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幼猪培育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74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课程编码:201013学分:3分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执笔人:黄廷华审订人:杨军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
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
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
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
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四节:仔猪的培育目标:学习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3、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难点: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方法:讲授、讨论课时:10过程:复习导入(略)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2.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力差3.消化道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4.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得病5.体内含铁少,易患贫血病(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养好哺乳仔猪要抓二食(奶食、料食)、过三关(初生关、补料关与断乳关)1.抓奶时,过好初生关(1)及时吃上初乳(2)固定乳头(3)防冻、防压(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①防冻。
仔猪出生时的适宜温度是32~34℃,采取保温措施:如果采取常年产仔,可采用红外线灯加热。
②防压。
一般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与初产无护子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
防护措施是:A、加强对仔猪的护理,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
B、栏圈内设护子间C、栏圈内设护子栏D、采用高床网上分娩栏(4)仔猪寄养2.抓料食,过好补料关(1)开始补料的时间。
以7日龄左右开始较好。
(2)补料方法。
训练仔猪开始补料,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时期①调教期。
从5日龄到10日龄这一时期,将煮熟的黄豆、高粱、破碎玉米等混合料撒在圈内由母猪带领仔猪吃食,俗称”以老带少“②适应期。
从10日龄到20日龄这一时期为仔猪正式吃料时期,吃湿拌料,饲养次数每天4-6次。
(3)补料期间应注意的问题。
饲料必须清洁、新鲜,不喂霉烂、变质饲料;食槽、水槽与用具要经常洗刷和消毒;做到少喂勤添,以防仔猪饥饱不匀;补料与补水同时进行,有的猪场补水比补料更早些.(4)铁、铜、硒的补充3.断乳关哺乳仔猪到了一定年龄,离开母猪不在吃奶,叫断乳。
(1)断乳日龄。
猪自然断乳时间为8-12周龄(2)断乳方法①一次断乳②分批断乳法③逐渐断乳④早期断乳此外,仔猪生后还应做到:剪牙,防治仔猪争奶而咬伤奶头;断尾,为防治咬尾和方便配种;去势仔猪初生后1周内,将不做种用的小公猪去势。
幼猪的培育幼猪的培育,包括哺乳仔断奶仔猪和后备猪的培育三个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幼猪的精心培育,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培育出种用价值高的后备猪,或为有效地育打下基础。
第一节哺乳乳猪的培育从初生到断他这一时期的猪称哺乳仔猪,其基本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仔猪成活率和最大的断乳窝生和个体重。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导致仔猪难养、哺育率低。
(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体重在1公斤左右,不到成年体重的1%,10日龄时体重较出生重大2。
1倍,1月龄时,体重较初生重大5~6倍;到2个月时,则可达到10~15倍。
物质代谢相当旺盛,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比成年猪高很多。
20日龄的仔猪八戒,每千克体重沉积蛋白质9~14克,而成年猪仅为0。
3~0。
4克,相当于成年猪的30多倍;每增加1公斤体重,含有7~9克钙和4~5克磷,也高于成年猪。
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相对都高,因此对营养物质不全极为敏感,除进行正常补乳外,还应以高质量的乳猪料进行补饲。
(2)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初生仔猪的神经系统不发达,调节体温能力差,皮下脂肪少而且不能很好利用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来维持正常体温,因此有“小猪怕冷”的说法。
尤其出生的珠第一天尤为重要,在低温环境中,初生体重愈小,体质愈弱,搞寒力愈差。
这时如猪舍温度过低,或者对仔猪护理不当,则易被冻死。
故冬春产仔,应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
(3)消化能力不以达猪的消化器官在出生时相对重量和容积较小,机能亦不完善。
在初生时胃重仅5~8克,容积为30~40ML;2月时胃增加到150克容积增大近20倍。
大、小肠也是急剧增长,断乳时的小肠长度比初生时增加5倍左右,容积增加了50~60倍;大肠长度增加4~5倍,容积增加40~50倍。
由于仔猪胃容积小,排空速度快,因此每天饲料喂的次数就应多些,以防止仔猪挨饿,同时也能保证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仔猪怎么养殖才长的快仔猪生长速度快的养殖方法母猪产仔之后死亡仔猪中有后近半是出生之后第一天,可以说仔猪出生开始之后就要争分夺秒为仔猪日后做打算和准备,不仅可以比较好的减少仔猪死亡率而后还能增加仔猪大大减少丶生长速度。
一、扎实推进仔猪一生的第1个小时1猪一生中最重要的8星期就在刚出生后;2干毛巾、干稻草或爽身粉;3红外灯、电热板(32-35℃);4通风系统(确保气流没有通过仔猪保温区);5保温箱(不要达让刚出生后的仔猪在底下呆的时间超过10分钟,身上干了就可以中前吃初乳)。
仔猪怎么饲料才长的快?仔猪生长速度快的养殖方法二、疾病预防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
另外,可在母猪饲料中投入疫苗,预防母猪产后感染和仔猪会发生红、黄痢。
对圈舍每日要或进行清扫,而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
每日要细心注意侦测,发现仔猪生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三、确保仔猪吃上以初乳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系统,必须通过吸吮初乳方将能获得吸吮抗体。
仔猪消化机能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更为丰富,内含数以万计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儿童期的需要。
若有弱小幼崽因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结实率仔猪的成活率。
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四、正确寄养仔猪初生重大+窝内体重差异小=低死亡率,寄养可逐步解决窝内体重差异;寄养时间:寄养前仔猪要吃过初乳,生后6~24小时,不晚于生后48小时。
关于寄居的几句话1不敢寄养正在腹泻的仔猪;2寄养是有价值的计算机程序,但有人用的太多、太频繁,太早或太迟;3仔猪社会地位在分娩时24小时就建立了,之后寄养容易传染加剧更多的打斗和传染腹泻;4目标:要保证>70%的窝未(或被)寄养;510-14头/窝,不寄养;6现实地思考问题乳猪存活率,设定目标为之奋斗!五、尽早补铁防止贫血1仔猪出生后无法接触淤泥,7~10天后会缺铁;2补铁:注射>口服;31~3日龄200mg或者1-3日龄100mg+断奶时100mg;4注意注射器,针头的卫生。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1380课程名称:猪生产学/Swine Production Science学时:总学时48/理论48 学分:3.0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开课学期:6开课部门:11先修课程:家畜遗传学、家畜育种学考核要求:考试(闭卷)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杨公社主编,《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猪学是动物科学的专业课,是在学习了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和家畜环境卫生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其任务是研究猪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管理特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养猪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解决养猪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猪的生物学、营养学、育种学、养猪设施管理、疾病防治、市场分析和财务分析等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养猪生产和管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现代养猪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课程大纲在“立足于生产”的前提下,并通过学习掌握有关方面的技能以便使学生能基本解决现代养猪业的生产技术及疾病防治诸方面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猪生产学绪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中国养猪概况第二节国外养猪概况2.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1)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养猪生产的主要成就。
(3)主要国家养猪生产水平。
2、一般掌握:(1)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中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教学建议讲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1.基本内容第一节猪的起源和进化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猪的行为特点2.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1)家猪的祖先。
(2)野猪的驯化。
(3)野猪的进化。
2、熟练掌握:(1)猪的生物学特性。
仔猪培育方法仔猪是指初生到20千克~25千克重的猪。
仔猪阶段是猪最易发病死亡的难养时期,死亡率高达30%。
现将提高仔猪育成率和育成重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及时吮吸初乳。
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必须吃上初乳才能获得免疫抗体。
仔猪出生后必须尽快让其吃上初乳,对弱小仔猪应注意辅助,并让其吸吮前部乳头。
二、增加保温设施。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容易因冻饿而死或被压死。
仔猪要求初生温度在32~34℃,一周后方可降至30℃以下。
在母猪栏内增设仔猪保温箱,可使仔猪局部取暖。
保温箱可用木板自制,长宽高为1米×0.5米×0.7米,内侧底部留一个0.25米×0.30米的门供仔猪出入。
箱盖下安装红外线灯泡和电热器,盖顶连接一个控温仪,箱内就可保持适宜的温度,此法可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
三、母仔离地饲养。
传统猪舍的母仔猪均在地面上饲养,仔猪直接与粪尿接触,容易导致白痢病的发生,降低增重和成活率。
例如,某猪场采用地面饲养,仔猪成活率仅在70%左右,改为全漏缝地板(竹制、塑料制)离地饲养后,仔猪成活率达到93%以上。
四、生后3日补铁。
仔猪每天约消耗7毫克铁,而奶中仅能供应1毫克,产后4天即可因缺铁而造成贫血、下痢,影响增重和成活。
据试验,仔猪肌注1毫升高浓度”牲血素”,可增重18%~21%,降低发病率25%,而每头成本仅0.3元左右。
五、增加防压设施。
由于瘦肉型猪及杂交母猪个体大、反应不灵敏、哺乳性能较差,压死仔猪现象比较严重,需增设母猪产仔架等防压设施。
产仔架可用6厘米以上的铁管自制,长宽高为2.05米×0.65米×1米,也可到厂家购买。
母猪可于产前1周进产仔架饲养。
六、加强补料护理。
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需在饲喂的全价配合料中添加外源酶,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
在7~14日龄训练吃料阶段,要少喂勤添,日更换3~4次,促使调教早日成功。
仔猪进入旺食阶段,喂食不要过饱,更换饲料要逐步过渡,并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