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81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1001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化假定的科学家是:—--—-——--—--———-——-----—---()(A)Einstein (B)Bohr(C) Schrodinger (D)Planck1002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3德布罗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物体的λ值比微观物体的λ值_______________.1004在电子衍射实验中,│ │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1005求德布罗意波长为0.1 nm的电子的动量和动能。
1006波长λ=400 nm的光照射到金属铯上,计算金属铯所放出的光电子的速率.已知铯的临阈波长为600 nm. 1007光电池阴极钾表面的功函数是2。
26 eV。
当波长为350 nm的光照到电池时,发射的电子最大速率是多少?(1 eV=1.602×10—19J,电子质量m e=9。
109×10-31 kg)1008计算电子在10 kV电压加速下运动的波长。
任一自由的实物粒子,其波长为λ,今欲求其能量,须用下列哪个公式———-——--—--—---( )(A) λch E = (B ) 222λm h E = (C) 2) 25.12(λe E = (D ) A ,B ,C 都可以1010对一个运动速率v 〈〈c 的自由粒子,有人作了如下推导 :mv v E v h hp mv 21=====νλA B C D E 结果得出211=的结论。
问错在何处? 说明理由。
1011测不准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3测不准原理的另一种形式为ΔE ·Δt ≥h /2π.当一个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射一个能量子h ν, 若激发态的寿命为10-9?s ,试问ν的偏差是多少?由此引起谱线宽度是多少(单位cm —1)?1014“根据测不准原理,任一微观粒子的动量都不能精确测定,因而只能求其平均值”.对否?1015写出一个合格的波函数所应具有的条件.1016“波函数平方有物理意义, 但波函数本身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第一章 小结一、绪论结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间关系的科学。
静态结构:稳态下物质内部结构不随时间而变化。
动态结构:分子结构变化,从原来的静态结构转变成为另一种新的静态结构。
二、发展简史1、量子力学的基础:1)、电子的发现2)、黑体辐射现象3)、光电效应现象4)、原子光谱现象普朗克常量h=6.626×10-34J.s,是宏观与微观的界限。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00年,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1918年获诺贝尔奖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1921年获诺贝尔奖1913年,波尔提出原子结构理论,1922年获诺贝尔奖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1927年获诺贝尔奖1926年,波恩提出波粒二象性的统计解释,1954年获诺贝尔奖1927年,戴维逊--革末的电子衍射现象,G.P 汤姆逊的电子衍射实验 1927年,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1932年获诺贝尔奖2、光能的不连续性与原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微观粒子特征: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量子化,电子自旋1)光电效应方程:k E w h +=ν=k E h +0ν⇒光能的不连续性w=0νh 称为束缚功,当νν<0时,电子克服原子核的束缚而发出,该电子叫光电子。
2)原子光谱:原子被光,火花,电弧,火焰或其他方法激发时,发出具有一定频率或波长的光谱线,这些谱线就构成了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与波尔原子结构理论⇒原子能量的不连续性 波尔原子半径()nm n n meh r 222220529.04=⋅=π 3)德布罗意波:ph cm h ==λ ,即任何物质都由粒子构成,从而伴随有波,该波即为物质波,又叫德布罗意波。
⇒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 4)波恩物质波的统计解释:对于单个粒子,ψψ=ψ*2代表粒子的几率密度,在时刻t ,空间q 点附近体积元τd 内粒子的几率应为τd 2ψ;在整个空间找到一个粒子的几率应为12=ψ⎰τd ,表示波函数具有归一性。
北师大 结构化学 课后习题 第一章 量子理论基础习题答案1 什么是物质波和它的统计解释?参考答案:象电子等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被称作物质波。
物质波的波动性是和微粒行为的统计性联系在一起的。
对大量粒子而言,衍射强度(即波的强度)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多,而衍射强度小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少。
对一个粒子而言,通过晶体到达底片的位置不能准确预测。
若将相同速度的粒子,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多次相同的实验,一定会在衍射强度大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在衍射强度小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少。
因此按照波恩物质波的统计解释,对于单个粒子,ψψ=ψ*2代表粒子的几率密度,在时刻t ,空间q 点附近体积元τd 内粒子的几率应为τd 2ψ;在整个空间找到一个粒子的几率应为 12=ψ⎰τd 。
表示波函数具有归一性。
2 如何理解合格波函数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合格波函数的基本条件是单值,连续和平方可积。
由于波函数2ψ代表概率密度的物理意义,所以就要求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首先必须是单值的,因为只有当波函数ψ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值时,才能保证概率密度的单值性;至于连续的要求是由于粒子运动状态要符合Schrödinger 方程,该方程是二阶方程,就要求波函数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平方可积的是因为在整个空间中发现粒子的概率一定是100%,所以积分⎰τψψd *必为一个有限数。
3 如何理解态叠加原理? 参考答案在经典理论中,一个波可由若干个波叠加组成。
这个合成的波含有原来若干波的各种成份(如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而在量子力学中,按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有更深刻的含义。
某一物理量Q 的对应不同本征值的本征态的叠加,使粒子部分地处于Q 1状态,部分地处于Q 2态,……。
各种态都有自己的权重(即成份)。
这就导致了在态叠加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但量子力学可以计算出测量的平均值。
4 测不准原理的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根源就在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