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7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摘要: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指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改善措施及对策建议。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供地1前言土地是各项建设用地能否顺利落地的前提,我们必须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行土地管理政策,积极破解建设用地这一难题。
2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及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以粗放型用地为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不深、思想意识不强、土地闲置;二是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不高、工业企业厂房以单层厂房为主、企业布局分散、部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三是土地市场优化配置还有待加强;四是违法乱占滥用土地行为时有发生、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1)认真做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基本农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质量,确保规划期限内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
编制出符合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各级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加强土地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土地供应政策。
一是每年制定储备和出让土地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限制类项目控制供地数量、对鼓励类项目优先供地,鼓励建设标准厂房。
二是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资产的管理,对其划拨土地处置时均纳入政府收购储备土地后,再盘活出让。
对出让地块严格执行招、拍、挂,明确出让年限、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等,有力地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节约集约用地论证分析报告根据要求,本文将对节约集约用地论证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为具体内容:节约集约用地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减少用地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地利用效率,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下面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从经济角度来看,节约集约用地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土地开发成本。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给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多功能和价值,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另外,节约集约用地还能够减少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成本,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从社会角度来看,节约集约用地能够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生活等需求,增加城市的功能和品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还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集聚与复合,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从环境角度来看,节约集约用地能够减少土地消耗和生态破坏。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碎。
通过节约集约用地,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和开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此外,节约集约用地还能够减少土地开发对环境的污染和排放,减少水土流失、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节约集约用地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理念。
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减少用地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地利用效率,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此,需要提高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意识,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