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
- 格式:pptx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9
病害植物采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采集病害植物样本,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病害特征、病原菌等相关情况,为病害植物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实验设备和材料- 手套- 剪刀- 封闭塑料袋- 相机- 筆記工具实验步骤1. 选择目标植物:根据之前的调查和观察,我们选择了生长在实验园区的牡丹植物作为研究对象。
牡丹植物在最近几个月中出现了一些病害现象,我们希望通过采集植物样本,进一步研究病害的原因和扩散情况。
2. 确定采样地点:在实验园区中,我们选择了发病较为严重的区域,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病害的程度和情况。
3. 佩戴手套: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我们在采集植物样本前佩戴了手套,以避免与可能存在的有害病原接触。
4. 剪刀消毒:为防止可能的交叉感染,我们在每一次采样前都对剪刀进行彻底消毒,以保证采样的干净与准确。
5. 采样:我们选择了多个不同的病害植株进行采样。
对于每一个植株,我们首先进行外观观察,注意病症的表现形式、病变部位等。
然后,我们用消毒过的剪刀小心地将部分受害叶片或病害组织剪下来放入封闭塑料袋中,确保样本的完整性。
6. 样本记录:在每个封闭袋子上,我们使用相机拍摄病害植物的外观,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观察到的症状,包括颜色变化、形状改变、细菌或真菌感染等情况。
此外,我们还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编号和标注,以便于后续的病理学分析和实验室研究。
7. 清理工作:在完成采样后,我们对实验区域进行了清理,将剪下的叶片整理并装入专用容器以便后续处理。
同时,我们将所用的工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可能的传染。
8. 分析和存储:采样的样本将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病害分析和病原菌鉴定,并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供后续研究之用。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采样实验,我们成功获得了多个不同病害牡丹植物的样本,每个样本都有详细的观察记录和编号。
这些样本将为进一步的病理学研究、病原菌鉴定以及病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实验支持。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采集病害植物样本,为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实训十、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一、目的要求通过采集和制作标本,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要求,学会标本的采集与记录,掌握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巩固病害知识,每人抽签完成1份病害标本。
二、材料和用具标本夹、吸水纸、塑料袋、纸袋、标签、铅笔、记号笔、小刀、枝剪、手锯、标本缸、酵酸铜、硫酸铜、95%乙醇、甲醛溶液、亚硫酸、甘油、蒸馏水等。
三、内容与方法(一)病害标本的采集1标本采集基本要求采集完整的标本,最好是先摄影然后再压制或浸渍保存,拍照越清晰越好,要求拍正常植株和病害部位。
每号标本,样本数量应至少采集2-3份。
2取样部位(1)标本上有子实体的应尽量在老叶上采集因为它比较成熟,许多真菌有性阶段的子实体都在枯死的枝叶上出现,而无性阶段子实体大多在活体上可以找到。
(2)柔软多汁的子实体或果实材料,则应采集新发病的幼果。
(3)病毒病应尽量采集顶梢与新叶。
(4)线虫病害标本应采病变组织,为害根部的线虫病害标本除采集病根外还应采集根围土壤。
(5)表现蔫萎的植株要连根挖出,有时还要连同根际的土壤等一同采集。
(6)对于粗大的树枝和植株,则宜削取一片或割取一截。
(7)如果病害在叶、果实和枝干上都有表现时,尽量采集全面。
(8)寄生类应和寄主一起采集。
病害症状很特殊病害,要连同植株的枝叶或花一起采集,以便鉴、定其寄主名称。
3标本数据记录和标本编号要求记录准确、简要、完整。
完整的记录与标签同样十分重要,要有寄主名称、采集日期与地点、采集者姓名、生态条件和土壤条件等。
4标本采集方法(1)枝干类、根部病害标本的采集取其得病部位,用锯、枝剪或高枝剪采取,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枝干等,尤应注意。
(2)叶部病害标本的采集大型叶植物,它们的叶子和花序均很大,采集标本时可采一部分或分段采集,以同株上幼小叶加上花果组成一份标本(同时标明叶实际大小);或把叶、叶柄各自分段取其一部分;对于像菟丝子、列当这样的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录寄主的名称。
植物病理学中的病原鉴定方法植物病原鉴定是植物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针对植物受到的病害,科学家们致力于确定引起病害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病害的防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原鉴定方法。
一、病原菌分离与筛选病原菌的分离与筛选是病原鉴定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受感染的植物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可以得到纯种的病原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采样、处理、分离和培养等。
从植物组织样品中采集病原菌,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将其分离在含有适宜培养条件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同时,还可以通过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初步筛选,以鉴定可能的病原菌。
二、遗传学分析遗传学分析是病原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原菌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确定其在系统发育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菌株的关系。
常用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包括PCR技术、DNA测序、RFLP 等。
PCR技术可以扩增特定基因片段以及鉴定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测序技术可以获取病原菌基因组的完整序列信息。
RF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则通过识别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来进行病原菌的鉴定。
三、免疫学分析免疫学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病原菌与植物寄主之间的免疫反应,来进行病原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学分析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SA以及免疫电镜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病原菌的抗原,从而在组织中检测出病原菌的存在。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则通过检测特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来鉴定病原菌。
四、分子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检测方法在病原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子检测方法基于病原菌特定的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和分析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引物特异性PCR、实时荧光定量PCR、DNA条形码等。
引物特异性PCR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以鉴定病原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扩增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
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是在XX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的,为期两周。
实习时间从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8日。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二、实习内容(一)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1. 标本采集: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病害症状在田间采集植物病害标本。
标本采集时,注意选择典型症状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确保标本的代表性。
2. 标本制作: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清洗、干燥、压制等处理,最后制成植物病害标本。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玻片标本,并掌握了一定的显微镜观察技能。
(二)植物病害诊断1. 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植物病害症状,了解病害的发生部位、症状类型、发病程度等,初步判断病害的种类。
2. 病原物鉴定:结合症状观察和病原物形态特征,对病原物进行初步鉴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
3. 病害诊断: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害进行诊断。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如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
(三)植物病害防治1. 病害发生规律:了解不同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包括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等。
2. 防治方法:学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对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诊断,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指导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标本采集与制作综合实习(植物病害)指导教师:丁晓帆适用专业:植保植物病害标本是对其症状的最直观的记载和描述。
它在教学中具有直观、不受季节和区域限制的特点。
因此,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是植物病理学科实验(习)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过程中,应对症状的变化情况给以特殊的注意。
例如,症状可能表现为典型症状,也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在采集时,均应加以注意。
一种病害,在同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先后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如橡胶白粉病。
标本采集后,除去需要及时分离和鉴定的标本外,其余的一般都要经过制作之后保存起来,以备需要时进行分离和鉴定;或者是在教学和研究时,供观察和识别,要求是能尽量保持原来的性状。
一、目的要求学会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常见的叶片和果穗等干标本以及对柔嫩果实的浸渍标本的制作,同时训练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学习并掌握标本干燥制作、浸渍制作以及玻片标本制作等基本方法。
二、基本原理室外采集标本是获取植物病害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了解植物病害发生情况的最好方式。
标本的制作是为了日后能较为方便地观察植物病害的症状,无论用干燥制作法保存标本,还是用浸渍制作法保存标本,都是为了尽量减缓所保存标本变质的速度或不使其腐烂霉变。
同时也是为了尽量使标本保持其原色,以延长标本的使用时间和提高标本的保存质量。
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是为了直观地观察病原物、辅助诊断、鉴定病害种类,并通过永久玻片标本的制作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基本素材。
三、采集和制作标本用具1.采集标本的用具采集夹、采集袋、标本夹、标本纸、标本箱(筒)、剪刀、修枝剪、高枝剪、手锯、手铲、纸袋、标签、手持放大镜及采集记录本、海拔仪、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小木板、挑针、镊子、滴瓶、各种试剂等。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植物病害标本是⾼等农业院校植物病理学科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实物,它在教学中具有直观、不受季节和区域限制的特点。
因此,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是植物病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在北⽅由于季节分明,作物品种丰富,植物病害发⽣频繁,⼤部分的植物病害标本都能从⽥间采集到。
但是,病害的发⽣有⼀定的规律,要充分掌握病害发⽣的季节规律及寄主的⽣长规律才能收获症状特征⽐较典型的标本。
1.1 病害标本采集的⼯具植物病害⼤多发⽣在根、茎、叶和果实上,因此所⽤⼯具要针对不同的部位,常⽤的⼯具有⼑、剪、锄、锯等,还有标本夹、标本箱、标本纸、⼩玻瓶、纸袋、标签和记录本等。
1.2 标本的采集⼤⽥采集主要分为按季节采集和按寄主采集。
按季节采集主要是针对每年只在特定时期发⽣的病害。
如⽩粉病具有性阶段,⼩麦⽩粉病多在每年5—6 ⽉能够采集到;植物的灰霉病则在低温阴⾬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每年3—5 ⽉最容易采到。
按寄主采集主要针对寄主范围⼴泛的病害,如霜霉病,可以在很多植物病害的叶⽚上发现,常见的有莴苣、葡萄、⽩菜等;疫病如番茄、马铃薯、辣椒疫病等。
1.3 采集标本的记录为了区分采集的不同的标本,采集时要进⾏记载。
主要包括寄主名称、时间和地点、采集⼈姓名、主要发⽣情况和必要的⽣态环境因⼦。
2 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采集的标本通过鉴定以后,除去作为分离⽤的标本外,⼀般都⽤⼲燥法或浸渍法进⾏保存,要求能够尽量保存标本的本来性状。
⼀些微⼩的可以做成玻⽚标本,⽐较难以保存的和特殊的标本可通过多媒体扫描系统或显微系统存⼊计算机中,制成相应的⽂体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
2.1 标本⼲燥制作法2.1.1 压制法。
采到的植物病害标本,若⼲燥后容易卷缩的(如稻叶),最好随采随压。
其他的可以放到采集箱内带回去后压在吸⽔纸中,⽤标本夹夹紧,⽇晒任其⼲燥。
在此期间,要经常更换标本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