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63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合欢树》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合欢树》一文,主要讲述了一棵合欢树的生长历程,以及它与周围环境、人们生活的关系。
文章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了生命的坚韧、友谊的可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合欢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5.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描写练习。
7.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观察和描写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六、板书设计合欢树生长历程环境描写人物性格情感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运用环境描写,写一段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美好瞬间,鼓励他们用文字记录和表达,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
组织一次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齐读课文,学生可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合欢树》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五节,详细内容为介绍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生态价值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认识到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合欢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价值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合欢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合欢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介绍合欢树的科、属、形态特征等。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c. 合欢树的生态价值:阐述合欢树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如固氮、保持水土等。
d. 合欢树的栽培管理:介绍合欢树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合欢树,让学生亲身感受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合欢树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合欢树的形态结构图,并标注主要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生物学特征a. 科、属b. 形态特征2. 合欢树生长习性a. 生长环境b. 生长速度3. 合欢树生态价值a. 固氮b. 保持水土4. 合欢树栽培管理a. 繁殖方法b. 栽培技术c. 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合欢树的生物学特征。
b. 合欢树的生长习性有哪些?c. 请谈谈合欢树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 答案:a. 合欢树属于豆科合欢属,形态特征包括树冠宽广、叶子呈羽状复叶等。
b. 合欢树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速度较快,喜阳光充足。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合欢树》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合欢树》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了解合欢树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文化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特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及生态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合欢树实物或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植物,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种树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合欢树的相关知识,包括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合欢树,描述其特征,并进行讨论。
4. 例题讲解:以“合欢树的形态特征”为例,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特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合欢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环境2.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3. 合欢树的生态习性4. 合欢树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描述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答案:合欢树的形态特征包括树冠整齐、叶形独特、花朵美丽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合欢树象征着爱情、亲情和友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合欢树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植物,了解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及生态习性的理解。
《合欢树》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合欢树》这一篇章。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
教学内容取自教材《植物学》第四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植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的识别。
教学重点: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合欢树图片、PPT课件、实物标本。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合欢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合欢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学习:b. 合欢树的生长环境:讲解合欢树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其生态习性。
c. 合欢树的文化内涵:介绍合欢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基本特征a. 形态特征b. 生长环境2. 合欢树的生态习性3. 合欢树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合欢树的形态特征。
b. 分析合欢树的生长环境。
c. 阐述合欢树的文化内涵。
2. 答案:a. 合欢树为落叶乔木,树冠开展,小枝细长,……b. 合欢树喜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c. 合欢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爱情、友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合欢树的特征、生态习性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文化内涵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关于合欢树的诗歌、故事等,进一步了解合欢树的文化内涵。
同时,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态习性,提高学生的植物学素养。
《合欢树》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目标:1.了解《合欢树》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胡适的生平;2.理解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把握文中的语言特点及主旨;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合欢树》一文的课文教材;2.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师生简单互动,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比如询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最喜欢的自然景色等。
2.呈现一幅绘有合欢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描绘出合欢树的特征和美丽。
Step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1.带领学生阅读《合欢树》一文,注重理解文中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以下问题:a.合欢树为什么能够开满鲜艳的花朵?b.合欢树和牛、羊之间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文中的合欢树被称为“用纸”?d.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色给你什么感受?e.在你的家乡或者其他地方有没有类似的自然景色?你是怎样欣赏这些景色的?3.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
Step 3:朗读与表演(20分钟)1.扩大视野,让学生了解《合欢树》一文的作者胡适的生平背景,并通过讨论了解他为什么选择以这种方式来描写合欢树的美丽。
2.请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合欢树》,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掌握。
3.邀请学生形成小剧组,分工合作,进行文本改编和小剧演出,《合欢树》中的自然景色可以通过道具和演员的动作来展现。
Step 4:创作与展示(30分钟)1.鼓励学生写下对自然景色的诗歌、短文或者绘制插图,展示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和热爱。
2.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中互相展示,并进行赏析和互动交流。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鼓励学生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反思:《合欢树》一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合欢树的美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合欢树》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合欢树》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十五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文化意义进行阐述,让学生全面了解合欢树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3. 激发学生对合欢树文化意义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欢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文化意义。
难点: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文化意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合欢树实物或图片、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合欢树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发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3. 详细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合欢树的形态特征、文化意义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合欢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合欢树的简图,并标注相关信息。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合欢树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合欢树的生长环境2. 合欢树的形态特征3. 合欢树的生态习性4. 合欢树的文化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合欢树”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合欢树合欢树,一种美丽的植物,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它的叶子如同羽毛般轻盈,花开时节,满树繁花,宛如粉色的云霞。
合欢树的生态习性十分独特,它耐寒耐旱,生命力旺盛。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合欢树的身影。
它的树皮、树叶、花朵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神奇之树”。
合欢树的文化意义深远。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合欢树视为爱情、友情、亲情的象征。
合欢树的花语是“快乐”,代表着快乐、和谐、幸福。
2. 课后思考:合欢树为什么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它的文化意义是如何形成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PPT展示、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合欢树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