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2-8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7.50 KB
- 文档页数:7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处理。
二.作业内容一、辨析题(每题8分,共40分)1.“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答: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揭示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所决定,因而它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偶然性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决定,因此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发展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往往忽视偶然性的作用,导致机械决定论。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不引起结果的现象,也没有无原因的现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此意义上,又会导致非决定论的观点。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从抽象的规定达到思维中的具体。
此时的具体不是现实中的感性具体,不是“混沌的表现”,而是思维中的理性具体,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反映。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
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它属于总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答案第二章第二章答案满分楼主1、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2、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3、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规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4、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不可知论(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C、回避世界就其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E、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出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3、从类人猿转变为人类( )。
A、其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B、其重要基础是类人猿的群体组织程度比较高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的变化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E、只是生物进化规律的结果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C、运动是绝对的D、时空是相对的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5、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扩展,而且是人类实践的器官,它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造成了人类意识的新的存在形态和进化方式C、它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类似于人的创造性D、极大地突破并弥补了人脑在意识方面的局限性,发展了人的意识活动本身的能动性、创造性E、电脑的功能在各方面都远远超过人脑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世界统一于存在。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
第二,把辨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应,认为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辨证过程。
第三,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和统一起来,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说,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和认识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能动反映论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坚持这一统一也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使思想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同时,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辨证地结合和统一起来,遵循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错误,把各项工作做好。
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从而使事务保持着稳定、统一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它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变革的状态。
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制约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但同一性并非吾侪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1、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之所以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 )。
A 、大多直接同生产力相联系B 、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C 、反映的是并不属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D 、都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2、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
A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 、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4、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
A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5、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A 、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B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C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D 、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科学技术只所以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
A 、它已经成为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B 、它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C 、它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D 、它已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E 、它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
A、哲学B、艺术C、语言学D、逻辑学E、宗教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整个社会意识形式系统的灵魂和核心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3、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谢林的哲学E、费尔巴哈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E、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 )。
本卷共有4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15道小题,共15分)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1分)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实践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1分)A、人的实行或行动B、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的存在方式D、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1分)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1分)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1分)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1分)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13、社会基本矛盾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2:24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世界观就是(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社会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的思维才式和方法的看法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头脑中自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固有的D、从书本上学来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5、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现代西方哲学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C、不能无视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D、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参考价值E、我们要认真研究、批判、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 )。
A、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B、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C、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性质与中国哲学优良传统存在某些相通之处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的核心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B、达尔文进化论C、细胞学说D、牛顿力学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1章在线测试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E3正确◎错误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正确冷错误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冷正确错误交卷《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tJ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I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㈡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EJ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5、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Q. A、主观性DJ 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劳动的重大意义()。
它 A、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2J B、劳动产生了语言1—C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回D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臣E、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环节2、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 A、唯物主义一元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L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3、不可知论()。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3章在线测试E、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5、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叵A、体力回B、知识和经验叼C情感臣D意志匝E、智力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正确冷错误2、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厂正确v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4章在线测试®l C 促使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5道题共10分)1、掌握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 ()回A 、明确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B 、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性出发 习 C 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辺D 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E 、从主观愿望岀发,凭想当然、凭感觉地去办事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唯物辩证法关于因果联系与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有()A 、事物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B 、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的1、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满分答案: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E、指明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2、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3、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D、有客观内容的
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从类人猿转变为人类( )。
A、其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B、其重要基础是类人猿的群体组织程度比较高
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的变化
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
E、只是生物进化规律的结果
5、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