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食品中灰分测定的主要操作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3.62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分析实验面粉中灰分含量的测定面粉是制作面食、面包等食品的常用原料之一。
面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其中,面粉中的灰分含量是评价面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灰分含量是指将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的质量与样品质量的百分比。
本实验旨在通过标准方法测定样品面粉中的灰分含量。
1.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烘托瓶、高温炉、瓷坩埚及钳子、热手套、玻璃纤维滤纸。
试剂:硝酸银、氢氧化钠、无水乙醇、过硫酸铵。
2. 实验步骤2.1 准备样品将面粉样品取精确称量,称取1g到0.0001g的面粉样品,记录称量重量,标记编号。
2.2 灰分含量的测定先把玻璃纤维滤纸加入恒温干燥箱中烘干至180℃,取出冷却后称重,记录质量。
将取好的样品倒入加盖的烘托瓶中,放入恒温干燥箱,在105℃下干燥约2小时,待干燥至恒重。
2.2.2 烧灼样品将烘干后的烘托瓶取出,立即盖好,倒入瓷坩埚,用钳子夹住瓷坩埚,在高温炉中烧至550℃±25℃,保持2小时以上,直至灰色均匀。
2.2.3 冷却、称重及计算将烧灼后的瓷坩埚在高温炉中冷却,取出后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待样品完全冷却,倒出瓷坩埚中的残留物,将瓷坩埚、钳子及残留物一起称重,称重精度至0.0001g,记录质量。
计算公式:灰分含量(%)=(残留物质量-烘托瓶质量)/ 样品质量×100。
3. 实验注意事项3.1 样品的称量应精确,称量时应置于恒温与恒湿的环境中。
3.2 烧灼后瓷坩埚必须经过充分的冷却才能进行称量,否则称量有误。
3.3 在高温炉中加热时,要压紧瓷坩埚盖,以避免样品在高温下飞溅。
4. 结果与分析本实验的结果应该得出样品中的灰分含量。
根据行业标准,面粉中的灰分含量应该在0.5%至1.8%之间,不同品种的较为严格的灰分含量要求不同。
本实验能够直接测定面粉样品中的灰分含量,对面粉质量的评价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一、目的对公司产品中的灰分测定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检验室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保证公司产品中的pH值检测结果准确。
二、范围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淀粉类灰分的方法适用于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2%的淀粉和变性淀粉)。
三、依据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测定》,第一法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
四、实验原理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质称为灰分。
灰分数值系用灼烧、称重后计算得出。
五、仪器与试剂1、高温炉:最高使用温度≥950℃。
2、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1mg、1mg、0.1g。
3、石英坩埚或瓷坩埚。
4、干燥器(内有干燥剂)。
5、电热板。
6、恒温水浴锅:控温精度±2℃。
7、乙酸镁溶液(80 g/L):称取8.0g乙酸镁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8、乙酸镁溶液(240 g/L):称取24.0g乙酸镁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混匀。
9、10%盐酸溶液:量取24mL分析纯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六、实验步骤1、坩埚预处理1.1含磷量较高的食品和其他食品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高温炉中,在550℃±25 ℃下灼烧30 min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准确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1.2淀粉类食品先用沸腾的稀盐酸洗涤,再用大量自来水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洗。
将洗净的坩埚置于高温炉内,在900℃±25℃下灼烧30min,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精确至0.0001g。
2、称样含磷量较高的食品和其他食品:灰分大于或等于10g/100g的试样称取2 g—3g(精确至0.0001g);灰分小于或等于10g/100g的试样称取3g-10g(精确至0.0001g,对于灰分含量更低的样品可适当增加称样量)。
淀粉类食品:迅速称取样品2 g—10 g(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以及大米淀粉至少称5g,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称10g),精确至0.0001g。
灰分测定法详细步骤
灰分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的灰分量。
以下是灰分测定法的详细步骤:
1. 准备样品:将样品称重,记录其精确质量。
样品通常是食品、饲料、燃料等。
根据样品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灰分分析方法。
2. 加热干燥:将样品在高温下加热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使得样品完全干燥。
这里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样品不同,一般在550摄氏度以上,时间视样品量而定。
3. 烘烤:将样品在高温下烘烤,从而将其中的有机成分烧掉,只剩下灰分。
这里的温度和时间也会根据样品不同,粮食和饲料的温度为550摄氏度,燃料的温度为815摄氏度。
通常烘烤时间为1-2小时。
4. 冷却称重:将烘烤后的样品取出,冷却后再称重,记录其质量。
然后再将样品再次加热和称重,重复多次,直到质量变化小于0.0001克,取平均值做为样品的灰分含量。
5. 计算:根据样品的质量和连续称重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的灰分含量。
以上是灰分测定法的详细步骤,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步骤的严格执行和精确记录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食品中的灰分是指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 灰分指标可以评定食品是否污染, 判断食品是否掺假。
如果灰分含量超标, 说明了食品原料中可能混有杂质或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混入一些泥沙等机械污染物。
灰分中主要成分无机盐是六大营养素之一, 因此灰分含量也是评价食品营养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标准第一法规定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第二法规定了食品中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第三法规定了食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
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淀粉类灰分的方法适用于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2%的淀粉和变性淀粉),第二法适用于食品中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食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总灰分
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质称为灰分。
灰分数值系用灼烧、称重后计算得出。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
用热水提取总灰分,经无灰滤纸过滤、灼烧、称量残留物,测得水不溶性灰分,由总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质量之差计算水溶性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用盐酸溶液处理总灰分,过滤、灼烧、称量残留物。
食品灰分测定实验报告食品灰分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灰分测定的方法,了解食品中的无机物含量,为食品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食品灰分测定是通过加热食品样品,使有机物燃烧而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灰分是指食品在高温下完全燃烧后残留下来的物质,主要由无机盐类组成。
灰分含量高低可以反映食品中的无机物含量,是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电热恒温器、电子天平、烧杯、石英坩埚等。
2. 试剂:无水硫酸、无水氯化钠。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石英坩埚清洗干净并烘干,称取约3g食品样品。
2. 烧杯预处理:将烧杯置于电热恒温器中,加热至300℃,保持30分钟,使其完全干燥。
3. 灰分测定:将称取好的食品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和无水氯化钠,搅拌均匀。
4. 加热过程:将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器中,设置温度为550℃,加热至样品完全燃烧为止。
5. 冷却和称重:将烧杯取出,放置于冷却器中,使其冷却至室温。
然后使用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下烧杯和灰分的质量。
6. 计算灰分含量:用灰分的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得到实际的灰分质量。
最后,用实际灰分质量除以食品样品的质量,乘以100%,即可得到食品的灰分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食品样品的灰分含量。
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灰分含量进行比较,可以了解食品中无机物的含量差异。
较高的灰分含量可能意味着食品中添加了无机盐类或者受到了外界污染,而较低的灰分含量则可能是因为食品经过了精细加工或者使用了高纯度原料。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影响灰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由于食品样品中可能含有水分,因此在称取样品时需要保证样品的干燥。
其次,在加热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免过高的温度或过长的时间导致样品的烧焦或挥发。
此外,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注意使用时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灰分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建立食品中灰分测定操作规程
二、依据:GB/T5009.4-2010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保健品中成品炽灼残渣的检查。
四、职责:质量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正文:
5.1 仪器
5.1.1 马弗炉。
5.1.2 分析天平。
5.1.3 石英坩埚或瓷坩埚。
5.1.4 干燥器。
5.2 分析步骤
5.2.1 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马弗炉中,在55CC±25℃下灼烧O.5 h,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准确称量。
并重复灼烧至恒量。
5.2.2 埚加入2 g~3 g固体试样或5 g~10 g液体试样后,准确称量。
5.2.3 液体试样应先在沸水浴上蒸干。
固体或蒸干后的试样.先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马弗炉中,在550"(:士25℃灼烧4 h。
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rain,在称量前如灼烧残渣有炭粒时,向试样中滴入少许水湿润,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再次灼烧直至无炭粒即灰化完全,准确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O.5 mg为恒量。
6 结果计算
炽灼残渣(%)= 残渣及坩埚重-空坩埚重
×100% 供试品重量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食品中总灰分含量测定的意义与原理
2.掌握灼烧重量法测定灰分的实验操作技术及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将样品炭化后置于500~600℃高温炉内至有机物完全灼烧挥发后,无机物以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
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灰分。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马弗炉;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干燥器:内装有效的变色硅胶;坩埚钳;瓷坩埚。
2.试剂
三氯化铁溶液(5g/L):称取0.5g三氯化铁(分析纯)溶于100ml蓝黑墨水中。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浓盐酸:蒸馏水=1:4的稀盐酸,将洗净后的坩埚放入浸泡15min。
2.将浸泡过后的坩埚取出,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min。
3.冷却200℃以下将坩埚取出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的质量30.5337g。
4.称取固体样品——奶粉1.0636g放入坩埚内,置于电热炉上炭化30min或至样品完全炭化不冒白烟。
5.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内,错开坩埚盖,关闭炉门进行灼烧。
6.冷至200℃一下取出坩埚,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至恒重得30.5835g 。
五、结果计算
样品总灰分含量计算如下:
式中,X 为每100g 样品中灰分含量,g ;m 1为空坩埚质量,g ;m 2为样品和坩埚质量,g ;m 3为坩埚和灰分质量,g 。
X=(30.5835—30.5337)/1.0636×100
=4.68% m 3—m 1 X= × 100 m 2—m 1。
灰分测定原理(一)灰分是指物质在高温灼烧时,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杂质等无机成分与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后所剩余的残留物。
灰分指标可以用于评定食品、材料等物质的质量和纯度。
以下是灰分测定的原理:1.样品的制备:在进行灰分测定前,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制备,包括研磨、干燥、过筛等步骤,以确保样品能够均匀、快速地燃烧。
2.灰化: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灰化炉或马弗炉中进行高温灼烧,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剩余的残留物即为灰分。
3.称量:将灼烧后的样品进行称量,记录其质量。
由于灼烧后的灰分质量与样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有关,因此可以通过称量的结果计算出样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
4.灰分的计算: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样品中的灰分含量:灰分含量=(灼烧后的灰分质量/原样品质量)×100%5.注意事项:在进行灰分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制备要均匀、干燥、过筛,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灰化过程需要在特定温度下进行,一般需要控制温度在550℃左右。
(3)灼烧后的样品要进行冷却、称量,并注意防止吸湿等影响结果的因素。
(4)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如含糖、蛋白质等易挥发性物质,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以避免挥发损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之,灰分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评价食品、材料等物质的质量和纯度。
在进行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灰分测定原理(二)灰分是指食品中的无机物质,包括矿物质、无机盐等,是食品中的非可燃残余物。
灰分对于评价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行灰分测定。
灰分测定的原理是将食品样品在高温下充分燃烧,然后测量残留的无机物质的质量和成分,以确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和组成。
通常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灰分测定:1.样品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干燥、研磨和筛分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测定。
2.灰化:将处理后的样品放置在灰化炉中,在一定温度下充分燃烧,使其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为气体,留下无机物质即灰分。
灰份检测方法
灰分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称取试样:按照标准方法,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2. 炭化:将试样放入电炉上,用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
注意样品应先用小火在电炉上炭化,并将坩埚盖半盖坩埚,以便氧气进入和二氧化碳、水汽等逸出,避免易燃样品炭化过程中碳粒溅出。
样品产生大量浓烟后,再转为大火烧至试样完全炭化,关火,温度下降后,再移入马弗炉内。
3. 灰化:将炭化后的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在550±25℃灼烧4小时。
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重复灼烧至恒重。
4. 计算灰分含量:通过称量灰分前后的质量,计算灰分含量(重量百分比
g/100g,以下简称%)。
灰分检测的具体方法可能会因样品性质和灰分量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调整温度、时间等参数。
同时,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建议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
简述食品中灰分测定的主要操作步骤
一、引言
灰分是指食品中的无机物质,主要由无机盐和矿物质组成。
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是食品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食品的纯净度和营养成分含量。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灰分测定的主要操作步骤。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
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燃烧器等。
2. 试剂准备:无水硫酸、无水硝酸等。
三、样品的准备
1. 样品选择:从食品样品中选择代表性的样品。
2.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研磨或切割,使其能够均匀混合。
四、灰分测定操作步骤
1. 称量:将准备好的样品称重,记录下样品的质量。
2. 干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在指定温度下进行干燥,直至样品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3. 燃烧:将干燥后的样品放入预热好的燃烧器中,进行燃烧。
燃烧时要注意控制燃烧的温度和时间,避免样品过烧或过高温造成灰分的损失。
4. 冷却:待样品燃烧完毕后,将燃烧器从燃烧器中取出,放置在通
风处进行冷却。
5. 灰分称量:将燃烧后的燃烧器与灰渣放入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记录下灰渣的质量。
6. 计算:根据样品的质量和灰渣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的灰分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样品的选择应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食品的灰分含量。
2. 干燥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样品的特性来确定,避免过高温或过长时间造成样品质量的损失。
3. 燃烧时应控制燃烧的温度和时间,避免样品过烧或过高温造成灰分的损失。
4. 在称量和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准确性和精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六、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灰分测定可以获得食品样品中的灰分含量,根据这个指标可以评价食品的纯净度和营养成分含量。
灰分含量越高,说明食品中的无机盐和矿物质含量越高,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也相应增加。
七、实验应用领域
灰分测定在食品行业和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可以用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和纯净度;在科研领域中,可以用来评估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矿物质损失情况。
八、总结
灰分测定是食品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操作,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食品样品中的灰分含量,评价食品的纯净度和营养成分含量。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干燥和燃烧的温度控制、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
灰分测定在食品行业和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评价食品的质量和纯净度,评估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矿物质损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