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监测参数选择与判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电梯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电梯是现代楼宇的必备组成部分,其使用频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便利。
然而,在电梯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一种主要的问题是电梯振动。
虽然有一些电梯已经具备了振动保护功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梯振动问题却一直存在。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梯振动问题,电梯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应运而生。
电梯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是指对电梯在运行中的振动信号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电梯的振动状态进行诊断和判定,及时发现并解决振动问题。
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振动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振动传感器是电梯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电梯在运行中的振动信息进行采集。
因此,在选择振动传感器时,需要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和振动特征进行选择,以确保传感器采集到的振动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在振动传感器的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以避免因传感器松动或振动信号失真而导致的采集误差。
二、振动特征参数的提取和分析振动参数是评价电梯振动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
在采集到电梯振动信号后,需要对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以确定电梯振动的频率、振幅等特征,从而为后续的诊断、控制和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三、振动信号的诊断和故障判定电梯振动信号的诊断和故障判定是电梯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振动信号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方法,判断电梯振动是否正常,并诊断是否存在各种故障。
通过对振动信号的分析和诊断,可以及时发现电梯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电梯振动的控制和维护除了诊断和判定电梯振动问题外,电梯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电梯振动的控制和维护。
通过分析电梯振动的特征参数,可以实时调整电梯的运行状态和速度,从而使电梯运行更加稳定。
另外,在振动监测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电梯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爆破振动监测试验方案一、背景介绍爆破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施工方式,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产生的爆破振动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进行爆破振动监测,以评估振动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结构的影响程度。
本文就爆破振动监测试验方案进行介绍。
二、测试仪器与设备1. 振动监测仪:使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振动监测仪,能够准确测量振动的频率、加速度、速度等参数。
2. 数据采集设备:连接振动监测仪和电脑的数据采集设备,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电脑中进行记录和分析。
3. 电脑及软件:用于接收和处理采集到的振动数据,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三、测试方案1. 测试点选取:根据爆破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点位。
测试点选取应包括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结构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以及距离爆破源较远的控制点,用于对比分析。
2. 测试参数设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设定合适的测试参数,包括测试时间、测试频率范围、振动监测仪的放置位置等。
3. 数据采集与记录:按照测试参数设定,在测试点位安置好振动监测仪,并连接数据采集设备和电脑。
开始爆破施工后,振动监测仪将自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进行记录。
4.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利用相关软件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将数据转化为振动参数图表,并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将分析结果进行清晰明了的展示,包括振动图、数据表格等形式。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2. 工程保护:在测试前,应评估爆破活动可能对周边工程造成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仪器校准:振动监测仪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干扰。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爆破振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可评估爆破活动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结构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工程调整和改进措施。
立式泵电机振动标准立式泵电机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设备,用于输送液体、提供动力等各种应用。
振动是评估电机运行状态和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制定相应的振动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研究立式泵电机振动标准,并探讨其在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立式泵电机振动的重要性性能评估:电机振动是评估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振动水平,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避免潜在故障。
寿命预测:振动数据可用于预测电机和泵的寿命。
异常振动可能是设备故障的早期指示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延长设备寿命。
安全性:高水平的振动可能导致设备的不稳定性和安全风险。
通过确保振动处于安全水平,可以减少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的风险。
二、立式泵电机振动标准ISO 10816标准系列:ISO 10816系列标准是用于测量机械振动的一组国际标准,其中包括了不同类型设备的振动测量指南。
对于立式泵电机,可以参考ISO 10816-7《机械振动评估-第7部分:旋转机械的振动测量和评估》。
API标准:美国石油学会(API)发布了一些与泵和电机相关的标准,可能包括对振动限值和评估方法的要求。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可能制定自己的立式泵电机振动标准,根据当地工业特点和标准化组织的需求。
三、立式泵电机振动标准中的关键参数振动幅值:衡量设备振动的强度,通常以毫米或微米为单位。
频率:振动的频率分量,不同频率的振动可能表示不同类型的故障,例如轴承故障、不平衡等。
加速度:用于描述振动的加速度水平,通常以m/s²为单位。
评估标准:标准中可能包含了不同振动水平的评估标准,用于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边缘正常或存在异常。
四、振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传感器安装: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以收集设备的振动数据。
数据采集系统: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存储振动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频谱分析:对振动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识别并定位不同频率的振动成分,以判断可能的故障类型。
一、名词和术语1. 振动的基本参量:幅值、周期(频率)和相位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摆动并随时间变化的一种运动。
振动通常以其幅值、周期(频率)和相位来描述,它们是描述振动的三个基本参量。
a.幅值:表示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它是机械振动强度的标志,也是机器振动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机器运转状态的好坏绝大多数情况是根据振动幅值的大小来判别的。
针对机械设备的振动信号,选择有效的特征参数指标,是实现状态监测的关键,常用的特征参数包括:有量纲参数: 均方根(RMS),峰值(Peak),峰峰值(Peak-Peak)。
均方根(RMS):表征信号的能量,其定义为:均方根是对机组进行状态监测最重要的指标,由于均方根振动信号的能量,当机组正常运转时,振动信号的能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当机组某个零部件出现异常后,信号的能量增加,当增知到超过设定阅值时,就可以判断出机组出现异常、对于速度信号的评估,通常用均方根表示。
均方根的稳定性和趋势性较好,许多标准都采用均方根来作为状态监测的参数.ISO 10816是针对通用机械的状态监测标准,采用速度信号的RMS作为特征参数。
VDI 3834作为唯一一个针对风电机组的振动标准,采用速度和加速度的RMS作为监测指标.峰值是指某段采集的信号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中,最高值表示为Peak(+),最低值表示为Peak(-),由于加速度信号主要表征受力的大小,因此通常用峰值来表征加速度的大小.峰峰值(Peak-Peak)是指某段采集的信号中,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的差值,它是峰值(+)和峰值(-)之间的范围,由于峰峰值描述的是信号值的变化范围大小,因此对于位移信号,通常用峰峰值表示。
峰-峰值等于正峰和负峰之间的最大偏差值,峰值等于峰-峰值的 1/2。
只有在纯正弦波的情况下,均方根值才等于峰值的0.707 倍,平均值等于峰值的0.637倍。
而平均值在振动测量中一般则很少使用。
爆破作业振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爆破作业振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1、评估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建(构)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安全性。
2、验证爆破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为优化爆破方案提供依据。
3、确保爆破作业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避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二、监测依据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2、相关工程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3、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三、监测范围根据爆破工程的规模、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监测范围。
一般来说,监测范围应包括距离爆破点最近的建(构)筑物、重要设施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密集区域。
四、监测内容1、振动速度振动速度是评估爆破振动影响的主要参数,包括水平方向(X 轴、Y 轴)和垂直方向(Z 轴)的振动速度。
2、振动频率振动频率反映了振动的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建(构)筑物和设施,其对振动频率的敏感度不同。
3、持续时间爆破振动的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它与振动能量的释放和传播有关。
五、监测设备1、振动传感器选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振动传感器,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
2、数据采集仪能够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振动数据的设备,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生成报告。
六、监测点布置1、在建(构)筑物的基础、柱子、墙壁等关键部位布置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应至少布置三个方向的传感器。
2、对于重要的设施,如桥梁的桥墩、桥台,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等,应根据其结构特点合理布置监测点。
3、在人员密集区域,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应适当增加监测点的密度,以全面了解振动影响情况。
七、监测时间1、爆破前进行背景振动监测,了解周边环境的自然振动情况,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2、爆破时在爆破作业过程中,实时采集振动数据,确保振动参数在控制范围内。
3、爆破后对爆破后的振动影响进行持续监测,观察建(构)筑物和设施的稳定情况。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爆破工程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它在矿山、隧道建设、道路拓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爆破工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给周围环境和结构物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爆破振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爆破振动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爆破振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安全。
通过监测爆破振动的参数,如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等,可以及时判断振动是否超过预定的安全限值,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2. 监测方案爆破振动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设备的选用、监测点的布设以及监测参数的设置等内容。
2.1 监测设备的选用在爆破振动监测中常用的设备有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仪等。
振动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参数,数据采集仪用于接收并存储振动信号。
在选用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爆破工程的施工特点和结构物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监测点应位于离爆破源较近的区域,并覆盖主要的观测对象,如结构物、管线等。
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3 监测参数的设置监测参数的设置是爆破振动监测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设置监测参数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爆破振动的影响程度。
监测参数的设置应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国家标准《爆破振动测量规范》等。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频率等。
3. 监测方法爆破振动监测可采用实时监测和事后分析两种方法,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3.1 实时监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在线监测系统进行。
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功能,并能够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工程现场人员。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实时掌握振动参数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3.2 事后分析方法事后分析方法是通过事后处理监测数据来评估爆破振动的影响程度。
监测数据可通过数据采集仪导出并进行分析处理。
爆破振动监测方案一、引言二、监测目的1、评估爆破振动对周边建(构)筑物、设施的影响程度,确保其结构安全。
2、验证爆破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为优化爆破方案提供依据。
3、积累爆破振动数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4、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保障公众安全和环境质量。
三、监测依据1、《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4、工程爆破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要求四、监测内容1、振动速度包括水平径向、水平切向和垂直方向的振动速度。
振动速度是评估爆破振动影响的主要指标。
2、振动频率了解振动的频谱特性,分析振动能量的分布情况。
3、持续时间记录振动的持续时间,评估振动的累积效应。
五、监测仪器选择1、传感器选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速度传感器,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应覆盖爆破振动的主要频段。
2、数据采集仪具备多通道同步采集功能,采样频率满足监测要求。
具有数据存储、传输和分析处理功能。
3、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
六、监测点布置1、监测点的选择原则优先选择在距离爆破源较近、可能受到较大振动影响的建(构)筑物和设施上布置监测点。
考虑不同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结构类型的代表性。
2、具体布置位置建筑物的基础、柱、梁等关键部位。
桥梁的墩台、梁体等部位。
地下管线的检查井、阀门等位置。
3、监测点数量根据工程规模、爆破类型和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监测点数量,一般不少于 3 个。
七、监测时间和频率1、监测时间在爆破作业前进行背景振动监测,获取初始数据。
爆破作业期间进行实时监测,记录爆破振动过程。
2、监测频率对于单次爆破,在爆破前 5 分钟开始采集数据,直至爆破振动结束后 5 分钟。
对于多次爆破的工程,根据爆破规模和振动影响程度,确定监测的间隔时间,一般每天监测 1-2 次。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仪器,根据机械设备(系统、结构)外部信息参数的变化来判断机器内部的工作状态或机械结构的损伤状况,确定故障的性质、程度、类别和部位,预报其发展趋势,并研究故障产生的机理。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措施之一,其实质是了解和掌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预测设备的可靠性;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正常或异常。
它能对设备故障的发展作出早期预报,对出现故障的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预报故障的发展趋势,迅速地查寻故障源,提出对策建议,并针对具体情况迅速地排除故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所谓机械故障,就是指机械系统(零件、组件、部件或整台设备乃至一系列的设备组合)因偏离其设计状态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现象。
其内容包括●能使设备或系统立即丧失其功能的破坏性故障。
●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或与设备性能有关的参数不当造成的设备性能降低的故障。
●设备处于规定条件下工作时,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故障。
●设备的自然耗损,如磨损、疲劳、老化等所引起的故障。
机械故障诊断可以分类如下1.按目的分(1)功能诊断(2)运行诊断2.按方式分(1)巡回检测(2)在线监测3.按提取信息的方式分(l)直接诊断(2)间接诊断4.按诊断时所要求的机械运行工况条件分(l)常规工况诊断(2)特殊工况诊断5.按功能分(1)简易诊断(2)精密诊断设备诊断技术的三个环节(1)信息的采集(2)信息的分析处理3)状态的识别、诊断、预测和决策设备诊断技术覆盖的知识面较宽,它包括: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计算机诊断、预测、决策技术;设备本身的结构原理、运动学和动力学;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护、修理知识;设备系统与部件的故障或失效机理及零部件可靠性方面的知识等等。
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保证机器运行状态在设计的范围内 监测机器振动位移可以对旋转零件和静止零件之间临近接触状态发出报警。
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振动控制规范要求振动控制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合理、科学的振动控制规范要求能够有效减少结构振动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振动控制规范要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一、振动特性的评估在进行振动控制规范要求的制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工程的振动特性进行全面评估。
振动特性的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测试和监测手段来实现,包括振动传感器的安装、加速度数据的采集等。
通过对振动特性的量化分析,我们能够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模态形态以及振动的传播路径,为后续的振动控制规范要求制定提供依据。
二、振动控制的设计指标振动控制的设计指标主要包括振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振动对人体、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程度。
在制定振动控制规范要求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应用场景确定这些设计指标的限值要求。
以振动速度为例,通常会根据人体对振动的感知能力和舒适度要求来制定相应的限制值。
在桥梁工程中,振动速度的设计指标限制值一般为0.5 mm/s到1.0 mm/s。
三、振动控制的控制手段振动控制的控制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结构改良、减振器的应用以及阻尼器的调节等。
结构改良一般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和自振频率来减小振动响应。
例如,在桥梁工程中,可以采用增设横梁、加装减振器等方式来改善结构的动力特性。
减振器的应用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振动控制手段,通过增加额外的质量和阻尼,来消耗结构的振动能量。
阻尼器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改变结构的振动响应,适用于需要频繁调节振动控制的情况。
四、振动控制的监测和评估振动控制的监测和评估是振动控制规范要求的重要环节。
监测可以通过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等工具来实现,实时监测结构的振动响应。
评估则需要对监测到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振动控制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通过监测和评估,我们能够及时调整振动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的振动控制效果。
五、振动控制的标准和规范振动控制的标准和规范是指导工程实施和评估的依据。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XXXXX—XXXX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导则Guidelines for vibr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e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振动状态监测系统 (3)4.1 振动状态监测系统类型 (3)4.1.1 固定安装系统 (3)4.1.2 半固定安装系统 (3)4.1.3 便携式系统 (3)4.1.4 系统选择原则 (3)4.2 状态监测流程 (3)5 传感器 (3)5.1 传感器类型 (3)5.2 传感器选择 (4)5.2.1 加速度传感器 (4)5.2.2 速度传感器 (4)5.2.3 位移传感器 (4)5.3 传感器位置 (4)5.3.1 典型风电机组传感器位置 (4)5.3.2 传感器方向和标识 (4)5.4 传感器安装 (4)6 振动状态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4)6.1 正常使用条件 (4)6.2 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5)6.3 检测单元 (5)6.3.1 概述 (5)6.3.2 不确定度 (5)6.3.3 频率范围 (5)6.3.4 绝缘性能 (5)6.3.5 环境适应性能 (6)6.3.6 电磁兼容性能 (6)6.3.7 机械性能 (6)6.3.8 6.3.8 外壳防护性能 (6)6.4 通讯单元 (6)6.5 主站单元 (7)7 测量与评估 (7)7.1 基准测量 (7)7.2 振动值评估方法 (7)7.2.1 评估准则 (7)7.3 故障特征频率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振动监测流程图 (8)附录B(资料性附录)振动值评估方法 (9)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对应的特征频率 (1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1415号)的安排制定的。
转动设备振动监测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规范转动设备振动监测流程,指导各公司开展振动监测,提高转动设备预知性维修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转动设备的振动监测。
三、参考标准SHS 01003-2009 石油化工旋转机械振动标准SHS 06001-2019 旋转电机维护检修规程SHS 01003-2019 石油化工旋转机械振动标准四、职责(一)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中心1、负责制定及修订本管理规定并组织宣贯;2、指导各子公司开展转动设备的振动监测;3、负责调研、审计各子公司转动设备振动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二)子公司设备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转动设备振动监测的实施细则,并监督、检查;2、建立振动监测技术档案,定期组织监测数据的归纳整理、分析、总结;3、对监测发现异常的设备,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4、负责组织振动监测相关技术交流和培训。
(三)属地车间/维修车间1、负责制订并执行振动监测计划;2、负责组织监测数据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评价设备运行状态,对发现的故障征兆,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诊断、处理;3、归纳、整理振动监测数据、故障诊断报告、收集技术资料,建立振动监测技术档案。
五、管理要求振动监测管理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任务分工、执行检测、数据分析和异常处理、回顾优化(管理流程见附件1),具体管理要求如下:(一)任务分工1、制订测振计划汇总表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车间依据设备维护维修策略,梳理出所有需测振设备的测振计划汇总表,按周期进行分类,将振动检测分为专业检测和日常检测,专业检测由维修人员负责,日常检测由操作人员负责。
2、监测范围需测振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旋转设备、回转设备,包括离心泵、汽轮机、离心机组、电动机、发电机、往复式压缩机等,测量的内容包括振动烈度、加速度、相位,测量方式可采用便携式测振仪、频谱分析仪、在线监测系统等。
(二)执行检测1、准备工作维修车间和生产车间根据测振计划各自执行专业检测和日常检测,现场检测前需做如下准备工作:(1)收集测振信息测振前需收集记录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参数,包括振动报警值、前期已开展的振动检测数据等。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JB/T5926-91行业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材质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及其合金)等铸件,锻件,焊接件的振动时效处理。
2. 术语2.1 扫频曲线-将激振器的频率缓慢的由小调大的过程称扫频,随着频率的变化,工件振动响应发生变化,反映振动响应与频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扫频曲线,如a-f 称振幅频率曲线; a-f 称加速度频率曲线。
注:a表示振幅, a表示加速度, f表示频率2.2 激振点-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卡持点称激振点。
3. 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3.1 首先应分析判断出工件在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型。
3.2 振动时效装置(设备)的选择。
3.2.1 设备的最大激振频率应大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
3.2.2 设备的最大激振频率小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时,应采取倍频(或称分频),降频等措施。
3.2.3 设备的激振力应能使工件内产生的最大动应力为工作应力的1/3~2/3。
3.2.4 设备应具备自动扫频,自动记录扫频曲线,指示振动加速度值和电机电流值的功能,稳速精度应达到±1r/min。
3.3 工件支撑,激振器的装卡和加速度计安装3.3.1 为了使工件处于自由状态,应采取三点或四点弹性支撑工件,支撑位置应在主振频率的节线处或附近。
为使工件成为两端简支或悬臂,则应采取刚性装卡。
3.3.2 激振器应刚性地固定在工件的刚度较强或振幅较大处,但不准固定在工件的强度和刚度很低部位(如大的薄板平面等)。
3.3.3 悬臂装卡的工件,一般应掉头进行第二次振动时效处理,特大工件,在其振动响应薄弱的部位应进行补振。
3.3.4 加速度计应安装在远离激振器并且振幅较大处。
3.4 工件的试振3.4.1 选择试振的工件不允许存在缩孔,夹渣,裂纹,虚焊等严重缺陷。
3.4.2 选择激振器偏心档位,应满足使工件产生较大振幅和设备不过载的要求,必要时先用手动旋钮寻找合适的偏心档位。
vc振动标准VC振动标准是指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中所产生的振动量要达到的标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振动过大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振动过大,不仅会导致噪音污染,还会增加设备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所以,通过制定VC振动标准,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大程度地保护设备和使用者的安全。
VC振动标准的制定是依据国际机械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例如ISO10816等。
通过对设备振动量的测量与分析,制定相应的标准值和判定标准,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用途和工作条件,制定不同的标准。
常见的VC振动标准有A、B、C、D四个级别。
A级是代表机组中的最重要元件,如发电机、主机等;B级是代表一般机组的元件,例如齿轮箱、泵、压缩机等;C级是代表较小机组或简易设备的元件;D级是代表低速转子(转速小于600r/min)的元件。
不同级别的标准值也是不同的,对振动量的要求越高,标准值也就越严格。
VC振动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也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来确定合适的标准值和判定标准。
除了制定标准以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振动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故障和不正常现象,进行维护和改善,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 VC振动标准在机械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制定合理的VC振动标准,可以有效地保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对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VC振动标准的执行和实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标准值,为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振动监测参数选择与判定标准
机械运动消耗的能量除了做有用功外,其他的能量消耗在机械传动的各种摩擦损耗之中,并产生正常振动。
如果出现非正常的振动,说明机械发生故障。
这些振动信号包含机械内部运动部件各种变化信息。
分辨正常振动和非正常振动,采集振动参数,运用信号处理技术,提取特征信息,判断机械运行的技术状态,这就是振动检测。
在机械设备的振动监测中,往往是将测得的振动参数量值与判断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判定振动的原因和机器状态的好坏.目前,在现场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参照国际标准ISO、某些国外先进标准、我国的部标、专业标准,或结合本行业设备具体情况制定限值来进行分析判定.
(1)振动测量的方位选择
① 测量位置(测点)
测量的位置选择在振动的敏感点,传感器安装方便,对振动信号干扰小的位置,如轴承的附近部位。
② 测量方向
由于不同的故障引起的振动方向不同,一般测量互相垂直的三个方向的振动,即轴向(A向)、径向(H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V向)。
例如对中不良引起轴向振动;转子不平衡引起径向振动;机座松动引起垂直方向振动。
高频或随机振动测量径向,而低频振动要测量三个方向。
总之测量方向和数量应全面描述设备的振动状态。
(2)测量参数的选择
测量振动可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参数表述。
这三个参量代表了不同类型振动的特点,对不同类型振动的敏感性也不同。
① 振动位移
选择使用在低频段的振动测量(<10Hz),振动位移传感器对低频段的振动灵敏。
在低频段的振动,振动速度较小,可能振动位移很大,如果振动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就可能发生破坏性的故障。
② 振动速度
选择使用在中频段的振动测量(10~1000Hz)。
在大多数情况下转动机械零件所承受的附加载荷是循环载荷,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坏,疲劳强度的
寿命取决于受力变形和循环速度,即和振动位移与频率有关,振动速度又是这两个参数的函数,振动能量与振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将振动速度作为衡量振动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③ 振动加速度
选择使用在高频段的振动测量(>1000Hz)。
当振动频率大于1000Hz时,动载荷表现为冲击载荷,冲击动能转化为应变能,使材料发生脆性破坏。
多用于滚动轴承的检测。
以上这三个参量可以互为辅助性的补充和参考。
(3)振动判定标准
① 绝对判断标准
此类标准是对某类机器长期使用、维修、测试的经验总结,由行业协会或国家制定图表形式的标准。
使用时测出的振动值与相同部位的判断标准的数值相比较来做出判断。
一般这类标准是针对某些类型重要回转机械而制定的。
例如国际通用标准ISO2372 和ISO3945。
② 相对判断标准
对同一设备的同一部位定期进行检测,按时间先后做出比较,以初始的正常值为标准,以后实测振动值超过正常值的多少来判断。
③ 类比判断标准
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多台相同规格的运行设备,对各台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振动测量,根据结果判断,如果某台设备的振动值超过其余设备的振动值一倍以上,视为异常。
此方法是在无标准可参考的情况下采用。
以上的各种判断标准要根据不同设备、不同使用条件、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标准。
还要以总结实践经验和参照维修数据进行分析,丰富和修正使用的标准。
④ 振动判断的显示
一般采用统一的颜色来表示设备的运行振动状态。
深绿色--良好;
浅绿色--合格;
浅红色--容许值;
深红色--劣化状态。
任何机械在输入能量转化为有用功的过程中,均会产生振动。
振动的强弱与变化和故障相关,非正常的振动增强表明故障趋于严重。
不同的故障引起的振动特征各异,相同的振动特征可能是不同的故障。
振动信号是在机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就可以在不用停机的情况下检测和分析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