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相关问题分析(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台风活动的季节主要是在夏秋两季。
,台风是按照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走的。
但是也有例外,当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三个台风时,如果距离足够近,台风们也会互相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千公里以内的时候,容易产生互旋。
,两个或者三个不同强度的台风,就有可能出现强欺弱,或大吃小的情况,从而失去了引导气流的控制。
台风们也就不知道自己将往哪走,也可能停滞,甚至于打一个转,拐个弯再走。
挟带巨大能量的台风走到哪里,就把破坏力带到哪里。
然而,和自然界万物一样,台风只是大自然的一个涡旋,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完成生命周期轮回,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
台风虽然带来灾害,但也为受影响地区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
不信你看看同纬度的,非洲地区的沙漠,你就会明白,。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
B.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C.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D.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自然界达到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6分)
参考答案:
21.(3 分)B
22.(6 分)
参考示例:①正常的话②一旦产生互旋③台风也有好处(台风并非一无是处)
[每空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18中国的自然灾害台风登陆会对大陆风场产生显著影响,图a为某次台风两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方位角表示台风中心相对于气象站的位置,图b为方位角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为每隔6小时标记一次台风中心位置所绘的台风路径,正确表示此次台风路径的是()A.B.C.D.2.关于气象站观测到的风向,正确的是()A.气象站1—21日18时—东北风B.气象站1—22日06时—西南风C.气象站2—21日18时—西南风D.气象站2—22日06时—西北风【答案】1.A2.A【解析】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关于气象站1的方位角台风从最初的方位角100°—150°,也就是台风位于气象站1的西南方向,后方位角逐渐减小到50°—100°之间,大约为80°,也就是台风位于气象站1的西北方向。
关于气象站2的方位角逐从最初的200°,也就是台风位于气象站2的东南方向;然后方位角逐渐减小到50°—100°之间,约为60°,也就是台风位于气象站2的西北方向;且台风在移动过程中,气象站2有风速明显增大和减小过程,说明台风有逐渐靠近气象站2和远离气象站2的过程。
结合选项中的台风路径与气象站的方位来分析,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气象站1在21日18时,此时方位角为100°多,台风位于气象站1的西南方向,因此气象站1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方向,此时气象站1为东北风或东南风,A正确;气象站1在22日06时,此时方位角约为90°,台风位于气象站1的西北方向,因此气象站1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南方向,此时气象站1为东北风或东南风,B错误;气象站2在21日18时的方位角为200°,此时台风位于气象站2的东南方向,气象站2位于台风的西北方向,此时气象站2为东北风或西北风,C错误;气象站2在22日6时,方位角是100°多,台风位于气象站2的西南方向,气象站2位于台风的东北方向,此时气象站2位东南风或东北风,D错误。
19.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解答】解: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故答案为: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0.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解答】解: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故答案为: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漂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自然灾害与防治】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
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如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解答】解:(1)洪泽湖上游地区流域面积广大,水土流失量达,导致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当河流到达洪泽湖时,由于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当湖底河床抬高后,为防止河水溢出,人们就不断加高大堤,泥沙再淤积河床再抬高,再加高大堤,如此反复,最终形成“悬湖”。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台风(飓风)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
读下图,完成1~4题。
1. 9月15日10时至9月18日10时,台风“山竹”A. 中心气压不断降低B. 从低纬度地区移动到中纬度地区C. 风力先加大后减小D. 从强台风级最终转变为热带风暴级2. 台风“山竹”带来的天气现象是A. 风和日丽B. 狂风暴雨C. 炎热干燥D. 阴雨绵绵3. 台风“山竹”A. 影响的省区中对广东省危害较大B. 降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位C. 使经过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D. 能够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4. 云南省应对台风“山竹”的合理措施有①做好山洪、泥石流的预警巡查②切实做好风暴潮和暴雨洪涝的防范工作③要预防地震、滑坡等次生灾害④密切监测台风走向以及天气、水情变化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④【答案】1. C 2. B 3. A 4. B【解析】1. 由图示台风强度等级可知,中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一直在低纬度活动;风力先加大后减小;从强台风级最终转变为热带低压,C项正确。
2.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带来的天气现象是狂风暴雨,B项正确。
3. 台风“山竹”临近广东时为超强台风级,广东沿海面积广,受台风危害最严重;台风带来大量降水,提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位;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破坏通讯设施,使经过地区的有线通信中断,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台风“山竹”位于珠江流域,不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A项正确。
4. 台风“山竹”会带来狂风暴雨,但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强降雨会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自然灾害,但不会引发地震,①④对,B项正确。
下图为美国东部地区某月13日天气形势示意图,14日,飓风中心向正北方向移动到华盛顿正东方向。
据此完成5~7题。
5. 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6. 冷锋系统在甲城市附近停留时间较长,是由于A. 受地形阻挡B. 冷气团势力强C. 距飓风中心近D. 受暖流影响7. 13日至14日,华盛顿风向A. 由偏北风转为西北风B. 由西南风转为东南风C. 由正西风转为西南风D. 由西北风转东北风【答案】5. D 6. A 7. A【解析】5. 根据材料,图中东部海洋上出现飓风,则判断为夏秋季节,排除AB;根据陆地上此时的气压值较高,说明陆地的温度相对海洋较低,则最可能是秋季,排除C,答案选D。
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22讲气象灾害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气象)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1]6.1、6.3上海卷第21(2)、(3)、(4)题一、洪涝灾害2.分布气候分布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分布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我国的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3.危害 (1)带来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③次生灾害: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特点: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防避措施防避洪涝灾害的措施 灾前准备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灾中救助 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灾后自我保护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易误辨析] 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提示 不一定。
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二、干旱灾害2.分布(1)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严重。
(2)我国:东部季风区。
⎩⎨⎧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 3.危害⎩⎨⎧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次生灾害: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思考] 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提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中考台风刮进高考试题我们先一起来看一道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并且尝试用初中知识加以解决. 例1(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 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 (如图)得东偏南θ(cos θ=210)方向300km 的海面P 处,并以20km/h 的速度向西偏东450方向移动. 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大. 为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分析:解答此题,可以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如下图,以城市O 的位置为原点,以正东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以正北方向为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假设经过t 小时后,台风中心位置从P 处转移到P ′处,射线PP ′交y 轴于点A ;经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点B ;经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PB 于点C,交x 轴于点D. 在Rt ΔOPB 中,OP=300km ,∠OPB=θ,cos ∠OPB= BP OP, ∴BP=OP ·cos ∠OPB= OP ·cos θ=300×210 =30 2 (km). ∴OB = OP 2-BP 2 = 3002-(302) 2 = 210 2 (km).在Rt ΔPP ′C 中,PP ′= 20t(km),∠P ′PC=∠PP ′C=450,∴P ′C = PC = 20t ×22 =102t(km). ∴点P ′的横坐标 = BP-PC = 302-102t ;点P ′的纵坐标 = -(DC-P ′C )= -(OB-P ′C)=-( 210 2 -102t).连结OP ′,则在Rt ΔDP ′O 中,OP ′2=OD 2+DP ′2=(302-102t)2 +(210 2 -102t)2.台风中心到达P ′处,其影响区域的圆形半径增大到R=(60+10t)km.东北D F EA C ∵若此时该城市O 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则点O 在⊙P ′上,OP ′=R,∴OP ′2 = R 2. 即 (302-102t)2 +(210 2 -102t)2=(60+10t)2,整理,得t 2 - 36t + 288 = 0.解这个方程,得t 1 = 12,t 2 = 24.∵12<24,∴12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评注:这道题在文科与理科数学卷中都有,是全卷的倒数第2道解答题,其地位相当显著;此题的分值为12分,占全卷总分值(150分)的8%,是仅次于最后一道压轴题的“实力派”试题. 原题的解答用到了很多高中知识,但是我们用上述方法,完全用初中知识就可以做出解答. 其实,像这种以台风运动为命题背景的试题,在历年的中考中也时常出现.例2(2001年重庆市中考题)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下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某城市A 的正南方向220千米B 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0千米,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分析:(1)如右图所示,过点A 作AD ⊥BC ,垂足为D. ∵AB=220,∠B=300,∴AD=110(千米).此即点A 距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由题意,可知当点A 距台风中心不超过160千米时,将会受到台风影响,所以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在BC 上分别取两点E 、F ,使AE=AF=160. 当台风中心从E处移动到F 处时,该城市都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在Rt ΔADE 中,得DE= AE 2 ―AD 2 =1602 ―1102 = 30 5 (千米) ∴EF = 2DE = 60 5 (千米).∵该台风中心现正以15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为60 5 15= 415 (小时). (3)当台风中心位于D 处,该城市受台风影响的风力最大,最大风力为12―11020= 6.5(级). 评注:解完此题,再和例1作一对照,你能发现什么吗?不难看出,中考命题与高考命题一件有一定的关系,高考影响较大,中考则更灵活,因此,中考命题往往是高考命题的“急先锋”,很多高考试题在命制时,就借鉴了中考命题的一些思路,从而使高考在稳定中求改革,做到积极稳妥. 受高考的影响,中考命题中也出现了大量取材于高考的试题. 所以,二者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随着近几年对“用数学”意识的不断强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已经各类考试的热点. 另外,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比如以上两例在解答时用到了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下面的这道中考题,供同学们练习使用:(1998年河北省中考题)如下图所示,一艘轮船以20浬/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40浬/时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心2010 浬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都属台风区. 当轮船到A 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 正南方向B 处时,测得台风中心已到位于点A 正南方向B 处,且AB=100浬.(1)若这艘轮船自A 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若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若不会, 请说明理由;(2)现轮船自A 处立即提高船速,向位于东偏北30方向,相距60浬的D 港驶去,为使台风到来之前,到达D 港,问船速至少应提高多少(提高的船速取整数, 13 ≈3.6)?参考答案:(1)这艘轮继续航行,在途中会遇到台风;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为1小时.(2)船速至少应提高6浬/时.。
高中地理(台风的分布、海底地形、六大板块)考点详解•1、台风的分布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中心风速≥12级),主要发生在热带、副热带的海洋上(水温≥26.5℃)。
世界的台风分布如下图所示,主要有3个规律:①南北半球:北半球较多(76%),南半球较少(24%);②大陆东西:大陆东侧较多,大陆西侧较少;③纬度高低:赤道附近(5°以内)的台风极少,主要发生在南北纬的5°~20°,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可以向北延伸到30°N左右。
图1 世界台风的分布•2、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③岛弧、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④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⑤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图2 海底地形例题下图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底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④三处,表层海水温度最低的是______,原因主要是______。
(2)2011年12月18日,③处一艘船只的舷窗破损进水,主要的自然原因可能是______。
A. 天气严寒B. 台风影响C. 海浪和海水冲击D. 海水污染严重(3)④处的海底地形为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④,纬度高(2)AC(3)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精讲精析:(1)分析①②④地的表层海水温度。
纬度,是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另外寒流和暖流、淡水汇入等都会影响海水的温度。
①②④三地中,④处纬度最高,因此表层海水温度最低。
(2)分析船只面临的自然灾害。
③地位于55°N左右,因此天气严寒,同时位于西风带,容易受到海浪和海水的冲击。
课时2台风与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台风与寒潮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台风与寒潮的防御措施。
一、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频发区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1)台风源地:西北太平洋。
(2)灾害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3)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判断1.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 ×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 × )二、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频发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4.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思考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所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
我国的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
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概率大一些。
探究点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我国寒潮路线图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符合题意即可)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2023届高考地理考点自然灾害与防治高分突破(A卷)自然灾害与防治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18日2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气压995百帕,25日下午至26日凌晨在浙江舟山到玉环一带登陆。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烟花”移动路径图。
(1)根据材料,描述“烟花”的移动路径,并在台风剖面图中画出①②③处的气流运动方向。
(2)受此次台风“烟花”影响,指出浙江沿海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3)从个人角度,列举防御台风灾害的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滚草俗称草原“流浪汉”,是草原荒漠区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灌木。
1870年美国南达科他州从俄罗斯进口亚麻籽时被引入,经过100多年的生长,这种有害杂草扩散至北美大部分地区。
干旱季节,风滚草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形成大如小汽车般的干球,携带数以万计的种子随风滚动。
下图为风滚草入侵北美某农场情景。
简析风滚草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爆发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迁飞到印度半岛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所经之地损失巨大。
研究表明,此次沙漠蝗虫的爆发始于2018年,据气象观测记录,当年的5月和10月,两场气旋风暴给红海沿岸带来了大量降水。
沙漠蝗虫成长需要经历虫卵—若虫—成虫阶段,炎热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蝗虫产卵,蝗虫卵孵化、成长时间与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下图)。
结合资料,分析沙漠蝗虫2018年在阿拉伯半岛爆发的原因并提出防治蝗虫灾害的有效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滇中地区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缺水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为解决缺水问题,当地实施了滇中引水工程。
该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金沙江上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
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千米,占干渠总长的92%。
图1示意滇中引水工程,图2为云南省多年降水量分布图。
第2课时气象、洪涝、海洋与生物灾害知识点一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2014年7月23日,我国第10号超强台风“麦德姆”在台湾岛登陆。
下图为“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眼大致位于图中()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该台风的移动方向是()A.向东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西南方向移动D.向西北方向移动知识点二海洋灾害3.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4.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B.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和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C.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D.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
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 600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鲜草。
如不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据此回答5~6题。
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A.过度放牧B.滥捕使鼠类的天敌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存环境改善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6.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A.田鼠B.草原鼠C .林鼠D.家栖鼠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易错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A.川江河段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D.金沙江河段2.有人说上题所说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3.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②④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6分)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不得超过20字)。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台风风向的判断江苏 杨英杰例题: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以东200km 的洋面时,上海一带的风向是( )A. 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北风当我们复习到台风这部分内容时,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题目。
实际上,随着台风中心的移动,某地相对于台风中心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个地方的风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那么这类台风各部位风向判断的题目怎样来解答呢?下面作一简要分析。
一. 知识障碍分析1. 不了解风向的概念: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图1为北半球的台风(气旋),判断B 点的风向。
有的学生会误认为BC 代表了B 处的风向,而实际上AB 才代表B 处真正的风向,BC 只是风吹去的方向。
图 1 气压梯度力风向2. 不知道判断具体风向的方法:粗看B 处的风向为西南风,但到底是偏南风还是偏西风,就不会判断了。
此是做这类题目的最大难点。
二. 判断风向的方法1. 风向判别法:首先在台风(气旋)气压图上画出此处的风向,注意台风(气旋)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如图1中B 点的风向是AB 。
其次头脑中要有正确的方位概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看此处的风向孤线与哪个方位有夹角(锐角),如图1中AB 与西部有夹角(锐角),故称偏西风。
2. 图形理解法:北半球台风(气旋)近地面的气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向低压中心辐合上升,先画出逆时针方向旋转图,如图2所示,即东部以偏南,南部以偏西,西部以偏北,北部以偏东风气流为主。
图 23. 空气运动法:台风(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如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在东部是东风,南部是南风,西部是西风,北部是北风。
但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东部的东风向北偏,故是偏南风;同理,南部的南风向东偏,是偏西风;西部的西风向南偏,是偏北风;北部的北风向西偏,是偏东风。
总而言之,东部是偏南风,南部是偏西风,西部是偏北风,北部是偏东风。
(如图1)4. 口诀记忆法:从上面的三种方法中,我们可以得出:北半球台风(气旋)各个部位所吹的风向:东部——偏南风,南部——偏西风,西部——偏北风,北部——偏东风。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4分)1.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A.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B. 洪涝多发生在北方地区C. 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D. 我国的西南地区多地震【答案】B【考点】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解析】【分析】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A正确;洪涝多发生在南方地区,B错误;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分布广,C正确;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点,理解答题即可。
2.下列地区最易受到寒潮影响的地区是()A. 内蒙古高原B. 四川盆地C. 青藏高原D. 云贵高原【答案】A【考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分析】北方靠近寒潮的发源地,寒冷的寒潮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所以,受寒潮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应该是位置最北的地区。
四个选项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最北的地区。
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寒潮最容易影响到的地区,理解解答即可。
3.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是()A. 泥石流B. 洪涝C. 寒潮D. 酸雨【答案】B【考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分析】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泄洪能力减弱,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为集中,最为严重,最为频繁的地区。
故选:B;长江流域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三峡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点评】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在上海市注入东海。
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4.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 寒潮B. 台风C. 地震D. 冰雹【答案】B【考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解析】【分析】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一般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福建、海南等省区。
练习题一、填空1热带气旋是地球上破坏力最大的天气系统。
2台风和飓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气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3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的季节主要为夏秋两季。
4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致使CO2、CH4、O3等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产生过度的温室效应。
5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地基、天基和空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
6在大时间尺度上,地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冰期、间冰期的交替,称为冰期旋回。
在冰期旋回中,全球温度、冰量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巨大的波动。
二、判断1.90%的大气圈的质量都集中在地面以上26 km的范围以内。
(×)(16km)2.台风一般在赤道上形成。
(×)偏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3.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强风不再吹袭,可以走出安全避风处(×)。
4.我国高温酷暑与副热带高压活动有密切关系(√)5.由于龙卷风内部气压极高,可造成车辆内外强烈的气压差,使交通车辆发生“爆炸”。
(×)(低气压)6.过去几百年气候变暖主要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减弱了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三、单项选择属于台风形成条件的是(B )A要有足够广阔的温带洋面B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C地球自转偏向力要足够的小D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大四、多项选择1、关于东亚季风区说法正确的是(A BD)A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之间,海陆气温对比最为显著B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东亚季风的强度C 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低压控制,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高压)D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影响我国,形成高温、湿润、多雨天气2、台风“使局部受灾,让大面积受益”是指(ABCD )A台风带来的丰沛的降水可有效缓解一些地区的旱情,确保农业丰收B造就适宜的气候C在酷热的日子,可以降温消暑D使水库蓄满雨水,水电正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3、台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有(ABC)A洪水B泥石流C滑波D海啸4、高温酷暑天气里中暑了怎么办?(A B C)A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清凉的地方。
【高中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台风》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台风是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洋上快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就像一个漩涡在流动的河流中向前移动,它围绕自己的中心快速旋转,并与周围的大气一起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人们总是不敢提及台风。
然而,大多数人不明白,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也有贡献,台风的贡献甚至大于台风。
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间谚语“台风来了怕台风,别想台风”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以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平衡。
台风的最大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巨大的能量流动不仅直接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且使地球保持热平衡。
众所周知,赤道附近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日照时间最长,气候最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源是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热带海洋;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移动,它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蒸气从热带输送到中高纬度,为遭受高温的人们带来凉爽。
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的气候会变得更热,而寒冷地区恰恰相反。
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阅读答案篇一: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阅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台风:为人类提供(送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可以缓解旱情;全球“海—气系统”的热平衡。
;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闪电:使空气清新纯净国;雷雨可提供氮肥。
2、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3、举事例,“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近30亿吨降水”;作比较,“20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20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打比方,“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等。
4、闪电是一座巨大的“化肥厂”5、“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一句中的“缓解”而不用“解除”,是指台风对旱情起到一定作用,而不起根本作用;“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一句中的“大部分”“ 过量”两个词语是说明语言准确的例子。
篇二:气候的威力说明文阅读答案气候的威力(节选)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
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
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台风防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台风预警信号中,代表最高级别的是: A. 蓝色 B. 黄色 C. 橙色 D. 红色 答案:D
2. 台风来临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 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B. 将阳台上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C. 冒险外出,进行户外活动 D. 检查门窗是否牢固 答案:C
3. 台风过后,以下哪项行为是正确的? A. 立即清理倒塌的树木 B. 立即外出检查房屋受损情况 C. 立即驾车外出 D. 等待官方发布的安全通知 答案:D
4.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台风可能带来的灾害? A. 强风 B. 暴雨 C. 干旱 D. 洪水 答案:C 5. 台风期间,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必要的? A. 准备应急食物和水 B. 检查电路安全 C. 储备充足的汽油 D. 准备防风防雨工具 答案: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 台风来临时,应避免在______、______等危险区域停留。 答案:低洼、易滑坡
3. 台风过后,若发现房屋受损,应立即______,并联系______进行处理。 答案:撤离、专业维修人员
4. 台风期间,应尽量避免______和______等户外活动。 答案:游泳、冲浪
5. 台风过后,若发现道路积水,应______,避免______。 答案:绕行、涉水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台风期间,应尽可能减少外出,以确保安全。(对) 2. 台风过后,可以立即清理倒塌的树木,无需等待官方通知。(错) 3. 台风期间,应将车辆停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对) 4. 台风预警信号发布后,应立即关闭门窗,防止强风进入。(对) 5. 台风过后,可以立即外出,无需担心安全问题。(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