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
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交通建设逐渐被重视,地下交通设施也越来越常见。
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隧道施工,而隧道施工往往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基变形等问题,导致地表沉降。
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地表沉降的影响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就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1. 给土地使用带来困难。
地表沉降让原本平整的地面出现了明显的凹陷,影响了该区域土地的使用。
2. 水利工程受到影响。
地表沉降会改变附近水域的水位和水流形态,导致水利工程防洪效果下降。
3. 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地表沉降会让基础受到压力,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变差。
4. 道路出现不平整面。
地表沉降会让道路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影响行驶安全。
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必不可少。
地表沉降的原因地表沉降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1. 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隧道施工需要进行地下采暖,这时候水资源会被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出现沉降。
2. 岩石垮塌。
隧道施工时,需要对地下进行钻探和挖掘,对地下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岩石垮塌,导致地表沉降。
3. 地下水位下降。
施工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会影响地表沉降。
4. 建筑物扰动。
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荷载和爆破会对旁边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导致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的控制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控制是复杂的工序,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
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地表沉降控制方法:1. Grouting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地下隧道开挖过程中,通过注入混凝土泥浆使地基得到加固,防止地基流失,从而避免地沉降。
2. 地基加固法。
此方法利用高浓度浆料注入的方式,加固挖掘现场以及周边区域地基,从而达到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
3. 沉降预测法。
在隧道施工之前,将沿线的装置装好进行沉降数据的实时记录,预测施工过程中的地沉降,从而做出有效的掌握控制措施。
4. 机械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振动器等机械设备将土壤进行压实,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穿越闹市区的浅埋隧道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由于工程条件的限制,这些隧道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采用爆破法进行开挖,但爆破产生的震动效应有可能危及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顺利建设,有必要对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震动效应及其对结构的陂坏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爆破地震波产生、类型及其传播规律,并探讨研究爆破震动效应对于建筑结构两种震动破坏机制,即直接效应和动态响应效应。
然后以重庆新红岩隧道爆破开挖为工程背景,根据监测数据研究浅埋隧道爆破时地表震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应用matlab信号处理功能,对爆破地震波的主频、能量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爆破地震波的反应谱的特征。
最后以普通结构动力学理论为依据,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框架结构工程实例在爆破震动作用下的的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分析,与抗震设防烈度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进行比较,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通过以上,本文得到的结论:1)爆破地震波所含的频率成分较多,频带较宽。
然而不同的爆破方法时,爆破震动信号的频谱成分有大差别。
采用非电雷管主频的分布范围基本在40~75HZ 之间。
采用不同延期时间的电子雷管爆破时主频值的分布都较非电雷管爆破时的频率大。
在近距离范围内,爆破地震波的高频震动成分含量较高,而在远距离区域内,高频振动成分含量减少,地震波的低频成分含量相对增加。
2)主振频率较好反映了能量的分布。
爆破能量分布很不均匀,在其频域中除了以主振频域外,还存在多个子频带,各频带的能量大小不相同,这样造成爆破中存在多个与频率对应的峰值,由此可见采用单主频的爆破安全判断标准存在偏颇。
非电雷管的震动能量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在低频范围,而电子雷管分布在高频带的能量要比非电雷管高频带的能量大。
3)爆破地震波震动反应谱的峰值区间对应的周期约在0.01~0.05s(对应的频率为20~100HZ)范围内,随后谱峰值迅速衰减。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地下工程施工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对地表沉降进行预估。
本文论述了peck横向沉降槽经验公式,并与相关工程相结合深入探讨了盾构掘进法施工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盾构法施工、地表沉降、分析中图分类号:tf3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现阶段,盾构法施工已成为国内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
和其他施工方法一样,由盾构法施工导致的地表沉降及对周围环境产的影响是盾构法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模型试验法、数值分析法、理论预测法等。
在实际工程中主要是以建立在实测数据基础上的经验公式法为主,但是这种方法大都局限于预测地表面处的位移,在指导施工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数值模拟法能动态反应盾构推进过程中土层中各点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以对影响地表的许多因素进行直观的分析。
二、peck横向沉降槽经验公式沉降计算中最经典、常用的公式是peck公式。
peck认为,不排水情况下隧道开挖所形成的地表沉降槽的体积应等于地层损失的体积;地层损失在整个隧道长度上均匀分布,隧道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横向分布近似为一正态分布曲线(如下图1)。
横向地表沉降的预估公式以及最大沉降量的计算公式为:式中:s(x)为距隧道中心轴线为x处的地面沉降,m; i 为地表沉降槽宽度,即曲率反弯点与中心的距离,m;smax为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最大沉降量,m;vl为盾构隧道单位长度的地层损失量,m3/ m。
图 1地表横向沉降分布曲线反弯点i处的沉降量s≈0.61smax,最大曲率半径点的沉降量s ≈0.22smax。
沉陷槽断面积a≈。
想要预测地面沉降量,必须先估计出地层损失量。
在工程实践中,地层损失量与盾构种类、操作方法、地层条件、地面环境、施工管理等因素有关,一般难以正确估计。
第20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8 2020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200收稿日期:2020-05-14作者简介:曹力群(1964-),男,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新建隧道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曹力群,黄力勇(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摘 要:本文根据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产生的变形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工程实例,在隧道施工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根据对周边建筑物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测,保证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及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隧道施工;保护措施;监测数据;分析预测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08-0155-02一、引言城市隧道施工避免不了穿越或者临近周边建筑物,通常会对周围地层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导致原有的地层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周边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变形和沉降,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因隧道施工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准确预测隧道施工期对周边建筑物结构变形和结构沉降的影响,并根据现行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标准对隧道施工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总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1]。
二、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1.隧道施工引起的变形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地层应力产生较大扰动,原有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开挖时在隧道上层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地层应力将随之发生相应调整,导致隧道地层结构变形和移动。
在隧道主线施工过程中土层的内应力重新重复分布,导致主线隧道上方基层土体和两侧建筑物严重沉降,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对周边建筑物影响流程2.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变形的规律隧道周边高层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主要包括建筑物沉降和倾斜。
在隧道工程前期开挖施工过程中,隧洞周围地层可能产生一定程度变形,从而影响周围建筑物主体基础上的受力支撑状态,导致建筑结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
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影响的分析隧道开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为交通运输带来了便利。
然而,隧道开挖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地表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首先,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隧道的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地面的开挖和支护,此时,施工所需的挖掘机械和工人的活动会对附近地表建筑物的地基产生一定的震动。
特别是对于老旧建筑物而言,这种震动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进而给其结构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其次,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地下水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隧道开挖会破坏地下土层的完整性,使得原本稳定的地下水层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对地表建筑物的地基和地下部分造成影响。
如地下室、地下管道等,可能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引发渗水、沉降等问题。
第三,隧道开挖还对地表建筑物周围的土体产生一定的变形。
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边坡挖掘和土方回填,这一过程会导致土体的变动。
特别是在邻近地表建筑物的情况下,土体的移动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的沉降或倾斜,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此外,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还可能包括噪音污染和震动影响。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和爆破作业会产生噪音,给周围居民带来不适。
同时,地下隧道的挖掘和支护过程会产生一定的震动, 进而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冲击。
为了减少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可以在隧道开挖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工程设计,确保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措施。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面和建筑物的监测,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同时,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降噪设备和震动减振措施,减少对周围居民和建筑物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地下水位及土体变形等方面。
为了减少这些影响,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监测和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交通繁忙度的增加,隧道工程的建设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护环境,确保施工过程的可持续性。
I. 隧道施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涉及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土壤运输工作,这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土壤的开挖和运输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的风化、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尘土,进一步加剧土壤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隧道施工前,应通过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确定施工对周围土壤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II. 隧道施工对水资源的影响隧道施工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地下水位,需要进行排水作业。
排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周围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此外,施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和剥离地层的活动也可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水体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止水体污染的发生。
III. 隧道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在爆破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施工现场的工人健康有害,还可能扩散至周围的居民区域,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因此,在隧道施工前,应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管控措施,以保护空气质量。
IV. 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和生境破坏,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施工导致的生境破坏可能会引发物种迁移、生境丧失等生态问题。
此外,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爆破等危险品,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制定恢复和保护措施,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城市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建设隧道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城市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一、城市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土地利用和生态破坏城市隧道施工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包括临时用地和永久用地。
这些土地往往位于城市郊区或者自然保护区,一旦被占用,将对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和地下挖掘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导致植被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等问题。
2.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隧道施工涉及到地下工程,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下结构的破坏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增加。
例如,隧道施工可能引起地表下沉、地裂缝、地震活跃等问题,给附近地区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3. 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和排泥会导致大量的泥土和污水流入周边水体,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
这种污染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城市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 全面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明确项目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估过程需要参考相关法规、规章以及环境保护标准,考虑土地、水资源、野生动植物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占用方面,应尽量选择与城市已有道路和建筑相连的区域进行隧道建设,避免进一步破坏原有生态系统。
在挖掘和排泥方面,应采用环保设备和技术,控制土壤和污水的产生和排放,确保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最小化。
3. 生态补偿和修复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产生一定的不可逆转影响。
为此,应提出相应的生态补偿和修复方案,对原始生境进行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隧道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植被恢复和生物栖息地的重建,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一、地下隧道工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研究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地下工程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展手段之一。
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地下工程随处较为普遍。
但为保障社会的稳定已经人民生成财产安全,在修建地下工程过程中,必须要将负面影响考虑进去。
因城市建筑密集度越来越高,在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必然会破坏地下土层的结构,稍微不慎既有可能对地表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如引发地表开裂、地表沉降、地陷等,危害巨大。
地下隧道工程开挖导致地面下降或地表建筑沉降的因素较多,既有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材料、隧道结构、长度与深度、地面周围建筑的情况等等有着较大关系。
根据现有理论与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为后期的工程施工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指导。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选取了我国西北黄土地区作为研究的对象,其土质较为特殊,土质发育较为完整,厚度大,硬度高,对于研究地下隧道与地面建筑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西北地下工程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此方面的研究。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根据当前文献作为指导,建立模型,利用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并辅助与曙光分析软件加以分析,以望对于相关研究贡献一点参考数据。
二、研究计算模型建立及参数的选取地下结构的计算不同于一般结构物。
首先,地下结构与岩土介质结合成一个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整体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受力;其次,土介质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表现有不均匀特质的非线性状态,因此也导致其应力状态较为复杂,或为二维或三维。
在实际工程项目当中,地下隧道工程对于地面建筑的影响较为负责,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相关二维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得到需要的答案,具体简化计算如下:其一,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进行模拟;其二,假设计算范围内为均匀土质层;其三,将建筑物自重换算为等效的线荷载,取为100kn/m 。
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护措施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盾构隧道逐渐成为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噪音、振动、地表沉降、灰尘污染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方面。
噪音是盾构隧道施工中常见且最直接的环境影响之一。
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工作会产生噪音,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干扰。
为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采取隔音措施,如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板或者在噪音源头处安装降噪设备。
振动是盾构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另一个环境问题。
施工过程中,地下挖掘和开凿会产生振动波,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和地质构造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减少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采取循环注浆技术,即在施工现场周围进行注浆加固,从而减少振动传播。
盾构隧道施工还可能引起地表沉降。
由于施工活动导致地下土体的移除和沉降,地表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下沉现象。
为避免地表沉降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可采取预压技术,即在施工过程中施加足够的预压力,从而减少地表沉降。
灰尘污染也是盾构隧道施工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
施工过程中,挖掘和采掘工作会产生大量粉尘,严重污染空气质量。
为减少灰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可采取湿式除尘设备和覆盖物料的措施,将灰尘减至最低限度。
最后,盾构隧道施工还可能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
施工过程中,隧道挖掘可能破坏地下水层的连续性,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
为保护周边环境中的地下水资源,可采取水封技术和地下水调蓄设施等措施,确保地下水位在可控范围内。
针对以上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高峰期施工,以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产生的灰尘,采用湿式除尘设备减少灰尘污染;加强振动监测,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情况,以保护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
工程技术研究2021年第7期126地铁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及加固措施陈晓忠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08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越来越拥堵,人们出行面临巨大压力,而地铁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目前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在进行地铁的修建工作,而地铁一般都修建于城市繁华的区域,地表之上的既有建筑物相对而言更加密集。
虽然地铁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地面的建筑物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此,文章重点研究了隧道施工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加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既有建筑;加固措施中图分类号:U456.3;TU74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7-0126-02城市化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也给地面交通带来了显著的压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上可利用的土体空间在逐渐减少,而地铁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但是地铁在修建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对周围的既有建筑物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
通常地铁隧道都修建在城市中较为繁华的地方或者在地标性建筑物附近,地面的建筑物较为密集,管线相对也更为复杂,因而地铁的施工势必会对周围的土体产生扰动和影响,引起周围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变形,使建筑物轻则出现裂缝,重则发生倒塌。
因此,针对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探究其影响机理以及加固措施非常有必要。
1 隧道施工对地层及建筑物的影响隧道的施工开挖使得周围的土体被扰动,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较大的变形会引起周围建筑物基础发生位移,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和变形。
其中地层的土质是影响变形的关键,土质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支撑作用。
1.1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与变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因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使地层损失值过大。
DOI院10.13905/ki.dwjz.2019.08.033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INFLUENCE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SURFACE ARCHITECTURE高亚男1,于广明1,2,初存吉1(1.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33;2.山东省岩体损害防护与地表沉陷控制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33)GAO Yanan1,YU Guangming1,2,CHU Cunji1(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 Qingdao266033,China; 2.Engineering Technique Research Center of Rock Mass Damage and Ground Subsidence Control and Treatment,Shandong Qingdao266033,China)【摘要】城市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会扰动地层,对建筑物产生沉降等影响。
文中基于重庆市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穿越某建筑物的实际问题,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模型,研究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位移和内力变化问题,发现采用小导管注浆可有效控制地表变形和建筑物沉降。
【关键词】隧道施工;建筑物变形;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864(2019)08-0126-04Abstract:Urban tunnels will disturb the stratum during the excavation process and cause settlement effects on the building.Based on the actual problem of crossing a certain build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tunnels in Chongqing,this paper uses Midas-GTS software to establish a model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building displacement and internal force caused by tunnel construction.It is found that small duct grout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surface deformation and buildings settlement.Key words:tunnel construction;building deform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0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
城市隧道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由于城市地铁大多数都处在城市市中心,房屋密集,隧道开挖使周围土体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对地表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4]。
秦东平[5]分析三种建筑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变化过程;宋建[6]得出隧道注浆可有效控制地表和建筑物变形。
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采用Midas-GTS建立模型,深入研究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位移和内力变化问题。
1隧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1.1隧道施工引起变形分析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主要是由垂直方向的移动和变形、水平方向的移动和变形以及地表平面内内剪应变三种。
隧道施工会扰动地层,改变土体原有平衡状态,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应力转移,引起隧道上方土体和周围建筑物沉降[7]。
如图1所示。
1.2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的变形隧道开挖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模式[8]有不均匀沉降破坏、倾斜破坏、曲率破坏、水平变形破坏等,实际中建筑物的变形往往是几种形式同时出现。
地表发生移动和变形,破坏地基与建筑物之间的平衡,建筑物产生附加应力,建筑物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扭曲或开裂。
当建筑物与开挖隧道斜交时,建筑物发生扭曲变形;当建筑物平面尺寸较大时,建筑物可能处于不同的变形区,建筑物产生纵向扭转,产生斜向、竖向裂缝。
文中参考GB5007-2011《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9],用15mm作为隧道穿越建筑物的沉降控制标准。
2工程概况结合重庆某区间段工程为背景,分析其周围建筑物某大厦,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最大埋深为2.5m。
建筑结构平面图为图2所示。
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模型[10,11],假定土体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地层本构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qu屈服准则和摩尔库伦模型,建筑材料、锚杆和衬砌均采用线弹性模型,材料物理参数如表2所示。
考虑到模型的边界效应,模型从左右隧道两侧向外各延伸50m,长为85m,高为75m,建筑物高35m,实体模型网格尺图1隧道开挖对建筑物影响流程图126寸划分为4,其余为2,如图3所示。
文中主要研究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位移和内力变化影响,模型按照未采用小导管注浆和采用小导管注浆两种工况进行模拟,工况1为左线先开挖,左右相差一个施工步,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工况2为左线先开挖,左右相差一个施工步,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措施,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
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隧道开挖完成后,隧道施工引起地表和建筑物沉降结果如图4、图5所示。
由图4、图5可以看出,建筑物整体发生竖向位移,建筑物周围土体隆起,未注浆情况下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8.8mm ,最大隆起值为2.19mm 建筑物基础最大沉降值为19.8mm >15mm ,超过建筑物允许沉降控制标准;注浆情况下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3.8mm ,最大隆起值为1.78mm ,建筑物基础最大沉降值为8.6mm <15mm ,满足要求。
与未注浆情况相比地表沉降量降低70%,说明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比较好。
隧道开挖扰动周围土体,建筑物基础产生沉降,建筑物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建筑物内力变化如图6所示。
图2建筑物与隧道平面位置关系图(单位:m )材料物理参数表1名称弹性模量/MPa 黏聚力/MPa 泊松比u 内摩擦角/(°)容重/(kN ·m -3)饱和容重/(kN ·m -3)杂填土6140.4191919粉质黏土2132.50.36152121粗砂5340.34262121中风化岩210850.23462727加固1550-0.21-21-基础21000-0.23-26-梁柱板30000-0.21-26-喷混24700-0.21-26-锚杆210000-0.21-80-图3有限元模型图4工况1竖向位移图(单位:m)图5工况2竖向位移图(单位:m)图6工况1隧道开挖完成后建筑物轴力图(单位:kN)127由图6、图7可知,建筑物柱子的轴力值随层高的增加值逐渐减少,隧道开挖前和隧道开挖完成后建筑物的最大轴力都出现在底层柱处,说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底层柱轴力变化问题。
由图8、图9可知建筑物剪力随层高的增加而减少,工况1开挖完成后建筑物最大剪力为180kN ,工况2开挖完成后建筑物最大剪力为138kN ,与工况1相比建筑物剪力减少了24%,说明采用小导管注浆可以有效控制建筑物剪力变化。
由图10、图11可知建筑物二层梁弯矩最大,九层最小,弯矩随层高的增加逐渐减小,工况1开挖前后建筑物最大弯矩分别为383、409kN ·m ,增加26kN ·m ;工况2开挖前后建筑物最大弯矩分别为383、385kN ·m ,增加2kN ·m ,工况2与工况1相比可以看出弯矩变化幅度从26kN ·m 减少到2kN ·m ,说明采用小导管注浆可有效控制弯矩变化,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建筑物二层梁柱连接处等受力较大的位置。
4结语文中通过Midas-GTS 软件模拟某大厦在两种工图7工况2建筑物轴力图(单位:kN)图8工况1隧道开挖完成后建筑物剪力图(单位:kN)图9工况2建筑物剪力图(单位:kN)图10工况1隧道开挖完成后建筑物弯矩图(单位:kN ·m)图11工况2建筑物弯矩图(单位:kN ·m )128[收稿日期]2019-06-25[作者简介]陈涛(1985-),男,安徽滁州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铁结构现状检测方面的工作。
况,检测工作开展前,需结合设计资料,合理选择检测面,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参考文献[1]刘建美,刘洋.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站变形规律和安全控制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6):202.[2]刘保东,王锐,方瑾,等.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已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 ].结构工程师,2018,34(5):156-161.[3]吴昊天,武科,张文,等.新建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2):151.[4]迟胜超,郭伟,司小东,等.邻近或穿越施工情况下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状态调查及评估[J ].现代隧道技术,2018,55(s2):667-680.[5]牛晓凯,张顶立,高西洋,等.地铁车站顺行密贴下穿既有隧道安全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8,42(3):95-102.[6]程曦,薛亚东,张森.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评估新方法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18,55(s2):1295-1303.[7]乔宏霞,高升,朱彬荣,等.兰州地铁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超声声速的关系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14-17.[8]范伟.地铁隧道结构无损检测方法与病害实例处理分析[J ].居业,2017(3):88-89.[9]杨晓虹,高敏洁,孙正华.检测新技术在建设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江苏建筑,2018(s1):23-25.[10]鞠程宇.沈阳地铁隧道衬砌混凝土腐蚀与检测试验研究[D ].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3.[11]王彦明,徐宗顺,刘克,等.半电池电位法评估海港混凝土钢筋腐蚀状态的可靠性研究[J ].中国港湾建设,2017,37(12):15-18.[12]刘建勋.戈壁地区不同养护方式下混凝土桥墩回弹强度与试块强度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35(11):117-121.[13]薛倬昆,黄伟韬.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问题的探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6):199-201.[1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5]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上接第118页)况下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内力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地表沉降量降低70%,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