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三校高三历史3月联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
”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2.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3.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外贸情况表。
由此推知,当时中国A.鸦片贸易受到了限制B.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C.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D.近代工业结构日益合理4.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画家们在绘画中更加注重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在艺术上更加倡导写实,在技法上更加体现出精密严谨认真的风格。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危机的加深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倡导5.孔子不仅懂得当时现行的礼,他还注重礼的沿革和本源。
“礼”最重大的是祭,推究祭的心理根据,是人类的孝悌之心,推广孝悌之心就是“仁”。
由此可推知,孔子主张A.统治者应发扬祖先崇拜以维护统治B.百姓应接受现实维护政治秩序C.把“仁”的精神注入“礼”的躯壳D.把诸子百家学说融进儒家思想6.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演说中强调,“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说明,江苏地区()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部分遗址概况遗址名称概况宿迁顺山集遗址(距今约8000年)遗址中发现了半圈形的陶灶,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陶灶,被称为“天下第一灶”。
苏州东山村遗址(距今约8000年)遗址中的墓葬已经分为“平民区”和“富人区”,可能出现了“分开居住”的概念,说明当时可能出现高度的社会分化,犹如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宜兴骆驼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根据相关考古资料,有学者提出了骆驼墩遗址突破环太湖流域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理论,逐渐独立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高邮龙虬庄遗址该遗址中首次发现,有陶片和鹿角上带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距今约7000年)号,有学者称之为“陶文”,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A.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B.出现了成熟的早期国家C.提前了可考信史的时间D.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2.1946年,商代青铜鼎出土,《申报》《中央日报》就铭文解释持不同观点,拉开了该鼎称名的“司”“后”之辩。
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直至2011年,“司母戊”之名沿用了60余年,具有了相当的社会认知度。
2005-2006学年度盐城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填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woman unhappy about?A. Her neighbor has too many cats.B. Her neighbor is walking on her grass.C. Her neighbor is not keeping her word.2.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A. He didn't like the bike.B. He would like to have a bike like the boy's,C. He used to have a bike like that.3. Why didn't the man wear his jacket?A, Because he lost it. B. Became he didn't feel cold.C. Because he didn't like to wear an old jacket.4. When will the woman leave?A. She will leave later than the man,B. She will leave earlier than the man.C. She will leave together with the man.5. What is the woman's job?A. A drivenB. A policewoman.C. A docto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战国时期,诸子对利用舆论来管理基层社会的态度各异。
孟子主张君主决策时要把国人的舆论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盲从。
韩非主张应采取对统治有利的舆论,但前提是必须受到法律制约,“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两种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 加强君主集权B. 稳定社会秩序C. 强化思想控制D. 迎合贵族诉求2. 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奴牌为善而主欲免者,许之”,被免之奴名为私属、牌为庶人,其身份介于奴牌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但他们仍需像从前为奴啤时一样,服侍自己的主人。
这一规定,从长远看利于()A. 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B. 消除国家与主家间的矛盾C. 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D. 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3. 宝相花纹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吉样纹样之一,意寓吉祥平安、如意美满、繁荣昌盛等。
唐代是宝相花纹最为流行的时期,如图为敦煌宝相花纹藻井(屋顶装饰图案),其蕴含了中国的莲花、牡丹、菊花,欧洲的卷草、忍冬和中亚的葡萄、石榴等形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图案设计源于艺术想象B. 时人审美趋于世俗化C. 地域文化差异渐趋模糊D. 唐文化在交流中发展4. 宋朝虽积极采取招保蔷船、鼓励贸易政策,但仍设置诸般禁防,“自来有市船处,不许私发番船”。
凡船出海贸易,皆须申请公凭,经市舶司检验,对于出港不经检验而无公凭者,“许诸色人告捉,船物没官”。
此举意在()A. 拓展商品海外市场B. 防止政府税收流失C. 加强东南沿海防务D. 改善边疆民族关系5. 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机制。
嘉靖、万历以后,铜钱流通范围趋于萎缩(如图)。
如图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B. 朝廷全面推行海禁政策C. 世界丝银贸易网络形成D. 政府大力加强北方边防6. 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泛指地方有身份地位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
盐城市2 006/2 007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5小题,满分为1 50 分,考试时间为1 2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将考试证号、姓名等内容按要求填写到密封线内相应位置处·3.所有试题的答案—律填写到答题卡上,不要将答案写到试卷或草稿纸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卡。
第1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期O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民居景观图,完成1--3题·1.图示民居常见于A.四川盆地B.松辽平原C.云贵高原D.长江三角洲2.该景观突出的游览价值是A.美学价值B.历史文化价值C.科学价值D.经济价值3.新疆某游客走最近线路到该地游览,不可能经过的铁路线是A.陇海线B.宁西线C.京沪线D.成渝线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4--6题·4.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5.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6.与60°N附近相比,60°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A.等温线更加平直B.年降水量更加丰富C.气压更高D.风速更大下图为某季节流经天山两侧甲(46.3°N、83.7°E)丙(42. 1 °N,87.5°E)两地的气流运动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8.图中甲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森林B.草原C.草甸D.荒漠’9.图中甲、乙、丙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A.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图中。
2006年3月江苏省盐城市南阳、三丈、伍佑三校联考物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种颜色的单色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逸出,如果照射光的颜色不变,而光的强度减弱,那么将会出现A.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C.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值时,就没有光电子逸出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2.某行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1,半径为地球半径的3倍,则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A .9倍 B .31 C .3倍 D .91 3.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和恒压电源两极分别相连,在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 .极板间场强不变B .极板间场强增大C .极板上电荷量减少D .极板上电荷量增加4.如图所示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4m/s ,从此时起,图中所标的P 质点比Q 质点先回到自己的平衡位置。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列波一定沿x 轴正向传播B .这列波的周期是0.5sC .从此时起0.25s 末P 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 轴正向D .从此时起0.25s 末Q 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y 轴负向5.已知汞原子可能的能级为E 1=一l0.4 eV ,E 2=-5.5eV ,E3=-2.7 Ev ,E4=-1.6 eV .一个自由电子的总能量为9 eV ,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子发生碰撞,已知碰撞过程中不计汞原子动量的变化,则电子可能剩余的能量为A .0.2 eV B.1.4 eV C .2.3 eV D 5.5eV6.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 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 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
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 和b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右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
……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3、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
”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B. 书法家修养艺术的提高C.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D. 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4、《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
”“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材料无法反映出扬州A.地处交通要道B.出产精美工艺品C.商业经济繁荣D.市场受官府控制5、“夫华洋风俗不同,天为之也。
洋人知有天主、耶稣,不知有祖先,故凡入其教者,必先自毁其家木主。
中国视死如生,千万年未之有改,而体魄所藏为尤重。
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此语应是A.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言论 B.顽固派反对维新派的言论C.顽固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 D.维新派反对革命派的言论6、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南阳三丈伍佑三校高三历史3月联考试卷翱翔高考网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5年12月29日下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废止195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民种粮交税的历史将从2006年1月1日起结束。
我国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可上溯到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2.我国古代纸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开始于A.东汉中期 B.东汉末年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3.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药物的名称、性质、形状、成分、用量以及配制、贮藏方法有了统一规定开始于A.《千金方》 B.《四部医典》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4.《宋史》中记载北宋时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是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B.农民的反抗斗争遍及国内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D.宋辽、宋夏之间战争激烈5.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宦官专权最严重的历史时期之一。
与此现象的产生相关的是A.设立厂卫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C.出现内阁制度 D.废除行省制度6.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所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签订和平盟约 B.实行和亲政策C.设置管理机构 D.推行行省制度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清入关前,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B.168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C.雍正时期,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行有效管辖D.乾隆时期,由纪昀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8.1854年法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时,它所依据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新约》9.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活动D.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联合10.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都是发生在新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B.主要是同封建思想作斗争C.运动中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D.运动中宣传的资产阶级文化具有中国特色11.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到了1937年又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2006届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75分)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B.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3.1844年,英国从中国取得的新的侵略权益是 ( )A.领事裁判权 B.内地传教权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D.军舰任意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的权利4.下列不平等条约涉及在长江流域开放通商口岸的有①《南京条约》②《望厦条约》③《天津条约》④《北京条约》A.①③ B 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5.两次鸦片战争中开埠通商涉及台湾省的是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6.林则徐等人所倡导的“新思想”是指A.反封建民主思想 B.西方先进军事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7.某市历史工作者在市南面朱家发现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胡儿:指满洲贵族)拜如寒鸡。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标语大致出现于A.太平军北上进攻汉口时 B.太平军沿江东下进攻南京时C.赖汉英率军西征时 D.石达开指挥湖口大捷时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变乱9.下列反清武装起义的先后顺序是① 浙皖起义② 武昌起义③ 萍浏醴起义④ 黄花岗起义A.① ④ ③ ②B.② ③ ③ ① ④C.③ ① ④ ② D.④ ② ③ ①10.“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与改变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B.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C.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D.中国同盟会成立1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大历史功绩在于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D.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2.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13.国共对峙时期,中共领导革命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发展的是A.民用工业 B.农业生产 C.商业贸易 D.军需生产14.抗战初期,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是A.开展游击战争 B.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国共长期合作 D.实行人民战争路线15.下列史实发生于淞沪会战期间的是 ( )①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②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育③国民党军队在忻口顽强阻击日军④洛川会议召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6.中共在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中,“进步分子”代表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开明绅士17.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统治结束的标志是A.三大战役结束 B.解放军解放南京C.全国大陆解放 D.国民党撤离大陆18.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最早来源于()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运动19.1950年-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A.主要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展开 B.实行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C.实行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 D.促进了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2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九,其主要原因是A.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B.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21.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22.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23.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善于改革 B.崇尚节俭 C.乐于奉献 D.勇于创新24.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历史作用是A.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B.肃清了“左”倾错误的危害C.动员了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 D.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25.“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但遭到诬陷或镇压的事件是①“一月革命”②“二月逆流”③批林批孔运动④四五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 75分)二、材料解析题(36分)2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三校高三历史3月联考试卷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南阳三丈伍佑三校高三历史3月联考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5年12月29日下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废止195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民种粮交税的历史将从2006年1月1日起结束。
我国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可上溯到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2.我国古代纸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开始于A.东汉中期B.东汉末年C.魏晋南北朝D.隋唐3.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药物的名称、性质、形状、成分、用量以及配制、贮藏方法有了统一规定开始于A.《千金方》B.《四部医典》C.《唐本草》D.《本草纲目》4.《宋史》中记载北宋时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是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农民的反抗斗争遍及国内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宋辽、宋夏之间战争激烈5.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宦官专权最严重的历史时期之一。
与此现象的产生相关的是A.设立厂卫机构B.实行八股取士C.出现内阁制度D.废除行省制度6.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所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签订和平盟约B.实行和亲政策C.设置管理机构D.推行行省制度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清入关前,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B.168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C.雍正时期,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实行有效管辖D.乾隆时期,由纪昀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8.1854年法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时,它所依据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新约》9.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活动 D.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联合10.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都是发生在新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B.主要是同封建思想作斗争C.运动中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D.运动中宣传的资产阶级文化具有中国特色11.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到了1937年又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
这两次决策说明了A.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B.当时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C.中国共产党从广大人民利益出发D.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12.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张学良、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B.西安事变后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宋子文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C.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D.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3.毛泽东的下列著作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②《论持久战》③《论联合政府》④《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下列历史事件与江苏有关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北伐战争④解放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建国后的三反运动和整风运动的相同点是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官僚主义C.反对宗派主义D.反贪污16.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这一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体现是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合理调整工商业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D.三大改造的完成17.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
“三通”是指①通航②通话③通信④通邮⑤通商⑥通电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④⑤18.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比2,19世纪初上升为2比3,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推行B.外来移民的涌入C.工业革命的进行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9.1862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演说中疾呼,“今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建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重大问题”指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20.1905—1908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具有的本质特点是A.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B.无产阶级自觉地参加了斗争C.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D.矛头指向英国殖民者21.下列史实中,能反映资本主义改造世界能力加强的是①日本“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②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③联合国组织的建立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不包括A.伦琴发现放射现象B.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C.电磁感应现象发现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23.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的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C.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形成了反西班牙联盟D.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24.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隐患是A.人口众多、资源浪费严重B.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C.经济结构欠合理,农业较薄弱D.没有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25.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推动或加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是①原子能的利用②电子计算机的制造③生物工程④远程火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计38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公举之例,先由各部落人民公举,曰依力多。
经各部落官府详定送衮额里士衙门,核定人数,与西业之西那多,里勃里先特底甫官额相若。
各自保举一人,暗书弥封,存贮公所,俟齐发阅。
以推荐最多者入选。
材料二设勃列西领一人,综理全国兵刑赋税、官吏黜涉。
勃列西领以四年为一任,期满更代,如综理允协,通国悦服,亦有再留一任者,总无世袭终身之事。
设立衮额里士衙门一所,司国中法律之事,分列二等,一曰西业,一曰里勃里先好司。
国都有一察院,院内共七人,以每年正月齐集,究人因何不遵法律之故。
审毕或二三月,然后回家。
为审官则不能会议制例,会议制例官亦不能兼摄审问也。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三英国之制,……都城有会公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西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徐继畬《瀛环志略》回答:①魏源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2分)《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各是什么样的著作?(4分)②魏源和徐继畬所处的时代,中国和英国之间出现了怎样的冲突?(1分)③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1分)该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分)你认为材料二中的勃列西领是什么样的人?(1分)试举一至二例说明。
(1分)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共产国际的活动。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中国了解情况,并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了会议。
1921年,马林同孙中山会晤,建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改组国民党,开始了伟大的转变。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1924年,黄埔军校在广州建立,为大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4—1927年大革命期间,由于共产国际代表对蒋、汪篡夺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革命的失败。
1927年12月广州秋收起义的当天晚上,叶挺提出把起义军撤出广州,转向农村。
共产国际的代表反对这个正确意见,认为起义只能以城市为中心,必须“进攻进攻再进攻”,退却就是动摇。
结果起义失败。
1931年初,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王明当上政治局委员,后又代理总书记。
临时中央受王明“遥控”。
由于王明、博古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是党从幼年走想向成熟的标志。
1935年7—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
……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日俄京电:海军士卒,奉美克齐美尔之命令,携械占据俄国官立通信社、电报总局、官银行、玛里宫(临时国会即以该宫为会所,今已休会)。
京中未起骚乱。
材料二八日伦敦电:俄国公报云: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
材料三八日伦敦电:路透社电接俄京官立通讯社电报道谓:美克齐美尔党占据都城,已四出拘捕大员。
此次主谋者为里林氏,现里林氏要求即行休战媾和。
以上材料均摘自1917年11月10日中国《民国日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材料1、材料2、材料3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②材料1中的“俄京”指的是哪里?(2分)③材料2中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2分)新建立的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2分)④材料3中的“美克齐美尔党”和“里林氏”现在一般译作什么?(4分)⑤材料3中的“里林氏要求即行休战媾和”的办法是什么?(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计37分。
29.概括明清时期(1368—1912)南京城的几种类型(比如手工业中心),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12分)30.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时局进步的主流是什么?(2分)实现这一主流面临着国内国际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6分)中共为争取这一主流的实现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31.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别分析普法战争对德国、法国产生的影响。
(13分)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三校高三历史3月联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BCCBA 6-10CDBAC 11-15CDBDB 16-20BDCDA 21-25DCBBB26.①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2分);《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2分);《瀛环志略》是一部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