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 格式:docx
- 大小:15.48 KB
- 文档页数:2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虚弱,按摩此穴可运脾健脾、调和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又可通过刺激调整局部气血;三阴交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血之功,梁丘、阳陵泉、风市、血海均为局部取穴,诸穴合用可疏筋止痛、除风祛湿、活血行气、滑利关节。
《素问·血气行志》曰:“经络不通,生病于不仁,治之以按摩……”。
因此我们取穴血海、梁丘、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及阳陵泉等对局部进行穴位按摩法治疗,尽快促进局部经脉修复,以利于气血运行,促进肿胀消退,调和局部气血,防止关节粘连,调动患者机能,促进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修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多为肝肾亏虚型,兼有风寒阻络、气血瘀滞之征象,术后局部气血损伤,瘀滞明显,但患者整体辨证以肝肾亏虚为本,以气滞血瘀为标。
本院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的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手段,采用离子导入治疗,使药物由皮走经,由经至骨,直达病所,直走经脉,提高有效利用率。
此法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静脉回流,使药物达到深层次组织结构,促进关节内渗液的吸收,缓解疼痛和肿胀[11]。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药物吸收,以达到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观察时间延长,VAS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干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
这促使患者康复得更快,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家庭的照顾压力,提高患者的自我舒适度,使患者对后期康复治疗更有信心,对重返社会更渴望。
总之,临床对于疼痛的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去研究,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复杂手术、关节置换类手术患者,我们更应深入研究,采用多手段、多方式、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形式给予全面干预。
参 考 文 献[1]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5:422 425.[2]马登越,葛群,王磊,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3):102 106.[3]赵昌盛,钟群杰,林剑浩.中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广东医学,2016,37(13):2050 2052.[4]庄玲玲,林华阳,汪( ),等.中西医结合镇痛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12,43(4):59 60.[5]旷忠韶.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7,15(33):4173 4175.[6]杨芬,王幸双,魏磊,等.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控制和炎性细胞因子反应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4(5):437 440.[7]郑晓静,马国华.中医适宜技术在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的疼痛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4):128 129.[8]蔡俊华,刘丽,周宇,等.磁珠耳穴贴压在手外伤患者术后换药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139 141.[9]马媛媛,刘蓉蓉,尹惠,等.隔附子饼灸结合耳穴埋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95):282,285.[10]王田,李娟,阮婷玉.早期手法推拿结合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41 43.[11]刘桂花,于铁淼,童莉,等.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阶梯式康复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349 351.(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34.069工作单位:400021 重庆 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谭静: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9-04-14中医拔黄术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谭 静 樊 玲 马 俊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拔黄术配合药物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医本101——第二小组组员:吴银芳袁超王辉楼晓情朱琳刘莹案例7 得过肝炎的铁流死于肝硬化第一部分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低热,食欲不振,厌油,呕吐,黄染,乏力,肝脾肿大思考:慢性肝炎常出现什么并发症?答:慢性肝炎并发症较普遍,如慢性胆囊炎,肝性糖尿病,乙肝相关性肾病等,控制肝病稳定,有助于并发症的稳定。
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当存在诱因如患者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可以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渐发展,会发展成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均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慢性肝炎严格意义上的并发症。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
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
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
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
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
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
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
中医治疗肝炎药方肝炎治疗方法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
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中医治疗肝炎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中医治疗肝炎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肝炎药方茵陈连翘治肝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验证】治疗67例中,男41,女26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大多在20~40岁之间。
病程10天以内者62例,11~20天者4例,21天以上1例。
辨证分型:热重于湿者49例,湿重于热者18例。
黄疸指数最低为9单位,最高为50单位;谷丙转氨酶最低124单位(医院正常值为40单位),最高为1234单位。
治疗 67例,其中痊愈(服药20~30剂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66例,无效1例。
治愈病例经过三个月以上的随访,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黄芪女贞子治肝炎【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尿黄或血清胆红素偏高者,加茵陈;恶心纳差,苔白腻者,加苍术、姜半夏;畏寒肢冷,胃脘冷感者,加附片、干姜、桂枝;轻度腹水,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益母草;舌质有瘀点,肝区时有掐痛者,加延胡、桃仁。
【病例验证】张某,46岁,工人。
患肝病十余年。
门诊症见:面色皓白,形寒肢冷,上腹部冷痛,喜温恶寒,四肢乏力,纳差便溏,眠差多梦,时有恶心。
1传染病的发病机制:①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
②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③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代谢改变。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①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
②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③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需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基本条件。
④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基本条件:①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③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
4病原体感染过程中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绝大多数是不相同的,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病原体。
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免疫应答,分别由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介导。
⑴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时,通过细胞毒性淋巴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
对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的清除作用,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
T细胞还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
⑵体液免疫: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
不同的抗原可诱发不同的免疫应答,抗体又可分为抗毒素、抗菌性抗体、中和抗体及调理素等,可促进细胞吞噬功能、清除病原体。
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的微生物。
5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表现: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感染的过程。
感染过程可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即①清除病原体;②隐性感染;③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⑤潜伏性感染。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
HAV具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
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加热煮沸(100℃)5分钟或干热160℃2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氯1mg/L30分钟或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使之灭活。
实验动物中猴与黑猩猩均易感,且可传代。
体外细胞培养已成功,可在人及猴的某些细胞株中生长,增殖和传代。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
HA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胞浆中。
感染后血清中抗-HAV1gM 抗体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VIgG抗体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 的球形颗粒。
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外壳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
HBVDNA的基因组约含3200个硷基对。
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DAN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
当HVB复制时,内源性DNA 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
HBV 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框(ORF),即S区、C区、P区和X区。
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区基因,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C区以包括前C区,C区基因编码HBcAg蛋白,前C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X基因的产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尤其是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有什么表现?得了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会怎样?以及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有哪些
并发病症,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常见症状:
*以上是对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并发症,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常见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急性无
黄疸型肝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