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 第二课时降水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2
主备人:高原学科领导:时间:第周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
【目标引领】1、理解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掌握降水的主要类型。
3、掌握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断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重点)【依标自学】一、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和();(2)、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的三种类型:()()和()。
4、湿润空气()膨胀上升,()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5、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沿山坡“爬升”,()下降,水汽凝结,在()形成降水,叫()。
6、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7、降水量一般用()来测量。
二、阅读课本第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8、年降水量极其丰沛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印度北部的():另一处在夏威夷群岛()的东北山麓。
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地球的“雨极”。
【反馈检测】同学们背诵上述知识点,五分钟后同桌之间互查,老师抽查学困生。
【互动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76页活动题A、降水类型图示B、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C、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交流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回答,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反馈。
2、学生回答,学生做补充,教师做点评补充。
【巩固拓展】完成地理读本的验收评价部分。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