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奥古斯丁神学自然法思想的法学思考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论著涉及哲学、神学、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用博学多才来形容这位神学家并不为过。
然而,虽然奥古斯丁本人对法律多有涉猎,同时也精于修辞学和雄辩术,但却几乎未曾对法律进行过专门的论述。
如今,学者们只能从他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摺取有关其法学思想的只言片语,以此总结出他的法律思想体系。
但尽管如此,在法律思想史上,特别是自然法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奥古斯丁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所提出的“永恒法”的概念,正是古希腊、古罗马自然法转化为中世纪神学自然法理论的关键所在,其从“原罪”出发对世俗统治的合理性与人的守法义务所作的论证,使基督教教义成功地融入了中世纪早期政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当中。
因此,尽管我们不能称奥古斯丁为一个纯粹的法学家,但他对中世纪法学理论之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却应当得到肯定。
一、永恒法与世俗法(一)永恒法与世俗法的涵义1. 永恒法。
自古希腊时代以来,似乎就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在世俗法之上存在着更高的标准,它是衡量世俗法的尺度,可使世俗法归于无效。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的台词至今仍被人们频繁引用为自然法学派的标志性观点。
从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中我们也能看出古希腊哲学家浓厚的自然法思想。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了自然法的特征:至上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至古罗马晚期的法学家又将法律分为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三种,并认为万民法是自然法之体现。
因此,在进入中世纪之前,人们对自然法的认识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尽管没有人能说明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或是自然规律,或是伦理道德,或是二者的合体),但所有人又坚信它确实存在。
奥古斯丁同样肯定了这种高级法的存在,在与伊阿丢斯(Evodius)的对话中,他说道:“我认为他们处于一种完全隐秘的、更大的律法之下,假如万物都是由神的安排所掌管的话。
西方法律思想史笔记西方法律思想史笔记绪论一、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研究对象是西方历史上各种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以及它们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和沿革的规律。
有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属于理论法学范畴,有批判借鉴作用,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解。
扩大知识面。
二、体系安排公元前10世纪前后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探讨西方法律思想史从雅典和斯巴达城市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开端。
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
他们认为遵守国家法律是否违反自然的,因为他不代表正义。
与智者对立的是苏格拉底一派,他主张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符合人类幸福标准的。
知识就是美德,遵守法律也是一种美德的要求。
柏拉图主张有哲学家出来担任国王,用法律去约束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法律进行统治是最好的政体,主张实行法治。
古希腊城市国家进入危机时期的法律思想,是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
伊壁鸠鲁参经研究过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并将创办雅典学园,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思想。
伊壁鸠鲁的伦理,无神论和契约说,对于古代希腊、罗马的法律思想的发展起过促进的作用。
在古代的罗马,西塞罗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同时,发展了希腊哲学中关于自然法的理论;它从人类理性出发,提出关于解释奴隶的政治主张。
公元前五世纪《12铜表法》到公元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法典汇编》的罗马法,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中,罗马五大法学家作出过重要贡献。
从奥古斯都开始罗马帝国对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解释和法学著作赋予法律效力在西欧中世纪法律思想同神学世界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神学又处于支配地位的。
基督教神学最早表现形式上是教父学,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
中世纪后期,阿奎那的自然法观点同政治宗教结合了起来。
为了君主王权,国家主权概念应运而生。
标志着君主专制国家的形成。
近代主权学说也产生,代表人物马基雅弗利和布丹。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自然法理论为思想武器,反对封建,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与法律。
圣·奥古斯丁自然法思想中的永恒法和世俗法作者:李雪颖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11期圣·奥古斯丁将法律分为永恒法、自然法和世俗法,而自然法不是建立在对理性的发现之上的,而是永恒法在人们头脑中的复现,因为自然法是永恒法在人脑中的复现,因为此处笔者只探讨了永恒法和世俗法。
一、永恒法与世俗法的含义(一)永恒法自古希腊时代以来,似乎就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在世俗法之上存在着更高的标准,它是衡量世俗法的尺度,可使世俗法归于无效。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的台词至今仍被人们频繁引用为自然法学派的标志性观点。
奥古斯丁同样肯定了这种高级法的存在,在与伊阿丢斯(Evodius)的对话中,他说道:“我认为他们处于一种完全隐秘的、更大的律法之下,假如万物都是由神的安排所掌管的话。
”他肯定了这种“更大的律法”的永恒性、普适性和至上性:“若我扼要说明永恒律的意义,我认为它是凡事有条不紊的律”;i因此,仅从性质上看,奥古斯丁所谓的“永恒律”似乎与前代自然法并无太大差别。
然而,从永恒律的来源和及与其相对的事物来看,奥古斯丁的自然法概念又明显是出于不同于古罗马法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奥古斯丁之永恒律仅是由上帝制定的律法。
“上帝创造的世界是按其自然法则在运行,生活于被造界的所有受造物,他们的行为处事必须符合自然法则,这样才不会破坏上帝所造世界的自然秩序。
”其次,奥古斯丁通常称这种律法为“永恒律”,不仅意在强调此种规则的永恒性,更是为了突出其与随时变易的世俗法律的截然对立。
(二)世俗法世俗法几乎是和永恒法完全相对的存在。
从来源上讲,它并非上帝的意志,而是俗世统治者的命令;从内容上来讲,它既有符合永恒法的部分,又有与后者背离的地方;从性质上来讲,尽管不能说它完全是一种“恶”,但它却与恶不无关联。
故此,奥古斯丁认为世俗法具有如下特征:和永恒法相比,世俗法是有缺陷的。
这是因为世俗法是世俗国家的统治者为世人制定的法令,而人类对神意的理解是有限度的。
第一章古希腊的法律思想古希腊是西方法律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伦理思想的源头,也是考试的重点,近几次考试所占的分数比较多,除了一两次考试涉及的比较少之外,一直都比较稳定。
所以是本章我们复习的重点。
大家千万要充分学好古希腊的法律思想。
附:古希腊的地图(了解)概况:古希腊是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源头,所以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一想起古希腊,欧洲有教养的人就会立刻涌起一种家园般的感觉”。
这说明古希腊对于欧洲人来说是思想的家园,是经神的家园。
一提起古希腊就会想起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的神话为古希腊的世界增加了很多梦幻的色彩。
古希腊的神仙和中国的神仙是不一样的,它的神仙非常的人性化,同时和人之间也是比较平等的。
这些神仙具有人所具有的一切缺点。
这就说明古希腊的文化有很多开放性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认识古希腊世界之前要了解的。
一、古希腊的地理概况古希腊的版图非常的破碎,不像中国大陆那样一马平川,有非常多的大河冲击平原,古希腊是没有这种状况的,它的版图非常破碎,包括很多岛屿:它是以爱琴海、黑海沿岸、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等地为中心,有这样的一群人,这群人具有共同的种族,说着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古希腊民族。
应该说古希腊是作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些这样的民族的总和。
对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形成的优点:1.由于它的地域多山地、多丘陵、少大河的冲击平原,所以物质条件比较贫乏,所以又养成了古希腊人在精神上特别崇尚自由、崇尚勇敢、崇尚节俭,这样的一种艰苦卓绝的品质。
2.海洋文明形成了一种外向的开放向的文明。
从文明的发端出始,古希腊人就有一种广阔的思维,养成了一种对世界、对宇宙的这样一种思索和爱好,这是其它很多大陆性的民族所不能比拟的。
对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形成的缺点:不容易形成大的国家,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斗,没有统一的地理环境。
二、古希腊城邦的概况在这种状况下可以看到,古希腊人的城邦制度和中国古代的诸侯国有区别,但是也有非常多的相同点:1.城邦和诸侯国面积都不是特别大,当然这里所说的是相对的。
奥古斯丁自然法思想中关于恶的问题意识【摘要】奥古斯丁开创了一个庞大的神学系统,在神学的基础上,通过《上帝之城》等著作论证了自由意志与自然法方面的思想。
这里面有古希腊思想家的传统,也有早期基督教教义确定的观念。
永恒法、自然法和人定法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自然法思想的核心。
他从“双城论”中提出了两座城的理论以及恶的问题,从“原罪”出发辩护了上帝存在的决定价值,为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永恒法自然法双城论恶在法律思想史上,特别是神学自然法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奥古斯丁是一个奠基人物。
他所提出的“永恒法”的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自然法转化为中世纪神学自然法理论的关键所在,其从“原罪”出发对世俗统治的合理性与人的守法义务所作的论证,使基督教教义成功地融入了中世纪早期政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当中。
1永恒法、自然法和人定法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自然法思想的核心。
一、永恒法、自然法、人定法在奥古斯丁看来永恒法就是神的理性和意志,命令万物遵守的完美秩序,永恒法是统治宇宙秩序终极原因的完美的表达。
自然法是上帝永恒法在人类心里和灵魂上的印记,因此也被称为内在法,是永恒法主观的人格化的外在化表达。
自然法要求万事万物各得其所,在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上追求真正的至善,不能破坏自然的、和平的秩序,若是这样的秩序被破坏,将不能逃脱上帝的正义法的矫正和审判,由此,完成了自然法的神学转向。
人定法,也就是世俗社会的法律,它是伴随着人类的堕落和后来的罪恶,变成的一种必要的法。
遵守人法是最低层次的要求,是自然法最低层次的要求。
在他的论述里,虽然他承认人定法的必要性,但他认为人定法是天生有罪的人要承担的一种恶。
(一)永恒法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认为,上帝创造的事物和存在者,都是有一定的秩序的,万物都是各从其类。
在他的思想中,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的存在,只有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他为世界创生的法则是永恒的,上帝是永恒法的源头。
上帝的永恒法的客观化或者说是外在化就是上帝对世界秩序的安排,也就是万事万物的内在秩序。
奥古斯汀的法学思想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学的主要代表,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以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哲学观点接近于新柏拉图主义,是一位神秘主义的哲学家。
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
奥古斯丁为了反驳异教徒对基督教的攻击,编写了《上帝之城》、《教义手册》等书籍。
奥古斯丁的观点和功绩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基督教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殊荣。
一、法律是维护和平与秩序的一种手段奥古斯丁认为,热键世界之外有一个天国存在,他说天国是永久和平的。
他认为,与天国对立的是地国,或者说是世俗的国家。
凡是不能升到天国而在人间受罪的人,只能生活在地国,即使将来有可能进入天国的人,也要先在人间接受锻炼和考验。
奥古斯丁从教义出发,认为人类祖先犯了罪,留在人间生活是接受上帝的惩罚。
他认为要维护人间的国家的和平,需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不良欲望:“一个没有理性的人,需要别人用命令来控制他的各种欲望。
”柏拉图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那些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需要用外部权威(即法律)来控制。
在这里,他是承袭了柏拉图的观点的。
奥古斯丁说的和平就是只有秩序。
换句话说,在人类社会中,就是“有秩序的统治与服从”或者“有秩序的命令与遵守”。
秩序就是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得到最恰当的安排,每一部分都安置在罪合适的地方。
这种秩序和安排都来源于上帝的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也就是他说的自然法。
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是一种互相协调;一个家庭的和平,是在各成员之间实行一种有秩序的通知与服从。
一个城市的和平,是在公民之间实行一种有秩序的命令与遵守。
按照他的说法,服从于上帝,服从法律,服从命令,服从统治,就是秩序,就是和平,就是和平。
奥古斯丁将发案率分为两种:神法和人法。
神法是指“上帝的法律”或永恒法。
在他看来上帝的“至善”是不变的,所以上帝的法律也是不变的。
而世俗法(即人法)乃是“虽是公正却能随时间而加以适当修改的法律”,尽管它可以制止恶行、稳定秩序,然而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不可克服的。
中世纪法律思想【奥古斯丁】奥古斯丁(354——430)本人并没有生活在中世纪,之所以把奥古斯丁纳入中世纪思想家的范畴,主要是因为他的神学思想属于中世纪。
1.人性原罪论(1)“众人都犯了罪”、“错用良善乃是邪恶”。
(2)上帝的恩典①赎罪:耶稣的牺牲②人类的意志因上帝施予恩典而自由(3)教会:意志自由→正确选择→获得救赎(教会的作用类似于向导)正由于人生来就具有其始祖遗传而来的“原罪”,人的意志因受到罪恶的污染而失去了自由选择的能力,因此人不能不犯罪。
但是,人的心中毕竟还存有善性,追求至善的神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人生最终的目的,只有在上帝的恩典下人才能恢复意志的自由。
2.双城论爱上帝、甚至轻视自己者组成上帝之城;爱自己、轻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
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指的并不是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处境,而是就他们的结局而言的。
现实世界是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并行的世界,前者指精神世界,后者指物质世界,区分两者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敬爱上帝。
当一个人死去,他的肉体将在原有的物质世界中腐朽,而他的精神将会因为爱上帝而进入真正的上帝之城,或是因为轻视上帝而进入另一个地上之城。
PS:国家的目的是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维持人类友谊和世界和平。
该和平一是指世俗社会的和平,二是指人与上帝之间的和平。
上帝之城是虔诚的基督徒心目中朝圣的目标,教会是从事圣事(洗礼、圣餐)的场所,两者并不等同。
俗世中的人只有在教会指引下才有希望进入上帝之城。
奴隶制度:奥古斯丁虽然认为奴隶制是不自然的,但并不主张以暴力推翻奴隶制。
他把公正交给上帝,让服从留在人间,提倡的是一种克制、忍让、等待的基督教精神。
3.神学法律观(1)神法与人法:神法乃上帝之法,是永恒的;人法乃原罪之产物,是了制约邪恶的滥用而制定的,是世俗法。
人法应当符合神法、服从神法.(2)守法:人应当服从神法和符合神法的人法。
【教皇革命】双剑论→日月论【阿奎那】1.神学法律观在阿奎那之前,法律主要被分为自然法和人法,或神法和人法两种。
对奥古斯丁法律思想的认识罗素曾经说过,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是一部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基督教历史纲要。
如果要研究一个人,应该先看他的身份背景。
奥古斯丁出生在北非塔加斯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名异教徒,母亲出身于贵族家庭,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
她的信仰对奥古斯丁有一定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青年时期,在迦太基求学。
由于受摩尼教影响,成为该教的一名慕道者(未入教的信徒)。
摩尼教宣扬善恶二元论,主张光明和黑暗是善和恶的本原,世界上存在着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的对立,光明王国必将战胜黑暗王国等。
这些思想对奥古斯丁神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375年,奥古斯丁从迦太基的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家乡和罗马教学。
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新柏拉图主义著作,深受其影响,促使他的宗教信仰发生重大变化。
新柏拉图主义崇尚精神,鄙视肉体,主张上帝是世界万物源泉和归宿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后来成为他全部神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经他母亲介绍,奥古斯丁在米兰结识了教父学著名代表安布罗斯大教主,经安布罗斯为他受洗,于387年加入基督教。
安布罗斯积极鼓吹宗教狂热,主张教权、俗权分立。
他曾宣称,在精神事务方面,教会对包括国王在内的全体教徒拥有审判权,国王“在教会之内,不在教会之上”,国王的权力可以支配教会的财产,但不能干涉教会的事务,“宫殿属于国王,教堂属于主教”。
这些思想也给予奥古斯丁以很大的影响。
388年,奥古斯丁返回北非,三年后成为希坡教会的神甫。
由于积极迫害异教徒,他受到教会的赏识,395年被擢升为希坡主教,连续任职三十五年,430年,汪达尔人围攻希坡城时死于城中。
西方法律思想史这本书中讲述的奥古斯丁主要说了五方面,分别是神权政治论,对原罪论的发挥,神国和俗国,神法和人法以及战争与和平。
那么下面重点谈谈“神法”与“人法”。
神法又称永恒法,人法又称现世法,世俗法。
由于将事物做了世俗之物与永恒之物的两分,为了规范此两类事物,奥古斯丁相应地将法律也分成两类:世俗法与永恒法。
奥古斯丁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奥古斯丁(354-430)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对法律理论与法治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法律思想在古代乃至现代法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本文将介绍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概述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中。
他认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维系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关键要素。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在堕落之后需要法律来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而这个法律源自于上帝的旨意。
他主张法律应该以真理和正义为准绳,通过之将人类从罪恶中解救出来,并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
第二部分:奥古斯丁法律思想的特点1. 法律与上帝的关系:奥古斯丁强调法律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是人类与上帝建立联系的桥梁。
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该体现上帝的旨意,因此法律具有超越性和绝对性。
2.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惩罚那些违背上帝意愿、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他主张法律应该以正义为准绳,为所有人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待遇。
3. 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真正的自由并不等同于无限制地追求个人欲望,而是在上帝律法的引导下,实现人类内心的和谐与自我约束。
他认为只有通过遵守法律,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第三部分:奥古斯丁法律思想的现代意义1. 法律的神圣性:奥古斯丁的法律观念提醒我们,法律不仅是社会秩序的保障,还是人类与上帝联系的桥梁。
这对于我们不能忽视法律的神圣性,以及法律应该以正义为基础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强调法律应该追求正义。
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提醒我们要关注法律公正与平等的问题,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 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奥古斯丁的法律观念提醒我们自由并不是无限制地追求个人欲望,而是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守法律,实现内心的和谐与自由。
这对于当代社会强调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奥古斯汀的法学思想
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学的主要代表,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以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哲学观点接近于新柏拉图主义,是一位神秘主义的哲学家。
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
奥古斯丁为了反驳异教徒对基督教的攻击,编写了《上帝之城》、《教义手册》等书籍。
奥古斯丁的观点和功绩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基督教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殊荣。
一、法律是维护和平与秩序的一种手段
奥古斯丁认为,热键世界之外有一个天国存在,他说天国是永久和平的。
他认为,与天国对立的是地国,或者说是世俗的国家。
凡是不能升到天国而在人间受罪的人,只能生活在地国,即使将来有可能进入天国的人,也要先在人间接受锻炼和考验。
奥古斯丁从教义出发,认为人类祖先犯了罪,留在人间生活是接受上帝的惩罚。
他认为要维护人间的国家的和平,需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不良欲望:“一个没有理性的人,需要别人用命令来控制他的各种欲望。
”柏拉图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那些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需要用外部权威(即法律)来控制。
在这里,他是承袭了柏拉图的观点的。
奥古斯丁说的和平就是只有秩序。
换句话说,在人类社会中,就是“有秩序的统治与服从”或者“有秩序的命令与遵守”。
秩序就是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得到最恰当的安排,每一部分都安置在罪合适的地
方。
这种秩序和安排都来源于上帝的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也就是他说的自然法。
人与人之间的和平,是一种互相协调;一个家庭的和平,是在各成员之间实行一种有秩序的通知与服从。
一个城市的和平,是在公民之间实行一种有秩序的命令与遵守。
按照他的说法,服从于上帝,服从法律,服从命令,服从统治,就是秩序,就是和平,就是和平。
奥古斯丁将发案率分为两种:神法和人法。
神法是指“上帝的法律”或永恒法。
在他看来上帝的“至善”是不变的,所以上帝的法律也是不变的。
而世俗法(即人法)乃是“虽是公正却能随时间而加以适当修改的法律”,尽管它可以制止恶行、稳定秩序,然而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不可克服的。
第一,世俗法受时间与变迁限制。
正义在不断变化,要了解此正义,全凭人生经验。
而“人生非常短促,不能以为本身有了经验,便对经验所不及的古今四方的事物因革都融会贯通。
第二,世俗法作为有形的法,仅仅规定和禁止外在的行为,它不涉及这行为背后的动机,甚至很少关心纯粹的内心活动。
不可否认,有时一颗罪恶的心要比一个损害后果还要危险得多,而世俗法只能规范后者。
而恶行由恶的自由意志产生,世俗法对恶意志即无能为力,可谓“治标不治本”。
由于上述原因,必须要呼唤更有理性且万世不易的法律,这就是永恒法。
在奥古斯丁看来,法律产生于上帝,是正义的体现,是上帝统治人
类的工具。
这个法等同于上帝的意志和智慧,正是上帝的意志和智慧引导一切事物达到它们各自的目的。
可见,较之于斯多葛学派和西塞罗的自然法,奥古斯丁的法律是将其与上帝结合起来,都是在承认现行的世俗法之上有一个更高更完善的法。
只不过前者认为它是自然的理性,而后者则将这一切归于了上帝。
二、人性论
奥古斯丁继承了自柏拉图以来对人性的判断趋向是恶的主流观点。
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人性恶,惟其恶,才需要忏悔,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法律的出现. 他的法律思想即是建立在人性恶判断的基础之上,其重要作品《忏悔录》也是在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之后写成。
人性为什么是恶的? 对此追问要回溯至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
在此,奥古斯丁发展了《圣经》的传说,认定人有“原罪”。
这就是人的原始罪恶,是上帝给予人类永远不能解脱的惩罚。
人为什么会忽视或抛弃永恒之物而倾向较低的东西呢? 奥古斯丁认为,这不是由于某种外在强制力量迫使人们这样做的结果,完全是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
因此奥古斯丁将人贪念引起的直接原因归于人的自由意志。
正当的爱就是遵循好意志,爱其所当爱,行其所当行,从而过有福的生活。
然而人的灵魂总会发生偏离的情形,无福的人往往是滥用了自由意志,使意志变坏,在爱上帝和自私自爱间选择了后者,丧失了永恒的追求。
可见,灵魂向下运动的倾向,完全是人自由意志的结果,作恶靠的是自由意志,它给我们犯罪的能力。
当人行善,则是实现了上帝给人自
由意志的目的,为恶则是错用了上帝给人的能力。
人的犯罪行为是由他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因此他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犯罪而接受罚。
至于惩罚的目的,他认为惩罚是促使犯罪者改正错误,对别人也是教训:“犯罪者的改正也许对他本人有好处,犯罪的例子对其他人也是一种可怕的教训。
”这种重视惩罚,一方面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中,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法庭判决决不会有什么公正,这种说教只能对统治阶级有利。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奥古斯丁人性论的整体构成。
恶的原始来源是人的原罪,而贪欲导致恶行,其背后的根源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产生罪。
而“罪是人类奴役制度之母”,所以不同层级的法律因此必须产生。
这种人性论构成了奥古斯丁法律思想的坚实基础。
奥古斯丁的神学和政治法学说为西方基督教文化及政治法律学说的发展做出了其不可或缺的贡献。
作为中世纪黑暗降临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科学家,他的著作构成的教会教义的主要轮廓一直统治着整个中世纪。
他的法律思想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