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化学性质教育教学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中化学说课教案钠
一、导入(5分钟)
1. 欢迎学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是“钠的性质和应用”。
2. 提出问题:学生们知道钠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比如食盐中的成分。
二、授课内容(20分钟)
1. 钠的化学性质
-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银白色光泽,易氧化。
- 钠的原子结构和化合价。
- 钠在水中的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性溶液氢氧化钠。
2. 钠的物理性质
- 钠的熔点和沸点。
- 钠的密度和硬度。
- 钠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3. 钠的应用
- 钠在生活中的应用:食盐中的钠离子、钠金属用于合成有机物等。
- 钠在工业中的应用:制备氢氧化钠、制取氢气等。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1. 实验一:钠与水的反应
- 准备一小块钠金属,在水中放入观察其反应过程,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2. 实验二:钠的燃烧反应
- 将钠金属放在瓷盘上,点燃其表面,产生火焰和白色氧化物。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学生们分组讨论: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钠具有较大的活性?
2. 开展知识贴近生活的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性质描述等。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钠的性质、应用及反应特点。
2. 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钠的工业应用及危害性,完成后续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钠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钠这种重要金属元素。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位于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课时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与水的反应,这是学生在初中所学原子结构、常见金属性质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第一章所学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金属钠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从钠原子的结构分析认识其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根据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辨识钠和水反应的实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钠和氧气、水反应分析并推理钠与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根据问题设计钠性质的探究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获得结论,依据证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掌握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科技前沿化学与药物]可服用的钠电池电子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可服食的电子药丸,需依靠电池所提供的电力,药物可按照要求,达到预先设定的地方。
如某些类型癌症的靶向给药,刺激受损组织,衡量生物指标,或监控胃病等慢性病灶的状态等。
[过渡]工业金属钠产品采用双层包装,外包装采用铁桶,内包装采用双层聚乙烯塑料袋。
包装时将袋内空气排净后扎紧袋口,包装桶上有”遇湿易燃物品“标志。
为什么钠的包装如此特殊?[推测]推测一钠与氧气反应推测二钠与水反应[引导]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新课讲授[视频或实验]钠的切割练习金属钠的取用,观察其表面光泽、颜色以及切口在空气中的变化,然后将准备好的封管中的钠发出各学习小组,让学生观察钠的本来面目,与刚才实验金属钠的切口在空气中的颜色变化作对比。
高中化学钠微型课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钠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1. 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钠的用途和工业应用。
3. 提高学生对钠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钠的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复习钠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到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二、学习(15分钟)
1. 讲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密度、与水反应等。
2. 对比讨论钠与其他金属的异同。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展示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钠在水中激烈反应的现象,并说明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指导学生讨论钠的用途和工业应用。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钠的认识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钠的用途和工业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钠的性质和用途,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金属钠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高一学生,利用实验和视频,思考总结归纳记忆钠的性质,钠的性质归纳记忆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高一学生,利用网络与图书资源,查阅了解钠的用途及制备方法,实施率达90%以上。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钠与氧气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钠、滤纸、玻璃片、小刀、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火柴、酒精灯、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展示下列实物:铁丝、银项链。
【问题】这几种金属的本质颜色是什么颜色?他们现在所呈现的颜色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不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则为本质色,反映了的就不是本质色。
【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金属钠的本质色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
【演示实验】(3-1)切割金属钠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
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观察现象:钠为银白色光泽的固体,暴露在空气中,银白色逐渐消失,变成白色固体。
【问题】: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解决了刚开始的疑问,与此同时,大家还可以从整个实验中得出哪些关于钠的物理性质呢?【学生回答】钠的硬度小,质软,密度比煤油大,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银白色金属光泽固体【过渡】实验中我们知道了钠要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这也就说明了钠在常温下可以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反应方程式为:4Na+O2=2Na2O初衷是我们学过了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和日常生活中铁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两个反应的现象及产物是不同的。
钠的性质及用途教学设计一、引言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钠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钠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并提供一份钠的性质及用途教学设计的参考。
二、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钠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钠的密度相对较低,熔点和沸点较低,在室温下为固态。
2. 化学性质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钠,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种性质使钠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因此可以用于还原其他有氧化性的物质。
三、钠的用途1. 钠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钠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此外,钠还可以用作测定重金属离子的试剂。
2. 钠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钠可以用于提取其他金属,例如铝、锂等。
通过与其他金属氧化物反应,钠可以还原这些氧化物,从而获得相应的金属。
3. 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钠盐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调味品和防腐剂。
钠盐可以增加食物的味道,并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4. 钠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钠在核能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常用于液态金属钠堆的制造。
液态钠可以作为热传导介质,帮助调节核反应堆的温度。
四、钠的性质及用途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钠的性质及其应用,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钠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并观察产物和释放的热能。
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加深对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钠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钠的用途。
可以提供一些真实案例,例如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钠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钠的性质及用途的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和合作,深化对钠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制作展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钠的性质及用途的展板。
展板可以包括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钠的不同应用领域、使用钠的利弊等内容。
钠的化学教案初中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钠的应用领域。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描述钠的外观、性状和反应特点;
2. 能够解释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导入化学反应相关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金属会在空气中迅速发生反应。
2. 学习钠的基本性质
- 展示一小块钠样品,让学生观察其外观和性状;
- 解释钠的外观是银白色且有金属光泽;
- 讲解钠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并呈现出火花状反应。
3. 学习钠的化学性质
- 结合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过程;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钠与水反应会有剧烈的火花和氢气产生;- 讲解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钠的应用领域
- 讲解钠的应用领域,如在金属制备、合成有机化合物等方面的应用;
- 与学生讨论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总结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复习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钠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了解钠的存在、用途及制备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及观察,培养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形成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方法】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教学用具】1.多媒体课件2.仪器及药品: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钠、蒸馏水、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燃烧匙。
【课堂引入】学生代表演示将滴管中的水滴到暗藏在酒精灯灯芯处的钠,即“滴水生火”的小魔术。
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把“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并告诉学生那是钠的功劳。
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教学过渡】本堂课我们就要通过我们的探究过程来学习钠的性质,从而解开某某的小魔术,为什么能够“滴水生火”。
【探究活动1】学生观察金属钠的保存,并完成实验1:金属钠的切割实验。
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取用和切割金属钠,并注意切割过程中截面的颜色变化。
【教师】设问:如何取钠?取出来之后呢?能把取来的钠整块用于实验吗?【学生】回答:镊子;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不能,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
总结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质软;密度:小于煤油。
【教师】为什么钠放在空气中会变暗呢?由银白色变暗肯定是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物质呢?【学生】我们刚才把钠放在空气中,钠的表面变暗就是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板书一】一、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硬度小,质软;密度小于煤油。
【探究活动2】na与h2o反应实验探究【教师】请同学按照刚才的钠的取用过程,切一块绿豆大小金属钠投入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标题: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承前启后:继物质分类与化学反应分类之后,开启3种金属元素与4种非金属元素的学习;2、学法示例:以钠元素为代表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1、初中已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初中对镁铝铁铜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已有了简单认识,如与氧气、盐酸等的反应;3、已经具备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2、要求学生结合实验记住钠的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3、要求学生理解记忆金属钠的保存方法;4、通过对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存放;2、难点:钠与水反应产物验证的实验设计。
【教具】1、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2、实验(1)演示实验仪器:水槽、蒸发皿、三脚架、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钳、大烧杯、小试管、小刀、针药品:钠、酚酞、刺有小孔的铝箔(或锡箔)、蒸馏水、硫酸铜溶液(2)学生实验仪器:烧杯1、镊子1、玻璃片1、滤纸3、药品:蒸馏水、黄豆大钠粒1、酚酞【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设问导航:【老师】你知道含钠元素的物质有哪些?【学生】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板书、补充,并进行分类。
2、情景过渡:【老师】实物展示,钠是怎么存放的?为什么?钠有哪些性质呢?二、探究学习1、结合实物,物理性质猜猜看【老师】同学们对金属钠进行观察,猜测物理性质,填写下表,我们过会回头再看。
2、化学性质实验究【老师】同学们猜测金属钠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学生】特别活泼,不然为什么要存放到煤油中呢?【学生】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特别容易失去。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根底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比照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外表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外表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外表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1.可与氧气发生反响4Na+O2=2Na2O白色[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2Na+O2 Na2O2过氧化钠,淡黄色[表达]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响,但是反响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外表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2.可与水发生反响2Na+2H2O=2NaOH+H2↑[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以下问题:1.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外表不是银白色的?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响时现象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