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25.21 KB
- 文档页数:3
5303讨论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是受到手术,炎症等创伤性刺激导致局部组织破坏,释放各种内源性致痛因子(直接从损伤细胞中溢出的5一羟色胺,乙酰胆碱,组胺,氢离子,钾离子等,由损伤细胞释放的有关酶,在局部合成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由伤害感受器本身释放的P物质),刺激疼痛感受器,产生病觉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及大脑分析而感知。
而在损伤和炎症过程中释放的前列腺素等;白三烯和缓激肽类物质还能增强疼痛感受器的敏感性,使正常感觉器的阈值降低,因此轻微的刺激即可导致痛感口.亚甲蓝已广泛用于肛门病术后长效镇痛.亚甲蓝是一氧化氮还原剂,对末梢神经有较强的亲和力,可直接阻滞神经纤维对疼痛的传导,且能参与糖代谢,促进丙酮酸继续氧化,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酸碱平衡和膜电位,从而影响其兴奋性和神经冲动的传导。
亚甲蓝与神经末梢纤维结合,可产生可逆性神经髓质的损害,这种损害可引起烧灼样剧痛,持续约4h后神经麻痹失去痛觉而产生止痛效果.而神经髓质的可逆性修复新生,需要在30h后才能开始逐渐恢复痛觉,l O---15d后方可完全恢复痛觉,此时术后疼痛期已经过去,只有轻微疼痛,患者能够忍受,故可长效止痛b1。
针对亚甲蓝起效慢,潜伏期4h对组织的刺激产生烧灼样疼痛的前期反应,患者难以接受,笔者在复方制剂中加入布匹卡因、利多卡因能较好地消除这种疼痛的前期反应。
利多卡因为短效麻醉剂,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只有0.5b】.5h,不能有效消除亚甲蓝的前期疼痛反应;而布比卡因虽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达6h-7h,两者配合能有效消除亚甲蓝的前期疼痛反应,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由于布匹卡因,亚甲蓝、利多卡因都不同程度的对心脏副作用引起心脏房室传导阻滞,故加入肾上腺素l以滴,肾上腺素直接兴奋人。
和B能受体,兴奋心脏的B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直接抵制了以上麻醉药物的副作用。
肾上腺素还可兴奋a受体。
使皮肤、粘膜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手术创面出血,防止麻醉药吸收过快从而延长麻醉止疼效果.对比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镇痛效果上有明显差异,复方亚甲蓝肛门病术后镇痛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镇痛作用强,无毒副作用,安全价廉,操作简单,观察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论著Ar t i c l e s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式多样,但始终没有一种适合于各型腹股沟疝并能避免复发的术式。
1986年美国Li eht enst ei n 先生提出无张力修补术的观念已逐步得到广大学者认同。
笔者自2004年3月~2007年5月对48例腹股沟疝患者行PM TFH R 治疗,效果满意,特作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男性,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8岁;发病5年以内5例,5~10年36例,10年以上7例;腹股沟斜疝42例,直疝6例;可复性疝34例,难复性疝14例(其中嵌顿性疝8例,无疝内容物坏死);合并慢支炎者5例;均无心肝肾功能障碍;其中9例为经Fergusi n 和B as si ni 法修补术后复发者。
1.2 手术方法 48例均在持续硬膜外麻下进行手术,同传统修补选择切口,游离精索,显露疝囊。
有22例(包括直疝6例)较小疝囊经分离后未予打开,将其翻转突入腹腔。
26例疝囊较大,有嵌顿和粘连者先松解切离,自疝囊中段横断、游离近端至内环口,在横断残端作一荷包缝合,使其变为一较小疝囊按上述方法处理。
疝囊远端不作广泛剥离,只在其内剥开数个小窗口至疝底,防止术后阴囊积血或积液。
采用意大利邦美公司提供的单丝聚丙烯外科丝网补片制成一圆锥花瓣形网塞填充于内环口,塞入翻转的疝囊,其尖端朝向腹腔,网塞尾部瓣叶与腹横筋膜在同一平面,周边固定4~6针于腹横筋膜或坚韧组织,再根据腹壁的缺损大小将丝网平片植于精索后方,充分展平,保持精索正常通过,平片周围再固定4~8针于坚韧组织上,按B as s i ni 修补法缝合切口。
术后常规局部砂袋加压6~12h ,静滴二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或甲硝唑4~6d 。
2 结果手术时间最短28m i n ,最长85m i n ,平均38m i n 。
术后6~12h 能下床活动。
有3例术后阴囊水肿,1例阴囊积液,分别给湿热敷和穿刺抽液后消失。
有12例于术后2月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异物感,经行湿热敷和活动锻练后基本消失。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9例临床体会引言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
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本文通过回顾8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89例腹股沟疝患者,男72例,女17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8岁。
其中,右侧腹股沟疝42例,左侧腹股沟疝34例,双侧腹股沟疝13例。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
手术过程中,首先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然后使用合成网片进行修补,确保腹股沟管的完整性和腹壁的无张力状态。
手术效果术后恢复89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较传统手术方式有明显缩短。
复发情况随访6个月至2年,复发率仅为2.2%(2例),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并发症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部分患者术后有轻微疼痛和局部肿胀,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
临床体会手术技巧疝囊处理:高位结扎疝囊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步骤,需彻底清除疝囊内容物,确保无残留。
网片选择与固定:选择合适的网片大小和固定方式,确保修补牢固,避免移位。
腹股沟管的保护:在修补过程中,注意保护腹股沟管内的精索和血管,避免损伤。
术后护理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控制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
饮食调整:术后初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预防复发术前评估:详细评估患者的疝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中操作:精细的手术操作,确保修补完整,减少复发可能。
术后指导: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指导,包括活动、饮食、性生活等,降低复发风险。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