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温与降水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4
第二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科学道理,一知半解对于理解降水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补充,避开物理上的呆板、严谨,以生活常识,简化比喻来引导。
复习提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二.降水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总结答案: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主要类型: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3.降水量的测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内容小结:通过板书总结重点。
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板书设计: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降水量的测量。
主备人:高原学科领导:时间:第周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
【目标引领】1、理解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掌握降水的主要类型。
3、掌握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断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重点)【依标自学】一、阅读课本第三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和();(2)、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的三种类型:()()和()。
4、湿润空气()膨胀上升,()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5、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沿山坡“爬升”,()下降,水汽凝结,在()形成降水,叫()。
6、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7、降水量一般用()来测量。
二、阅读课本第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8、年降水量极其丰沛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印度北部的():另一处在夏威夷群岛()的东北山麓。
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地球的“雨极”。
【反馈检测】同学们背诵上述知识点,五分钟后同桌之间互查,老师抽查学困生。
【互动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76页活动题A、降水类型图示B、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C、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交流展示】1、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回答,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反馈。
2、学生回答,学生做补充,教师做点评补充。
【巩固拓展】完成地理读本的验收评价部分。
【教后反思】。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远离海洋 B.纬度高 C.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D.海拔高
2、一月0℃等温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1、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___季节;南方雨季___,北方雨季___;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降水年际___。
2、某地___和___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的干湿状况,根据干湿状况可以把我国划分为___、___、___、___四个地区,你的家乡属于___。
三、自我检测
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气温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夏季__
气候__变化:弊:夏涝解决办法:____降水(的变化)冬季__弊:春旱
__变化: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办法:_____。
如南水北调)
四、巩固练习
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洮阳初中康伟微课《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适用于七年级学生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类型是湘教版初中地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降雨类型
一、地形雨潮湿气流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沿迎风坡上升,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降水,称为地形雨.气流越过山顶,沿背风坡向下流动,则形成增温、乾燥等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乾热的焚风
.二、对流雨对流雨盛行降水的类型。
依据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成因,可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锋面雨是由于冷暖锋交会,暖锋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降温过程中冷凝致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暴雨都是锋面雨。
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一般在热带地区的午后比较常见。
地形雨是由于湿润的气团遇到高大山地的阻挡,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降雨,一般多发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的降雨、智利南部的降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降雨。
相应的,盛行风的背风坡则形成了“雨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设计构想:利用希沃白板和思维导图对本节内容进行讲解,中间加入了动态图片让学生很好的了解各种降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