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课标理综化学部分试卷分析(最详细的)
- 格式:doc
- 大小:1023.50 KB
- 文档页数:25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科综合(Ⅱ)化学试题全解全析科目:化学试卷名称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Ⅱ)考点检索号题目及解析17(2013·新课标Ⅱ·7)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解题指南】根据所学油脂的性质进行判断,油脂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解析】选C。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因为生物柴油是由动植物油脂和短链醇发生反应得到的,所以它可以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正确B因为生物柴油中的R1、R2、R3既可以表示相同的烃基,也可以表示不同的烃基,因此生物柴油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正确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
而动植物油脂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不超过一千,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错误D “地沟油”中也有部分油脂存在,故也可以用来制备生物柴油。
正确17(2013·新课标Ⅱ·8)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解题指南】本题应用苯的硝化反应,苯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加成反应和甲苯的取代反应来解答。
【解析】选D。
苯可以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水浴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其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A项正确;苯乙烯中的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B项正确;乙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断开分别加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C项正确;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应该在甲基上发生取代反应,不是2,4-二氯甲苯,D项错误。
2013-10经验交流201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湖南省理科综合试题继续启用全国课标Ⅰ卷。
本人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认真研究了这套试题,结合阅卷情况分析,谈谈对这套试题的一些看法,并对接下来的高三复习提出自己的具体想法。
一、试题特点鲜明2013年全国课标Ⅰ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试题与社会热点、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例如侯氏制碱法、管道漏气检验、银器修复、锂离子电池等等。
这应该是一种命题方向,因为学习知识本身就是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
第二个特点是试卷强化了对“学生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重组”的能力,对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用语的考查。
例如,27题以锂离子电池为背景,通过工艺流程图的为形式,考查了元素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及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等知识点。
二、通过参与评卷,对以后的教学建议1.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会知识迁移,在题目预设情境中,灵活运用例如,26题(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机构式为,”其实考查的就是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的知识点。
27题虽然信息量非常大,题型较新,但只需冷静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仍可回归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
例如(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考生只需在题干中找出正极材料中有铝箔,这一空就迎刃而解;(3)“写出‘酸浸’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分析流程图中“酸浸”前滤渣有LiCoO2,乙炔黑,“酸浸”后滤液中收集到Li2SO4、CoSO4,分析化合价,发现只有钴元素化合价由+3→+2,降价,即酸浸时加的H2O2应价态升高作还原剂,而不是平时所习惯的作氧化剂,其考点仍然是年年考,年年热,年年强调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4)“‘沉钴’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空最典型的错误即:CoSO4+NH4HCO3= CoCO3↓+NH4HSO4,若考生对HSO4-的性质掌握比较好的话,即可知其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H+,那么CoCO3不可稳定存在,这样的错误也就不会出现。
2013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分析2013年的高考又落下帷幕,对于本届的考生,无论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年的高三生活,这两天的高考给他们留下了什么,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式。
而对于来年的考生及老师,则无一不带着少许紧张以及少许兴奋,迫不急待在对今年的高考试着进行分析,企图从中多多少少嗅出一丝来年高考的方向与趋势。
高考的的命题真有“趋势”吗,对往年试卷的分析,真的可以为猜中来年高考题的给予帮助吗?长沙新东方化学组在此为大家分析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化学部分的同时(详见附录),将其与长沙新东方化学组在6月6号公开放置于网上的一套预测卷作比较,让各位看官自己定夺,看是否能在高考的历史中学会历史的规律。
今年的化学部分的总体难度与2012年相比,是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的,这主要体现在主观题中,所给的信息量大,过程复杂,尤其是第27题、28题。
其中第28题需要同学在非常复杂的流程中,提取出LiCoO 2中Co 具有强氧化性的新信息,并且由此完成相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且还要继续推出它可以将盐酸氧化成氯气的的结论,对学生吸收信息、转化信息、应用信息的要求不可谓不高。
而28题,更像是将选修中的内容迁移到必修部分来考查:第(1)小问中,问到铝土矿的提纯,其实是选修2—化学与技术课本中原有的知识点,而第(2)小问所问的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化学工业上的一种常见思考(答题)模式。
对于大部分的2013届湖南考生来说,只会详细学习选修4及选修5两本教材,并没有详细学习选修2的机会,可以预计,在此两问中,尤其是第(1)小问中,失分会很严重。
如果以上的问题算做今年高考化学题中“稳中求变”的“变”的特点的话,那么其它部分则体现了“稳”,诸如28题第(5)小问中考查到了有机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这个考点在2012年的高考中已经出现过,当时考查的是甲醇相关的燃料电池,为此,针对2013届高考的学生,我们总结了一套操作性强又简单高效的针对有机物燃料电池的电极方程式书写方法的解题技巧,此次高考中这是题,与2012年高考的唯一不同,就是将甲醇换作了甲醚而以,相信经过训练的同学,可以轻松得到与此相关的分值。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科综合(Ⅱ)化学试题全解全析科目:化学试卷名称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Ⅱ)考点检索号题目及解析17(2013·新课标Ⅱ·7)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解题指南】根据所学油脂的性质进行判断,油脂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解析】选C。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因为生物柴油是由动植物油脂和短链醇发生反应得到的,所以它可以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正确B因为生物柴油中的R1、R2、R3既可以表示相同的烃基,也可以表示不同的烃基,因此生物柴油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正确C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
而动植物油脂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不超过一千,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错误D “地沟油”中也有部分油脂存在,故也可以用来制备生物柴油。
正确17(2013·新课标Ⅱ·8)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解题指南】本题应用苯的硝化反应,苯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的加成反应和甲苯的取代反应来解答。
【解析】选D。
苯可以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水浴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其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A项正确;苯乙烯中的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B项正确;乙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断开分别加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C项正确;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应该在甲基上发生取代反应,不是2,4-二氯甲苯,D项错误。
职称论文发表机构-------------济南天之信2010-2013全国理综新课标卷(Ⅰ)化学高考试题分析2013年高考终于落下帷幕,比较2010-2013全国理综新课标卷(Ⅰ)化学高考试题,总体来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兼顾、“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化学高考试题与2010-2012年相比,显得难度较大,但更加反映了化学在社会、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
二、全国新课标卷(Ⅰ)化学高考试题近四年大纲考点体现:三、近几年考点频度分析:1.全频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元素周期律及应用(位、构、性的关系),原子组成及结构、性质,晶胞及计算,杂化理论、空间构型,盖斯定律;原电池的原理及工作状态分析;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有机物性质,波谱应用。
2.高频考点:化学基本仪器、化学基本操作;N A、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电解原理工作状态分析;平衡状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学科素养。
3.低频考点:摩尔、摩尔质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配制;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表达;胶体性质及应用;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无机框图推导;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滴定原理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热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四、2014年备考原则:要注重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常识、实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复习,加强知识应用训练。
每年高考题中考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常识、实验基本技能及应用的分值基本占60%-70%左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2013年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的分析及高考化学备考的思考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学段军威关键词: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分析备考思考摘要:2013届高考早已落下帷幕,2014届高考即将到来,2013年的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反映出怎样的信息和导向,能引起2014年的高考化学备考那些启示和思考呢?本文就2013年试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和备考思考。
一、试题总体评价和试题特点:通过两年考察知识点分布对比,试卷结构对比,题型对比,难易程度对比,总体上2013年的理综试卷化学部分题目难度依然保持以往的风格,试卷结构没有大变化,仍然包括7道选择题、3道必做大题和3选1的选做题部分。
题目切入点比较常规、自然,计算量与去年相当,非常符合考纲要求,是一套优秀的理综化学试题。
但是本套化学试题呈现出的特点和导向也非常明显,加强了化工工艺流程题的考察,继续已有机物制备为载体考察实验,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常见的概念,如“正极碱浸”、“沉钴”、“能量密度”等,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障碍和畏难情绪,这些对学生的知识面,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具体逐题分析1.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基础,各题目知识点考察明确。
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知识及常见化学工艺部分的内容。
其中,侯氏制碱法是常规内容;氯气检验输送氨气管道是2007年广东化学第5题的变形。
碘元素、黑火药属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
属于学生易得分的题目。
第8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常见官能团性质。
仅涉及必修化学部分中的烯烃和醇类物质性质。
属于较易题,对选做选修五的学生没有难度。
第9题:考查短周期元素性质和盐类的水解。
根据原子序数确定阴阳离子,并判断相应的酸碱的强弱即可。
学生在综合盐类水解知识进行元素推断方面有难度,易失分。
第10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内容,其中涉及原电池的电极变化,是一直强调的电化学三变化之一,学生在解答时一般先要写出电极式,其中C、D选项涉及盐类的水解和沉淀转化原理,知识考查范围较广和综合,学生教难得分。
2013年新课标理综化学部分试卷分析2013年理综试卷化学部分题目难度依然保持以往的风格,试卷结构没有太大变化,包括7道选择题、3道必做大题和选做题部分。
题目切入点也比较常规,计算量与去年相当,符合考纲要求,但是由于在选择题和大题中均有所涉及,题目中出现一些不常见概念,容易使考生产生畏难情绪和紧张心理。
逐项分析一下供参考。
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基础,各题目知识点考察比较明确。
第7题:基础化学知识及常见化学工艺部分的内容。
其中,侯氏制碱法是常规内容,在复习中多次提及;氯气检验输送氨气管道是2007年广东化学第5题的变形。
碘元素、黑火药属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
第8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常见官能团性质。
仅涉及必修化学部分中的烯烃和醇类物质性质。
属于简单题,对选做选修五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在新东方的冲刺班中多次强调选择选修三的学生一定要注意。
第9题:考查短周期元素性质和盐类的水解。
根据原子序数确定阴阳离子,并判断相应的酸碱的强弱即可。
第10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内容,其中涉及原电池的电极变化,是一直强调的电化学三变化之一。
CD选项源自盐类的水解和沉淀转化原理。
知识考查范围较广,对学生有一定要求。
第11题:典型的沉淀溶解平衡内容。
运用Ksp的公式进行计算。
只要注意到AgCl、AgBr和Ag2CrO4的Ksp表达式不同即可。
在西安新东方高考(微博)化学选择专项班出现过类似题目,考查的几种物质完全相同。
第12题:有机化学的典型考察方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往年一元取代基础上进行变化,相当于考察酸和醇两部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当然也包含排列组合的思想。
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同分异构体的变式题。
与2012年新课标卷12题的出题路线一致,也指明了化学学科的路线:更多的与其它学科结合。
C5H10O2的酯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在五一营的课程中出现过。
第13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涉及的萃取、分液、蒸馏、重结晶都是基本实验操作。
2013年新课标理综化学部分试卷分析康杰中学:赵敏灵2013年新课标理综化学试题既保持了相对稳定,又有灵活性创新。
突出基础,注重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新课程体系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自学能力(接收、分析、应用信息)、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实验能力等的考察。
新角度考查主干知识,更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突出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而淡化了对单纯结论的考察,且与实际生产生活应用紧密联系。
经过对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山西省理综化学部分的试题的认真分析,总体感觉“太难了”。
去年的化学试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查力度,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较多,陌生反应分值是2分,课本上的反应只考了一个,分值为一分。
而今年对学生中学化学知识、技能、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面的考查尤为突出,考生和老师都反映:整个理综卷化学难度明显大于去年。
2012年理综化学均分51分,2013年均分比去年低8分,只有43分。
其中客观题均分24分,主观题均分19分。
今年化学计算有三处,对电极反应方程式的考察力度加大,其实电极反应也是氧化或还原反应。
除选择题较易得分外,所有大题:26、27、28三道题中27题最难。
选做题37题不算太难,但设置的问数较多,共12个填空。
一、试题编制特点1、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试卷所涉及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理解程度,以及对诸多基础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能力。
如选择题题干简洁明了、设问指向明确,第8题考查了由键线式推出分子式以及有机物(必修部分)官能团的性质,第12题略难,灵活地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3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
第9题将元素推断和水的电离相结合,基础而不失灵活。
11题考查对溶度积常数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
在化学用语方面,除了分子式、有机物结构简式外,着重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信息化学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尤其第27、28题对信息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力度之大,引起备考学生的高度重视。
2、着重考查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不少试题都需要考生用牢固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判断,用敏锐的观察力进行分辨,用灵活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如:(1)数据处理能力。
这里包括两方面的考查:首先是利用化学基本规律列出计算过程,其次是通过计算给出最后结果。
整个化学试卷中涉及数据处理的问题,在必做题有三个小题。
其中必做题28题第5小题要求列式计算,第3小题要求分析信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其中就需要算出正确的△H,而第26题第7小题只要最后计算结果。
相对于去年计算量大大减少,比较正常。
但这类考题仍是学生的易错点。
(2)图像分析能力。
今年考查仅在第28题出现,也非常简单,仅仅看个趋势,不涉及复杂的分析。
这是与去年高考的最大不同。
去年化学试题图表很多,特别是化学平衡的图像很有难度。
图像分析仍是近年的热点,考生需引起注意。
因为图像分析能力对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
平时靠死记硬背,对化学原理理解不深刻的学生难以得分。
(3)结合工艺流程图和所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艺流程图是三年课改以来首次(第27题)出现在我省考试题中,难度非常之大。
试题综合程度高,更加强调能力,摈弃了凭记忆靠题海就可以得高分的可能性。
无机推断试题近几年也没考过,本人理解是因为无机推断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一点突不破,点点突不破,不能更好的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试卷大题来看,试题素材新颖(如26题以环己醇制环己烯为背景),以文字(26、27题为例)、流程图(27题)、数据表(26、37题)、图表(26、28题)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情景设置多变,图文交相辉映,在美化试卷结构同时,体现着学科价值取向。
逐项分析一下供参考本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基础,各题目知识点考察比较明确。
7.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10.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 = 6Ag + 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12.分子式为C 5H 10O 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 .15种B .28种C . 32种D .40种答案:D选项 目的分离方法 原理A .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答案:D必做大题部分第Ⅱ卷(58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3分)26.(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
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与去年的实验部分保持一致,继续沿用有机物的制备原理,结合基本实验操作中的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和常规的转化率计算,属于常见题型。
此题只要注重平时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掌握,难度不大,可以得到满分。
因今年的考试说明中样题是有机实验,所以我们康杰中学已在高考前预测到2013年化学实验题应为有机实验题。
此题给学生带来作答困难的主要因素是球形冷凝管和吸滤瓶这两种实验仪器的出现,由于高中阶段仅在蒸馏实验中涉及过冷凝管,学生知道冷凝管,但不知冷凝管有直形和球形之分,还有吸滤瓶在高中阶段的实验中从未涉及过,这就导致学生在作答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该题满分率不高,仅占0.3%。
通过阅卷过程中抽样调查发现,得12分的考生失分主要集中在第6小题上,漏选D的占83.3%。
此外,中等水平的学生中在第三小题失分率也是相当高的,约有60%的中等程度水平考生会在此题上失分。
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填化学式)。
27.(15分)(1)+3(2)2Al + 2OH- + 6H2O = 2Al(OH)4- + 3H2↑(3)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2H2O2△2H2O + 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 CoSO4 + 2NH4HCO3 = CoCO3↓+ (NH4)2SO4 +CO2↑+ H2O(5) 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正极反应:LiCoO2 = Li(1-x)CoO2+xLi++xe-负极反应:C+x Li++xe- = LixC电池总反应:LiCoO2+C = Li(1-x)CoO2+LixC28.(15分)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i)CO(g) + 2H2(g) = CH3OH(g) △H1 = -90.1kJ•mol-1(ii)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H2 = -49.0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iii)CO(g) + H2O(g) = CO2(g) + H2 (g) △H3 = -41.1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iV)2 CH3OH(g) = CH3OCH3(g) + H2O(g) △H4 = -24.5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等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能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 (列式计算。
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 kW•h = 3.6×106J)。
28.(15分)(1)Al2O3(铝土矿) + 2NaOH + 3H2O = 2NaAl(OH)4NaAl(OH)4 + CO2 = Al(OH)3↓ + NaHCO3 ,2Al(OH)3△Al2O3+ 3H2O选做题部分(二)选考题(共15分)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