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脸》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4
《夸张的脸》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夸张的脸》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五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对《喜怒哀乐》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人物的不同表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也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通过赏析、观察、实践等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创作千变万化的人物脸部形象,体会运用夸张手法把脸部局部放大或者缩小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使艺术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通过夸张脸型、五官、表情,画或者制作一件“夸张的脸”的作品。
2.通过体验、欣赏、观察等方式,研究夸张的绘画方法。
3.体验夸张手法带来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对人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掌握五官整体与脸型、眉毛等局部和谐的夸张画法。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同学们好,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教师小结:视频中人物的脸是不是很有趣呢?艺术家利用夸张手法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美感。
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画夸张的脸。
板书课题:《夸张的脸》。
(二)讲授新课1.艺术作品赏析教师语言:我们先来看一看艺术家创作的夸张的脸吧。
(播放文化视频)教师小结:这些都是艺术家运用夸张手法创作出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品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吧。
2.表现夸张的方法(1)特征的夸张教师语言:我们如何对人物的脸部进行夸张呢?请你说一说这张肖像漫画哪里进行了夸张呢?(播放图片)教师小结:这幅漫画对演员成龙鼻子进行了夸张。
成龙的大鼻子是他的相貌特征。
画家抓住了这个特点将他的鼻子放大夸张。
教师语言:这张漫画又是将人物哪里进行了夸张呢?(播放图片)教师小结:这幅漫画姚明的其它五官没有变化,只对他的脸进行了放大的夸张。
教师语言:再看这幅作品呢?(播放图片)教师小结:这幅漫画将冯小刚导演的嘴部和牙齿进行了放大的夸张。
教师语言:这幅漫画夸张了哪里呢?(播放图片)教师小结:由于周杰伦眼睛比较小,画家对他的眼部进行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的脸》课后反思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
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导入阶段运用漫画展示作品,穿插小游戏“猜一猜”,先出示明星的漫画头像,根据夸张的特点请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然后出示人物照片,对比观察所运用的夸张方法。
教学方法上采用“微课程”把本课重难点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我在制作视频时运用了prowepoint,技术细节上编辑尽量运用转场、3D等效果并配上音乐已达到学生的喜欢和兴趣点。
本微课程拍摄使用的媒体为摄像头(拍摄设计制作过程)、话筒(解说)、录屏软件(课件、图片)、会声会影软件(配乐)。
学生在观看微课程的同时,培养了设计能力,培养了兴趣,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意识,在课堂交流讨论中解答疑难问题,同时进行了小组中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有了以上的铺垫,学生的创作速度较快,构思新颖,用质朴的表现方式,塑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夸张人物头像。
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
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
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
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泥塑作品展;或者可以请熟悉剪纸的人来当课外辅导员。
小学美术《夸张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智育目标]:、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教学难点]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学生活动设计欣赏-分析-制作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二)新授揭题:夸张的脸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评价----欣赏图片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物表情;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六、课后拓展: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教学反思有“夸张的脸”陶泥创作为基础,我乘热打铁,让学生用橡皮泥再创作“夸张的脸”。
《夸张的脸》(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理解夸张在人物面部表现中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夸张的表现手法,如对五官大小、形状、位置的改变,能够运用绘画工具创作一幅具有夸张效果的人物脸部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人物面部结构和比例的把握能力,以及对线条、色彩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夸张手法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他们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夸张手法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学会观察和捕捉人物面部的可夸张元素。
运用夸张手法对人物的五官、脸型等进行大胆创作,同时保持人物脸部的基本特征和可识别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找到独特的夸张角度和方式,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夸张的过程中,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度夸张导致画面失去美感或无法辨认是人脸。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示范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夸张的人物脸部图片、漫画作品、艺术大师的相关作品图片,制作PPT。
绘画工具,如画纸、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橡皮擦等,用于示范。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课前观察身边不同人物的面部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圆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圆形像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像脸等答案。
2.接着在圆形内添加简单的五官,然后逐渐将五官进行一些夸张变化,如把眼睛画得很大,嘴巴画得很宽等,问学生:“现在这个脸看起来怎么样?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脸有什么不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夸张的脸。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夸张的概念与意义(PPT展示)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夸张现象,如卡通人物、喜剧演员的夸张表情等,讲解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个特征,引起他人的注意,增强表现力。
《夸张的脸》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夸张的脸》。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环节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六课《喜怒哀乐》,通过写生掌握了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这为过渡到本课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在整体知识结构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人物脸部造型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评述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出发,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表现能力,幽默的生活情趣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漫画中变形、夸张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面部特征。
二、说教法设计1.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物及图片展示2. 教法设计: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激趣法、欣赏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法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的运用使教学更直观、更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具准备:PPT课件,图片实物展示,教师范画。
三、说学法指导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观察、思考去探索答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述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具准备:橡皮泥或者陶泥、油画棒、砂纸等绘画工具材料。
四、说教学程序及设想(1)激趣导入,初步感受新知用一段视频展示卡通形象七仔的表情变化,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思考:哪个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描述这表情是怎样的吗?(通过听-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辅垫。
小学美术《夸张的脸》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创作一张夸张的脸。
学习创作夸张的脸可以提高孩子的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在学习中体会创造美的乐趣,通过看、画、做等方式,体会运用夸张手法把脸部局部放大或缩小,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名人夸张的脸部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人物的脸部五官特征及夸张的表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的五官、表情特征,研究夸张的绘画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夸张的手法带来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新精神及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对人物脸部夸张手法的理解与应用,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人物脸部的夸张。
难点:学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五官等不同部位的变化进行夸张表现。
四、新课讲授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1.导入(情境法)老师自娱自乐录制搞笑视频一起看看吧。
(播放视频)这是特效“哈哈镜”是不是很有趣,里面的人脸发生变化,呈现出夸张的脸,十分滑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夸张的脸》这节课。
学习本课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彩笔、画纸和彩泥,同学可以根据喜欢的材料自己准备其中一种进行创作。
2.新授(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各类夸张的脸的特征。
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夸张的艺术,并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
)(1)老师请来了大明星,猜猜他们都是谁?(播放图片)分别是傅园慧、葛优、马云、潘长江,你是怎么认出他们的?(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描述:傅园慧的表情特征,葛优的五官特征,马云的脸型特征,潘长江的发型特征。
小结:想画好夸张的脸,要抓住人物表情、五官、脸型、发型等特点。
(2)深入学习:(掌握夸张的脸艺术手法)A:明星表情包(深入分析表情特征)分析什么表情:左边是傅园慧的“惊讶”表情,引导观察眉毛、眼睛、牙齿、嘴巴等变化(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右边是姚明的“囧笑”表情,从他的脸型、眉毛、囧笑的特点。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五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对《喜怒哀乐》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人物的不同表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通过看、画、做等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创作千变万化的人物脸部形象,体会运用夸张手法把脸部局部放大或缩小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使艺术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主题更突出。
教学目标1.知道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通过夸张脸型、五官、表情画或做一件“夸张的脸”的作品。
2.欣赏夸张而精彩的美术作品,研究夸张的绘画方法。
3.体会夸张的手法带来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对人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五官整体与脸型、眉毛等局部和谐的夸张画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美术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美术本、绘画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动画片《海贼王》中路飞的表情,并说一说这张图片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给人一种很惊恐的感受)2.请一个学生来示范这个动作,并说一说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眼睛放大、嘴巴张大)3.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夸张的艺术手法)板书课题(第7课夸张的脸)。
【设计意图】欣赏体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展阶段1.欣赏作品,逐步感受夸张艺术手法的表现特点。
(1)《头像》(尼日利亚):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商代):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3)《北方多闻天王》(明代):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用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能准确抓住人物的神、形等特征进行处理,表现出夸张的人物造型。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彩笔自画像学生:画纸彩铅彩笔【教学环节及流程】:一、【自画像导入了解夸张】: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自画像,大家看,像谁?你觉得像老师,哪里像?眉毛粗,眼睛小。
恩,确实是这样。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吗?(夸张)板书:夸张。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头像。
(板书:夸张的脸)二、【出示漫画欣赏作品】我们来看欣赏一下漫画中的夸张手法,看这个人物是谁?(姚明)作者夸张了他哪些部位?(鼻子,耳朵,下巴)鼻子变大,耳朵变大,下巴变宽,这是人物的面部特征。
(板书面部特征)鼻子变大,耳朵变大,这是运用到了夸张方法中的什么手法?(板书:扩大)接下来让我们看这一幅作品,这是谁?(歌手:张韶涵)那么作者夸张了他的什么部位?眼睛变大,这是运用到了夸张中的扩大手法,下巴变尖了,嘴巴变小了,这是运用到了夸张中的什么手法?(板书:缩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人,非常有趣,是谁?(成龙)作者夸张了什么部位?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大家一起来回答:大鼻子)鼻子运用了夸张的什么手法?眼睛呢?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总结的也非常好。
三、【欣赏雕塑作品】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察图片,同学们有很多艺术家们用圆雕的方式来表现,这幅头像是非洲尼日利亚的雕塑,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雕塑都有哪些特征?跟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眼睛大,脸部饱满,脖子上有项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特征非常好的表现了非洲妇女的特征。
五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案教学课题《夸张的脸》一、教学目标:1、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
2、学会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抓住面部五官特征进行夸张。
难点:学习基本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夸张的脸。
㈠欣赏导入1、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引出夸张这一艺术手法。
(师:今天有一位明星,来到我们班上,同学们看一看,你们认识吗?生:成龙师:对,他就是著名演员成龙,同学们看一看成龙的长相,有什么特点?(Ppt1)生:鼻子大师:对,鼻子大。
那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漫画形象。
师:啊,鼻子更大了,漫画形象把成龙的鼻子进行了夸张。
师: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经过夸张的艺术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这是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女子的头像,这是我国商代青铜人头像,都进行了夸张,说明人们在古代就注重了夸张这一艺术手段。
(ppt2))2、分析人物的什么部位进行夸张。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夸张的脸板书(师:同学们,找一找这些人物的哪些部位进行了夸张?(ppt3)生:脸部,三角形、椭圆形。
师:对,都是脸部。
这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夸张的脸》师:(同学们,把你的手伸出来,用你手的食指来指一指脸上的部位。
)从上到下,头发、额头、眉毛、眼睛、颧骨、鼻子、耳朵、嘴巴、下巴等,夸张脸部时,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㈡欣赏探索1、漫画欣赏:腾格尔的形象和漫画形象,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师:接着看下一组图片,有明星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吗?(ppt4)生:腾格尔师:长相有什么特点?生:眼睛小,脸大嘴巴大师:看一下漫画形象进行了怎样的夸张?眼睛更小,嘴巴变的更大,(这也是我们夸张常用的方法:缩小夸张,扩大夸张)师:同学们真棒!除了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还有一种夸张就是脸部形象扭曲,也就是变形夸张(板书:变形夸张)(ppt5)师:夸张的脸,并没有显得丑陋或是让我们讨厌反而因为有趣,更让我们喜欢,印象深刻。
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
程图
坊子区南流小学
刘璐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一、设计思路:
1、《夸张的脸》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夸张的
脸,不仅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
情,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挥、于夸张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夸张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夸张的脸》这一课通过对脸
的夸张,让学生理解这一艺术形式。实际上,学生对夸张并不陌生,
因为他们平常爱看漫画,动画片,尤其是在漫画中,夸张运用的非常
到位,但是在学生的作品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运用,或者运用的
不够到位,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夸张的基本知识,表现手法还没有一定
的基础。借用本节课,着重对夸张知识进行分析讲解,从趣味表情欣
赏导入,通过分析图片理解夸张,学习方法,再到中外雕刻欣赏及制
作方法精讲示范,为学生后来的成功创作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平台。让
学生尝试创作《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
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
提高立体造型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
动脑的过程中,带着兴趣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顺利完成学习的任务。
2 、具体操作:
(一)、趣味表情欣赏。看图片观察趣味表情并做鬼脸来激发学
生的兴趣。创设夸张的脸情景。
(二)、理解夸张,学习方法。正确理解夸张和学习如何进行夸
张,总结夸张的秘诀。
(三)、看看说说。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说说是如何进行夸张
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四)、技法表现。图片展示基本技法,出示泥塑实物,教师讲
解塑造技法和步骤演示。
(五)、作品欣赏。
(六) 、作业要求。
(七)、评价拓展。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
说说理由。欣赏拓展,希望同学们通过夸张,运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出
更美的作品。
(八)、课后拓展 。
二、流程图
趣味表情欣赏→理解夸张,学习方法→看看说说→泥塑技法→作
品欣赏→作业要求→评价拓展→课后小节。
具体操作如下:课件下半部分有按钮,单击可以实现各教学内容
的转换或跳转。
1、打开文件,进入课件片头部分。
2、单击按钮,趣味表情欣赏。
3、单击按钮,理解夸张,学习方法。
4、单击按钮,看看说说。
趣味表情
看看说说 泥塑技法
作品欣赏 拓展延伸
5、单击按钮,泥塑技法。
6、单击按钮,作品欣赏。
7、单击按钮,作业要求。
8、单击按钮,评价拓展。
9、单击按钮,课后小节。
同学做鬼脸游戏 小女孩鬼脸动画
理解夸张、学习方法
夸张的方法
趣味表情
图片欣赏
夸张的定义
看看说说
泥塑技法
作品欣赏
大显身手
拓展延伸
小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