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冠晓荷人物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7.73 KB
- 文档页数:2
四世同堂人物描写1. 祁老太爷那可是家里的老宝贝呀,就像一棵历经风雨的老树,稳稳地扎根在家里。
他总是端坐在那太师椅上,嘴里嘟囔着过去的事儿,仿佛在跟岁月对话呢!例子:祁老太爷不就像咱家里那个固执又可爱的爷爷嘛!2. 瑞宣啊,那个知识分子,一脸的沉稳,就如同平静的湖水,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有着无尽的思绪。
他和家人说话时,轻声细语,真让人觉得温暖。
例子:这不就和咱身边那个有文化又温和的大哥一样嘛!3. 韵梅,多贤惠的一个媳妇呀,整天忙里忙外,像只勤劳的小蜜蜂,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对祁老太爷那照顾,啧啧,真是没得说!例子:咱妈不也是这样照顾咱爷爷奶奶的嘛!4. 祁天佑,那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牛,为了这个家辛苦付出。
可命运咋就对他那么不公呢!例子:他多像咱村头那个勤劳却没享啥福的大叔呀!5. 大赤包,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像只张牙舞爪的老虎,谁都不敢轻易招惹。
她那嚣张的样子,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例子:咱学校以前那个凶巴巴的教导主任不就这德行嘛!6. 冠晓荷,整天油头粉面的,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的模样,就像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他那副谄媚的嘴脸,看着就讨厌!例子:这不就是电视剧里那些让人唾弃的反派嘛!7. 高第,一个有主见的姑娘,像朵在风中倔强开放的小花,努力追寻着自己的幸福。
她和大赤包吵架的时候,那股子倔强劲儿,真厉害!例子:咱隔壁的姐姐不也这么勇敢嘛!8. 招弟,曾经也是个单纯的姑娘,后来却变得那么堕落,像朵被风雨摧残的花。
唉,真让人惋惜呀!例子:这不就像咱认识的那个误入歧途的朋友嘛!9. 胖菊子,那一身肥肉晃来晃去,就像个移动的肉球,贪婪的样子让人无语。
她对冠晓荷的巴结,真让人看不下去!例子:和咱见过的那些势力眼有啥区别呀!10. 祁瑞全,那个热血青年,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为了理想不顾一切。
他的勇敢和决心,真让人佩服!例子:这就是咱心目中的英雄呀!我觉得里的人物个个鲜活,他们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
老舍《四世同堂》文学修辞语言赏析作者:李莉勤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02期摘要:《四世同堂》是我国当代文学的精品之作,作者老舍的语言诙谐幽默,文风独特。
本文基于修辞学理论,剖析了这部作品的语言词汇的超常搭配和语言规范的研究,并从主观和客观因素分析了修辞成因和幽默语言风格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老舍修辞语言搭配当代文学引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老舍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创作了众多知名的作品,其中力作现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其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恰当自然,朗朗上口且让人过目不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众所周知,老舍一向都以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著称,嬉笑怒骂可谓皆成文章。
作者运用多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并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受到史诗般的气度恢弘、荡气回肠。
老舍幽默诙谐的风格决不能和油腔滑调等同,他也不仅仅只是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笑料,他所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在高层次中表现生活化的现实。
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品尝喜剧滋味,他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产生了以悲、喜相互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相互渗透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老舍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手法,这就带给作品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同时使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值得读者认真地品读和借鉴。
虽然受到规范的约束,但是词语之间的搭配仍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词语之间的这种搭配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有时在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词语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法、逻辑以及语义上的规定,这种现象就称为词语的超常搭配,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是艺术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
表面上看,词语的超常搭配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语言规范,但是在语言交际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却又显得十分合理,能够创造出新颖而又幽默风趣、含蓄婉转的语言效果。
人物介绍第一部《惶惑》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
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
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
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
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
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
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
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
由于众人的告密,大赤包入狱,冠家被封,冠招弟不知所踪,高第与晓荷流落街头。
第三部《饥荒》日本人的疯狂战争使日本人开始经济紧张,北平也随之开始了断煤断粮的生活,祁家也开始食物紧缺,冬日也没有煤火取暖。
失势的冠晓荷与瑞丰一同在街上游荡被日本特务抓走,大赤包在狱中被虐待致死,高第希望出城抗日在途中被当上特务的妹妹拦截最后回到北平在钱老人的指导下开始地下抗战。
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
在这种粮食的摧残下北平人开始流行传染病,日本人在街上抓住得病的人进行活埋,孙七与刚被放出的冠晓荷惨遭活埋。
概括小说的形象特征,赏析形象塑造手法专项练习三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20分)槐树下的战争老舍①一号搬来了两家日本人,一共有两个男人,两个青年妇人,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子。
自从他们一搬来,冠晓荷俨然自居为太上巡长,他命令白巡长打扫胡同,通知邻居们不要教小孩子们在槐树下拉屎撒尿。
他嘱咐倒水的“三哥”,无论天怎么旱,井里怎么没水,也得供给够了一号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别家的水可以不倒,可不能缺了一号的!”②一号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小商人。
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
早操的号令是广播出来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这时候操练身体。
③七点钟左右,那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像箭头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们的腿中拼命往电车上挤。
他们不像是上车,而像两个木橛硬往车里钉。
下学以后,他们赛跑,他们爬树,他们在地上滚,他们相打——打得有时候头破血出。
他们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像他们生下来就是这一块槐荫的主人。
他们愿意爬哪一家的墙,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们便马上去作,一点也不迟疑。
④他们家中的妇人永远向他们微笑,仿佛他们两个是一对小的上帝。
就是在他们俩打得头破血出的时候,她们也只极客气地出来给他们抚摸伤痛,而不敢斥责他们。
他们俩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将来的杀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胡同中,只有冠晓荷和一号来往。
晓荷三天两头的要拿着几个香瓜,或一束鲜花,或二斤黄花鱼,去到一号“拜访”。
他们可是没有给他送过礼。
晓荷唯一的报酬是当由他们的门中出来的时候,他们必全家都送出他来,给他鞠极深的躬。
他的躬鞠得比他们的更深。
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种享受。
鞠躬已毕,他要极慢地往家中走,为是教邻居们看看他是刚由一号出来的,尽管是由一号出来,他还能沉得住气!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好等着给他们鞠躬。
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分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电视剧,是根据姚莉同名小说改编的。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复杂的家庭故事,展现了各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在这部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
下面将对四世同堂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四世同堂的主角是四姨娘,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女性角色。
从小到大,四姨娘一直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无论是照顾父母,还是抚育兄弟姐妹,她总是尽尽责任。
四姨娘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并没有被击垮,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
她的善良和宽容让她获得了家人的尊重和喜爱,成为了家族的精神支柱。
其次,四世同堂的男主角王峰是一个坚强有力的人物。
他从小就面对了家庭的破碎和困境,但并没有气馁。
相反,他选择了坚持和奋斗。
王峰勤奋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但是,他内心深处对失去的家庭始终念念不忘。
尽管有时候他的决定让人觉得有些冷酷,但他却从未放弃对家的愿望,用他的努力和智慧让家庭重新团聚。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岳娟,她是四世同堂的女主角之一。
岳娟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她知道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利用。
在整个剧情中,岳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她不畏艰难险阻,为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地站出来,这种坚持和勇气让她成为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角色。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在四世同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四世同堂的长辈们,在这个家族中扮演了关心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角色。
他们代表着家庭的延续和尊严,通过他们的言行和行为塑造了一个浓厚的家庭氛围。
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他们也给剧情带来了一些趣味和冲突。
这些次要角色有些搞笑,有些可恨,但他们都是四世同堂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小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是多样的。
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经历,通过剧情的推动,他们不断成长和演变,最终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这部剧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为观众带来了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思考。
四世同堂人物性格及知识点(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四世同堂人物性格及知识点《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四世同堂人物性格及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四世同堂人物性格祁瑞宣:全剧的一号主人公,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热爱他的国家、他的民族、他的文化、他的自由。
他崇尚科学,他是儒家伦理中标准的长兄长子长孙,他的个性,有一些像父亲祁天佑,多数时间是不愿多开口的,但是他又不像父亲,他比父亲多一些热情,多一些谋虑,多一些成熟和练达。
韵梅:一个非常传统的城市女性,她是瑞宣的腿,是瑞宣心思的执行者,瑞宣是一家人精神上的顶梁柱,她是物质上的。
她身上有传统家庭妇女的优点,她吃不饱,儿女和老人要吃得饱;她睡不好,丈夫要睡得好。
丈夫是她的天,家是她的世界。
她从早忙到晚,也不会忙完的。
她没什么文化,但她有爱憎!她是这个家的底色。
瑞全:活力的象征,希望的所在。
敢于反抗日本人的中国人的代表。
其勇敢,机智,果断和日渐的成熟,使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激动和欣慰,虽然他只出现在故事的一前一后,但他抗战的身影却始终伴随着我们,直到胜利。
四世同堂知识点1.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
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
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
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以文化角度为切入点评析《四世同堂》作者:王颖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05期摘要: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奉为经典,流传后世。
《四世同堂》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说主要描写了从1937年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一时期内,一个叫小羊圈胡同里发生的故事。
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体现在抗日战争背景下,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各个鲜明形象,以及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家庭生活琐事的描写,诱发了许多声势浩大的事情,以及通过挖掘人物内心深处,深刻突出了人性深处的东西。
笔者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经典著作略作评析。
关键词:《四世同堂》内心深处文化角度一、《四世同堂》写作概述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建国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后世被人们奉为经典。
《四世同堂》是其中的代表作,这篇著作是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完成的。
这部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在这一大环境下人们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及有民族气节和卖国求荣等的对照。
是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但是他的整篇布局却非常独到,小说主要讲述在北平护国寺附近的一个叫小羊圈胡同里面的人与事。
其中以祁家四代为小说的核心,其他的几户人家作为辅助,这样的一群人在这个小舞台上演绎着这一时期的爱恨和悲欢。
这里的人物有爱国人士,有汉奸叛徒,也有普通民众,但他们都是普通的社会底层人物。
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通过对一些寻常百姓的了解,反映的是整个民族的风貌。
用小人物们的故事记录下整个民族的跃动,通过小人物的脉搏推演出整个时代的心跳。
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也是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这篇小说对抗日战争前后北平的地理风光和社会风貌做了一定程度的描写,但是它的着重点还是对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和事进行描写,这样就能给读者呈现抗日战争背景下北平人民的生活状态。
四世同堂人物介绍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人物介绍第一部《惶惑》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
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
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
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
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
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
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
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
由于众人的告密,大赤包入狱,冠家被封,冠招弟不知所踪,高第与晓荷流落街头。
第三部《饥荒》日本人的疯狂战争使日本人开始经济紧张,北平也随之开始了断煤断粮的生活,祁家也开始食物紧缺,冬日也没有煤火取暖。
失势的冠晓荷与瑞丰一同在街上游荡被日本特务抓走,大赤包在狱中被虐待致死,高第希望出城抗日在途中被当上特务的妹妹拦截最后回到北平在钱老人的指导下开始地下抗战。
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
《四世同堂》的汉奸形象书写与国民性批判作者:陈姝颐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在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中,汉奸形象可谓是最独特的,也得老舍国民性批判之最。
如果说老舍在对其他市民阶层形象的描绘中还留有余地,那么汉奸形象就无疑将人性的丑恶、国民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从其品质上说,是丧失了民族性的,这也是老舍笔下的汉奸群像所共有的特征。
关键词:《四世同堂》国民性批判汉奸形象《四世同堂》是以抗战为背景描写北平市民群像的一部长篇巨著。
在作品中,老舍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与正派市民等三类典型的市民形象,甚至还衍生出了一类在抗战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那就是汉奸。
在老舍所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之中,汉奸形象可以算得上是老舍国民性批判之最。
如果说老舍在对其他市民阶层形象的描绘中还留有余地,对其性格进行批判的同时也不乏宽容温和的一面,让我们在软弱之下看到了尊严不可侵犯的反抗,让我们在矛盾之中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那么汉奸形象就无疑是将人性的丑恶、国民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从其品质上说,是丧失了民族性的,这也是老舍笔下的汉奸群像所共有的特征。
通过对性格典型的汉奸形象的分析,不难发现老舍主要是集中于三点进行国民性批判的。
一、懦弱奴性的变异思想长期以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得大众都已经习惯于听从命令的生活。
就好比老派市民的代表祁老太爷,长期以来封建文化的毒害让他已经学会用忍受来面对一切事情,希望能够风平浪静地挨过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如此国仇家恨的环境中,他仍能够独善其身地安排着自己的八十大寿,口口声声还是说着:“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a 可见,在礼教观念桎梏下所暴露出来人性的懦弱与胆怯,传统的思想成为他们逃避外界现实社会、一心维护自己心中幻想而自欺欺人的安慰。
就是这样一位能忍则忍的老人,当侵略者打破了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一点点拆散这个他引以为傲的家,并践踏他的尊严时,最终也选择了反抗。
人物介绍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
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
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
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
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
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
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
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
由于众人的告密,大赤包入狱,冠家被封,冠招弟不知所踪,高第与晓荷流落街头。
日本人的疯狂战争使日本人开始经济紧张,北平也随之开始了断煤断粮的生活,祁家也开始食物紧缺,冬日也没有煤火取暖。
失势的冠晓荷与瑞丰一同在街上游荡被日本特务抓走,大赤包在狱中被虐待致死,高第希望出城抗日在途中被当上特务的妹妹拦截最后回到北平在钱老人的指导下开始地下抗战。
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
在这种粮食的摧残下北平人开始流行传染病,日本人在街上抓住得病的人进行活埋,孙七与刚被放出的冠晓荷惨遭活埋。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篇1冠家算是小羊圈里生活水平数一数二的家庭:家主冠晓荷有两位姨太太,二太太是曾红过一时的名伶;使唤几个像样子的仆人;出入都乘人力车;在夏天安着搭凉席的棚子;有着小羊圈里唯一的电灯,一到晚上,就与结交的权贵们打几圈牌;有着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儿,她们经常在北海游玩。
这么一看,冠家的生活模式应该是当时的模范,应当人人效仿,只不过在这极光鲜的外表下,却藏着全小羊圈乃至全北平全中国最卑劣的几缕灵魂。
在冠晓荷眼中,可以说,只有他的这个家,而没有他的这个国。
在国家沦陷后,他仍只顾着享受这个家,甚至为了他的家而将国扔得远远的。
冠晓荷是“官迷”。
而他也只是“官迷”,甚至不去理会这个官的好坏。
为了这个官,他能在天安门前挤开人群向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官深鞠一躬;他能将爱国志士钱默吟先生投入日本人的监狱、他如此“努力”地向日本人求官,以至于在被日本人抄家后还坚持认为自己对日本人不薄,不会是日本人做的。
论无聊及无耻,可能只有他的异性兄弟—祁瑞丰与蓝东阳可以与其比一比了。
冠晓荷是聪明的,他能在太平时期结交一群元老将军与元帅,足以证明他的社交能力之强。
可惜他在与日本人交流的时候,浑身软软的没有一点骨头,也意识不到——他眼前坐着的这个人残害了他这个站着的人的最大的家。
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像冠晓荷这种不知道有个国而只顾着自己的小家的人,本来是情有可原而不必痛恨的,但是他为了家残害了不知多少为了国的人,在他抓捕钱默吟老先生的时候,他就注定不能被正直的爱国志士所原谅。
所以从冠晓荷这个人物上我们应该得到些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还有一个国。
其次,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有好坏黑白之分。
最后,作为一个人,要有自己的骨头,也就是尊严。
《四世同堂》读后感篇2《四世同堂》是我初中时阅读的第一本书,寒假的时候又重温了一遍,老舍先生的文字永远是那么质朴而生动。
这是一本描写抗日战争的书,但它描述的不是正面战场,而是北平城中一大家子的生活。
浅论《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摘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一场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史,一段惶惑偷生、愤起斗争的人民抗战征程。
老舍先生别出心裁的刻画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这几个令人咋舌的反面人物形象,读来叫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我们通过他们在适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去体会人间众生百态和世态沧桑炎凉。
关键词:惶惑偷生卖国求荣寡廉鲜耻民族意识走进《四世同堂》,走进小羊圈胡同:祁家儿孙满堂,钱家守旧闭塞,冠家招摇卖国。
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观念,却共同生活在日寇入侵下的老北平。
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有人彷徨,有人惊恐,有人愤慨,有人妥协。
忘不了祁瑞宣一腔爱国热血却无法报国为民的无奈与纠结;忘不了钱默吟老先生惨遭日寇酷刑,而一改往日冷漠深沉,变身革命斗士的决心与勇气。
这些正义的形象,为我们传递着爱国保国的正能量。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
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
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
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便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做了亡国奴。
做亡国奴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的,但是在冠的眼中却是无限风光与精彩的。
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慌乱、奔走、探听、勾结、竞争,唯恐落在人后,他把自己幻想成“开国元勋”一样的人物因而在国难之际异常活跃。
为了获得日本人的垂爱与信任,他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出卖对于背叛,在冠晓荷看来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良心的谴责,更甚至于他的良心早已丧尽。
说到冠晓荷,就不得不提他那张牙舞爪的太太――大赤包。
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及赏析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及赏析篇1《四世同堂》是一部描述中国北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史,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
全书以北平的祁家为主线,描绘了主人公们在一个社会巨变、烽火四起的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变迁。
通过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进而对那个时代的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祁家四代人,经历了封建、新旧文化交替、民国和抗战等历史阶段。
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各自面对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北平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
我特别被书中的小顺子所感动。
他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生活在新旧文化的交替期,他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家长,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新思想的接受者。
小顺子在家庭中处于夹缝之中,既要接受父亲的权威,又要抵抗母亲的自由思想。
然而,他并没有被压力压倒,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善良本性。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品质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还描述了抗战时期的生活艰辛和战争的残酷。
人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但是,祁家的人们并没有被困难压倒。
他们以坚韧的精神力量,面对生活的挑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四世同堂》是一部描绘历史变迁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文明的衰落和新生。
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秉持的态度。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是一部描述历史和生活的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作品。
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四世同堂》将会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四世同堂的读书笔记及赏析篇2老舍的这一部长篇小说浓缩了八年抗战的全部,若是非要寻个究竟,当从祁家三兄弟看全文之中的典型人物!首先从瑞宣说起,他是个两重性格的人物。
一方面爱护家人,团结亲眷,维护四世同堂的封建壁垒。
这是作为长孙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妻儿的爱护,对祖父,父母的奉养等责无旁贷。
四世同堂摘抄赏析哎,说起《四世同堂》这本书,那可真是个老北京味十足的故事,让人读着读着,就像是坐在胡同口的大槐树下,听老邻居们拉家常一样。
咱们今儿个,就抛开那些高深莫测的分析,用咱老百姓的话,来聊聊这本书里的那些精彩片段,还有它带给咱们的感动和思考。
一开头,老舍先生那笔啊,就像是胡同里磨得锃亮的石板路,平实中透着股子劲儿。
书里头,祁家这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四代同堂,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也算和和美美。
尤其是祁老爷子,那可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一句“咱们得守着规矩,别乱了方寸”,简单几个字,就把老北京人的那份沉稳和讲究给说透了。
这就像是咱们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祁老爷子就是那宝,让全家人在乱世中还能有个依靠。
再来说说祁家的孩子们吧。
祁瑞宣,那可是个有学问、有抱负的好青年,但赶上了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满腔热血也只能憋在心里,家里头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他操持呢。
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就像是咱们有时候想干点啥大事儿,结果一转身,发现家里这锅还没刷干净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祁瑞全呢,他就不一样了,一股子冲劲儿,说走就走,投奔了抗日队伍。
这孩子,就像胡同里那棵窜天杨,不管风多大雨多急,就是要往上长,让人看了既担心又佩服。
书里头的那些小人物,也个个鲜活得很。
比如说那个冠晓荷,整天想着怎么巴结日本人,那副奴才相,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可你又得说,他也有他的苦衷,毕竟在那个年代,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种复杂的人性,老舍先生刻画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让人看了既生气又同情。
还有啊,书里对老北京生活的描绘,那真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胡同里的叫卖声、茶馆里的闲聊声、节日里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老北京生活画卷。
每当读到这些地方,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胡同里疯跑的日子,那时候的日子虽然简单,但心里头那个乐呵劲儿,是现在怎么也比不上的。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庭、关于国家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生活的深刻反思。
评《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在老舍的学作品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占据了一大部分,为老舍的作品添加了独特的魅力色彩。
老舍的小说大多塑造了一个小型市民社会,不同的人在小说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中女性往往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体现了老舍独特的文化视角。
一、以韵梅为首的贤妻良母形象在《四世同堂》中,韵梅是老舍大力赞扬的一个典型形象,她集妇女所应具备的美好品德于一身,符合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要求。
韵梅在老舍的笔下虽然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生活重心也仅仅是围绕家庭孩子为中心的传统妇女,但韵梅却有着一副好脾气,勤俭持家,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并且韵梅也在调节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小说中的瑞丰而言,虽然他多次抛弃自己的亲人,但是当他在官途上的道路走到了尽头又被胖菊甩开灰溜溜地回到家中时,韵梅并没有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是将他赶出家门,而是为了让老人开心,为了家庭和睦再次接受了瑞丰,并省吃俭用为瑞丰提供零花钱。
对于丈夫瑞宣,韵梅深知自己在思想上与言行上都与他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但她仍是小心翼翼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尽着自己妻子的本分,不求回报。
从某个方面而言,韵梅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母亲坚毅的品格。
瑞宣虽然在一开始看不起也不喜欢韵梅,但是这个没文化的韵梅却能在家庭最困难的时期负起家庭的重担,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当瑞宣被抓时,她竭尽全力地去营救,丈夫死后她尽己所能去养活子女,并依然孝敬公婆,为了生计吃尽了苦头。
在老舍的笔下,虽然韵梅只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但韵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无疑上升到了英雄的地步,将贤妻良母的本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以高弟为代表的女性英雄形象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了几位具有英雄个性的女性形象,并且予以了极大的赞美和颂扬。
在作品中,作家以这几位女性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其冲破传统的束缚的决心和勇气、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以及不甘愿受侵略的民族责任感等等。
从几位英雄女性形象的描绘中,我们能够切身地体会到作家老舍的民族理想和爱国情怀,体现了老舍进步的女性观。
四世同堂冠晓荷人物赏析
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大赤包,冠的夫人,爱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力作。
它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它以世大的篇幅和宏伟的结构,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将北平沦陷区市民们和荣辱浮沉、生死存亡,都一幕幕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市民们中既有一腔热血想要为国家作贡献的爱国分子,也有背弃祖国的卖国贼。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
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
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
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便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做了亡国奴。
做亡国奴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的,但是在冠的眼中却是无限风光与精彩的。
为
了自己的“前途”,他慌乱、奔走、探听、勾结、竞争,唯恐落在人后,他把自己幻想成“开国元勋”一样的人物因而在国难之际异常活跃。
为了获得日本人的垂爱与信任,他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出卖对于背叛,在冠晓荷看来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良心的谴责,更甚至于他的良心早已丧尽。
说到冠晓荷,就不得不提他那张牙舞爪的太太――大赤包。
如果说冠晓荷是日本人的“良民”,难么大赤包便是指引冠晓荷一步一步向汉奸道路迈进的“思想的坦克车”。
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以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当自己成功的当上了“所长”便耀武扬威,无恶不作。
她自己像“西太后”一样的神气威风,活像一只雌狮,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的威严与狡猾。
对于自己的邻里她瞧不上也不屑一顾,对于日本人她却流露出无限敬仰与崇拜。
在大赤包的眼中,只有权、钱、势,人情冷漠,亲疏难测。
冠晓荷和大赤包可以说是《四世同堂》中最为典型的反派形象了,他们的丑恶嘴脸也得到了他们应得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