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开元盛世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8
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开元之治”。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水利事业。
唐朝的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业、金属铸造业。
唐都长安。
“开元盛世”2.思想认识①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与唐朝初调整统治政策也有密切关系。
②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③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3.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唐都长安的地位与繁荣。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绢、绫、罗、锦,学生未接触过实物,使他们形成准确概念是本课难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上课打开课件,弹出课题。
同时播放古典音乐)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的形成。
在唐朝历史上还有一段时期是比贞观之治更繁荣的封建盛世。
(点击鼠标,展示杜甫的诗句)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史上少有的盛世局面,这个封建盛世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当时的情况怎样?本课即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给同学们介绍了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情况。
讲授新课:(点击鼠标,进入下一页面――知识结构)一、开元之治(点击“开元之治”文字,进入相关页面,展示唐玄宗画像)1.武则天后,唐朝政局动荡,七八年后,唐玄宗即位,政局安定下来。
2.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整顿吏治,注意节约,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历史上称之为“开元之治”。
(点击“返回”,回到“知识结构”页面)开元盛世的局面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创垂帘听政)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2)武周政治: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神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
(3)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反对她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请君入瓮)。
②大力推行科举制。
③任用贤能之士(善于用人)(神探狄仁杰;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4)意义(或武周政治的评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陕西西安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武则天命人为她立了一块无字碑。
(6)评价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对唐朝的繁荣强盛作出了贡献。
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打击士族残余,设置北庭都护府,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
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功大于过。
2、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统治)(1)唐玄宗生平:生于685年,卒于762年,712年即位,在位期间,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712)、开元(713—741)、天宝(742—755)。
(2)、统治措施:前期:①重用贤人,②整顿军队,③提倡节俭,④重视生产。
“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明君,会做皇帝)后期(开元、天宝之际):怠于政事,淫于酒色,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宠爱贵妃,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天宝危机。
后发生安史之乱。
(昏君,不会做皇帝)安史之乱:指安禄山、史思明在755年—763年发动的长达八年之久的一场叛乱。
唐肃宗重用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名将)又借回纥兵终于平定了叛乱,但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
第3课“开元盛世”【学习目标】1.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2.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学习难点】开元时期农具的新发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开元之治(1)出现“开元之治”的原因(措施):(2)带来的后果:2.盛世经济的繁荣3.唐朝的衰亡(唐玄宗后期)原因:转折:瓦解:灭亡: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⑴材料中指的哪个朝代哪位皇帝当政时期?⑵根据材料分析此时国家繁荣的原因?⑶但是后来国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客观评价这位皇帝?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视人才的?他们的这些做法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何启示?四、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络)五、巩固练习1. 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2.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3.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4.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6.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第3课开元盛世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发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通过学生对唐朝全盛时期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一些丝织品、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同学分组介绍、表演等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预习案:依据问题引领,通览课本,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3.建议1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预习案预习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先认真通览第3课,再根据问题引领在课本上勾画,学案上要求写上问题的关键点。
(目标:捉住课文的历史关键信息)预习能力培养:提升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第一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唐朝农业的成就有哪些?3.唐朝手工业主要有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4.唐朝商业的特点有哪些?合作探究:各抒己见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长远发展,谁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2.唐玄宗在执政前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后期又导致安史之乱,怎样看待唐玄宗?五.本课小结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课后思考【网络建构】(把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出来,明确重难点)【我的反思】(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