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_运气学说的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18
《内经》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内经》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导言《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学的经典之作,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其中运气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研究人体内外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探索运气学说的发生学,以期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就《内经》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运气学说的概述《内经》将运气分为天运气和人运气两部分。
天运气是指自然界的变化,包括四时变化、地理环境、气候等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人运气则是指人体内部的变化,包括情绪变化、身体状况、体质等与健康相关的因素。
运气学说认为,人体健康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
二、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方法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运气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可能发生心脏病的人群,分析其体质、饮食、情绪等因素与心脏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与心脏病发生相关的重要运气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理论分析是基于中医学理论,通过对运气学说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科学内在性。
例如,通过研究运气与人体经络、脏腑功能、免疫系统等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运气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同时,通过对中医药学中的气味、色彩、音乐等因素与运气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运气学说的研究范畴,为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的意义1. 深化对健康与疾病关系的认识通过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人体内外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健康与疾病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这有助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从而提出更系统、更科学的防病治病方法。
2. 提供个体化健康管理策略运气学说的发生学研究为个体化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分析个体的运气特征,结合其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可以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策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
一、运气的概念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
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
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
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
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
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
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
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
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
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
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
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
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
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1.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
“干”有个之意,如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
运气学说的基本概念是运气学是一门研究运气及其原理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运气现象的起因和规律,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来寻求掌握运气的方法和技巧。
运气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因果律、机会、预知和幸运。
首先,因果律是运气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结果,即任何人所遇到的好运或坏运都有其造成的因素。
因果律告诉我们,当我们遭遇不幸时,我们必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采取行动来改变状况,以求改变不利的结果。
同样地,当我们遇到好运时,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过去行为,并通过认识到原因而保持好运。
其次,机会也是运气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机会指的是人们面对的各种可能性和选择。
运气学认为,在人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机会,这些突发事件或机会有可能给人带来好运或坏运。
但是,运气学不只是指望机会来临,而是要通过对机会的把握和利用,来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因此,了解和抓住机会是运气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预知是运气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预知是指人们能够事先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
运气学通过研究运气现象的规律和特点,试图通过各种方法预知未来的运势。
预知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决策和规划,以便根据未来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行动。
虽然预知未来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但运气学认为通过观察和研究现象,人们可以提高预知的准确性。
幸运是运气学的最终目标。
幸运是指在人们的生活中遇到好运或获得有利的结果。
运气学认为,通过认识和把握运气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幸运程度。
幸运不仅依赖于运气本身,还与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密切相关。
通过运气学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运气。
总之,运气学关注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运气现象,并试图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来寻求掌握运气的方法和技巧。
因果律、机会、预知和幸运是运气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人们可以改善自己的运气,获取更多机会,获得好运。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医中,运气学说被运用于体质辨证以及施护的方法中。
体质辨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而施护则是在明确了患者的体质特点之后提供相应的治疗和保健建议。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运气学说在体质辨证施护中的应用方法。
一、了解运气学说的基本概念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等内容。
其中,五运指的是五行学说与生物学相结合的理论,六气是根据五运推演的气象变化规律。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进行体质辨证和施护的基础。
二、运用运气学说进行体质辨证1. 根据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分析患者的体质特点。
阳盛阴衰的体质会在炎热的天气中容易出现不适,而阴盛阳衰的体质则在寒冷的气候中容易出现问题。
2. 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认患者的体质类型。
如果患者喜欢食用辛辣食物且容易口干舌燥,可能属于阳盛体质。
3. 在体质辨证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特点,从而为接下来的施护提供依据。
三、施护方法1. 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阳盛体质的患者在夏天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或针灸来进行治疗。
2. 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并根据体质特点提供相应的饮食调理建议。
阴虚体质的患者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糯米、梨子等。
3. 提供饮食禁忌建议,告知患者哪些食物会对其体质造成不良影响。
阳虚体质的患者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4. 指导患者进行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方式,帮助其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的健康程度。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体质辨证施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运气学说的基本概念,运用其进行体质辨证,再结合具体的施护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治疗和保健方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为对中医学感兴趣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何为中医的“运气”学说?导语古人有“五运六气”之说,五运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指风、寒、热、暑、燥、火。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知识,何为“运气”,我们今天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运气学说运气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五运(木、火、土、金、水)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相配来解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宇宙万物尤其对人类影响的学说,它集气象学、物候学、天文学、地理学、人体生命科学于一体。
在历史上,广大中医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立下了不朽功勋。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朵中华文化中的奇葩遭受了本不应有的冷遇。
张仲景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玄冥幽微,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张子和说:“不通五运六气,折尽医方何济?”意即,不精通运气学说,知道再多的药方又有何用呢?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指出:“若把《黄帝内经》喻为皇冠的话,运气七篇则是镶嵌在皇冠上的明珠。
”运气推测气象(以2007年为例)大运也叫中运、岁运,主管全年的气候特点和物化特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先立其年,以明其气。
”根据甲子纪年法,2007年系我国农历第48个甲子周期的第24年,即“丁亥”年。
《素问·天元正纪大论》说:“丁壬之岁,木运统之。
”说明本年度为“木运”之年,丁在数为4,因为在象数学上,偶数为阴数,“丁干”则为“阴干”,所谓“阴干”也是指岁气不及的年份,由此推知:2007年应是“木运不及”之年。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不及,燥气乃行。
”主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运分别主管一年之中的一个季节之气,年年如此,固定不变。
均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即: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五运。
因客运以当年年干所统的大运为该年客运的初运,按太少相生五步推算法,2007年客运的初运便是太角木,二运为少征火,三运为太宫土,四运为少商金,五运为太羽水。
运气学说可作为体质诊断的方法,神准!研究过《内经》的人都知道,运气学说在《内经》中的比重有三分之一还多,由此可见,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惜的是,现有的那些所谓的“专家”没有几个真正地懂运气学说的,可他们却高高在上地自称为“大师”,中医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掘墓人,才使中医一代不如一代。
运气学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呢?原来,它揭示了大自然变化的规律。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现代科学如此高明,也测不到自然变化,中国的先人们是如何来掌握它的变化规律的呢?这就要从东方科学的方法论说起,即取象类比,或者说通过系统间的类比。
气一元论告诉我们,万物尽管看起来与众不同,但它们本质上不仅由同一种物质(气)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阴阳学说)所支配,因此,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原理,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认识那些观察不到的物质运动。
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人,都知道自然是在不对称变化中存在的,今年和明年不一样、今天和明天不一样,这一月和下一月不一样,这一时辰和下一时辰也不一样。
西方科学的精密仪器为什么测不到呢?原来,组成精密仪器的原子都是一些物质系统,它们和自然变化是同步的,用它是不可能测出自然的绝对变化的。
中国的先人是不可思议的,他们用了一种很巧妙的办法,那就是类比。
我们知道,随着自然的变化,所有物体都有潮汐效应,但只有水的潮汐效应最强,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水的潮汐效应和其它物体之间的对比来认识自然变化的规律。
或者说,中国的先人对自然变化规律的掌握是根据对潮汐效应规律的总结。
更重要的是,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大自然变化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地球表面的水来影响地球的新陈代谢的,同时大自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如此,研究透了自然变化的规律,就能够掌握人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
很多人不明白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其实,西方的阳历是以太阳为周期的,而中国的阴历是以月亮为周期的,大家都知道,月亮引起的潮汐效应比太阳引起的潮汐效应强很多,也就是说,以阴历为主的周期更能够描述大自然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指导人类的生活。
运气学说简介运气学说的简介运气学说是将医学和天文气象的规律互相结合而成的气象医学。
唐代王冰重注内经黄帝素问时,发现书中运气部份佚传,因此,将当时民间所流传的气象医学,填入补充了天元纪要大论等廿多篇的经文。
(详细参考刘伯中国医学史)因此,运气医学最晚在唐代就已经完成。
骥宋代末年,运气医学的发展日趋成熟,刘完素首先提出后,运气医学又重新建立起来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学说。
而刘完素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兴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就可以表示刘完素对运气医学的重视程度,所以本篇特别将整个学说用最简单的方法介绍出来。
天干地支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数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等十二个数字,由于中国历法中其数字的排列组合,是以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组合成一组干支数字。
这是古人认为在上者为天,在下者为地的观念而成,再加上历法本来就是记录天地之间的种种气候变化,(在天为星象;在地为气候)因此天干地支,就成为了中国历法的代名词。
天干地支的组合,本身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的数字,是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阳干要配阳支,阴干要配阴支,阴阳之间不能相混合,天干由甲起,而地支由子起,按着次序而组合成六十个干支,再由甲子重新再按次序进入下面一个新的组合,因此每六十年就称之为一甲子。
五行学说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由于各元素之间,有不同的属性,所以被黄帝内经采用,作为对疾病、气候、环境、颜色。
味道等等的分类法则,今列表如下:五行分类表五行方位时序五气五色五音五味五脏五腑五窍五体五志五臭木东春风青角酸肝胆目筋怒膻火南夏暑赤征苦心小肠舌脉喜焦土中长夏湿黄宫甜脾胃口肉思香金西秋燥白商辛肺大肠鼻皮毛忧腥水北冬寒黑羽咸肾膀胱耳骨恐腐五行之相生相克关系由于五行之间,有不同的属性,所以元素两两相遇之时,就会产生不同之关系。
那就是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在相生方面例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疾病辩证在中医学上,运气学说主要是用来推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作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时的参考。
1运气与生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
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
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
“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
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作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
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力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运气学说是一门研究人们运气和命运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运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心理学、哲学、数学等,通过研究和分析运气现象,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提高个人幸福感和成功率。
运气学说认为运气是随机事件的结果。
在人类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比如天灾人祸、偶然事件等。
运气学说认为,这些随机事件对个人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接受和适应。
然而,人们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应对不幸事件,从而减轻其影响。
运气学说认为运气也与个人的努力和准备有关。
虽然运气是一个不可控制的因素,但个人的努力和准备可以为运气创造更多的机遇。
比如,一个有才华和努力的音乐家,在机会来临时更容易被发现和认可,而一个没有准备和努力的人则可能错失机会。
因此,个人的努力和准备是影响运气的重要因素。
运气学说也认为个人的态度和心态对运气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增强逆境中的抵抗力。
相反,消极的态度和悲观的心态会影响个人的决策和行为,从而影响运气的结果。
因此,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是提高个人运气的重要因素。
运气学说还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决策对运气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而这些选择和决策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运气。
正确的选择和明智的决策可以为个人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成功,而错误的选择和决策则可能导致不幸和失败。
因此,个人的选择和决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个人的运气。
运气学说提醒人们要对运气保持理性的认识和评估。
运气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因果关系,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努力、准备、态度、选择等。
因此,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运气时,不能只看结果,而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同时,人们也要保持谦逊和感激之心,对运气的好坏保持客观和平衡的态度。
运气学说是一门研究人们运气和命运的学科,通过研究和分析运气现象,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运气学说气化理论探讨五运六气学说,又称运气学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其内容集中体现于《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习称“运气七篇'。
其内容约占《素问》全书的三分之一,足见其在《素问》及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药主题词表》将“五运六气”列为中医理论基础范畴之一。
方药中、许家松、高思华等都一再强调:“运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
顾植山教授研究认为:运气学说不只是在七篇大论,也不仅仅是疾病预测的问题。
《黄帝内经》中到处都是五运六气,需要用五运六气来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的许多原理。
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首先是古代的自然科学模型,在中医学中是具体的医学理论。
抛开五运六气,阴阳五行就成为抽象的哲学概念。
天人相应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五运六气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有了五运六气,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天人相应思想。
运气学说内容丰富,不仅包含医学内容,还有天文学,历法学以及物候学等多学科知识。
运气学说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医家关注,尤其有宋一代对其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顶峰,宋代太医局将它定为必受课程和考试科目。
金元时期其余温未消,刘完素、张元素等大医家或多或少从中吸取营养而形成自己的医学思想。
金元而下,明、清、民国是运气学说发展的低潮期,虽不乏研究者,然出新者甚微,大多依经释义而已。
此外,尚有很多反对者对运气理论持否定态度,千年以来,或存或废,仍无定论。
目前,国内对于运气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时间医学相结合,发展出中医时间医学。
诚如刘济跃等所言,阴阳五行是自然界时间和空间物理特性的高度概括,五运六气是整体统一的时间医学体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对现代时间医学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是与气象医学相结合,发展出中医气象医学。
有学者研究认为:运气学说包含着丰富的医学气象学内容,对气象学中气候、节令、大气活动、天气预报、医学气象等方面均有较深刻认识,其所论述的致病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湿度、日照、降水、风速等方面,强调大自然气化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运⽓在哲学中是⼀个怎样的⾓⾊?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李坚柔获得了⼥⼦500⽶短道速滑的⾦牌,其过程可谓⼀波三折,极富戏剧性。
⾸先,该项⽬最具实⼒的选⼿王濛在赛前的⼀次训练中受伤⽽退出了本届冬奥会,这才导致主攻中长距离项⽬的李坚柔得以作为替补选⼿参加该项⽬的⽐赛。
半决赛中⼜因另两位实⼒强劲的中国选⼿意外摔倒等原因⽽成绩不佳,李坚柔以⼩组第⼆的⾝份晋级决赛。
决赛中三名夺冠呼声很⾼的外国选⼿出发后因激烈对抗纷纷摔倒,跟在后⾯的李坚柔却⼀路顺利地轻松夺冠。
李坚柔出⼈意料地获得了这枚奥运⾦牌,不能不说有很⼤的运⽓成分。
运⽓是⼈们在⽇常⽣活中⽤于说明和理解某些事件的⼀个常见概念。
偶尔买张彩票却中了巨额⼤奖,通常被认为是撞了⼤运,⾏了好运。
⽽噩运和霉运也是⽣活中⽆法完全避免的遭遇,天灾⼈祸的发⽣,对于其中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由,⼈们只好将之归结为运⽓不佳。
两千多年前,亚⾥⼠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曾经分析过运⽓与个⼈幸福和德性的关系,但运⽓成为哲学关注的对象,却只是发⽣在最近⼏⼗年。
在伦理学、认识论、⾃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等研究领域,运⽓问题已成为⼀个引⼈注⽬的焦点和难题。
许多哲学家认识到,运⽓对于理解道德、知识、⾃由和责任等基本的哲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运⽓甚⾄有可能从根本上侵蚀和⽡解道德、⾃由、责任和知识得以确⽴的基础,⽤哲学家盖伦·斯特劳森(Galen Strawson)的话来说:运⽓吞噬⼀切(Luck swallows everything)。
本⽂旨在介绍并分析运⽓何以成为当代多个哲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对理解运⽓本质的⼏种主要哲学观点进⾏评述,最后简要提出⼀个关于运⽓的范型理论的初步构想。
⼀当代哲学探讨中的运⽓问题2O世纪70年代末,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在⼀篇名为《道德运⽓》的⽂章中指出,当我们把“运⽓”与道德评估联系起来,会产⽣⼀些难以解决的伦理学问题。
对运气学说的认识和临证运用经验运气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核心。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及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贯穿着整个中医学术思想,用归纳演绎的推理推论,丰富了中医学理论的临床思维方法。
运气学说的核心理论是气化理论,运气气化着重揭示宇宙气化与人体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这个关系即是“天道—气化—物候”(包括病候)的关系。
气化便是连接天道(宇宙运动)与物候(包括生物体,尤其人体生理病理)关系的枢纽。
因此只有掌握气化理论才能把握天道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对天候应答的规律,这就是运气学说的精髓所在,也是气化理论的重大价值。
运气学说的重要价值,还在于立足于脏腑气化与外界“六化”的气化辨证,着眼于辨清这两类矛盾相互作用的焦点,从而打开辨证论治的广阔领域。
运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其中,运气气化理论,运气病机理论,运气辨证理论,运气论治理论是运气学说的四大理论,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
尤其是运气七篇是一部伟大的综合巨著,除医学之外,还蕴含着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害、哲学、医学地理学、生物学、农学等诸种学说,堪称一部大百科全书。
一、对运气学说的认识: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的唯物观的逻辑辨证方法。
人与自然是一个动态着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即人与动植物,水、空气、土壤组成的生物圈中,大气对人类的影响最大。
人如果不进动植物组成的食物,还能维持三周生命,缺乏水也可能维持三天,没有空气,生命则仅能维持几分钟。
气象即是生物圈中大气的物理状态。
而大气状态的变化起源于地球的运动与太阳的辐射。
《内经》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命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人们只能须其它的变化,及时地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运气学说着眼于自然气候的生物圈对人体的影响。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合于四时的春、夏、秋、冬的寒暑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在正常情况下是有利的,但这些规律反常,超越常度,六气太过,就成为六淫,势必影响生物的生存,反而成为致病因素。
从古代“运气学”,看大中医观小二导读人是天地的产物,当天地“运气”发生变化时,就像母亲生病要影响孩子。
大多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究竟会有哪些相似的发病趋势?又有哪些古代医家,因此成为时势中的英雄?在《中医人沙龙》第六辑,田原老师与李可先生的对话后,附有一篇对这些问题的小思考;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也在寻找答案。
本文专业性较强,做为一家之谈,是否能够引起您的共鸣?而您对这个话题,又有哪些别具一格的观点?欢迎和小二互动分享~大中医观,破解千年迷雾治病、保健,用纵观中医发展史的眼光来看,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每一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最恰当的法则。
中医历史上学派纷呈,各执一理,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天体运动,时空转换。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神圣的著作,历代医家都深信不疑。
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最为神奇的是“运气学”部分。
“运气学”中谈到上元、中元、下元三甲子,三甲子一共为180年,这180年中,有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做周期性运转而产生的类似于地球上的四季更替——古圣先贤在遥远的古时能发现这些,实在是让今天的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或许《黄帝内经》就是上一次生命周期中的人类留下的。
)现在我来试着阐述这个道理。
四大学派,应乎四季天时数千年来,大名医多得不可计数,后人将之大致分为四大学派。
各学派学说的主要论点势若冰炭,互不相容,甚至有互相攻击的现象。
实际上四个学派的学说正好如同四季用药的特点,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应乎天时的产物。
四大学派代表人物的医学心法例析如下:◎河间(1110---1200年)刘完素,逝世前56年时间里,为我们上面所说的大四季的燥金君火主令(相当于地球上的小四季夏秋之间)。
他活动在这样一个火多燥多的季节里,遇上的病人常有火燥的身体素因,因此河间以火立论,治病喜欢用寒凉药。
◎子和(1151---1231年)张子和,长于攻邪,尤其是“下”法。
◎东垣(1180---1251年)李东垣著书立言重在脾胃,尤其是脾阳,因其时为湿土当值(相当于梅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