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1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推向深入。
2. 了解《城南旧事》的主要故事和人物,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 引导学生感受离别情怀,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推向深入。
教学难点:1. 了解《城南旧事》的主要故事和人物,能对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引导学生感受离别情怀,珍惜美好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我们在读一本饱含深情的书——《城南旧事》(出示:书的封面),作者是林海音(出示林海音照片),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英子再一次走进她的城南,走进她的旧事吧!二、梳理结构小结:通过表格,我们回顾了故事内容,从而理清了整本书的框架结构。
5.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表格,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呢?预设:这几个故事是相对独立完整的。
预设:这三个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每一段故事里的主角最后都离英子而去。
我觉得每个故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难过。
小结:你不仅发现了每个故事的共同点,你还感受到了它的情感,你读的可真用心。
6.提问:现在我们来猜一猜,作者会怎样来写后面的故事。
预设:我觉得后面两个故事也是独立的故事,而且跟前三个故事一样,在每一段故事的结尾,每一段故事里的主角最后也都离英子而去。
过渡: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可以接着往后读。
【设计意图】教导学生学会梳理小说结构,将文本“读薄”,发现书中故事的共同特点,掌握读书技巧。
三、感受离别1.书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经历中难忘的故事;贯穿这些故事的中心人物就是英子。
英子的童年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故事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开了英子,我感受到一种哀愁、思念和不舍。
2.的确,那份离别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弥漫在英子的这个童年,林海音在书的前言中也这样写道——出示:“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子,生活在老城里。
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很久以前了,好像还是冬天里,很多封面都是冬天的景色。
书应该是作者长大后写的回忆,因为是“旧事”。
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三、交流讨论,学习略读方法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封底上还有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1、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一起打开扉页,看看目录上记载了什么?这是《城南旧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2、出示前言、后记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们还可以知道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师小结: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台湾被日本侵占期间,林家不甘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以林海音5——13岁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为背景创作。
它透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时代北京城独特的百姓生活与风俗旧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及北京城南深深的思念。
【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内容:通过封面、序言等了解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教给学生初次了解书目内容的基本方法。
2、激趣导向:通过故事中主要人物的选择角度,及英子与他们欢乐的童年往事的片段朗读,引导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关注英子纯洁、善良的童心,及本书独特的描写角度。
3、紧扣“送别”主线,猜想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品味本书的“成长”主题。
【教学过程】一、了解主要内容:1、读封面(封面、封底、勒口):了解本书主要内容及作者、创作背景。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封面,购买一本书,最先吸引我们的也是封面,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快速的阅读封面上的文字和图片,说说你的了解。
(自传体小说,以小孩的视角看大人的悲欢离合,反应背景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貌,带领我们重温了那个年代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的生活。
)2、读封面图画:让我们阅读本书封面图画的片段描写,初步感受一下英子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及良好的家庭条件)出示:我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刚可以起床伏在楼窗口向下面看望,爸爸就雇来一辆马车,把我接回家。
马车是敞篷的,一边是爸,一边是妈,我坐在中间,好神气。
前面坐了两个赶马车的人,爸爸催他们快一点,皮鞭子抽在马身上,马蹄子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一路跑下去。
马车所经过的路,我全不认识。
这条大街长又长,好像前面没尽没了。
我觉得很新鲜,转身脸向着车后,跪在座位上,向街上呆呆地看。
两边的树一棵棵地落在车后面,是车在走呢?是树在走呢?我仰起头来,望见了青蓝的天空,上面浮着一块白云彩,不,一条船……3、读序言:这本书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语言也会告诉我们很多(本书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北京城南深深的思念)。
在离别中成长《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在离别中成长:《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城南旧事》是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透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回忆了童年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这是一本十分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书。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的陈晓霞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设计了一堂细腻的《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选文内容《城南旧事》各章节的结尾选段设计说明若干年前,叶圣陶老先生就提出,应该让孩子读整本的书。
新课标要求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要达到100万字。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学习,其中“我对自己说,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这一句颇费思量。
只有阅读完整本的《城南旧事》,才能真正理解林海音所言的“心灵的童年”。
另外,课本中也要求孩子阅读这本书。
基于以上想法,我选择了《城南旧事》做整本书阅读。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的代序中说:“读者有没有注意到,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这句话暗示着这本书的潜在主题——成长永远伴随着离别,而离别何尝不是另一种出发和长大呢。
基于这样的理解,结合五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离别·成长”这一主题,用群文的方式,做整本书的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下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童年岁月"。
本单元的第二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一书的序言。
所以,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阅读《城南旧事》的基础,是整本书阅读的先行;而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是对教材的延伸,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有效补充。
教学类型整本书读后交流课教学目标1. 通过回忆、浏览、细读等方式,阅读选文,对比五次离别事件,紧抓小英子的表现,回顾章节内容,反复追问,感悟本书揭示的伴随着离别的成长体验这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书的主题,即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眷恋。
1.3 介绍本书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书中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为什么。
2.2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如英子、宋妈、爸爸等。
2.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深厚感情。
第三章:故事情节探讨3.1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故事背后的意义,如《旧事》中的胡同生活、民俗风情等。
3.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第四章:文学手法鉴赏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4.2 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进行分析讨论。
4.3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对书中的文学手法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城南旧事》的价值和意义。
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城南旧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5.3 推荐与本书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关于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资料等,供学生拓展阅读。
第六章:对比阅读6.1 教师提出对比阅读的任务,选择与《城南旧事》风格相似或主题相关的另一部作品,如《草房子》、《四世同堂》等。
6.2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阅读,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文学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6.3 各小组汇报对比阅读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第七章:作者写作风格分析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林海音的写作风格,如叙述方式、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
7.2 学生选取书中的典型段落,进行分析讨论。
7.3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对林海音的写作风格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对作家风格的认识。
《城南旧事》演讲稿(精选11篇)《城南旧事》篇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
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
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
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
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
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
本栏目包含中外范文以及最新的优秀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都说《城南旧事》是一部好书,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篇小说。
小说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小说主要记载了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经历,它讲述了旧北京的老故事,体现了那么一个小巷子的温馨:一座座可爱的小平房,和蔼可亲的左邻右舍,院子里奔跑嬉闹的小朋友,还有到处耸立着的老树,我陶醉于书中,简直像是身临其境。
“骆驼戴铃铛,是因为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寂寞的旅程,才会给骆驼戴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全书一开始,英子新颖而又不失天真烂漫的想法便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也令我闻到了一丝童年的怀念气息。
而接下来的一篇篇以不同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更是牢牢地抓住了“看似天真幼稚,实际蕴涵了无数真理”的特点,将我们一点点地带进了属于英子的童年生活:《惠安馆》里人人惧怕厌恶的“疯”女人、《我们看海去》里为了弟弟铤而走险的“贼”、《兰姨娘》里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这些人的身上,都发生过无数的故事;而也正是这些或悲或喜的故事,构成了英子美丽灿烂的童年。
在这么多篇独立的故事中,你若是问我哪一篇最好,我肯定答不上来。
无论是《惠安馆》里的浓浓亲情,《我们看海去》的困顿迷惑,《兰姨娘》的暧昧彷徨,《驴打滚儿》的丧子绝望,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瞬间成长,无一不令人过目不忘、久久沉思。
但你若是问我我最爱哪一篇,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看海去》!”无论是文字还是电影,《我们看海去》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文章一开始就着重描写了英子对《我们看海去》这篇课文的喜爱与疑惑:她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也搞不清火红的太阳究竟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二、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完整地读过此书,有的学生可能读过一点儿,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读过。
在学情不统一的情况下,做到泛读和精读的结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在自身阅读的基础上有所个性化的收获。
三、教学准备PPT,教案,学习单,打印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书籍《城南旧事》四、教学过程开场白:师:同学们,关于阅读,著名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
请你来——生: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师:谢谢你用自己的声音把伏尔泰的话语带到了我们的阅读课堂。
“一本好书”,“一个朋友”,“重逢”,听到这些词汇,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1:温暖。
生2:亲切。
师:大家说的都很贴切,而我们今天像朋友一样相逢在一起,就是因为一本书,这本书是?生:《城南旧事》(一)庐山真面:为林海音画像你对林海音的了解有多少师:《城南旧事》,完整地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读过但没读完的请举手,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同学们,世界上的好书有很多,那我首先要祝贺你,你知道了其中的一本。
读过一遍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希望在群体的交流和分享中,你会收获新的体验和思考,没读过的同学也不打紧,那你的收获可能是最大的。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背景。
1.2 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的主题,即童年记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1.3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情感。
第二章:自主阅读2.1 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第一至第四章,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
2.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看法。
第三章:课堂讨论3.1 教师引导讨论《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如小英子、宋妈、爸爸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童年记忆的怀念之情。
第四章:情感体验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情感描写,如小英子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关爱等。
4.2 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感受作者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顾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5.2 学生通过总结,巩固阅读成果,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城南旧事》电影版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第六章:深度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城南旧事》中的象征手法,如小英子戴眼镜的象征意义、宋妈的命运等。
6.2 学生通过深度分析,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
第七章:创意表达7.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城南旧事》的理解和感悟。
7.2 学生通过创意表达,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提升综合表达能力。
第八章:小组合作8.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讨论和分析。
8.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课堂分享9.1 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讨论。
9.2 学生通过课堂分享,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金色童年时期,他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对文章中的故事产生共鸣,从而珍惜自己的幸福的童年时光。
整本书读来,作者语言朴实,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书中内容还是很容易读懂的,但是作者的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的特点是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
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及语言等细节描写,初步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阅读中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了解侧面描写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作者对逝去童年时光深深地怀念。
资源准备:1.师生共读《城南旧事》。
2.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走进序言,初感忧伤。
1.同学们,我们读整本书的时候要找一把打开阅读之旅的金钥匙,那这把钥匙是什么呢?(出示课件)2.读资料,了解序言的作用3.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1)请先看看这篇序言是自序还是代序呢?(2)说说你从序言中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师小结:读序言,这为我们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方便。
二、走进人物,感知形象。
1.《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你们知道什么是自传体小说吗?2.书中由哪几个故事组成?3.你最喜欢读哪个故事?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三、了解侧面描写,体会表达效果。
师:整本小说中《惠安馆》这个故事的篇幅是最长的,我想它所讲述的内容应该是林海音记忆深处最最难忘的一段往事。
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可就是这样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她们最终的结局怎样呢?1.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片断(1)学生轻声读,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物的最终结局的?(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预设:哎、铁道旁、烧衣服)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城南旧事演讲稿城南旧事演讲稿3篇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书,是一个让人充满韵味的物品。
《城南旧事》是我喜欢的书之一。
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一一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融人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
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被警察抓走,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墙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除了是因为故事情节十分吸引我之外,还有那英子的单纯与善良。
演讲稿:好书推荐城南旧事2023(精选3篇):好书推荐城南旧事2023 篇1在放暑假前,吴老师帮我们买了一本《城南旧事》,在暑假里,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感人的书。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主人公英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英子是一位勇敢、乐于助人的小女孩。
勇敢是因为她愿意一个人们都叫她“疯子”的秀贞一起玩,而且,还是英子的第一个朋友。
她还答应帮秀贞一起找小桂子,当英子发现妞儿的身世跟小桂子的很像,还发现妞儿脖颈后有一块青记,于是就赶紧把妞儿带到了秀贞的家里,让她们母女相认,因为秀贞说过:小桂子脖颈后面有一块青记。
当秀贞和妞儿相认的时候秀贞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她忽然想起什么,连忙拉起妞儿,对她说:我们赶紧去找你的爸爸吧!她们急急地走了,结果:母女两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来,英子一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
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来到英子家,告诉宋妈:她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掉了。
后来英子的父亲因肺病去世。
看完这本书,有很多地方我哭的泪流满面,作者真厉害,能写出这么动人的一本书。
演讲稿:好书推荐城南旧事2023 篇2我看完了林海音著作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里人物有:英子(林海音的小名)、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些人都陪过书中的小主人公——英子在一起,在看第一章的时候,作者介绍了骆驼,它们的神态、细嚼慢咽的动作,个个都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似乎身临其境;第二章讲了好几个人,宋妈、妞儿和疯子——秀贞,在惠安馆里,开始作者还以为秀贞是和她玩“过家家”,后来英子把她那块很漂亮的表送给了秀贞;英子记得,秀贞跟她说过,小桂子(就是秀贞的孩子)脖子后头正中间有一块青色的胎记,而妞儿的脖子后边正中间也有一块胎记,于是,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秀贞立马带着妞儿赶火车去了;因为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英子发高烧,昏迷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