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 格式:docx
- 大小:14.48 KB
- 文档页数:4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本书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作品极其丰富。
著有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城南旧事》的每章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利用好大阅读时间,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学会阅读。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及时制作“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重温童年的美好,感受人间真情,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力量,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4、阅读时不仅欣赏原文,还要看看名家点评和赏析,学会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炼作者写作技巧,简单写写读后感,全方位品读本书,提高文学素养。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城南旧事》简介、前言。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阅读过程:第一课时:初次了解,激发阅读兴趣(一)激趣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1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2、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节课,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旧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她的《窃读记》,认识了一位热爱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小女孩。
本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这本书的序言,让我们了解了骆驼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深深地留恋。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北悲欢离合,满怀怀旧基调和眷念之情,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妞儿、兰姨娘、宋妈,还有那一片蓝蓝的大海……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前言《美好的童年,淡淡的乡愁》,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评课稿: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主题: 感受与记忆整本阅读指导课围绕韩少功的小说作品《城南旧事》展开,以感受与记忆为主题,对这本描写作者童年回忆的小说进行了全方位的阅读指导。
以下是我的评课稿。
首先,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了《城南旧事》这本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进行。
通过学生们对小说的整体阅读,他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回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考。
通过课堂的导读和讨论,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小说中所描绘的城南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这种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从中汲取教育启示。
其次,在课程设计中,阅读指导课突出了感受与记忆的重要性。
学生们通过阅读小说,深入了解了记忆对人的影响以及记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帮助学生们思考自己的童年回忆,并从中找到一些有意义的片段。
通过这些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童年回忆的深情以及对那段岁月的思考,还能够从中找到自己自身的共鸣和启示。
此外,课程设计还强调了阅读的深度和多样性。
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的同时,注意细节和描写的变化,对比角色的性格和思维的改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文学构思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同时,通过学习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学生们能够拓宽视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最后,课程设计在活动设计上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参与。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以及课堂展示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这堂阅读指导课设计合理,紧密结合了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突出了感受与记忆的重要性,提供了多样的阅读体验和活动形式,并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韩少功的童年回忆,在阅读中获得成长与启发。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采取多种办法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将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为此,我一上完《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后,我马上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向学生隆重推荐了此书。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一、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进入书中情境。
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很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读图片下面的这段文字吧!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在哪里见过这张图片和这段下面的文字?抽生回答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常,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奶奶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当然由于印刷的版本不同,编排的顺序也有所不同,有的版本把这篇课本放在书的序言里,有的版本把它放在书的第一章,还有的版本把这篇课文放在书的后记里。
不过,这都不影响我们对这本书的阅读。
师:我们来看看林海音奶奶她是怎样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这部小说的:(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们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英子童年的兴趣,感受作品中的北京风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眷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背景,感受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背景。
3. 课堂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原著。
2. 课件:作者简介、作品背景、阅读指导等。
3.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报道、作者其他作品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准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课堂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人物。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北京风情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c.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d.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2. 引导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情怀。
2.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3.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6.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名著背景介绍:《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作者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和成长经历。
2. 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英子与宋妈的相识、宋妈的遭遇、爸爸的去世等,感受作者在叙事中的技巧。
4.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如童年的美好、亲情的温暖、故乡的怀念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5.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文化内涵:介绍小说中所涉及的老北京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 拓展阅读:推荐与《城南旧事》相似的名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8. 写作技巧指导:分析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9.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说中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10. 道德教育:从小说的情节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善良助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2. 名著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英子、宋妈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推荐表课例题目《城南旧事》批注式阅读指导课授课年级五、三作者学校密水街道周阳小学作者姓名管彩彩作者简历管彩彩,自从2000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一直任教于高密市密水街道周阳小学。
从教十六年来始终工作在第一线,连续十几年从事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她一直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索、进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每一位学生,所教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意见:(盖章)年月日县(市)区意见:(盖章)年月日评审组意见:(盖章)年月日潍坊市中小学优秀阅读指导课例汇总表县(市)区:序号课例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学校《城南旧事》批注式阅读指导课指导目的: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认识批注式阅读,并在片段阅读中体会作用。
4、抓住书中打动人心的精彩细节,采用不同方式感悟,激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
指导重点:认识批注式阅读,并在片段阅读中体会作用。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
指导过程:一、引言激趣,期待分享1、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你熟悉这段话吗?你知道《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和咱们今天要聊的《城南旧事》有什么联系吗?3、师简介“序”。
“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4、交流读书活动的收获:《城南旧事》这本书我们已经阅读四个星期了,并开展了相关的活动,比如办手抄报、摘抄,上台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吗?5、生交流。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评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现我代表六年级语文组就李老师的《光阴温顺了记忆》一课做点评,首先是三个优点:一、教学中把握了小说文学要素《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儿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好的故事情节和详细的坏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读懂一本小说,其实就是读懂书中的人物性格、读懂人物的命运、读懂造成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冉老师的课堂上抓住了《城南旧事》中人物命运、及故事情节等要素进展进展分享。
这对孩子们阅读整本书指导了方向。
比方:在第二个环节中,冉老师设计了猜题目说人物的环节,将课堂以主人公英子为核心,将思路聚焦到了书中人物命运的悲喜乐章之中。
孩子们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出人物关系及人物经历来,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整体的把握。
又如:冉老师让课中让孩子们选一个值得英子思念的人,其实也是学生和文本人物的对话。
那个充满智慧、严格又疼爱孩子的父亲,不正是每个孩子自己的爸爸再或是老师的写照?那个为人热情、勤劳仁慈的宋妈,不正是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那个乖巧的让人心疼的妞儿,不正是孩子们心中最想保护的人?孩子们在冉老师的带着中,走进了文本,又从文本中走了出来。
生活即文章,文章即生活。
这种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真正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才能。
通过这些教学,我相信每个孩子在以后的小说阅读中,更能走进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阅读层次会得到提升。
二、课堂中注重阅读策略整本书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老师在阅读策略地指导。
“整本书阅读要对篇章阅读产生方法启示”,而在这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李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地描绘故事、以英子为中心与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的人物关系图及其各自的命运走向,最后提炼中心主旨,这也是这节课最重要的阅读策略。
课中,李老师让孩子们自主提问并解答,这也是小说阅读的重要策略。
这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很常用,但孩子平时看课外书时,可能会无视这一环节,书看完就看完,没有留下自己的考虑。
整本阅读指导课——时光温柔了记忆-------小说《城南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命运;学习小说解读方式,评价小说人物。
2.针对小说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
3.把握小说的主题,引发继续阅读作者其他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目标1、2教学准备: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前置单教学过程:一、赏图入境,内容回顾师:亲爱的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还观看了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
在阅读和观影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同学们有丰富的思考和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读:《城南旧事》阅读分享。
师:读小说,首先要弄清小说人物,他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命运。
这本小说一共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请你根据图片,结合前置单进行交流。
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生:5名学生交流,一人一图。
(先交流,然后问:谁还有补充?)生:学生评议和补充。
(学生没说到的地方,老师相机补充。
)师:(课件出示表格)谢谢大家的分享,你们的梳理和老师在课前的阅读梳理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品评人物,建构形象师:(课件出示主要人物的图片)在英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怀念的人。
在众多人物形象中,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结合书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师:(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快速浏览故事,勾出相关语句,并简单批注。
3.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
调查最感兴趣的人物5个,老师根据人物预设评价语)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人物的图片)第一个上去的,是所交流人物的中心发言人。
生:我交流(谁),请大家看到(书多少页),我感受到他是一个()的人?关于(谁),谁还有补充?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的研读很深入,从你们的分享中,我了解到,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聪明、善良的英子,慈爱、悲苦的宋妈,有情调、爱孩子的父亲,乖巧、苦命的妞儿,有担当、爱家人的小偷。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三篇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金色童年时期,他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对文章中的故事产生共鸣,从而珍惜自己的幸福的童年时光。
整本书读来,作者语言朴实,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书中内容还是很容易读懂的,但是作者的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的特点是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
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及语言等细节描写,初步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阅读中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作者对逝去童年时光深深地怀念。
资源准备:1.师生共读《城南旧事》。
2.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进序言,初感忧伤。
1.同学们,我们读整本书的时候要找一把打开阅读之旅的金钥匙,那这把钥匙是什么呢?(出示课件)2.读资料,了解序言的作用3.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1)请先看看这篇序言是自序还是代序呢?(2)说说你从序言中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师小结:读序言,这为我们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对序言的了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知道了作者写作缘由,在读中感触到作者对逝去的童年时光的怀念,一种淡淡的的忧伤涌上心头,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走进人物,感知形象。
1.《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你们知道什么是自传体小说吗?2.书中由哪几个故事组成?3.你最喜欢读哪个故事?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读书感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对文本体裁有所了解,在交流时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与文本对话鼓励个性表达。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背景。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生平。
简述《城南旧事》的内容及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林海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4.2 播放《城南旧事》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1.4.3 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1.4.4 提问:你们对《城南旧事》有什么期待?对作者有什么想了解的?1.4.5 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作者及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
掌握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2.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分析林海音的文学风格及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背景知识。
结合实例,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文学风格。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4.2 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强调与其创作的关系。
2.4.3 分析林海音的文学风格,举例说明。
2.4.4 提问:你们觉得林海音的文学地位如何?她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哪些印象?2.4.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梳理线索。
探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认识。
3.4 教学步骤3.4.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4.2 分析《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梳理线索。
3.4.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初步懂得赏析小说。
3、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经典导读课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送别》,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感受?影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简介《城南旧事》作者。
活动一一读:读书名、封面
1、齐读书名。
说说书中会写什么?
2、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好的封面设计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提示读书方法:一读。
活动二二读:读简介、目录、序言。
1、课件简介,指名读;
2、出示目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为什么?
3、读序言。
快速浏览,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提示读书方法: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作者要详细描述冬阳下的骆驼队?跟写作缘由有什么关系?
4、提示读书方法:二读。
活动三三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读人物片段:小英子
2、小组任务: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① 从文中看出小英子的什么特点,请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② 作者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描写小英子?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③ 小英子是怎样的人?画出概念图。
④ 你眼中的小英子是什么样子?请画出来。
3、读情节:《我们看海去》
① 师讲故事,生猜结局。
两个男孩踢皮球,不小心踢到荒草园,皮球不见了。
小英子去帮他们找皮球。
找啊找,
皮球没找着。
猜猜,她发现了什么?一个铜盘下扣着很漂亮的绸缎衣服。
听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几天过去了,小英子又去了荒草园。
拨开那丛草,哎呀,她吓了一跳,猜猜,她看到
了什么?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蹲在草丛里。
他在干什么呢?你认为他是在干什么?
老实人要给她漂亮的玻璃球,小英子不肯要,只拿回了丢了的皮球。
老实人给小英子讲自己和弟弟的故事,告诉小英子弟弟在学校考第一名,他要一直供
弟弟读书,出国留学。
小英子又去找老实人,却没看到他,只顺手捡了掉在草地的一个小铜佛。
当一个陌生
人问起铜佛时,小英子把铜佛送给了陌生人。
猜猜,陌生人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这么一个不值
钱的小铜佛?故事结局会怎样?
② 给梗概,搭建情节梯。
4、读环境: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品赏。
总结
1、回顾三读
2、钢琴曲林海音的诗
第二课时班级读书会《城南旧事》——走进“惠安馆”
教学重难点:
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导入
1、《城南旧事》读书进程如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读书的感受。
2、文中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聊聊“惠安馆”故事中的
人物。
简介“惠安” 。
活动一编织人物网
1、“惠安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秀贞、妞儿、英子、英子父母、宋妈、妞儿养父
母)
2、小组合作画出人物关系图。
3、小组展示关系图,全班讨论。
活动二人物面面观
1、浏览“惠安馆” ,找出描写英子的有关语句,独立完成任务单。
故事:“惠安馆”人物分析单:英子
角色行为动机分析性格分析(好性格发展性格总结理由与坏)
2、小组交流讨论任务单。
3、小组代表汇报任务单。
4、学生自由选择“惠安馆”故事中另一人物,独立完成任务单。
5、学生以所选人物为主题重新组合小组并讨论任务单。
6、人物小组轮流汇报,全班讨论。
总结
第三课时班级读书会阅读分享营
教学重难点:
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导入
提出学习任务:交流阅读汇报单
活动一快乐分享会
1、小组交流各自完成的阅读汇报单。
(1) 、《城南旧事》是属于()类别的小说。
(2)、摘抄书中三个不理解的新词或喜欢的好词,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解释,并分别造句。
(3)、请小结《城南旧事》每个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背景、问题、事件等等。
(4)、《城南旧事》中主要讲述了五个故事,请写出每个故事中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
(5)、选择《城南旧事》中的一个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变化。
包括角色行为动机分析、角色性格分析(好与坏)、角色性格发展、性格总结并说明理由,要从书中找出依据
(6)、选择《城南旧事》的一个故事分析背景描写的作用。
(7)、摘抄书中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所用的修辞和语言的特色。
(8)、选择书中一幅插图,从文章中找出证据并说明插图的作用。
(9)、选择书中一处与你生活实际有关联的文段,写出你的联想和感受。
2、小组分其中一项任务准备展示。
3、小组展示。
活动二阅读推广人
1、学生写一封短信给自己的朋友,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2、学生宣读自己的好书推荐短信。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