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518.91 KB
- 文档页数:48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是农作物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病理实验操作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份简单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一: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掌握分离与鉴定植物病原菌的方法,理解病原学的基础概念。
实验原料:感染有病征的植株、消毒剂、无菌玻璃棒、琼脂、静置培养皿、荧光显微镜。
实验步骤:1. 从感染病株中取样。
用无菌玻璃棒在感染病株的表面轻刮几次,然后在无菌培养基上划一条线。
2. 将无菌玻璃棒沾上感染样品,并将其划到无菌培养基上,将其密封,将其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3-5天。
3. 检查接种坛中的细菌单个斑点,清除任何后来发现的杂细菌,然后进行细菌鉴定,以识别不同的菌株。
使用荧光显微镜和其他实验技术来确定不同的菌株。
实验结果:1. 获得了可研究的植物病原菌。
2. 学生理解了病原学的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实验二:植物病害综合鉴定实验目的:应用综合鉴定法确认植物病害。
实验原料:受感染的植物样品,显微镜、手镰、组织切片、滴定管、生长瓶、测试器。
实验步骤:1. 阐述农业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病害的分类。
培养出病原菌后,学生将初步考虑在何种植物病害范围内进行综合鉴定。
2. 制备切片,利用显微镜查看组织细胞的变化,以确定该病是有效的。
3. 测试样品以确保它是含有特征性病原体的。
除了使用显微镜查看组织切片外,还可以使用滴定管和生长瓶来测试样品的pH、氧含量、有机成分等信息。
4. 将所有数据纳入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植物病害的类型、发展和所需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实验结果:1. 确定了植物病害的类型和发展。
2. 学生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重要步骤。
3. 实验三:生物防治法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基本原则和技术,了解生物防治如何减少植物病虫害的损失。
实验原料:扁豆种子、法国圆白菜的幼苗、甜菜虫、灰蝉、昆虫脂肪。
实验步骤:1. 学生准备研究模型—扁豆或法国圆白菜幼苗,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植物上覆盖甜菜虫或灰蝉,让它们大肆繁殖和吃掉幼苗。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作物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依据
依据植物病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定各种农作物病害、病原物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应用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掌握部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加强学生对病害的症状和
病原识别。
2、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鉴定病原物、识别病害的方法。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识别和鉴定各种农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病
害。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1、学时分配: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2、教学形式:
1)讲课与实验相结合。
实验课上讲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2)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3)新鲜标本、盒装标本、浸制标本、挂图、病原玻片等多种手段。
3、实验性质: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平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1、《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许志刚编农业出版社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李洪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守则及实验指南
一、实验须知
1、实验前须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准备好当次实验所需用具。
2、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认真进行观察,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3、实验用品和材料用后必须放回原处,以免丢失,也方便他人取用,对于需清洁的用具须及时清洁。
4、实验仪器设备等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等引起损坏或遗失的,应及时登记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5、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放回原处,擦净桌面,收拾整齐。
离开实验时注意关闭门、窗、水、灯等。
二、实验指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以植物病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追溯引起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认识不同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
掌握植物病害实验及研究的基本技能及方法,注重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实验适用于植保学科各专业方向(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农业昆虫学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共分为9次实验,30个学时,前1~7次实验,重点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水稻、麦类、棉花、杂粮、烟草、油料作物、果树和蔬菜病害等的症状和病原物的形态特点、学习显微绘图、制片技术;实验8~9为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田间一般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以及学会田间病害调查方法,做到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的目的意义,复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重难点;实验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方法,认真、独立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所得并找出实验中不足之处的原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症状和诊断方法。
2.掌握制作真菌显微玻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在遭受病原体侵害后产生的外部表现,包括叶子脱水、变色、轻度褐斑,严重腐烂、变形等。
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并寻找病原菌种进行后续的研究。
真菌显微玻片制作是将病原菌种通过特定的方法制作成透明玻片,方便研究人员观察真菌内部结构的工具。
三、实验步骤1.组织采集:选择患有病害的植物叶片、茎、根等组织,用刀子或剪刀切取一小块样品。
2.病症观察: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裸眼观察样品表面的病症症状,记录下来。
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节。
3.细菌分离:将样品表面的病菌用无菌的刮匙、刮片取下,涂抹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菌落的分离。
4.培养:将划取的菌落转接到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出单一的菌落。
5.培养制片:从培养基上取得单一的菌落,用无菌的铲子将菌落刮下,放在无菌载玻片上。
加入一滴甘油或蒙脱石悬浮液,加盖玻片备用。
6.烘干: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待载玻片上的液体完全蒸发后,取出备用。
7.真菌显微观察: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盖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菌丝、孢子等结构特征。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技术,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选择病害植物和病菌样品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3.培养和显微观察时要使用无菌工具,避免细菌的二次污染。
4.在制作玻片过程中,要避免菌落太密集,影响观察;也要避免菌落过于稀疏,难以观察到结构特征。
5.显微镜使用时要注意对焦,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
五、实验结果及讨论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病害引起的植物症状也不同。
例如黑斑病引起的植物叶片会出现黑色斑点,而根腐病引起的植物根部会发生腐烂。
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并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