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主题拓展阅读第一单元元宵节素材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4.94 KB
- 文档页数:2
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春节的传说(节选)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
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
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
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
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不解决问题。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篇1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我最喜欢过元宵节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篇2标题:元宵节的欢乐时光大家好,我是小明,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每年的元宵节前夕,我们全家人就开始忙着准备了。
妈妈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元宵,那香喷喷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家里。
元宵有各种不同的馅儿,有甜的如芝麻馅、豆沙馅,也有咸的如肉馅、菜馅等。
我最喜欢的是妈妈做的芝麻元宵,外皮酥脆香浓,里面的芝麻馅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除了元宵,我们还会买各种各样的灯笼。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作文元宵节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
妈妈把煮汤圆的任务交给我。
我把它看成一件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兔子。
我利用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我焦急地等待着。
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
”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
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烟花,只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
我拍手叫好。
我又拿了一个,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最后我们全家其乐融融的看晚会。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烟花的快乐。
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篇1今天是元宵节,也就是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
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节日。
今天晚上,我和老爸妈妈去看灯笼,有鱼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很多很多灯笼,圆形的最多鱼形的最少,也有很多颜色的灯笼,比如说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等。
红色的灯笼也是最多的。
那里还有猜谜游戏,比如说池里没有水,地上没有泥;生在水中,却怕水冲等等。
到了晚上,我和老爸和妈妈一起去看烟花,烟花放的很大声,还一闪一闪的像一颗一颗星星在天上闪来闪去的。
还有圆圆的月亮,我抬头望了望月亮,想起了奶奶,我奶奶在老家,我我很想她,月亮看上去是很小,可其实月亮超级大,大得像里面灌满了东西一样。
但是,月亮没有空气、只有二氧化碳,所以不适合我们居住。
今天晚上还放鞭炮,连车都响了。
今年的元宵节实在太好玩了,希望明年的元宵节和今年一样好玩。
下一个元宵节一定是最美的!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篇2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特别高兴!大年初二那天,爸爸妈妈给我放了很多鞭炮。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一起放鞭炮,那声音可真是响亮!妈妈告诉我,放鞭炮是为了迎新岁、辞旧岁,驱走旧年的晦气,还有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听妈妈这么说,我更加用心地放鞭炮了。
大年初六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汤圆。
汤圆圆圆的,很像小月亮。
我帮忙在汤圆馅儿里包了芝麻、豆沙和糖。
妈妈说,吃汤圆是为了团圆的寓意,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一定会更加其乐融融。
果真如此,大家边吃汤圆边聊天,气氛太好了!元宵节当天,我们去公园里看花灯。
那里有很多形状各异的花灯,最漂亮的是一盏巨大的兔子花灯。
整个兔子花灯由无数小灯珠组成,闪闪发光,眼睛还会不断地眨呢!我跟爸爸妈妈合影留念时,还故意做了一个"举兔纳福"的手势。
爸爸笑着说,我真有趣。
公园里还有很多好玩的节目。
有舞狮、武术表演、猜谜游戏等等,我参加了猜灯谜的游戏。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元宵节篇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记得去年元宵节,我早早地就起了床,因为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花灯。
我们来到了大街上,只见街道两旁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猴子灯、龙灯……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的是那盏兔子灯,它的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身上还穿着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可爱极了。
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在人群中穿梭着,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丽的花灯。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广场上。
广场上正在举行猜灯谜活动,我和爸爸妈妈也加入了进去。
我看着那些灯谜,有的简单,有的难,真是让我绞尽了脑汁。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灯谜:“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
”我想了想,这不是鱼吗?于是,我高兴地跑过去,对工作人员说:“我知道,是鱼。
”工作人员笑着说:“恭喜你,答对了。
”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拿着奖品,心里美滋滋的。
猜完灯谜,我们又去吃了元宵。
元宵有很多种口味,有芝麻馅的、豆沙馅的、花生馅的……我最喜欢的是芝麻馅的元宵,它甜甜的,香香的,非常好吃。
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元宵,吃得肚子圆滚滚的。
元宵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它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喜欢元宵节,也许以后每年的元宵节我都会这样开心地度过吧!篇二元宵节“哇,好热闹啊!”元宵节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在大街上,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街道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就像一串串闪闪发光的宝石。
路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在缓缓移动,有可爱的小兔子花灯,有威武的龙花灯,还有漂亮的荷花花灯……这些花灯把整个街道都照亮了,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我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着,一会儿看看这个花灯,一会儿摸摸那个花灯。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灯谜,上面写着:“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
”我想了想,哎呀,这不是鱼嘛!我赶紧跑过去告诉工作人员我的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给题目: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标题:喜庆的元宵节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就在正月十五那天,是一个非常热闹有趣的节日。
那天晚上,到处都挂上了很多很多彩灯。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灯笼把街道装扮得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
爸爸妈妈会带我去逛花灯会,那里有很多漂亮的花灯造型,有卡通人物、有古代名将,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真是别有一番趣味!最让我高兴的是晚上能吃到热乎乎的元宵。
妈妈会亲手包一些元宵,里面有甜糯的芝麻馅或香浓的红豆沙馅。
吃一口香喷喷的元宵,真是幸福极了!除了元宵,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小吃,像炸馅饼、糖画、冰糖葫芦等等,都让人垂涎欲滴。
晚上,我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处逛逛,欣赏灯会的景色。
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我们会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觉得冷了。
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大家手捧着暖暖的汤圆、散发浓郁香气的元宵,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元宵节就过去了。
不过没关系,明年这个时候它还会再来。
到时,我一定会准备好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和家人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我已经开始期盼明年的元宵节了。
总之,元宵节真是一个热闹非凡、充满欢乐的传统佳节。
它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增进了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我希望元宵节的习俗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代代相传!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
不过我要写的长度是2000个字哦!让我们一起用童真的眼光,描述元宵节这个传统佳节的欢乐和美好吧!大家听说过元宵节吗?元宵节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吃元宵,赏花灯,过个热热闹闹的元宵佳节。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买了很多漂亮的彩灯,我和爸爸一起把它们挂在了院子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元宵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常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傍晚七点多,我刚刚吃完饭,天空中响起了炸雷一般的响声,嘭!嘭!嘭!每一家接二连三的放起了烟火!我早知开始放了!于是赶忙停下手中的筷子,冲出饭厅和爸爸、弟弟跑到楼上观党起烟火来!因为我家在这-带是属比较高的楼房!我站在楼顶上一切景物尽收眼底!烟火升起来了!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最有趣的还要算“老鼠跑”了!刚开始是白色像火箭一般射上天空!随即便像老鼠遭人攻击一样四处跑开!不一会儿便没了踪影。
最好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一座山”连“一座山”爆发出来!如流星般四散,衬着漆黑的夜幕,艳丽夺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们看后无一人不发出赞叹声!最使人耐人寻味的要属“导弹”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烟火串上天空,而后便在空中爆炸,最后销声匿迹.….看完了别人的烟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烟火拿出来放了!我拿出了“冲天炮”,点燃后,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五彩缤纷!弟弟拿出了“圣诞树”,发出了强烈的火花!颜色各种个样!像喷泉一样,时高时矮,时亮时暗!火花从“天”而降,像无数条珍珠挂在天空!落下时像天上的银河一样!闪闪发光!还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样,从空中落下来,时而“花”心中还绽开“小花”,如花蕊般。
还有的像“ufo”一样闪过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疯狂旋转”…在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烟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壮观,一家比一家希奇。
终于放完了烟花,四周也静下来了,看到这美丽的烟花,让我想起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宵晚会已经结束了,但那欢声笑语,久久缭绕在我们窗前。
童年的春节(冰心)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
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
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
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
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
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
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
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有答案)【例题精析】例1、阅读芳草地。
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有词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中秋赏月呢?从时令上来说,中秋是“秋收节”。
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跳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从渊源上来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人所云:“光辉皎洁。
古今但赏中秋月。
寻思岂是月华别。
都为人间,天土气清彻。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
《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的描写。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
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文章第二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2.“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相反,这个字是______,可解释为______(A.华美B.炽烈C.兴旺D.热烈)。
元宵节
记忆中的元宵节总是喜忧参半。
年少时喜欢过年,元宵节作为年的最后一天,无疑让人在留恋中多了几分不舍,但即便再不舍,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于是欢乐之后多了几分惆怅。
家乡的人更喜欢把这一天叫正月十五,他们也没有吃元宵的习惯。
那种圆圆的包了馅的东西不太适合他们的口味。
他们还是喜欢用饺子来表达对这一天的祝贺。
端一碗饺子在桌边吃,偶尔透过窗户看外面大大的月亮,是我脑海里关于这一天最深刻的印象。
元宵节无论于古于今,都是特别的一天。
古人用诗句记下自己源于这一天的感悟。
即便如今再看,依然会产生共鸣,生出一些感慨。
宋代欧阳修写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首挺伤感的诗。
是说忆起去年的元宵节,灯火辉煌,亮得如同白天一样。
相约见面于黄昏之后,那时高高的明月像挂在柳树尖上一样。
今年故地重游,同样的月亮,同样的灯火,却看不到想念的人,泪水浸湿了衣袖。
什么叫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不过如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让人耳熟能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记述元宵夜的情景,欧阳修的词儿女情长,并在儿女情长之中感叹时光的流转;而在辛弃疾的词句里宛若看见一位傲洁不俗的佳人,那却是对辛稼轩独立不羁性格的自我写照。
在他的笔下,元宵节是这样的繁华,自己是这样的孤寂:夜幕来临,花灯如同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也若天际划过的流星雨点般落下。
宝马拉着华丽的车子一路走来,满路香气。
箫声悠扬,明月洒下光辉,鱼灯、龙灯整夜通明。
女人们装饰各异,一路上说说笑笑,香气袭人。
在这群人里千百次寻她不见,突然回头,她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热闹与孤寂的反差,让一首关于元宵节的词以浮华灿烂的情景来衬托一个不随波逐流、傲然的灵魂。
辛弃疾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亘古绝唱。
元代有人写过一首《折桂令•元宵》,风格似乎也脱不了上两首词的调子。
也许浮华极致便是冷清,只有诗人才能够在喧嚣的背后体会到将来而未来的感伤: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
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这首词与那个历史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有大略相当的情绪,元朝时期文人们把无奈寄予一种无力的感伤情怀中。
诗人就是诗人,我们只能看到客观的存在,而他们却能悟到隐含其中的东西。
想来,做诗人也如正月十五这个节日一样,是喜忧俱有的。
因了比常人多出来的那份悟性,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对时空与人事的理解更为深邃,因此也更容易心痛。
而元宵节于现在的自己,似乎不像年少时有那么多意义。
曾经不喜欢冬天,盼望着它快快过去。
但有一天突然
意识到,这种盼望的背后是永远不会再来的失去。
元宵节意味着春节这段热热闹闹时光的过去,也意味着另一段不可预知的日子的开始。
所以,古也好,今也好,元宵节作为一个时间的节点才会让人们不断地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