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 格式:ppt
- 大小:12.67 MB
- 文档页数:35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
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
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
实验指导十一 担子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目的要求】
观察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代表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认识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类群及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材料及用具】
根据各地情况准备尽可能充分的病害标本及材料:茭白黑粉病、慈姑黑粉病、葱类黑粉病、苹果或梨锈病、菜豆锈病、葱类锈病、美人蕉锈病、葡萄锈病、玫瑰锈病、月季锈病等。
黑粉菌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切片;锈菌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切片玻片标本;各种病害挂图、担子菌菌丝体培养物等。
显微镜、放大镜、挑针、刀片、小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搪瓷盘、乳酚油和 水贮滴瓶等。
【内容及方法】
(一)担子菌亚门真菌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观察各种所给病害和挂图,认识担子菌亚门真菌所致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
注意黑粉菌和锈菌产生黑粉状和锈状病征。
(二)担子菌亚门真菌营养体及繁殖体观察
1.有隔菌丝观察 挑取担子菌菌丝,观察有隔菌丝的形态。
2.担子菌繁殖体观察 观察锈菌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切片玻片标本,注意夏孢子与冬孢子的不同。
(三)担子菌亚门真菌观察
1.黑粉菌观察 挑取黑粉菌属(茭白黑粉病菌)、条粉菌属(葱类黑粉病菌)冬孢子,观察冬孢子单生还是几个聚集,注意冬孢子颜色、形状、外围有无微刺。
2.锈菌类观察 挑取柄锈菌属(葱类或美人蕉锈菌)、胶锈菌属(梨或苹果锈菌)、单胞锈菌属(玫瑰、月季锈病菌)、多孢锈菌属(菜豆锈病菌)等冬孢子,观察冬孢子细胞个数、有无柄。
挑取锈菌夏孢子,观察形态。
【作业】
1.描述所观察的植物病害的症状。
2.绘黑粉菌冬孢子及锈菌夏孢子、冬孢子图。
担子菌亚门所致主要病害及特点一、担子菌亚门主要特征子菌亚门是最高等的一类真菌,有寄生的,也有腐生。
高等的一类担子菌可以产生大型的子实体,称为担子果,可供人类食用和药用。
如蘑菇、银耳、木耳等。
植物病原菌多为低等的担子菌,如锈菌、黑粉菌。
养体为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除锈菌和少数黑粉菌外,大多数不形成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本亚门分3纲,较为重要的有黑粉菌、锈菌和层菌。
二、担子菌亚门所致主要病害及特点起植物局部畸形、肿瘤状的点发性病状。
病部表现黑粉状病症,故称黑粉病。
如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小麦散黑穗病等。
主要是局部侵染为害植物的绿色部分,形成许多褪绿斑点,病部产生黄色或褐色粉状物病症,似铁锈状,故称锈病。
如小麦锈病、豆类锈病、葱锈病、梨锈病等。
引起植物的立枯、根腐和木材腐朽等病状,形成菌核、菌索、霉层病症及大型担子果。
例列举:(一)小麦锈病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
共同特点是:分别在受侵叶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铁锈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粉状物。
后期在病部长出黑色病斑即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的夏孢堆和冬孢子堆的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情况各不相同。
(二)玉米瘤黑粉病米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
植株地上部的幼嫩组织均可发病,抽雄以后发生最为普遍。
受害组织均出现肿瘤,最初瘤内为白色,瘤外包有灰白色膜,以后瘤内逐渐充满黑粉,待外膜破裂后散出黑粉。
病瘤的大小和形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雌穗和茎上的病瘤大如拳头,叶片、叶鞘发病,则出现成串豆粒大小的瘤,雄穗的部分小花也可受害,形成长形的袋状瘤。
园艺植物病理学目录实验实习规则须知 1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实验三、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四、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七、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八、蔬菜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九、观赏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习部分实习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习二、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与损失估计实习三、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实验实习须知实验室的操作是从事植物病理工作的基本训练,所有操作均需按一定程序进行,借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初步学习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鉴定病害标本的能力。
教学实习将为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实验实习时应切实注意以下各点:一、实验实习前,必须认真对实验实习指导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熟悉主要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二、准备好实验用具3H-4H绘图钢笔、橡皮、直尺或三角板、绘图纸、报告纸、记录本。
三、实习小组在实习前应仔细清点实习用具、材料,填写仪器使用卡片,如有不符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教师指导,认真完成实验实习规定的操作和观察项目,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在实验实习场所,必须保持安静;爱护仪器,珍惜标本,节约药物,实验实习用品、材料等用后要及时整理,放归原处,不得乱拿乱用或随意丢弃,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
六、注意安全,严防着火、触电和药物中毒。
七、认真记录实验实习结果,写好实验实习报告(用统一规定的实验实报告纸)或完成其他作业,按时交批,由指导人员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及其他病原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各种植物感病后的各种症状,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学会识别五大类病状,观察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病原及其引起的病害症状。
2、了解症状观察在病害诊断中的意义,学习观察、描述症状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用具: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大镜。
实验材料:包含五大类病害症状的幻灯片、盒装标本及新鲜标本。
甜叶菊花叶病、番茄斑枯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芹菜斑枯病、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小麦丛矮病、玉米瘤黑粉病、黄瓜霜霉病、小麦赤霉、番茄叶霉病、丁香白粉、小麦散黑穗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大豆菌核病、苹果缺素、苹果黑星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菟丝子等标本;细菌形态固定装片、线虫形态固定装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病状(1)变色(2)坏死(3)腐烂(4)萎^ (5)畸形2、病症(1)霉状物(2)粉状物(3)粒状物(4)脓状物3、取标本仔细观察症状类型4、制作装片或取固定装片观察病原的形态。
四、作业1、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寄主名称病害名称观察部位病状类型病征类型2、绘细菌的形态图。
3、绘线虫的形态图。
实验二卵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卵菌门和接合菌门主要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的几种主要病害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具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馆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十字花科根肿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瓜类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菌苣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或克菜)白锈病、根霉(装片)、毛霉(装片)。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1、取标本观察病害症状特点。
2、作徒手切片或永久切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五、作业1、绘出2-3种霜霉病菌抱囊梗形态图并写出病原物属名。
2、绘出根霉菌、晚疫病菌或疫病菌(任意2种)的形态图。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讲稿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2014年8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实验二植物病理徒手切片制作实验三真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鞭毛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五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六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七担子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八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九培养基的制作实验十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实验十一植物的抗病性鉴定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各类病害对植物造成的危害,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多样性,2.初步掌握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及其特点,学会植物病害症状的描述,为今后病害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患病后由于异常生理活动而发生在细胞和组织上的病理变化,最后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
有些症状也可用嗅觉、味觉或触摸进行观察。
有的症状是单个细胞表现的症状,在这类症状中,最常见的是受某种病毒侵染的植株中所见到的细胞质内含体。
植物病害的症状可区别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一定的寄主植物和病原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结果的外部表现,是以各自的生理机能或特性为基础的,而每种生物的生理机能,都是在质上有特异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病变,作为这种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般说其发展是定向的。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的和具有特异性的。
这就是利用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
病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群体或器官着生在病体表面所构成的,它更直接地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
如真菌子实体在寄主表面形成的霉层、黑点等。
由植物病毒、植原体、许多病原细菌、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等没有病征的表现。
病征的出现与否和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出来却是相当稳定的特征,所以根据病征能够正确的判定病害。
不同植物的任何病害都具有其独特症状,通常在病害发生过程中按一定顺序出现。
病理学家正是根据这种顺序出现的症状在田间诊断植物病害。
病状和病征,尤其是前者,作为诊断病害的依据也有其局限性。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农学专业用)王海光编二零一一年前言《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2011年8月实验课注意事项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