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8
13.《旅鼠之谜》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学习时数一课时。
你见过这样的动物吗?它们繁殖力惊人;它们采取停止进食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改变毛色吸引天敌等种种奇怪的方式自杀;它们汇集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这种动物就是——旅鼠。
阅读位梦华的科学小品《旅鼠之谜》,你在感受旅鼠的奇特的同时,还有可能从它的身上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
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南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
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而且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尽快开展北极考察,1993年再次深入北极为中国北极考察作好前期准备。
他任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
他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南极之梦》、《美国随想与南极梦说》、《南极属于谁》、《冰雪世界的资源》、《北极的呼唤》等,由他主编的丛书《神奇的北极》获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1996)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7年)。
●相关知识1.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13、旅鼠之谜一、明确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北极旅鼠三大奥秘。
2、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3、体会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二、自主预习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媲.( )美挑衅.( ) 迷惘.( ) 笃.( )信啮.( )齿滑稽.( ) 徘徊.( ) 逃窜.( ) 蓬蒿.( ) 咫.( )尺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前赴后继:挑衅:鼠目寸光:相辅相成:媲美:迷惘:笃信:道听途说:(3)你认为还有哪些重点字词,请整理在下面。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2)、文章采用哪些方法来介绍旅鼠的?三、合作探究1、三大奥秘中最神奇的当属旅鼠的集体大自杀之谜,它们为什么要集体大自杀呢?请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2、有人说旅鼠是聪明的,也有人说旅鼠愚蠢?你怎么看?说说自己的意见。
3、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补充材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
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肌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4、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请你说说它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四、展示点拨1、小组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成果。
2、学生提出并解决个性化疑难。
3、老师补充点拨五、拓展延伸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然后把你的探索成果记录下来。
《旅鼠之谜》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作者,了解迷信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微妙。
3、培育迷信理性的肉体和人文关心肉体,关注社会效果,擅长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学习进程:一、课前预习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媲( )美寻衅( ) 迷惘( ) 笃( )信苔藓( ) 啮( )齿诙谐( ) 徘徊( ) ( ) 逃窜( )2.解释以下词语鼠目寸光:相反相成:前赴后继:道听途说:3、初读课文用繁复的话语来概括本文所写的内容。
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反省预习(三)精读课文,自主探求与协作释疑1.快速默读课文,归结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微妙?2、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微妙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能否提出你的疑问?3、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4、品读课文,体味文章共同的写作手法(四)课堂小结(五) 达标测试1.选出既没有读音错误又没有书写错误的一项A.啮齿(liè) 盗听途说繁衍B.媲美(pì) 鼠目寸光诙谐(jī)C.寻衅(xùn) 笃信(dǔ) 迁徒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迷信小品,采用了_____________框架,_____________的方式,生动幽默地引见了有关_____________的知识。
把它看作记叙文,由于它具有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事情的原因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
3.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_____________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_____________,我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下帽子把它_____________住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_____________出来时,突然来了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味地_____________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_____________到了什么好东西?〞4.阅读并回答以下效果。
《旅鼠之谜》教案15篇ěi挑衅tiāo xìn迷惘mí wǎnɡ笃信dǔ xìn 啮齿niè chǐ 滑稽huá jī 徘徊pái huái 逃窜táo cuàn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笃信:忠实地信仰。
道听途说:从道上听说,在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薄。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旅鼠之谜》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3.引导学生从旅鼠的行为上反思人口问题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其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全文通过“我”和丹尼斯的对话,主要围绕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使人们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
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这三大奥秘。
全文一共有二十八个自然段,集中交代旅鼠奥秘的从第七段到十七段。
主要分析这一部分,概括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叙述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文本体裁比较特殊,满足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又穿插着说明文的列数字的方法,通篇都是两个人围绕着旅鼠展开的对话。
学生比较难定位文章的体裁。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导入问:同学们都预习过《旅鼠之谜》了,先来看看大家重点字词掌握得怎么样?PPT:一、请读准下列红字的字音。
媲美挑衅迷惘啮齿徘徊逃窜滑稽歧途二、解释下列词语。
1、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师:鼠目寸光是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旅鼠之谜》导学案(通用13篇)《旅鼠之谜》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前置学习:1、了解作者:[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
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
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4、给加点字注音:媲美()膨胀()挑衅()迷惘()澎湃()滑稽()歧途()啮齿()苔藓()迁徙()繁衍()笃信()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4、本文的写法很有特点:全文结构采用的框架,的形式,通俗亲切的说明了旅鼠的奥秘,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旅鼠之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旅鼠之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旅鼠之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Animals Asia基金会的背景和信仰2.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关于动物保护的方面3. 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力。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读到的文章和相关内容四、课前准备1. 展示Animals Asia基金会网站和相关视频2. 翻译完整文章的汉语版,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开场介绍Animals Asia基金会的成立背景、信仰以及它的主要工作。
2. 阅读分发并阅读《旅鼠之谜》这篇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保护动物的立场。
让学生了解Animals Asia基金会是如何保护亚洲熊、猴子等野生动物,特别是中国的黑熊。
3.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理解,澄清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惑。
通过讨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4. 探究让学生探究Animals Asia基金会和中国的黑熊,以及通过这篇文章所涉及的任何其他相关问题。
鼓励分组讨论,然后报告他们发现的重要信息。
5. 情感教育以一种强调关怀、爱护和负责任态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Animals Asia基金会是为了保护动物而存在的。
6. 小结回顾今天学到的主题,回顾Animals Asia基金会在亚洲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挑战。
通过简要小节目来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和兴趣。
七、教学资料1. 《旅鼠之谜》英文版2. Animals Asia基金会的网站以及相关视频3. 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料八、教学反思使用Animals Asia基金会的文章来教授学生亚洲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不但使学生了解到相关内容,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持之以恒、负责任的态度非常重要。
旅鼠之谜精品导学案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北极旅鼠的奥秘。
课文《旅鼠之谜》带我们一起来揭开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旅鼠之谜精品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旅鼠之谜精品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法指导】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我们首先应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通读课文后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想想作者的写作意图。
【自主预习案】1、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_ 。
1991年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了北极的各种情况。
1995年5月6日,他率领25人的队伍,胜利到达北极点。
主要著作有_______2、文学常识了解:科学小品:是将( )与( )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
“科学小品”篇幅短小,具有( )( )和( ),善于兼容逻辑抽象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_____于一炉。
要而言之,“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是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媲美( )挑衅( )笃信( )迷惘( )啮齿( )前赴后继( ) 滑稽()4、解释下列词语媲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挑衅:__迷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听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鼠目寸光:___________________5、选词填空。
《旅鼠之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前自学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媲美():挑衅():繁衍():饶()有兴趣:鼠目寸光:相辅相成:二、课堂活动(一)积累知识: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
“科学小品”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善于兼容逻辑抽象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要而言之,“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是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二)研习课文1、阅读课文,完成下边题目。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2)我们得到的启示:2、细读课文第17~16段,思考回答以下的问题。
(1)概括这几段所写的内容。
(2)当旅鼠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哪些怪现象?答:(3)“所有这些怪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一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探究质疑(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尝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讨论一下,课文说得对不对?为什么?(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三)运用迁移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了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课文用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本文段用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2、旅鼠为了减少数量,采用了自杀的方式,自动调节生育,以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会思想的人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生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呢?答:三、课外作业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
课题:《旅鼠之谜》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析读课授课时间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在文章中,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作者都没有用任何一处具体的园林作例证,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各处园林所共有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3)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的不同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旅鼠的生活习性(2)学生鉴赏品味,研讨探究,教师点拨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难点: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四、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一案一单、课件六、教学过程【目标导入】自然界的动物有种种奇怪的现象,有的已经被科学家解开谜团,有种种奇怪的现象,有的已经被科学家解开谜团,有的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
危地马拉多基萨地区有一种特产蜘蛛,当地土著居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织窗纱的能手”,又有人叫它彩蛛,是因为他拉出的丝在阳光下闪出红、黄、蓝、青等多种色彩。
彩蛛结网技术很高,先吐出粗粗的经纬线,然后,顺着经纬线吐出细细的丝,织成一张密密的连蚊虫也钻不进的彩色网,把整个窗框封得严严实实,一般三天就能完工。
你知道彩蛛吐丝的原因吗?【呈现目标】1. 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3. 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的不同【整体感知】(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点拨、反馈)理解内容:1.注音释义注字音媲美挑衅鼠目寸光2.归纳文意(1)阅读文章,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找出关键句归纳概括)(2)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多角度理解)研读赏析:(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点拨)1.这篇文章与一般说明文有什么不同?2.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的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
旅鼠之谜教案最新5篇《旅鼠之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本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
3、了解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4、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认识自然的神奇力量。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重自然、研究自然、热爱自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懂得人类也要注意调节,以求和谐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用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
教学难点1、运用记叙的要素构建记叙的框架。
2、运用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北极那一片神秘的地方,有一奇观叫“旅鼠死亡大迁移“。
数百万只旅鼠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进大海。
旅鼠为什么有这种行为,科学家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还没能解开这个谜。
《旅鼠之谜》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旅鼠的一个个奥秘。
(板书课题)二、课文赏析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尤其注意以下词语:媲美、挑衅、鼠目寸光。
(1)自读第一遍,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2)自读第二遍,勾画要点。
2、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教师板书要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神奇。
3、指导学生三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指生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5、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表达效果。
(从方式、谈话内容、与心理活动的结合、详略等方面进行探究)学生自由讨论后可得出如下答案:(1)利用对话的方式使文章通俗、亲切。
(2)对话内容言之有序。
(3)用心理活动和疑问,推进谈话深入。
《旅鼠之谜》导学案学习目标:、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时:2时第一时前置学习:、了解作者:[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
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
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
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文完成下列问题4、给加点字注音:媲美()膨胀()挑衅()迷惘()澎湃()滑稽()歧途()啮齿()苔藓()迁徙()繁衍()笃信()、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6、通读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时合作探究:、将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4、本文的写法很有特点:全文结构采用的框架,的形式,通俗亲切的说明了旅鼠的奥秘,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优秀7篇《旅鼠之谜》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二)作者简介: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三)展示教学目的(四)检查预习1、读著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苔藓()前赴后继()2、解释下列词语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
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
,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五)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思考题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六)讨论与探究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旅鼠之谜》优秀导学案【合作探求学案】【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背景材料2.字音字形媲美( ) 寻衅( ) 啮齿( ) 幼崽( ) 迷惘( ) 繁衍( )3.词语解释媲美:寻衅:迷惘:鼠目寸光:相反相成:前赴后继:不可思议:道听途说:4.快速浏览课文,把握内容大意,自主完成下方的成绩。
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是甚么?旅鼠之所以能够这样做的缘由是甚么?答:二、合作探求(一)记叙要素这篇科学小品的写法可以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采用这类写法有甚么好处?请梳理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答:(二)阐明方法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挑选出来,连接起来,这是一篇残缺地介绍旅鼠知识的阐明文。
请判断下方的句子分别运用了甚么阐明方法?有何作用?(1)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却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或许只需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
答:(2)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耗费等缘由半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天哪,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答:(3)有人专门研讨了各地旅鼠迁移的方向,结果发现,它们毕竟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
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则是往北奔向巴伦支海。
答:(三)感悟启示请从不同角度谈谈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三、作业设计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景象。
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阐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缘由,在班上交流。
答:【当堂检测学案】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媲美( ) 寻衅( ) 喃喃( ) 繁衍( )啮齿( ) 迷惘( ) 滑稽( ) 膨胀( )2.指出下方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A.橘红迷惘竟争收敛 ( )B.徘徊感概笃行膨胀 ( )C.迁徙覆没繁殖焦燥 ( )D.寻衅媲美澎湃奥密 ( )3.指出以下句子所运用的阐明方法。
⑴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却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
或许只需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
( )⑵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分,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 ( )⑶有人专门研讨了各地旅鼠迁移的方向,结果发现,它们毕竟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
旅鼠之谜导学案教学目的1.培育同学讨论力量。
2.学习作者娓娓悦耳的对话中叙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学问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旅鼠的特点。
2.培育同学讨论力量。
3.由同学自己叙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美挑衅()迷惘()笃()信啮)齿滑稽()徘徊()逃跑()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媲美:逃衅:迷惘:道听途说:笃信:鼠目寸光:相辅相成:二、导人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很多难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神秘。
阅读这篇课文,信任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爱好。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神秘。
同学争论沟通。
明确:归纳旅鼠的几大神秘: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像的繁殖力量。
2.能够依据条件掌握繁殖。
3.达到肯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毁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1.争论旅鼠的几大神秘的缘由。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
旅鼠有这种本能。
)2.课文说:人类或许应当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假如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或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争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依据你的观看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缘由,在班上沟通。
(同学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学问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神秘。
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讨论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神秘。
它的第一大神秘是繁殖力量强:其次大神秘是一旦繁殖过多。
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留意,主动通过天敌掌握种群数量;第三大神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
旅鼠之谜学习目标: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3.增强科学素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激发探究自然的兴趣。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媲.美挑衅.迷惘.笃.信啮.齿滑稽.徘.徊歧.途2.解词媲美:收敛:滑稽:笃信:前赴后继:道听途说:鼠目寸光:3.任选三个连成一段话:前赴后继媲美挑衅.道听途说鼠目寸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文学常识(1.作者2.本文的体裁及特点)(书上批注)1.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地质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位梦华教授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几个中国人之一,1991年6月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三、整体感知:(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你知道北极旅鼠有哪三大奥秘?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
13《旅鼠之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生能从文章中学会思考,并能给自己以启示。
3、让学生了解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四、教材精华文段分析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转了半天却一无所获。
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
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品味】“突然”一词,自然引入文章的主角。
又一个“突然”引入文章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不。
”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品味】“惊叫”显示出作者的意外惊喜之情,也表明旅鼠的不寻常。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品味】“神秘莫测”直接写出了旅鼠的不同凡响。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
旅鼠之谜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 )美挑衅( )迷惘( )笃( )信
啮)齿滑稽( ) 徘徊( ) 逃窜( )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
媲美:
逃衅:
迷惘:
道听途说:
笃信: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
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
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
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
旅鼠有这种本能。
)
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
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
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
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
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
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
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
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2)忠实地信仰( )
(3)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
(4)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 ) 2.补写出下列成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渔翁得利。
(2)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5)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
3.依照下面的例句的形式,请运用学过的比喻、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话。
例句:书籍是登山的拐杖,书籍是航海的巨轮,书籍是治愚的良药,世间上,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不热爱读书呢?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让我们算笔帐你就知道了。
”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
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
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
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
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
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
这是第三代。
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
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
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
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
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
“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
的第一大奥秘。
”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4.所选文段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什么特点?
5.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说清楚的?
6.除了这一特点,文章中还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哪些特点?
7.文章结尾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你认为这样说对吗?谈谈理由。
(二)
奇特的年轮
①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轮。
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②植物中不仅树木有年轮,水仙花也有年轮,它的年轮在它的“蒜头”上,有一个年轮的,开花期短;有三个年轮的,开花期长。
因此,有经验的育花者,往往选取年轮多的水仙头,以便使花期长些。
③不仅植物有年轮,动物亦有年轮。
鲤鱼等鱼类的年轮是其鳞片上的宽窄分界的条纹。
令人不解的是,并非所有的鱼的年轮都在鳞片上,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它们的背鳍上,大、小黄鱼的年轮却在它们的耳石上。
④牛、羊的年轮在它们的犄角上,所以又称为“角轮”。
龟、鳖的年轮在它们的背甲上。
蚌、贝和螺的年轮在它们的
壳上。
⑤腔肠动物珊瑚虫的年轮是它们表壁上有粗细之分的规则形条纹。
珊瑚虫不仅有它们的年轮,而且还有它们的“日轮”。
一年为365日,那么它们便在自己的体壁上划下365条环纹。
⑥兔子和黄鼠狼这样的动物也有年轮,年轮在它们的骨头上,不过,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⑦有些鸟也有年轮:据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位山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捉住一只熊蜂鸟,发现近爪处腿皮上有环圈,根据环圈判断,这只鸟已有11岁了,从而否定了一般认为熊蜂鸟的寿命只有8年的说法。
⑧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人也有年轮,是在人的头颅里面,通过声波可以检测出一个人的实际年龄。
如果检测器的声波频率与被检测人的实际年龄相符,人体便会做出反应,
从而在荧屏上显示出来。
目前,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它来检测大型运动会参赛人员的实际年龄,或是应用到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用以检测涉嫌人员或罪犯的实际年龄,从而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
⑨按理说,一切生物都应该有它们各自的年龄,只不过是有的已经被发现,更多的没有被发现罢了。
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生物年轮的奥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进而造福于人类。
8.本文介绍年轮,为什么先从树木的年轮说起?
9.科学家为什么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科学信息?
10.填空:
本文在介绍各种动植物的年轮时,一般是先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再介绍年轮的____________,有的略去了对后者的介绍。
这样使文章显得____________。
11.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两种。
12.本文以“奇特的年轮”为题,年轮的奇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13.给本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三、写作
1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奇异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
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某种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