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1]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33
老年人在养老院跌倒坠床的紧急应对与处理措施1. 紧急情况评估- 意识状态:首先判断老年人是否失去意识。
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其反应。
- 呼吸:检查老年人是否有正常呼吸。
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呼吸声音。
- 出血:检查老年人是否有开放性伤口,观察是否有血液渗出。
- 疼痛:询问老年人是否有疼痛感,观察其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 伤势:观察老年人是否有明显的骨折、肿胀或其他伤势。
2. 紧急处理- 失去意识: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同时保持老年人呼吸道畅通,进行心肺复苏(CPR) if necessary。
- 出血:用干净的布或绷带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
- 疼痛:安抚老年人,避免其过度活动,以免加剧伤势。
- 骨折:不要移动老年人,除非有生命危险。
如果需要移动,要小心谨慎,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3. 非紧急情况处理- 安抚:安抚老年人,使其保持冷静。
- 检查:检查老年人是否有擦伤、瘀伤或其他伤口。
- 观察:观察老年人是否有任何异常行为或言语。
- 记录: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老年人当时的状况以及处理过程。
4. 后续处理- 报告:及时向养老院管理层报告事故,并提供详细报告。
- 就医:根据老年人的伤势,决定是否需要就医。
如果伤势较轻,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伤势较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 跟进:对老年人进行跟进,观察其身体状况是否有变化。
- 改进:根据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 预防措施- 环境:确保养老院环境安全,无障碍物,地面平整,光线充足。
- 教育:对老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
- 培训:定期对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急救和应急处理培训。
- 设备: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急救包、呼叫铃等。
通过以上紧急应对与处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人在养老院跌倒坠床事故造成的伤害,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跌倒应急措施
老年人跌倒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跌倒后容易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掌握老年人跌倒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老年人跌倒的应急措施。
1. 保持冷静
当老年人跌倒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
如果老年人没有受伤,可以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如果老年人无法自己站起来,可以慢慢地将他们扶起,并询问他们是否有任何不适。
2. 检查伤势
如果老年人跌倒后受伤了,要立即检查伤势。
如果伤势严重,如骨折、出血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
如果伤势不严重,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3. 不要随意搬动老年人
当老年人跌倒时,不要随意搬动他们。
如果老年人无法自己站起来,可以慢慢地将他们扶起。
如果老年人需要搬运,应该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避免加重伤势。
4. 给予心理支持
当老年人跌倒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惊恐、无助和孤独。
因此,在处理老年人跌倒的应急措施时,也要给予他们心理支持。
可以安慰他们,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总之,掌握老年人跌倒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
在处理老年人跌倒
的应急措施时,要保持冷静、检查伤势、不要随意搬动老年人、给予心理支持等措施。
如果老年人需要紧急治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414-01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
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
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
老年跌倒常表现为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显著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预防跌倒,减少老年跌倒危害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1 跌倒的原因分析1.1 生理因素维持身体的平衡,需要感觉、骨骼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协同配合。
①老年人视觉、听觉及本位感觉等功能减退,不容易看到或者听到有关跌倒的警告信号,使人中枢神经的空间定位信息减少。
②老化过程中肌肉张力及强度减弱,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运动范围缩小,导致老年人肢体协凋能力下降,身体姿势平衡控制能力降低,行动不灵活。
③老年人神经传导减慢,中枢整合能力削弱,反应时间延长,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规避危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导致平衡功能失调,而使跌倒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以上生理因素决定老年人步态的基本特点是:速度减慢,步幅变短,摆动腿抬离的程度降低,行走拖拉不连续,步态不稳,容易跌倒[1] 。
1.2 心理因素情绪和自信心也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
①许多老年人认为能够生活自理,或者不愿麻烦别人,从而拒绝承认或者忽视了行动缓慢、活动能力下降的衰老事实,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行动不加限制,在行走时缺乏稳定性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②另一些老年人由于忧虑或恐惧跌倒,限制了自己的活动,长此以往肌肉变得更加虚弱和不稳定,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加剧跌倒的安全隐患。
③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过于匆忙或急于求成,也会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平均每年有4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1]。
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有1/3的居家老人(65岁以上)发生过跌倒事件,并且有一半的跌倒事件会重复发生。
1.跌倒引起的损伤1.1 躯体损伤:跌倒引起躯体损伤率为10%,其中重度软组织损伤占5%,包括关节积血、脱位、扭伤及血肿。
骨折占5%,骨折的发生率高,主要是肱骨外科颈、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加上肌肉协调性下降,容易导致局部的骨质受力过大,跌倒时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随增龄急剧上升。
据统计,80~84岁跌倒者髋部骨折发生率是60~64岁的100倍,而且后果严重。
髋部骨折后3个月死亡率为20%,死因常为长期卧床所致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即使渡过难关,也会造成终生残疾。
1.2 心理损伤:虽然90%跌倒的老年人并不引起躯体损伤,但跌倒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
约50%老年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因为这种恐惧心理而避免活动者占跌倒的25%。
对跌倒的恐惧可以造成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容易跌倒的恶性循环,甚至卧床不起。
因此,要充分认识这种心理创伤的严重后果。
2.危险因素2.1 内在因素人体的姿势稳定性取决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
任何的功能损害都可降低机体的稳定性,导致跌倒的发生。
2.1.1感觉功能因素及平衡失调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消弱,反应时间会增加;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的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感觉中枢或传导的原因;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丧失;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作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2]。
2.1.2中枢神经的因素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都会影响人体的稳定能力,如脑血管意外、震颤性麻痹引起的平衡能力降低,以及痴呆、帕金森病、脑积水、维生素B12缺乏、脊柱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老人行走跌倒注意事项老年人行走跌倒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因为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的退化,以及平衡能力的减弱,使得他们更容易失去平衡并摔倒。
为了帮助老人避免跌倒,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1.保持身体活动:老年人需要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帮助老人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减少跌倒的风险。
2.佩戴适合的鞋子:老人应该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底有良好的抓地力,并且鞋子的鞋带或魔术贴应该扎紧。
松散的鞋带或魔术贴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3.保持家中的干净整洁:家中的地面应保持干净整洁,尽量避免摆放杂物或电线等障碍物。
地板的平整度和地毯的固定性也需要注意,以防止老人在行走时跌倒。
4.提供良好的照明:老年人的视力通常会有所下降,因此需要提供足够明亮的照明来减少行走时的障碍和视觉误判。
在房间中使用夜灯或安装运动感应灯等措施,可以帮助老人在夜间行走时更加安全。
5.使用辅助工具:老年人可以考虑使用辅助工具,如手杖、行走器或轮椅等,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老人保持平衡,减少跌倒的风险。
6.避免走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老人在行走时应尽量避免走在不平坦或不稳定的路面上,如砂石路、湿滑的地面等。
如果无法避免,老人可以寻找支持点,如栏杆、墙壁等,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7.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因此,老人应该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及时配戴眼镜或助听器,以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8.避免穿着过宽松或过长的衣物:穿着过宽松或过长的衣物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因为这些衣物容易绊倒或缠住脚。
老年人应该选择合适的衣物,确保衣物不会妨碍行走和平衡。
9.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头晕或眩晕等症状,这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老人在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并了解药物可能的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0.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检查血压、血糖和骨密度等。
老年人跌倒摔伤应急流程
老年人跌倒摔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以下是应急流程的一般指导:
1.冷静应对:
•首先,保持冷静。
镇定下来有助于你更好地帮助受伤者。
2.安全第一:
•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如果有危险因素,先保护好自己再进行急救。
3.评估伤势:
•确认受伤程度,观察是否有严重出血、骨折或其他紧急情况。
4.呼叫急救:
•如果伤势较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报告事发地点和伤者状况。
5.提供初步援助:
•若伤者未能自行站起或移动,请不要强迫其动弹。
保持其头部、颈部和脊椎的稳定。
•如果伤者意识清醒,询问他们是否感到头晕、呼吸急促或有其他不适。
保持对话,让他们保持清醒状态。
•若出现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进行包扎,尽量不直接用手触摸伤口。
6.保持温暖:
•老年人较为脆弱,容易受寒。
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尽量让伤者保持温暖。
7.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向他们提供详细的伤者信息和急救过程。
8.记录事件:
•记录受伤的情况,包括摔倒的原因、伤者的症状以及你提供的急救措施。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任何急救过程中,如果你没有相关的急救培训经验,最好的方式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提供简单的援助,避免随意移动伤者,以免加重伤势。
急救应该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其中,老年人跌倒成为了一个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跌倒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如骨折、颅脑损伤等,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如恐惧、焦虑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老年人跌倒的原因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
他们的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这些都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的视力、听力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判断。
2、疾病因素许多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可能导致老年人头晕、乏力,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会影响老年人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认知功能。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昏迷,从而引发跌倒。
3、药物因素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意识状态或导致低血压等,增加跌倒的风险。
例如,降压药、降糖药、镇静催眠药等。
4、环境因素不良的环境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
家中地面湿滑、光线昏暗、家具摆放不合理、楼梯没有扶手等都容易使老年人在行走时发生意外。
此外,户外的道路不平坦、障碍物多、天气恶劣等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5、心理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跌倒的发生。
有些老年人由于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反而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还有些老年人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判断力。
二、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1、加强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灵活性,从而降低跌倒的风险。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但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2、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老人跌倒(坠床)处理预案在养老院中,老年人跌倒(坠床)是最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
这种事件很容易导致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防意外发生。
如果不幸发生跌倒事件,我们必须按照以下方案处理:一、老人意识不清1.立即拨打120电话,报告地点,并通知医务部和总值班。
2.如果有外伤或出血,立即进行止血和包扎。
3.如果老人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
4.如果老人抽搐,应将其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
必要时,可在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头咬伤。
不要硬掰抽搐肢体,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损伤。
可以掐人中穴。
5.如果老人呼吸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6.如果需要搬动老人,应尽量使其身体平卧。
二、老年人意识清楚1.询问老年人跌倒的情况及跌倒过程,如果老人不能回忆起来,可能是晕厥或脑血管意外。
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和总值班。
2.观察老人是否有剧烈头痛、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症状。
如果有,可能是脑卒中的情况。
不要立即扶起老人,等待医务部或总值班员处理。
3.如果老人有外伤或出血,应立即按压止血并包扎。
4.如果老人有肢体剧烈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症状,可能是骨折的情况。
不要随便搬动老人。
如果老人有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能是腰椎损害的情况。
不要搬动老人,可以在老人身下垫软垫。
等待医务部或总值班员处理。
5.如果老人试图自行站起,可以让老人休息一下,然后协助老人缓慢起立。
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
如果没有问题,也要报告楼长和医务部。
老人跌倒应急预案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老人跌倒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老人跌倒后受伤、甚至身亡的事件频繁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制定老人跌倒应急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老人跌倒的原因分析老人跌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身体机能退化: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包括肌肉肌腱、平衡感、协调性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增大。
2、视觉障碍:视觉障碍会使老年人的空间感觉减弱,导致在行走或者移动时判断距离、高度、深度等方面出现偏差,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3、生活环境危险: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比如地面滑溜、门槛高低不平、走道有障碍物等,都可能引发老人跌倒。
二、老人跌倒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
为了增加老人跌倒之后得到及时有效急救的机会,我们应当建立老人跌倒应急预案。
下面分别从预防措施,急救措施以及家庭照料等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1、预防措施老人跌倒应急预案的预防措施是指在老人跌倒之前,预先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老人跌倒的风险。
(1)改善生活环境:普通老人家居生活中,地面容易产生滑溜、电线不整齐等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应该督促家庭加强清洁卫生,增加地面防滑垫,规范电线杂物等。
(2)锻炼身体:老年人在平时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肌肉协调性和平衡感。
(3)视力保护:老年人的视力较差,要做好日常视力保护,避免视力退化。
2、急救措施老人跌倒应急预案的急救措施是指在老人跌倒之后,应该采取哪些步骤,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
(1)稳定伤者:第一时间稳住伤者,避免再次跌倒或者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2)进行头部检查:如果老人跌倒之后出现了头部撞击,需要进行头部检查,避免出现严重的脑部损伤。
(3)呕吐时处理:如果老人跌倒之后出现呕吐症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呼吸阻塞的危险。
3、照料措施老人跌倒应急预案的照料措施是指在老人跌倒之后,老年人的照顾者应该如何给予最好的照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