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电与磁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24
第 章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11.3 电与磁1.电流的磁效应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一个小磁针移近一根通有电流的导体,意外地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导体中的电流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偏转。
实验还进一步发现,通过导线的电流越大,或者磁针离通电导线越近,这种偏转作用就越强。
如果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磁针方向也会随着改变。
切断导线中的电流,磁场随之消失,小磁针回到原位。
奥斯特的实验说明:磁场总是伴随着电流而存在,电流永远被磁场包围着。
在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之后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确定了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形状。
他把一根粗铜线垂直地穿过一块硬纸板的中部,又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细铁粉。
当用蓄电池给粗铜线通上电流时,用手轻轻地敲击纸板,纸板上的铁粉就围绕导线排列成一个个同心圆,如图1-14所示。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离导线穿过的点越近,铁粉排列得越密。
这就表明,离导线越近的地方,磁场越强。
如果取一个小磁针放在圆环上,小磁针的指向就停止在圆环的切线方向上。
小磁针北极(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力线的方向。
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小磁针的方向也跟着改变,说明磁场的方向完全取决于导线中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磁力线的方向之间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断定,如图1-15所示。
把右手的大拇指伸直,四指围绕导线,当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时,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状磁力线的方向。
图1-14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图1-15 右手螺旋定则 许多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交流接触器)都使用着用导线绕成的线圈。
当线圈通入电流时,将会有磁力线穿过线圈,就如同条形磁铁一样,磁力线从线圈穿出的一端是北极(N 极),磁力线穿入的一端为南极(S 极),如图1-16所示。
通电线圈的磁场方向可以用线圈的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右手握住线圈,使弯曲的四指的指向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与四指垂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穿过线圈的磁力线的方向,如图1-17所示。
1、电流的磁效应: ①通电导线的周殉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电与磁基础知识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钻、银的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3、磁体的性质:吸铁性、指向性4、磁极:磁体上两端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北极(N极)和南极(S极)。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磁体的方法:①根据吸铁性;②根据指向性;③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④根据磁体两极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7、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电磁化。
去磁:使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叫去磁。
容易失去磁性的物体叫做软磁体;不容易失去磁性的物体叫做永磁体或硬磁体。
二、磁场K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能够使磁针偏转的物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方向:放在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4、瞒线: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屮齐点的磁场方向,根据铁屑的排列情况, 在磁场屮画出的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注意:①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研究磁场方便,假想出来的一种模型,它并不真实存在。
%1磁体周用的磁感线都是从北极出发冋到磁体的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南极出发冋到北极。
可见磁感线是一组闭合的曲线。
%1磁感线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极处磁感线垠密,表示磁极处磁场最强。
%1磁感线布满磁体周殉的所有空间并且不相交。
磁感线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⑤磁感线的方向: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一致也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⑥不同磁体周围磁感线以及同名磁极间、界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分别如图所示。
5、地磁场:地球周围的磁场。
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不重合,它们之间稍有偏离,最早发现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不重合的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扌舌。
电和磁知识点总结(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3.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5.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7.磁化:磁性材料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高温和剧烈震动可以使这些物体的磁性消失。
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8.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 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 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 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 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第二节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就是转换法。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位那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5.对磁感线的认识: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整个空间,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性强弱。
磁感线是假想的闭合曲线,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不交叉、不重合,磁感线要画成虚线。
《电和磁》说课稿范文《电和磁》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可使学生了解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及它们周围磁场的状态和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不但为学习电动机和发电机打下基础,还为以后学习电学等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
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
难点是直线电流变环形电流时磁场的变化及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极、磁场、磁感线有了初步知识,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
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可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情况,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并能用磁感线表述。
2、技能目标:会用实验探究问题,用科学方法总结规律,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磁极。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五、教学设计: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给同学播放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指出其中运用的物理知识:电和磁,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介绍1820年奥斯特的发现,并指出今天我们利用前人的启示,在课堂上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探求究竟:电流周围是否有磁场存在。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问(1)我们怎样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怎样判断磁场方向?利用那些工具来设计实验判断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总结结论。
(2)既然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那么磁场情况又怎样呢?教师借助实物投影让学生认识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
第十九章 电与磁知识网络构建S N ⎧⎪⎧⎪⎨⎨⎩⎪⎪⎩⎧⎨⎩⎧⎨⎩⎧⎪⎪⎨⎧⎪⎨⎩⎩磁体和磁性磁极的规定简单的磁现象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基本性质及方向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地磁的南()、北()极及磁偏角奥斯特实验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电流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 线圈的匝数、铁芯电磁铁的应用构造及实质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电与磁⎧⎪⎪⎪⎪⎪⎨⎪⎪⎪⎪⎪⎪⎩⎧⎪⎨⎪⎩⎧⎪⎪⎪⎪⎪⎪⎪⎪⎪⎪⎪⎪⎪⎪⎪⎪⎪⎪⎨⎪⎪⎪⎪⎪⎪⎪⎪⎪⎪⎪⎪⎧⎪⎧⎪⎨⎪⎪⎪⎪⎪⎨⎩⎪⎪⎪⎪⎪⎩⎩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电动机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直流电动机定义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磁感应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应用:交、直流发电机 高频考点透析第一讲 磁现象和磁场(一)磁性与磁体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也称磁铁。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条形磁体的磁极在它的两端。
4.磁体的指向性:在水平面内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另一个磁极指北,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 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极)。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和去磁1.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最容易磁化的物质是铁磁性物质,如软铁、硅钢等。
注意:不是所有的物质都会被磁化。
例如,磁体不能吸引铜、铝、玻璃等,说明这些物质不能被磁化,不具有磁性。
2.去磁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叫做去磁。
(三)软磁体和硬磁体软磁体: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硬磁体:钢棒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
目前人们使用的永磁体大部分是用钢在强磁场中磁化得到的。
(四)磁性材料铁、钴、镍等物质,或含有铁、钴、镍的合金,这些材料统称为磁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