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议论文结尾写作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4 KB
- 文档页数:3
《回眸一笑百媚生,写好文章的结尾》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结尾的特点及作用。
2、学会文章结尾常用的写作方法。
一、结尾的特点及作用特点----豹尾: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并余味无穷,给读者咀嚼回味的余地。
作用----好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不能忘怀之功。
二、文章结尾常用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概括出来。
(一)、请根据下面结尾的两个例子,概括出结尾方法一:【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的结尾画龙点睛,突出了春天三个特点:新、美丽、健壮,总结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例2】亲情是一种动力,它能让你走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能让你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能让你品味“报得三春晖”的快乐。
(中考优秀作文《动力来自亲情》)结尾以诗意的语言解读亲情的内涵,揭示亲情的力量。
卒章显志,主旨鲜明。
(二)、请根据下面结尾的两个例子,概括出结尾方法二:【例3】《紫藤萝瀑布》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例4】《行道树》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三)、请根据下面结尾的四个例子,概括出结尾方法三:【例5】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例6】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例7】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回眸一笑百媚生——让我们打造中考作文的结尾教学目标1.明确结尾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几种结尾的方式。
教学重点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和思想,恰当地收束全文,为文章增色。
方法探究通过对文章结尾的比较分析,找到文章结尾的多种方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
如果说作文漂亮的开头是“凤头”,开篇摄魂,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那么好的结尾就是“豹尾”,收束有力,犹如美人回眸,浅浅一笑百媚生。
二.探讨技法一1.课件展示:开头:风轻轻的,云淡淡的,阳光暖暖的。
坐在考场上,看着窗外的明媚风光,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几天前初中毕业典礼上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相信离别是为了下次的相聚,泪水是对彼此最真挚的祝福。
结尾:风依旧轻轻的,云仍旧淡淡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结尾重现了开头的自然风景,在含蓄中强化了开头的信息。
这种几乎完全重复开头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复现式呼应2.课件展示:开头:成长是有味道的,它是酸的,是甜的,是苦的,也是辣的。
结尾:成长的味道虽然有酸,但经历了心酸之后,更能感受到成长的幸福;成长的味道虽然学生再次讨论,师点拨、小结。
文章结尾在照应开头的同时,以议论的方式深化了主旨,强调了心酸之后的幸福,困苦之后的甘甜。
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
我们称之为——递进式呼应3.课件展示:开头:“老师,您那个字写错了!”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感到很惊奇,一向治学严谨的郝老师怎么会连最常见的“寻”字都写错了呢?他可是我们学校最厉害的语文老师,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呢。
结尾:成了第一名的他有一天看到郝老师发表在教育杂志上的文章,题目叫做《教师的小智慧》,写的就是他故意写错一个“寻”字挽救一个失去自信的学生的故事。
看后,他泪流满面。
他很清楚,正是郝老师的小智慧成就了他的今天。
在他的心目中,郝老师的智慧可大了。
师生分析,这个结尾回答了开头设置的疑问——老师为什么会写错字,让人豁然开朗,再次萌生出对郝老师的敬意。
《议论文开头与结尾写作指导》夏如平一、教学目标1.明确议论文的写作思路2.掌握议论文的开头方法3.学会清音有余结尾方法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议论文开头与结尾的方法与技巧导入: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皆是有情人。
差的文章见而厌读,好的文章令人爱不释手。
一篇优秀作文的标准是:标题应有画龙点睛之效,开头要有先声夺人之势,结尾要有“回眸一笑”之功,卷面要有清纯亮丽之态。
这节课我们介绍议论文开头与结尾方面的一些技巧,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
一、议一议阅读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诚信”话题作文的开头,说说其运用了何种开头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①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
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充盈中华,诚信之光越普照华夏。
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②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③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诚信换来的;反之,那些不守诚信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
由此,我们可以说:信则成事,欺骗则败业。
(1)方法:①释题入篇法:又叫概念描述式,即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释题入篇法。
这种开头方式往往使文章节奏舒缓,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
②比喻开头法:用比喻开头,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③对比引入法:正反对比,道理不辨自明。
(2)特点:简洁、精美、紧扣主题(话题)二、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下面我们就以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为例介绍几种议论文开头方法。
说说下列话题作文的开头运用了何种开头方法?以“说‘安’”为话题作文。
作文结尾当如回眸一笑——考场作文写作指导系列之七——豹尾撞钟,余音袅袅考场作文写作指导系列之七"回眸一笑百媚生".本指美丽的女子只要回头浅浅一笑.便能给人千娇百媚,勾魂摄魄之感其实在考场作文的写作中.优秀的结尾也能有这样的魅力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看来,优秀的考场作文的结尾迷住的可是阅卷老师的心哦!一口讲檬皿獬泣米;;::一四耋ll誊弧一口南游t咔翎獭棚……………………………………………………………………?文\卜春富如果说好文章的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写好结尾显得尤为重要.结尾如果响亮有力.就能让阅卷老师"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你的作文也一定会脱颖而出.古人认为好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是简短,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画蛇添足;二是有力,撼人心魄,不草草了事.不无病呻吟. 下面介绍几个让结尾更加有力的技巧一,画龙点睛.让主旨更鲜明高考作文评分的首要标准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因此,写作文时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文章主题明确.尤其是在结尾部分.千万不能蒙咙隐晦,含糊不清.记叙类的作文.结尾时可提炼出两三句紧扣题旨的句子来画龙点睛. 统摄前文的写人记事:议论类的作文.结尾时可用扼要透彻的语句,或归结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态度如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的结尾: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地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 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这篇优秀的记叙文的结尾发于心.出于情,用诗一般的语言,诠释了奶奶的大爱.巧妙的点题,使文章中tk,显豁,且意蕴深厚.再如作文《引火自焚与杀身成仁》的结尾: 同是理想的力量.可以使人飞蛾扑火,引火自焚,也可以让人杀身成仁,从容就义.若是自己的理想追求与道德相承.与国家人民的利益相符.虽死何憾?勇哉!反之,虽死何惜?悲矣!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结尾卒章显志.是引火自焚.还是杀身成仁.都在结尾这雄健有力的"黄钟大吕"中如朗月回照,通透豁然.=,笔力千钧.让中心更突出结尾是文章内容的收束部分.同时也是文章主旨的深化部分好的结尾一定要紧紧扣住文章的主旨.但又应高于前文.是在前面基础上的提升为了让作文的中心更突出.我们可以采用首尾呼应法.先在开头提出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可以昭示哲理,提升主旨.让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还可以用气势雄健,笔力千钧的抒情和议论来营造气势.强化主题.如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开头以一句"真情莫过共握手"点明文章的中心和线索——"真情,握手".结尾是:……我渐渐地睡了.迷迷糊糊中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不争气地流了一脸.这个结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设置了一个情景与细节.让开头就亮出的中心在无形中自然地被呼应,被声援,因而中心更加突出,感江苏的贾昆to韩非:梦想飞翔,因此我在寻找一对属于自己的翅膀. 情也进一步得到升华.再如优秀作文《除了珠宝,我们还能看见什么》一文,将"除了珠宝,我们还能看见什么"这一问题贯穿始终,展开论述.以古人对前人遗迹的尊重对比出今人的浅薄与无知:以古人面对文化的深情对比出今人的苍白与空虚.并联系"端午节申遗""圆明园重建"等现实中表面爱国实则无知的现象进行分析.在结尾,作者写道: 除了珠宝,我们还应看见什么?还应看见传承了千年的中国文化.还应看见历史长河中无数光芒闪耀的伟大灵魂.不要让中国人的印记从我们身上褪去还我们祖先以安睡的宁静吧.相信我们能穿越千年的风尘倾听他们的呼吸.只需静静的,静静的……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血脉!这个结尾.作者没有只停留在批判的层面,而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给出了值得每个中国人去深思的建议.从而体现了立意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三,余音绕梁.让内涵更丰富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作文的结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妙的结尾,要既能突出主题,又可丰富意味.还要洋溢着美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让结尾韵味隽永的方法有:巧妙发问,引人深思;描绘画面,烘云托月; 巧留空白,耐人寻味:出入意料,戛然而止等.如高考作文《空白中的独舞》的结尾: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这个结尾非常含蓄."在一片空白中独舞"表明从无到有的开拓和创新."拥有一片完满天地"表明自己努力之后的收获.这样的结尾可谓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优秀作文《锁》以"锁"作比喻,展现了人们的一种困惑:我们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我们应该开放还是封闭?文中的"我"无意中丢了自己的一把"锁".因而对"锁"的丢失展开了种种猜想.并担心自己的未来而当"我"准备买"锁"时.却疑惑自己是否拥有过一把"锁".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然后.那把锁慢慢地从我的指尖滑过.一下落到地上."啪".锁开了.结尾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再如《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的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呜.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满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的面貌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文章写一个大学生面对"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与"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而进行的"心灵的选择",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孩子,为了点亮文明的火把.在清冷的月光下,他流着泪作出了选择: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满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托出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形象这个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的结尾.使文章具有了引人深思,意境高远的效果总而言之.结尾有法而无定法.写作时,我们要根据表现中心和谋篇布局的需要来采用适宜的方法.从而让自己的作文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湖南永州市的马戛to汉波:告别曾经的孤独和忧伤,用信心温暖彼此的心.。
【作文写作指导】回眸一笑百媚生结尾技巧【作文写作指导】回眸一笑百媚生-结尾技巧1.天然束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般来说,自然收尾法有以下主要表达方式:(1)叙述式。
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
(2)描述性的。
在编年史的作品中,全文以描写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结尾。
(3)说明式。
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文章也就结束。
2.本文开头的回声主要有四种:第一,复现式呼应。
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
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第二,渐进式回声。
文章的结尾是基于文章开头的叙述、描述、讨论和抒情。
在遥相呼应的同时,它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从而推动读者认知和情感的飞跃,留下回味的空间,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三,虚实式呼应。
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
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对位回声。
这是一种特殊的回音方法,主要用于以“引用”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使用一种材料。
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讨论了两段内容,这两段内容服务于文章的中心,展示了文章的结构之美。
3、抒情结尾以抒情的方式收尾,可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束方式主要用于人们笔记的叙述,以及解释性文本和论辩论文的写作。
4、发表议论讨论的运用往往能达到深化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情感、增添作品思维和理性色彩、给读者以警示、鼓励和力量的鲜明表达效果。
其中一些作品气势恢宏,展现了作者的胸襟;有的细腻柔和,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有些人直截了当、生动活泼,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很透彻。
回眸一笑百媚生
——议论文结尾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掌握议论文结尾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并运用结尾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一篇之妙,全在结句。
”④作诗如此,为文亦然。
开头写得好,固然能吸人眼球;中间写得好,也会使内容饱满;而结尾写得好,则有回眸一笑之功。
文章写作的过程是前后统一的思维过程,需要为文者结合上文内容,运用发散思维巧妙选择结尾,又要运用聚敛思维收束全篇。
从考场作文角度讲,结尾也是阅卷者重点关注的区域,为文者的逻辑思路直接影响作文的等级。
下面拟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展示结尾写作的几种常见方法,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对结尾的写作技巧一目了然。
二、学习过程
(一)希望号召式
情感真挚,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在文章结尾通过号召性语句写出为文者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美好未来;能够有力地突出主题,给读者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希望深山的蜡烛可以熄灭,更希望如今打在文人学者身上的光可以关掉,让美好的生命不再受这“光”的威胁!(2013年江苏《生命不能承受之光》结尾) (二)名言警句式
名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
善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俗语、格言、警句等来抒情达意,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让人眼前一亮。
如:冰心说得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请坚信,漫长的成长后,可待一日粲然花开。
(《一朝花开》)
(三)呼应扣题式
结尾处如能巧妙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恰,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
既能体现形式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严密周全。
如:(开头)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歌声交汇你我的爱……1988年的那场春晚中这一旋律第一次传入了大多数观众的心里,红极一时。
(结尾)“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歌声交汇你我的爱……”(《掌声响起来》)(四)点睛点题式
一般用于记叙文中,结尾是点题最重要的部位。
结尾点题,卒彰显志,有时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
这
样,才能守住自己的本真。
(2013江苏《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 (五)修辞收束式
在结尾处亮一亮文章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借助修辞手法,或以比喻作结,或以排比作结,或以对句作结,或以小诗作结,达成语言的优美精彩,在文末会给读者留下文采飞扬的印象。
如: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里的一朵花,露珠中的一滴露水,群鸟中的一只鸟,阳光里的一缕光,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自由飞翔。
(《生态流风韵》)
三、真题演练
(2015福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
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根据这三句话自选角度审题立意后,根据课堂所讲方法拟写结尾
1、学生讨论
2、教师示例
(1)希望号召式
“泽风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既然选择了真理,便不惧踽踽独行。
如果看到了光明就整装上了路吧,莫辞独为领路人,为了世人能同享真理,前行,前行。
又如: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
”是的,如能在仰望之间,将“敢”字存在于心间,得到柳暗花明。
那么目之所遇,即为天堂。
(2)名言警句式
泰戈尔诗云:“你的负担将变成你的礼物,你受过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探且索之,高歌而行,将荆棘走成一马平川,将苦难走成若锦繁花。
你的路将是你的征途。
山河不言,天地自有吾之经行处。
又如:“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诚如斯言,我们应一步一步地走出自己的路,也是一笔一笔地写出我们辉煌的历史。
(3)呼应扣题式
敢于前行更需要我们遵循信仰的声音。
在积极价值观念的导向下勇敢行走出别样人生。
不是所有的“敢于行走”都能走出精彩,一味反行其道,只会引人走向深渊,只有坚守真善美的信仰,人们方能于无路与错路之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遵循信仰的声音》)
(4)点睛点题式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
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
”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5)修辞收束式
大树用甜美的果实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无他,因果实甜美,诱惑人心。
而我们的花朵待醒,借与那东风吹满园,赠与它阵阵花香,静待春的绽放。
又如:就连三毛也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
”树的智慧可让我们仔细品,然后便有思维的礼花在脑海中绽放。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由一向以雷人妆容吓人的歌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一同演绎三国演义名段“要荆州”。
而一向不爱按常理出牌的歌手,一开嗓子竟是法语演唱。
评委李谷一老师对她的法语演绎提出质疑:你是中国人,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唱中国传统音乐,为何要唱法语歌?歌手反驳道:听众不是只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根据所讲的结尾方法拟两三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