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猪培育
- 格式:ppt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41
猪培育新品种方法
猪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旨在通过选择和配对优良的品种,培育出更具经济效益和适应能力的新品种。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
猪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1.选择优良个体:通过对种猪的选择,挑选出生长速度快、
抗病能力强、肉质优良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父母猪。
可以通过
测量体重、测定肌肉组织和胴体脂肪的含量等指标来评估个体
的优势。
2.进行离散交配:选择优质的父系和母系猪,进行离散交配,将从中选择出的优秀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繁殖。
这样可以增加基
因的多样性,并提高猪在适应环境和抗病性方面的能力。
3.亲代配对:通过亲代配对,将具有较高遗传价值的个体进
行配对交配。
例如,选择生长速度和肉质好的公猪与具有优良
母系的母猪进行配对,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后代。
4.渐次选择法:先选择合适的亲代,然后选择优良品质的后代,再选出更为优秀的下一代,逐渐淘汰不理想的个体。
这种
方法可以逐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5.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
精确地修改猪的基因组,改变其遗传性状。
例如,通过编辑猪
的基因来增强其抗病能力、改善肉质和提高生产性能等。
总之,猪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离散交配、亲代配对、渐次选择法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等。
这些方法旨在提高猪的经济效益和适应能力,从而满足人们对猪产品的需求。
猪的生长育肥规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仔猪阶段:仔猪在出生后的两周时间内,生长速度很快,每天可以增长约100克左右。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吃奶为主,适当补充饲料。
2. 保育猪阶段: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舍,保育期一般为2-3周。
在此期间,猪的体重会逐渐增加,每天的增重速度约为50-100克。
3. 育肥猪阶段:当猪的体重达到一定标准时,就可以进行出栏育肥。
育肥阶段的猪每天增重速度较快,通常可以达到每天300克左右。
体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在生长过程中,猪的采食量也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一般情况下,刚出生时的仔猪每天需要哺乳两次,每次需要约30毫升饲料;一周后,需要增加到每天三次,每次约60毫升;断奶后的保育猪每天需要约500毫升左右的饲料;育肥阶段的猪则需要每天进食约3公斤左右的饲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猪的生长规律会受到遗传、环境、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时,猪的生长育肥周期也会受到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市场分析。
总之,了解猪的生长育肥规律对于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猪的生长发育情况,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养猪饲养周期许多人都会说,养猪就是清粪和喂料,其实,养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养猪饲养周期,一起来看看。
养猪饲养周期目前国内主要养殖品种有杜洛克、长白、约克、大白等及以上各品种间的二元、三元杂交猪。
一般在150天左右一个周期。
如果是商品猪,应该是在11年12月以后补的栏,商品猪每个周期在5个月左右,一般正规的商品猪场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全进全出制。
上一批出栏后正常进行卫生清理和圈舍消毒后,空舍5-10天就可以进下一批仔猪。
养猪的方法1.哺乳仔猪①保温防压。
哺乳仔猪适宜温度:l-7日龄为32℃-28℃,8-35日龄为28℃-24℃,舍内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 50%-70%,保持空气新鲜。
仔猪应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保温箱底或距保温室底30-40厘米处挂一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
同时做好仔猪护理工作,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头。
仔猪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
生后2-3日龄内要固定好乳头。
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把初生体重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把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
③补铁与过仔并窝。
仔猪生后2-3日龄内,肌肉注射铁制剂,每头剂量100-150毫克铁。
泌乳母猪每头哺仔10-12头,对窝产超过12头或不足7头的仔猪按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母猪过仔的原则,把过哺的仔猪过给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产仔少的母猪代哺。
仔猪过哺前必须吃足初乳。
对产仔过少的母猪,可按过仔的原则,将两窝仔猪合并1窝,由一头体质好。
乳量充足的母猪哺育。
仔猪并窝前必须吃足初乳。
④开食与补料。
仔猪生后5日龄训练饮水,7日龄训练开食,至2O日龄应全部开食。
一仔猪开食后,补喂全价配合料,采用生湿料型(料水比为1:0.5),日喂5-6次。
⑤去势与断奶。
仔猪生后25日龄去势,35日龄断奶。
⑥卫生与消毒。
每天清扫圈舍除粪2次,每周舍内通道用2%火碱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剂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
第六章幼猪培育概念:●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断奶仔猪:指从断奶至10周左右的仔猪。
●育成猪:指从10周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猪。
●后备猪: 指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种猪。
第一节哺乳仔猪初生仔猪三大变化:气体交换的变化:通过脐带靠母体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转变为通过自身呼吸系统进行自主呼吸。
体温调节主体: 由母体的恒温环境而不需进行体温调节转变为随着外界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需要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免疫方式: 在母体内处于无菌环境,不需产生抗体以抵抗病原菌,因而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改变为处于外界的有菌环境中,且需要迅速从母体获得抗体以产生被动免疫力。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如何调节体温?大脑皮层发育不全。
仔猪出生时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完善,但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技能的协调能力差。
物理调节能力有限。
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热能力差。
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
化学调节效率低。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提高物质代谢。
→主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产热(效率低)。
化学调节能力6日龄前(效率特别低)、7-20日(逐渐得到改善)、20日龄(接近完善)仔猪不同日龄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1 — 3 日龄30—35℃;4—7日龄28—30℃;8 —20 日龄22—25℃;31 — 45 日龄20—22℃(二)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50kg体重,接近成年胃重。
(2)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2~3月龄接近成年猪。
(3)胃肠酸度低;从20天开始,少量游离盐酸出现,70~90日龄以后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猪。
(4)酶系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胃内少量凝乳酶和胃蛋白酶。
乳糖酶高,是以消化母乳为主;3周龄后,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可以消化淀粉日粮,10日龄后可补充些植物性饲料。
猪崽饲养方法猪崽培育在养殖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采取适当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促进仔猪健康生长。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猪崽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猪崽饲养方法一、完全哺乳期仔猪1、出生后0~7 天为完全哺乳期,此期间仔猪仅吃母乳,不需要给饲料。
此期间,饲养管理的关键点是温度、湿度、初乳、细心护理。
2、该阶段仔猪由母猪体内娩出,营养来源由胎盘、脐带转化为哺乳,所有的营养物质均需从母乳中获取,尤其是初乳,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初乳中富含各种仔猪必须的营养物质、母源抗体,所以仔猪要在出生后15 分钟内吃到初乳。
3、此阶段仔猪畏寒怕冷,初生1~3 天应保持30~32℃,4~7 天28~30℃。
猪的最适湿度50-80%,温度低、湿度大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
此阶段仔猪对铁需求量大,每天约需10mg,乳中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仔猪必须补充100~200mg 铁剂;仔猪出生后严重缺VE 和硒,需要额外补充。
4、此阶段仔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容易被压死,踩死,要给母猪设置防压隔栏,并要经常进行巡查,防止饿死、冻死事故的发生。
5、此阶段仔猪需要断牙、断尾,以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和咬伤尾巴感染。
完全哺乳期保健措施:仔猪出生后,产房内用猪爽粉泼洒,以使仔猪皮肤、环境干爽,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
仔猪3日龄之内,要进行断牙、断尾(断尾后用聚维酮碘消毒),同时肌注畜可健(长效头孢,预防感染红痢、黄痢、白痢和应激性疾病)、补血康(补充铁、硒、VE、VB12、防止贫血、增强免疫力)。
二、不完全哺乳期仔猪1、出生后7~21天为不完全哺乳期,此阶段仔猪需要解决仔猪食物由乳汁过渡到饲料的问题。
2、仔猪自身体内无抗体,均需从母乳中获取,仔猪及时吃到初乳后,体内的母源抗体在出生后第一天就可达到最高值,获得被动免疫,之后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到低21~28天降至最低,之后随着自身抗体的生成,又逐渐升高。
此阶段仔猪在吃母乳的同时,要补饲教槽料,以促进胃肠发育,消除饲料蛋白过敏,促进生长发育。
猪育种方案一、选材1.选取优质种公猪和母猪作为繁殖材料。
选择体型匀称、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耳朵挺立、繁殖力强、肉质细嫩的种公猪。
母猪要选取体型健壮、泌乳量高、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饲养管理好的种母猪。
2.进行鉴定和评估。
通过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种公猪和母猪。
鉴定项目包括体型指标、繁殖力指标、疾病抗性指标等。
3.注意血缘关系。
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因基因血缘关系过于接近导致的遗传缺陷。
二、育种管理1.健康管理。
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育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验血、隔离防疫等工作,控制猪群健康状态。
2.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供给。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水管理、环境温度控制等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
3.繁殖管理。
采用合理的繁殖措施,包括发情检测、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率。
对于不育猪、无效交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4.标记和记录。
为每只种猪进行个体标记,并建立完整的血统记录。
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繁殖情况、疾病情况等,为后期的育种选择提供依据。
三、育种目标1.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肉质优良、泌乳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指标。
2.抗病能力。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3.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包括体型大、肌肉发达、背膘良好等,以满足市场对于肉品外观的要求。
4.饲料利用率。
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肉产量。
四、基因改良1.基因筛选。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猪种,提高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
2.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促进有益基因的表达,提高猪群的育种效果。
3.基因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基因信息管理系统,对猪群的基因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种评估和选择1.综合评价。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哪些猪适合继续繁殖。
猪的分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猪的分阶段饲养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仔猪期:仔猪期一般指出生到断奶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仔猪需要接受充分的营养供应和保温环境。
猪场通常会提供温暖的窝箱,确保仔猪有足够的体温。
同时,给予适宜的配方奶粉或母猪乳汁,以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
2. 小猪期:小猪期是指断奶到生长期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饲养环境需要逐渐适应小猪的生长需求。
饲养场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小猪的生长和发育。
小猪期饲料通常以粉料为主,包括高蛋白的饲料和添加剂,以促进小猪的健康生长。
3. 生长期:生长期是指小猪长到出栏体重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猪的饲养环境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泄系统,使猪舒适。
饲料通常以颗粒饲料为主,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以促进猪的生长和肌肉发育。
4. 育肥期:育肥期是指生长期结束后,猪开始进行肥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饲养场需要给予充足的饲料供应,并且增加饲料的能量密度,以增进猪肉的脂肪含量和产量。
育肥期的猪需要较大的饲养空间和合适的排泄系统,以确保猪舒适和生长健康。
以上是一般的猪的分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不同养殖场和饲养目标可能会有所差异,
具体的饲养流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何饲养小猪的基本方法现在猪肉的市场价格大幅上升,导致很多的种植户都想要饲养小猪,那么小猪如何饲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猪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猪的饲养方法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无法完全适应主要由谷物和油粕组成的日粮,结果会导致仔猪生长受阻。
为了使仔猪由断奶前吮乳为主,平稳地过渡到断奶后采食不易消化的以谷物为基础的固态饲料,就必须尽早提供优质的过渡日粮,任何能够缩短断奶前后这一适应期的日粮,都会给仔猪生长和仔猪生产者带来益处。
影响开食料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开食料的营养质量、采食量及其抗原性。
高营养质量、易消化、饲料抗原性低以及保证一定的总摄入量是使用开食料成功与否的关键。
此外,开食料的使用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食料是仔猪喜欢采食并易消化的日粮;(2)开食料的物理特性要适合仔猪的采食(片状、小颗粒状或碎屑状比粉状饲料更适合仔猪的采食);(3)所使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便于仔猪接近和采食;(4)开食料饲槽应该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和碰撞的地方;(5)开食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6)饲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的味道以及其它异味,经常彻底清理饲槽,剩料要及时清除掉(可以投喂给母猪);(7)为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每天应该适当的把母猪和仔猪分隔一定时间。
哺乳仔猪疾病的防治仔猪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接触到各种微生物,包括环境中的和藏匿于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一些常规管理措施,如断齿、阉割和断尾等,都会造成创口而给诱发细菌感染。
如何防止由此造成的仔猪死亡一直是个世界难题。
有效预防仔猪早期患病措施:(1)确保仔猪的生活力;(2)出生时控制好温度,避免过度寒冷;(3)确保仔猪吃到初乳,尤其是出生后的最初6小时;(4)维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避免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5)采取谨慎的寄养措施;(6)预防措施:初乳能帮助仔猪存活并使仔猪在断奶前迅速在体内积聚起脂肪,同时还能帮助新生仔猪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战胜肠道病原微生物。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大全概述:掌握好科学养猪方法,是**养猪效益的关键。
说起养猪方法,其实没有人会觉得有多难,当然的确不难,但科学的方法并非每个猪场都能细致的执行下来。
因此为帮助广大养猪朋友更好的养好猪,本文接下来将为大家全面介绍猪的养殖技术方法,供参考。
一般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仔猪。
仔猪出生脱离母体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仔猪的管理任务是获得**的成活率,**的断奶窝重,均称的个体。
(一)**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1.**每窝产仔数,有利于**仔猪成活率。
据统计,每胎仔猪出生的活仔数增加1头,成活仔猪增加0.77头。
因此一定要选择繁殖力高的种猪。
2.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
⑴保暖防冻。
主要措施是用远红外线吊灯在保育箱上方或猪栏内供暖,设保育箱或保育栏,内铺垫草,隔寒保暖;利用暖床保暖;或产房内设暖气保暖。
⑵防压防踩。
主要措施是在猪产床靠墙面用木棍或钢管制成距离20—30厘米的护仔栏,以防母猪躺卧时压死仔猪。
另外吃乳后将仔猪放入护仔箱内取暖防压。
⑶固定乳头。
目的是使仔猪有秩序地在各自的乳头上吃乳,帮助弱小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在固定乳头时,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上,因为前面后的乳头泌乳量多,弱小仔猪可得到充足的奶水,生长发育快,有肋于获得均匀一致的断奶个体,**断奶窝重。
一般固定乳头在开始的2—3天内连续按编号或颜色固定**成功。
⑷寄养与并窝。
当出现产仔过多或过少时,或母猪生病无奶时,需要并窝式寄养。
一般并窝或寄养的仔猪应与原窝猪产期接近,相差不过3天,以免导致大欺小,强欺弱,发育不均的现象。
**是吃过亲生母猪的初乳。
并窝寄养时将“寄母”的奶水或尿液涂在代哺育仔猪身上,使其气味相投。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1.**仔猪出生重的关键措施⑴加强对母猪的选择。
这种选择包括遗传上的选择,从产仔数多,初生重大的窝仔中选择发育好、乳头多,排列整齐,**乳头,瞎乳头,体型好的仔猪做种用。
要定期更新,保持正常年龄结构,一般年更新率为20%—30%为宜。
猪场饲养流程
猪场饲养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猪猪的选种和繁殖:选择品种良好的母猪和公猪进行配种,以获得优质的猪仔。
母猪分娩后,需要对幼猪进行管理和照顾,确保它们的健康成长。
2. 幼猪的断奶和转移:当幼猪断奶后,会将它们从母猪身边分离。
幼猪需要转移至专门的幼儿园舍,进行集中饲养。
在幼儿园舍中,会提供适当的饲料和水源,以确保幼猪的营养需求。
3. 幼猪的培育和生长:在幼猪舍中,幼猪会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分组,并提供适量的饲料和水。
猪场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幼猪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4. 少年猪的饲养和管理:当幼猪长到一定阶段后,会将它们转移到少年猪舍中进行集中饲养。
在这个阶段,猪场人员会根据少年猪的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并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
5. 成年猪的饲养和屠宰:当猪达到适宜的屠宰体重时,可以进行屠宰和加工。
屠宰过程需要遵循卫生和安全规范,并遵循屠宰场的操作流程。
总体来说,猪场饲养流程需要注意猪的选种、繁殖、饲养和管理,以及屠宰和加工等环节,以确保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
质猪肉。
此外,猪场还需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管理饲料和水质,以确保猪的生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