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苏科八级上)(6)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出示四季图片】【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
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用寒暑表【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介绍三种态的特点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2. 温度的测量:摄氏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以及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知道三种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2. 掌握摄氏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和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的识别。
2. 教学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样品。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存在的三种态。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包括如何正确放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等。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6.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三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放置、读取示数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简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答案:物质的三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放置温度计,保持温度计的示数在视线水平线上,读取示数时保持温度计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物质三态和温度测量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
苏科版《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及特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四、方法指导实验、阅读、讨论、练习。
五、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第四章物态变化在“知识”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习的好材料。
本章开篇讲的是温度和温度计。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变化”进行的,“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师:多媒体展示“云、雨、雾、霜、雪、雹”等自然现象并说明它们实际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化身”——提问:这些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它们的体积、形状有什么特点?各种状态之间可以转换吗?各种状态形成的条件与什么有关?活动: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并不断加热,观察杯中冰的变化。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阅读:酒精灯的使用:强调个别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多媒体展示: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苏科版八年级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本节课"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温度的概念,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并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难点是让幼儿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准确的温度测量。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物质三态的模型、温度计、热水和冷水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幼儿介绍了物质的三态,使用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三态之间的转化。
然后,我教幼儿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特别强调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多次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认为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幼儿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概念,也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但在下次活动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操作细节,确保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温度测量。
我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幼儿进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物质三态的理解是本次活动的基础。
在活动中,我使用了模型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可能对于三态之间的转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我需要在活动中多次重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三态之间的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教幼儿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包括如何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相互转化。
温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将介绍摄氏度和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 掌握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的定义;3.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的定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条件,温度计的准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固体、液体、气体样品;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状态,如冰、水、蒸汽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物质的三态:介绍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解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讲解温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知道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4. 介绍摄氏度:讲解摄氏度的定义和起源,使学生掌握摄氏度的概念。
5.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6.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的三态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度: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标准,规定冰点为0℃,沸点为100℃,中间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3. 测量前校零4. 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5. 读数时保持温度计的稳定七、作业设计1. 物质的三态特点是什么?2. 温度的定义是什么?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的概念和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三种物态的物质,比如固态的饭菜、液态的水和气态的空气等等。
而不同物质的三态常数不同,比如水在常温下就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化。
1.1 固态固态的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距离短,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分子只能成为固定的晶格结构。
比如,我们常吃的冰棒,就是将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固体的产物。
冰棒的形状在常温下始终保持一致,不会自动流动。
1.2 液态液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短,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弱。
比如,水在常温下就处于液态,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慢慢变成固态的冰,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慢慢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1.3 气态气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很长,相互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小。
比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空气,就是由各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气体体系。
正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气体才会有很好的自由运动性。
2. 温度的测量任何物质的三态都与其所处的温度密切相关。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温度就是表示物质分子热运动强度的物理量。
2.1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分子热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通常使用摄氏度(度C)和华氏度(度F)表示,也可以使用开氏温度(K)。
2.2 测量方法测量温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比较简单而且准确地测量温度。
2.3 温标为了方便测量和表示温度,人们已经建立了不同的温标。
目前人们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
•摄氏温标(C):以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100度为标准。
•华氏温标(F):以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为标准。
•开氏温标(K):绝对零度温度为0K,与摄氏度的关系为:273.15K=0℃。
3. 总结本单元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
2.理解温度的概念与温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教学工具:实验器材、温度计等。
3.准备足够的实例作为教学参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物质的三态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固态、液态和气态?这几种态有什么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1.对物质的三态进行定义和解释。
–固态:分子之间有强烈的相互吸引力,分子位置相对固定的状态。
–液态: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较弱,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
–气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在容器内跑动的状态。
2.介绍物质的相态转化过程。
–固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熔化。
–液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固。
–液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汽化。
–气态到液态的转化称为液化。
–固态到气态的转化称为升华。
–气态到固态的转化称为凝华。
第三步:学习温度的概念及温度的测量方法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振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温度高低代表着物体内部分子振动的快慢程度。
2.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分类: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使用方法:将温度计放入要测量的物体或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值即可。
第四步:实验演示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测量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2.实验内容可以是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
第五步:解答与讨论1.回顾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针对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讨论,了解不同温度计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第六步:小结与作业1.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小结。
2.设计一些与物质的三态、温度测量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三态特点,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物质的三态名称和特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温度值。
教学难点是物质的三态转变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是物质的三态特点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为了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温度计、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以及一些实验器材。
第一步:情境引入。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冰块、水杯和热水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步:知识讲解。
我会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态图片,讲解物质的三态名称和特点,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
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变化,记录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三态转变。
第五步: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温度变化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释。
活动重难点是物质的三态转变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如果有学生还存在困难,我会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温度的影响,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物质的三态转变,我会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中,我会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感受它们的差异。
同时,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片来帮助学生记忆物质的三态特点。
例如,我会将固态比作坚硬的石头,液态比作流动的水,气态比作轻盈的气体。
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的三态。
在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我会详细演示如何正确读取温度值。
我会拿着温度计,让学生看到温度计的刻度和指针的位置。
我会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告诉学生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以及如何准确读取温度值。
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以及三态的特征。
2. 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 认识温度计,掌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5.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和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及三态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原理;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教学难点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视频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引入新课;2、利用实验,学生亲自感觉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3、通过使用自制简易温度计引入液体温度计提高学习兴趣。
4、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温度计”进一步明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通过视频、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引入物质三态及其特征和物态变化的教学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
通过小实验明确水的三态以及三态的特征,明白物态之间的转化与物体的冷热有关,从而引入下一环节“温度”的教学师:(播放视频)师:这段视频中花见花开的男主角是水?师:在这段视频中,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师:涉及到哪几次状态之间的变化?师:我们就把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师:如何能使固态的冰快速变观看视频“水”固态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存在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高学生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难力为液态的水呢?(师出示酒精灯)师:我们实验室里就用酒精灯来加热,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28页“信息快递”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教学器材:自制温度计,酒精灯,火柴,支架,冰块,自来水,温水,热水,常用温度计,烧杯,体温计,学具盒,多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