尤妙,论其气则寒热兼施,论其味则辛酸咸合用。
有补虚,有泻实,其大要不过泻火平木而已。
半夏辛能润下,合茯苓之淡渗,祛湿除黄。
枣仁生用,能泻相火。
甘草炙用,能缓厥阴。
《别录》载五味子除热有专功,故风在上以甘酸泄之,而火在下以咸温制之也。
再加炮姜以温上年未退之寒,枳实以泄本年中之湿。
青皮、诃子,协大枣醒胃悦脾,无邪不治矣。
初之气,加牛蒡之辛平,导炮姜之辛温以散寒。
二之气,病反中热,加麦冬以清金,山药以益土。
三之气,木邪内肆,加紫菀佐金平木。
四之气,湿热交甚,加泽泻以逐湿,山栀以清湿中之热。
五气、终气,并从本方。
药味无多,丝丝入扣。
世谓司天板方,不可为训,岂其然哉。
按:缪氏于“初气民病寒于右”之下,解作“右胁”,因谓炮姜能温右胁之寒,此误也,故改之。
陈无择《三因方》正阳汤按:陈氏以平气升阳二字归诸少阳相火,故于少阴君火之年以正阳名其方。
此以子午十年,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水火寒热之气见于气交,而民病焉。
故宜以此方治之。
当归川芎元参旋覆花白薇白芍药桑白皮甘草生姜初之气,太阳加临厥阴,本方加升麻、枣仁。
二之气,厥阴加临少阴,本方加车前子、白茯苓。
三之气,少阴加临少阳,本方加麻仁、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