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语文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①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①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绵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②落灯花:旧时以灯油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1)诗歌前两句哪些词语交代了环境和时令?找出词语并说明环境和时令。
(2)诗人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描写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心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1)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部编版语文初一(下)期末复习:词语成语运用检测卷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
B.两江交汇、交通便利、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山城。
C.羞怯的月儿露出迷人的笑容,慷慨淋漓....地用自已的银光抚慰大地山河。
D.每次倒掉一个馒头、几口米饭、小撮青菜也是浪费,可是有的人不以为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
B.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
C.他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就酣然入梦....了。
D.他带病参加班里的劳动活动,这种行为可歌可泣....。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B.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两项新突破——翻译和处理器,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跨过了一道微不足道....的门槛。
C.中印边境戍边英雄烈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D.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靠着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致富之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罔顾..事实,不断借向中国泼污水转移视线,妄图以“甩锅”推责,嫁祸于人。
B.这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开平碉楼,赫然..矗立在空旷的田野上,更显得宏伟壮观。
C.李花与吴红霞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形影不离。
D.经典的配乐和她的舞姿相得益彰....,让舞蹈《一片绿叶》焕发奇异的光彩,形象地演绎了一片绿叶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初一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初一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生字攒cuán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ɡzh ǒnɡ脑髓suǐ相宜书塾shú方正博学蝉蜕tuì人迹罕至hǎn鼎沸dǐng油蛉línɡ斑蝥máo珊瑚shānhú长妈妈chánɡ敛liǎn秕谷bǐ系jì窦dòu厥jué倜傥tìtǎng 叵pǒ盔甲kuī锡箔bó缠络chánluò觅食mì竹筛shāi渊博yuān宿儒sù豁huō,陌生mò鉴赏,传授shòu,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1)确凿:非常确实。
(2)缠络:缠绕。
(3)觅食:寻找食物。
(4)渊博:形容学识深广。
(5)倜傥:洒脱;不拘束。
(6)高枕而卧: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比喻无所顾虑。
3、掌握下列多音字。
吓xià吓唬hè恐吓间jiàn间隔;jiān中间攒cuán人头攒动;zǎn攒钱拗ào拗口;ǎo拗断;niù执拗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1、生字肿胀zhǒnɡzhànɡ叮嘱dīnɡzhǔ恐惧kǒnɡjù骊歌líɡē花圃huāpǔ鸡毛掸子jīmáodǎnzi咻咻xiūxiū玉簪花yùzānhuā2、解词(1)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2)叮嘱:再三嘱咐。
(3)恐惧:惧怕,害怕。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疑不决。
3课、丑小鸭1、生字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ɡxiōnɡ嫉妒jídù丑陋chǒulòu讪笑shànxiào木屐mùj ī2、解词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掌握好必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1. 词语的使用:在初一下册语文中,词语的使用是一个十分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好词语的意义、搭配和辨析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
尤其是一些常见词语的用法,例如时态、主谓一致等。
2. 诗词的学习: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一些名人的诗词作品,如杜甫、李白等。
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和背诵是必考内容之一,提前进行诗词的学习和背诵可以增加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也将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阅读,例如《劝学篇》等。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是必考知识点之一,通过多读和多做相关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短文阅读: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将面对一些短文阅读题,这些短文多为故事、科普知识等。
对于短文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短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熟练掌握写作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善于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想象力进行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对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备考语文时,我们需要注重词语的使用、诗词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等方面的提高。
只有多加练习和思考,才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为基础,积极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本卷共8页。
满分120分。
含卷面书写5分。
另有附加题8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8分)1.把下列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
(2分) 黄 河 ! 你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摇 篮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斑蝥.(m áo ) 攒.(cu án ) 玉簪.花(z ān ) 木屐.(j ī) B. 嫉.妒(j í) 泯.然(m ǐn ) 环谒.(y è) 郝叟.(s ǒu) C. 祈.祷(q í) 炽.痛(zh ì) 谰.语(l án)红妆.(zhu ān ɡ) D. 日曛.(x ūn ) 迥.乎不同(ji ǒn ɡ) 运鬓.(b ìn) 骊.歌(l í) 3. 选出下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零落..:稀疏不集中 懊.恼:懊悔 阻抑.:抑制 哽.住:气流阻塞B.亘.古:延续不断 人迹罕.至:稀少 讪.笑:讥讽 畸.形:不正常的C.和蔼.:态度亲切 人声鼎沸.:开水 闯练.:锻炼 匿.名:隐藏D.家喻.户晓:明白 踱来踱.去:迈方步走 惨.白:凄惨 鉴.赏:鉴别 4. 根据语言环境,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C )(2分) 老师同学这样耐心地帮助他, 。
A. 他下决心改正错误。
B. 他不得不下决心改正错误。
C. 他怎能不下决心改正错误呢?D. 他真要下决心改正错误。
(二)依据原文默写下列各诗(每句2分)5.春潮带雨晚来急, 。
(《滁州西涧》韦应物)6.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7. 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8.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岑参)9. ,青草池塘处处蛙。
(《约客》赵师秀)二. (15分)文言文阅读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诗文阅读-----画面描述考点:画面描述知识梳理: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此类型题能综合考查语言等的应用,一般与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关,是古诗文考查的常见题型。
答题思路:1 抓住主要意象。
句中的意象一般是名词,找到并一一列出来。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意象为:山、水、柳、花。
2 根据意象解读句意。
将这些意象联系起来,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时要注意紧抓句中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围绕其特点进行描绘。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意象山、水的特点是“重”“复”(重重叠叠),意象柳的特点是“暗”(颜色深绿),意象花的特点是“明”(花色红艳),可描绘为:一座座山重峦叠嶂,一道道水迂回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看见柳色深绿,花色红艳,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此题易错点:“柳暗花明”没有描绘出相对应的画面,比如“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村庄”,出现了直接引用的现象。
3 合理发挥联想与想象。
描述画面时尽量不要直译,要在解读句意的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联想与想象。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我们还可以把古诗文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如:“阴阳割昏晓”描绘画面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
在解读句意子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不能和原句或原文相违背。
还有我们在平时的古诗文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地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答题格式:“×××”句描写了······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的美景/展现了·······的景色。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综合性学习1.(2022春·天津·七年级耀华中学校考期末)综合性学习。
近几年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校九年级将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让城市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市政府把推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净化进程,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市有关部门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
【材料三】2018年,市政府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创建文明城市”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况我市在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2.(2022春·天津南开·七年级统考期末)综合性学习为了将红色基因厚植于学生心灵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某中学拟举行“红色文化”诗文朗诵活动,请你参加。
【红色诵读我宣传】(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句口号。
【红色诵读我设计】(2)请你设计本次活动方案,写出步骤即可。
【红色诵读我主持】(3)七(1)班节目之后是七(2)班的齐诵《黄河颂》,请你写几句串词。
要求语言优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2春·天津河东·七年级统考期末)“孝”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主题思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2)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3)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菜畦.(qí)澎湃.(pài)嫉.(jì)妒回环曲.(qǔ)折B、彷.(páng)徨磐.(pán)石蓦.(mù)然叱咤.(chà)风云C、羸.(léi)弱斫.(zhuó)痕阴霾.(mái)寒风砭.(biān)骨D、眼睑.(jiǎn)恍.(huáng)惚抽搐.(chù)满目疮.(cāng)痍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人声鼎沸荒草凄凄力挽狂澜五彩斑斓B、妇孺皆知锲而不舍浑身解数挣脱羁绊C、姗姗来迟迫不急待聊以自慰勇往直前D、生意葱茏眼花瞭乱叽叽喳喳相得益彰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由于燃料告罄..、食物耗尽,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的归途中悲壮覆没。
B、一个学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该郑重其事....地考虑一下暑期的生活安排。
C、张山很聪明,这道题老师才一指点,他就心会神凝....了,一下子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D、我们的球队已养精蓄锐....多时了,在本轮锦标赛中可以挑战上届的冠军了。
4.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骊歌(lí) 花圃(pǔ )B.沼泽(zhāo) 骇人(hài) 木屐(jī) 重荷(hâ)C.瞬息(shùn)伫立(zhù) 萋萋(qī) 诱人(yîu)D.迸出(bâng)深邃(suì) 喧嚣(xiāo)磐石(pán)5.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举目无亲狂风呼号来势凶凶B.九曲连环一泻万里奇趣横生亦复如是C.锋芒必露家喻户晓截然不同炯炯有神D.当之无愧慷概淋漓杂乱无章惹人注目6.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水开) 死而后已(停止) 鲜为人知(很少) 兀兀穷年(达到极点)B.迥乎不同(不同) 气冲斗牛(直冲) 沥尽心血(滴) 无暇及此(空闲)C.鞠躬尽瘁(劳累) 平沙无垠(边际) 兽铤亡群(疾走) 风悲日曛(烟雾缭绕)D.可歌可泣(值得) 心会神凝(领会) 潜心贯注(整个) 燕然勒功(刻石记功)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D.《丑小鸭》——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短篇小说家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作家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9.下列翻译不完全准确的—句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呢!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山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译文: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干百次残酷的战斗,将军身先士卒死了,而壮士却胜利归来。
1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眼花缭乱石破天惊参差不齐B.慷慨以赴迫不急待相得益彰C.姗姗来迟叹为观止略胜一筹D.斑斑驳驳低回婉转静穆庄严1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失意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1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该书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B.《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古代神话故事,均选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一书。
C.《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会以了“我”的童年生活,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
不同的是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散文。
D.《华南虎》中的这只虎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意)众妙毕备(全、都)B.妇抚儿乳(喂奶)夸父与日逐走(跑)C.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着)D.屠暴起(暴怒)狼亦黠矣(狡猾)11.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2分)()A.屠自后断其股两股战战阶段B.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C.以刀劈狼首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D.其一犬坐于前饮于河渭12.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C.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15.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秩序井然(zhì)深邃(suì)撺掇 (duo) 羁绊(jī)阴霾(mái)恬静(tián)B.肆无忌惮(dàn)哽咽(yâ)狭隘(ài)炽热(zhì)砭(biān)骨惬意(qiâ)C.叱咤风云(zhà)脑髓(suǐ)秕谷(bǐ)讪笑(shàn)羸(lãi)弱战栗(lì)D.当之无愧(kuì)嫉妒(jí)澎湃(pài)哺育(bǔ)磐(pán)石亢奋(kàng)1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3分)A.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义愤填膺迫不及待尽态极艳B.慷慨淋漓一拍既合戛然而止浑身解数力挽狂澜眼花缭乱C.鞠躬尽瘁铤而走险锲而不舍迥然不同聊以自慰怏怏不乐D.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罄竹难书精疲力竭姗姗来迟忧心忡忡17.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A.亘古(远古);人迹罕至(罕:稀少);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B.余暇(暇:空闲);疲惫不堪(堪:忍受);进退维谷(维:是)C.晦暗(昏暗);略胜一筹 ( 筹:档次);人声鼎沸(沸:开水)D. 蓦然(突然); (面面相觑觑:看);鲜为人知(鲜:少)2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
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
《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大陆目前正积极筹组赴台采购团,大约有7至9个以上的采购团计划在5至9月间先后赴台考察并洽谈采购事宜。
B.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责任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意见,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24、下面加点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5月1日至7日,一场汇集了民间绝技、传统工艺、传统戏曲、民歌民乐、巴渝小吃五道大餐的民间文化盛宴,在古香古色的湖广会馆举行,给市民带来了节日的享受。
B、书市,是一次文化的盛宴。
书市选择重庆,是重庆人民之福,更是送给重庆直辖十周年的一份珍贵贺礼。
C、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人选择到酒店吃年夜饭。
许多酒店抓住商机,推出口味各异、适合不同消费水准的除夕盛宴,以吸引顾客。
D、九寨沟之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这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感受的是眼睛,打动的是心灵。
2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C、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透风的“耳聋”之中。
D、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26.下边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坚如磐bān 石义愤填膺yīng炽热chì山巅diānB.气冲斗牛dîu楚辞校补jiào讪笑shàn蜕变tuìC.丢盔弃甲kuī铤而走险tǐng亘古gân污秽huìD.锲而不舍qiâ人声鼎沸díng嗥鸣áo迥然jiǒng27.下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家喻户晓蓬断草枯来势凶凶B.高潮迭起锋芒毕露再接再厉C.妇儒皆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D.任人宰割屈折变化一如即往28.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A.神州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保密的原因而鲜为人知。
B.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C.他的诗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愁”书写得淋漓尽致。
D.他为了揭示中华文化的传承规律,他潜心贯注,耗费了毕生精力。
29.下边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A.初中三年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B.某广告宣传,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彻底根治癌症,征服世界医学难题,其实是骗人的。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D.人大代表呼吁:各级政府应当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
30.下文划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当()(2分)春意甚浓了,江南的人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装,但春寒料峭啊: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31.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伤仲永》的作者是北宋王安石,文章告诉了我们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名歌。
D.《孙权劝学》选自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