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以及再手术效果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6月2011年6月的3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0例患者在再手术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片位移,再次手术均以网塞补片行无张力修补。
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操作技术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无张力疝修补术应作为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66-02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传统疝修补术由于存在张力大,组织相容性差,术后的复发率高达 10%~15%[1]。
无张力修补术最早源于1986年lichtenstein一篇关于以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报道,是当前疝外科最主要的手术方法。
由于此方法不会对正常解剖结构造成破坏,无张力缝合方式快速、简单、恢复快、疼痛少等优点,且复发率较低,据国内报道的复发率为 0.6%~1.6%[2]。
现将我院自1997年6月2011年6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复发疝患者30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30例,男 26例,女 4例,年龄 23~70岁,平均 43岁。
斜疝25例,直疝 4例,斜疝并直疝 1例。
在第一次手术中,有25例患者为平片修补,有5例患者为网塞加平片修补。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 10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 2例,前列腺增生 13例,慢性便秘 1例,糖尿病 3例。
复发时间为第一次手术后 35 d ~2 年。
1.2 手术方法材料: 采用美国bard 公司的定型产品,一套锥形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
由于患者在再手术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片位移,再手术时根据患者情况用原切口进路,且继续使用网塞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8期 Cont em por ar y M e di ci ne,S pet e m ber 2008,I s sue N o.148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手术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1-2]。
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加,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问题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外科医师所关注。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共收治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复发患者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51~82岁,平均63岁。
其中斜疝14例、直疝2例。
一次复发15例,二次复发1例。
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时间3月至5年不等,平均1年8个月。
前次手术时伴慢性咳嗽7例、前列腺增生5例、慢性便秘2例。
1.2 手术方法 16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选择腹股沟原手术部位前入路,电刀进入,仔细解剖与辨认相关的解剖层次,再次高位游离疝囊,疝环口过大者,缝合缩小疝内环口,或置入第二个网塞,在原网片上方重新置入新网片,网片超过耻骨结节1~2c m ,并与耻骨结节处腱膜组织缝合固定,对于不影响本次手术操作、术后无压迫症状的原网塞网片不作处理。
2 结果本组1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
术中发现网片卷曲、移位6例、疝环口过大4例、网片过小3例、网塞下滑2例。
术后无切口感染、局部血肿、牵扯疼痛感或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发生。
随访6~48个月,未见再有复发。
3 讨论自1997年引进无张力疝修补技术以来,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其独特的优点,尤其在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牵扯感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的明显优势,被临床结果肯定,但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复发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据报道,国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5年的复发率在1.0%~3.0%之间[3]。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的比较目的研究使用不可吸收补片及部分可吸收补片对于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影响,包括局部并发症,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疼痛与不适及术后疝复发率。
方法59例患者使用无张力的疝修补术(李金斯坦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N组使用不可吸收补片(34例),T组使用部分可吸收补片(25例)。
术后观察时间为术后7 d,第3个月及第6个月。
结果部分可吸收疝补片的手术时间短。
补片的类型对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没有影响。
术后6个月疝的复发率,慢性疼痛与不适如异物感等两组也未见有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两种补片李金斯坦术是一个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使用部分可吸收的疝补片在手术时间有优势。
标签:腹股沟疝;补片;部分可吸收;不可吸收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在男性其发病率约为26%,女性约为4%[1]。
目前腹股沟疝修补可以分为有张力修补,巴西尼修补(各种变式手术)和使用合成材料的无张力修补。
根据补片与腹横筋膜的关系可以分为李金斯坦(腹膜前),Nyphus,Stoppa,Rives及Read术式(腹膜后),开放或腹腔镜手术。
组织修补的缺点是复发率高,长时间术后的牵拉感和长的术后恢复时间,使得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首先方法。
目前,腹股沟疝修补的金标准是李金斯坦术,其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原发性腹股沟疝[1],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疼痛时间短,恢复快[2]。
虽然其可以有效的预防疝的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也有不良反应。
高分子聚丙烯的补片比轻量补片(如部分可吸收补片)可能引起更多的张力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补片的类型(不可吸收及部分可吸收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对于疝复发,手术中技术难度,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恢复时间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9例患者使用李金斯坦术进行疝修补术,年龄23~80岁。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组(不可吸收补片组)34例。
T组(可吸收补片)25例。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以及再手术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效果。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以来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并再次行开放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年龄>60岁、腹内压增高因素、吸烟史及其他相关性疾病是腹股沟疝的重要危险因素,再次手术中均可见网片都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病例。
结论:术中解剖不清、术中操作失误是腹股沟疝复发的主要原因,控制好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一种
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腹股沟疝;复发;再手术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疝外科主要的疝修补方法,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等特点,而且复发率低,国内报道复发率为0.6%~1.6%[1]。
虽然复发率低,但其复发再手术治疗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本院从2003年开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以来,共收治25例术后复发患者,笔者对其复发原因、再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5例腹股沟疝复发患者,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37~74岁,平均(59.4±1.2)岁。
腹股沟斜
疝17例,直疝8例。
复发时间为术后8 d~29个月,平均(8.3±2.5)个月。
首次手术方式:lichtenstein修补术8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5例,腹腔腹膜前修补法(tapp)2例。
首次手术时疝类型相同20例,疝类型不同5例(首次为斜疝、再次为直疝)。
1.2 再手术方法首先对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如对吸烟史患者术前1个月禁烟,并积极控制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
对于本研究中腹股沟疝复发患者,均采用开放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修补材料为美国泰科平片及网塞。
再次手术时,首先应尽量将原网塞和网片取出,高位游离疝囊,回纳至腹腔,固定后将网塞填入并固定于腹横筋膜,将新的平片植入精索后方,并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固定缝合。
1.3 随访对本研究患者进行为期10~2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5±5.3)个月,随访中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复原情况等进行观察并记录,方式采用电话随访以及定期复查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软件统计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及复发患者基本情况。
2 结果
2.2 再手术疗效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切口周围出现硬结不适感3例,经理疗后缓解;无阴囊血肿、精索损伤、切口感染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出现。
无失访病例,随访过程中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导致复发的因素导致腹股沟疝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腹内压增高因素、吸烟史以及其他相关性疾病等。
研究显示,复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的复发率高达50%[2],这与老年人胶原代谢障碍、腹壁肌肉薄弱等有密切的关系;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腹内压的增高也与疝复发密切相关,如剧烈咳嗽、剧烈运动等造成的瞬时高压和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妊娠等造成的持续高压等均可促使腹股沟疝的发生和发展[3]。
另外与吸烟者由于尼古丁等活性物质的作用可导致腹壁退行性变,使腹股沟区张力降低[4]。
笔者在仔细观察和分析再次手术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原因如下:(1)修补材料问题,腹股沟管后壁修补材料移位是疝复发的一个共同原因,如网片的皱缩、卷曲等导致疝突出位置覆盖不完全或者无法遮盖。
(2)缝合技术的缺陷,缝合时候过于靠边可导致网片纤维容易撕裂导致网片固定不牢,缝合固定网片时有张力,早期活动可造成网片撕裂移位等,另外对于腹直肌外缘显露缝合相对较难处,如果技术不过关均导致疝容易突出腹直肌外缘显露相对较难。
(3)手术经验欠缺,疝修补术是一种普通的手术,在各大小医院均可开展,各级别医生均可操作,而且很多是经验不足的医生来做疝修补术,其手术熟练性差,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果的不明确等均可导致疝复发。
(4)术中漏诊,本研究有4例患者短时期(术后2~3 d )再次手术时为不同的疝,这可能是第一次手术时已存在两种疝,出现漏诊导致其发生。
再次手术过程中,笔者均采用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于复发患者笔者主张再次手术仍主张行无张力修补术,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对各型疝的手术要求,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疝的修补,再次手术时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首先分析疝复发的原因,将受损的平片和网塞等小心设法取出(如果与组织粘连严重可不予取出),仔细观察疝环和腹横筋膜的特点,取大小合适的网塞和平片,并按照手术要求,以连续缝合固定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联合腱,同时应积极处理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和控制患者吸烟等。
参考文献
[1] 王存良,刘劼.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43-244.
[2] 侯福康,简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114-115.
[3] 胡晓春,王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附28例分析[j].新医学,2009,40(10):665-667.
[4]韩重鑫,梁锦积.6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60-61.
(收稿日期:2012-08-07)(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