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汽车生产的延迟制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
列出延迟制造成功的3个例子摘要:1.延迟制造的定义和背景2.例子1:3D 打印房屋的延迟制造3.例子2:自动驾驶汽车的延迟制造4.例子3:太空探索技术的延迟制造5.延迟制造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6.我国在延迟制造领域的发展和挑战7.结论:延迟制造的未来展望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延迟制造(postponement manufacturing)作为一种灵活的生产模式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新趋势。
所谓延迟制造,是指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产品,从而实现产品定制化、减少库存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介绍三个延迟制造成功的例子,并分析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首先,3D 打印房屋是延迟制造的一个典型例子。
传统的建筑行业通常需要提前预制大量的建筑构件,导致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而利用3D 打印技术,可以在收到客户订单后迅速生产定制化的房屋构件,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和环境压力。
此外,3D 打印技术还可以实现快速建房,提高建筑效率,为灾后救援和临时住房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自动驾驶汽车的延迟制造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过去,汽车制造商需要提前预测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线,承担较高的库存风险。
而在延迟制造模式下,汽车制造商可以在收到客户订单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降低库存成本和产品同质化现象。
同时,自动驾驶汽车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为社会带来诸多便利。
最后,太空探索技术的延迟制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私营航天企业如SpaceX 和蓝色起源等,通过延迟制造实现了火箭和航天器的快速迭代和定制化。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航天成本,还加速了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
随着延迟制造技术在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有望迈向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延迟制造的普及对社会和个人带来了诸多影响,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实现产品定制化等。
然而,在我国,延迟制造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供应链协同难度大等。
生产环节延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产效率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而生产环节的延时问题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
那么,如何分析和优化生产环节延时问题,成为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一、生产环节延时问题概述生产环节指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阶段。
每个生产环节的延时,都会对整个生产进程产生影响。
延时问题一旦发生,除了会引起订单滞留,还会造成增加生产成本,加重运维工作的难度等问题。
造成延时的原因主要有:工人因素、机器故障、工具不良以及环境因素等等。
为了清晰具体地描述生产环节延时问题,我们以制造业中的机械加工为例。
例如,某家企业要生产一批产品,产品涉及多个生产环节,例如车床加工、码垛等。
如果生产员工在车床加工环节使用了错误的技术方法,或者零件供应商延误了配件的交货时间,那么整个生产进程就会受到延误,进而导致成品生产周期的延迟,增加生产成本和订单滞留。
从而,生产环节延时问题是需要企业高度重视的重要议题。
二、生产环节延时分析方法分析生产环节延时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运用流程图和生产时序表,深入分析每个生产环节的所有操作,并根据操作、出现问题、采取策略等方面来细致把握生产流程,找出生产延时的具体原因。
在分析生产环节延时问题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分类。
将每个生产流程的所有操作一一列举出来,分别标注开始和结束时间,然后根据处理事项逐个记录信息,包括:生产之间的协调、待定处理、材料更换、制造缺陷、缺货及备货、质量控制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形成一个较为详细的时序表,其构成要素包括了生产环节、时间、产品、人员等。
据此,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生产环节的所有操作,并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三、生产环节延时优化策略为了降低生产环节延时问题,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1、加强员工培训。
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学习,让员工具备较为全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可以更好地适应生产环节的要求和工作重心,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提高生产质量。
延迟制造实施方案
延迟制造是一种管理策略,旨在通过减少库存和生产过剩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中,延迟制造实施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要实施延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生产流程分析。
这包括对生产过
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找出存在的浪费和低效率的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通过这一步骤,企业可以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点。
其次,企业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
延迟制造要求企业在生产之前尽可能延迟采
购原材料和组装零部件,以减少库存和降低资金占用。
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
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
安排,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避免生产过剩和缺货现象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
最后,企业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
支持,通过ERP系统和生产管理软件,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调整生
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延迟制造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需要企业全面考虑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和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只有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延迟制造在供应链中,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通用化阶段与差异化阶段,生产企业事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尽可能延迟产品差异化的业务,等最终用户对产品的外观、功能与数量提出要求后才完成产品的差异化业务延迟,即是为了降低时间所造成的风险及需求的不确定性,消除因为市场的不同所造成的浪费,而这些不确定性都是由于产品本身或存货地理位置分散所造成。
延迟策略是指将供应链中的某些产品客户化的作业流程,延缓至顾客订单确定后才进行;由于延迟策略并非靠预测未来需求量来制造产品,而是根据实际的顾客订单,如此可避免产生成品的存货,因此延迟策略也比较适合运用在对存货成本敏感度高于对配送成本敏感度高的企业。
此外由于产品是在顾客订单确认后才制造,若制造或配送的前置时间过长,则可能会抵销运用延迟策略的效果,因而延误对顾客承诺之交货时间。
分类:混合延迟策略(Tailored Postponement Strategy):仅于需求不确定的部分采用延迟策略,而在需求确定、可预测的部分,为求较低的生产成本而不予采用延迟策略。
就是通过设计产品和生产工艺,把制造某种具体产品、使其差异化的决策延迟到开始生产之时。
产品差异点:一般来说,多个产品在生产流程的初始阶段可以共享一些共同的工艺和(或)零部件,在工艺流程的某一点或某些点上使用确定的工艺和部件来定制加工半成品,这样,一个通用产品直到流程的这一点之后就成为不同的产成品。
这一点通常就是产品差异点。
实施延迟的途径:(1)工艺重构。
即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步骤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成为具体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工序尽可能往后延迟。
(2)通用化。
是指采用通用零部件或工艺以减少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提高在制品库存的柔性。
(3)模块化。
是指将一个完整的产品分解为一些便于组装在一起的模块,而在设计阶段,将各种功能放进各个模块。
(4)标准化。
即用标准产品替代一个产品系列,实现标准化的方法之一是建立特定顾客可能需要的几个备选方案。
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挑战与解决方案汽车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其供应链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
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优化原材料、零部件、制造、运输和分销等环节,实现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
本文将重点探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供应链延迟问题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非常复杂,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延迟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滞,进而影响到整车的交付时间。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同时,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享信息,提前预测市场需求,并制定应对措施,以减少供应链延迟的发生。
二、缺乏可追溯性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往往涉及多家供应商和分销商,信息的追踪和管理变得困难。
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召回事件,企业需要快速定位问题源头,否则将对品牌声誉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
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全程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成本控制困难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中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环节,如物流、仓储和分销等,这些环节会增加成本。
此外,全球化的供应链结构使得企业需要处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税收等复杂问题,导致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和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和存储成本。
同时,企业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进而降低运营成本。
四、可持续发展压力汽车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受到了环境问题的持续关注,对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推动供应商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倡零排放物流运输等。
同时,企业可以与相关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列出延迟制造成功的3个例子在工业制造领域中,延迟制造成功是指企业能够通过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等手段,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延迟制造成功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实现的方法和优点。
下面将列举三个成功的延迟制造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1. 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是延迟制造成功的典范之一。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精益生产”理念,通过及时生产和供应链优化,减少库存和浪费,提高产品的交付率和质量。
丰田汽车公司利用“准时制造”和“定制化生产”等策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降低存货和生产成本。
这种有效的延迟制造模式使得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联想集团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和生产基地,通过有效地延迟制造模式,成功降低了库存成本和生产周期。
联想集团将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相结合,及时调整生产布局和供应链配置,保证产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付给客户。
联想集团的成功经验表明,延迟制造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商,通过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流程,成功实现了延迟制造。
索尼公司在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就考虑到生产和供应的因素,精细规划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实现了快速交付和高质量产品。
索尼公司的成功案例表明,延迟制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延迟制造成功是企业在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通过精益生产、及时交付和库存管理等手段,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
在进行延迟制造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市场趋势和供应链状况,优化生产规划和流程,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个人观点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延迟制造成功的案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研究和分析丰田汽车公司、联想集团和索尼公司等企业的成功经验,我深刻认识到,延迟制造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的灵活、高效和高质量。
关于延迟制造关于延迟制造,即一种大规模定制技术。
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商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纷纷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推出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在不丧失规模经济的前提下,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针对企业的实践需求,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新药方来帮助企业在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下,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反应速度、扩大顾客的选择范围,使广大消费者能以平民的价格享受贵族化的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在这些药方中最常见的有: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延迟制造等。
延迟制造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前在全球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延迟制造解释:延迟制造是由制造商事先在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等最终用户对产品的功能、外观、数量等提出具体要求后才完成生产与包装的最后环节。
如IBM公司事先生产出不同型号的硬盘、键盘等各种电脑配件,在接到订单后再按客户要求进行装配。
在很多企业,最终的制造活动被放在离顾客很近的地方进行,如由配送中心或第三方物流中心完成,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与大规模的中间产品或部件生产相分离,这样企业就能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延迟制造是成型延迟、时间延迟和地点延迟三种类型延迟的综合。
成型延迟是指推迟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在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仅制造基础产品或模块化的部件,在收到客户的订单后,才按客户的具体要求从事最终产品的生产。
时间延迟是指最终的制造和处理过程被推迟到收到顾客订单以后进行。
地点延迟是指推迟产品向供应链下游的位置移动,接到订单后再以供应链的操作中心为起点,进行进一步的位移与加工处理。
上述三种延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产品的最终制造过程中,产品的形式、功能、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使企业能有效降低存货的风险与成本,以低价格提供竞争性的定制服务。
延迟制造问题研究延迟制造(delayed manufacturing)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将部分工序或组件的制造推迟到最后时刻的一种生产策略。
相比于传统的同步制造,延迟制造可以减少库存成本、提高生产灵活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本文将以2000字为篇幅,对延迟制造问题进行研究。
延迟制造的核心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避免因为提前制造而导致的大量库存积压。
然而,延迟制造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产品的制造时间相比同步制造更为紧凑,对生产过程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延迟制造依赖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和预测,一旦预测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或供应不足的问题。
首先,延迟制造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只有在准确掌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调整生产计划,将制造工序和组件的制造推迟到最后时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市场需求往往是不稳定和难以预测的。
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计划的调整和生产进度的变动,进而影响整个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提高市场需求的预测准确度,成为延迟制造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延迟制造需要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
延迟制造要求各个环节的供应商和承制商能够高效配合,确保所需材料和零部件的及时供应。
然而,在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和协作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延迟制造的实施效果。
延迟制造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面临着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挑战。
延迟制造将一些工序和组件的制造推迟到最后时刻,这就要求后续的工序和组件具备高可靠性和高质量。
如果推迟制造的工序或组件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延迟制造需要在保证产品标准的前提下,对制造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延迟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库存成本,但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在传统的同步制造中,生产过程已经经过精细的计划和安排,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而在延迟制造中,由于推迟制造工序和组件,会增加生产周期和制造成本,从而对公司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冲击。
汽车制造公司涂装-总装缓存区调序调度优化问题一等数学建模1. 引言1.1 概述汽车制造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诸多生产环节和复杂的流程。
其中,涂装-总装缓存区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承担着将油漆干燥后的车身与其他零部件进行组装的任务。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涂装-总装缓存区往往面临调度优化问题,即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不同车型的顺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减少等待时间。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汽车制造公司涂装-总装缓存区调序调度优化问题展开研究。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背景知识、研究方法和步骤、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标。
接下来,在背景知识部分,我们会详细介绍汽车制造公司涂装-总装缓存区的定义以及调序调度问题的概述,并探讨数学建模在解决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在研究方法和步骤部分详细描述问题的分析与建模过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以及模型求解和优化算法的设计。
其次,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将通过两个实际案例研究,对我们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并进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的建议,并展望下一步工作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基于数学建模思想,针对汽车制造公司涂装-总装缓存区调序调度优化问题展开研究。
该问题对于提高汽车制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该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调度策略,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公司更好地安排不同车型在涂装-总装缓存区中的顺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等待时间和生产资源的浪费。
同时,本文也将探索数学建模在解决调度问题中的应用,并为类似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背景知识:2.1 汽车制造公司涂装-总装缓存区的定义:汽车制造过程中,涂装和总装是重要的生产环节。
在汽车生产线上,涂装工序负责对汽车进行喷漆处理,而总装工序负责将喷漆后的汽车进行组装。
装配过程P e t r i网模型分析可知,在这段流模型中,主要容易出现所装配的齿轮油泵漏油㊁供油量不足或无油压现象㊂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产品的装配可靠性,应有针对性地对齿轮油泵装配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把相应控制措施落实到齿轮油泵装配工艺中去,达到提高齿轮油泵整体可靠性水平的目的㊂5 结语本文从产品装配过程出发,应用G G S P N对产品装配过程进行可靠性建模,最后由产品装配可靠度指标对所装配产品进行装配过程评价㊂通过某齿轮油泵装配过程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齿轮油泵的装配过程可靠性提高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㊂从本文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装配工步数量的增加将会造成模型状态空间的快速增长,虽然文中已经从模型的基本结构入手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简化,但是,对于更复杂的产品来说,状态空间的爆炸问题仍难以避免,所以还应对模型的压缩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㊂另外,考虑到复杂产品建模与分析的复杂性,可以先单独对各组件的装配进行建模与分析,组件作为一个零件进入部件建模;再对部件的装配进行建模分析,部件作为一个零件进入产品建模;最后再对产品建模㊂这种分层建模方法可以简化产品建模的复杂性,这将成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㊂参考文献:[1] 张根保,葛红玉.G O法在产品装配过程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21(22):2689‐2692.Z h a n g G e n b a o,G e H o n g y u.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 R e-s e a r c ho fG O M e t h o d o l o g y i n Q u a l i t y A n a l y s i so fP r o d u c tA s s e m b l y P r o c e s s[J].C h i n a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2010,21(22):2689‐2692.[2] 莫茜,罗毅.基于P e t r i网装配序列灰色聚类决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1):65‐68.M oQ i a n,L u oY i.T h eR e s e a r c ho fG r e y C l u s t e r i n gD e c i s i o no fA s s e m b l y S e q u e n c eB a s e do nP e t r in e t[J].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2008,10(11):65‐68.[3] C h u m a k o vR.A nA r t i f i c i a l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f o rF a u l tD e t e c t i o n i nt h eA s s e m b l y o fT h r e a d‐f o r m i n g S c r e w s[J].J o u r n a lo fI n t e l l i g 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2008,19(3):327‐333.[4] 王波,唐晓青,耿如军.机械产品装配关系建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36(1):71‐76.W a n g B o,T a n g X i a o q i n g,G e n g R u j u n.M o d e l i n gf o rA s s e m b l y S t r u c t u r e i n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d u c t[J].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A s-t r o n a u t i c s,2010,36(1):71‐76.[5] 谢楠,李爱平,徐立云.基于广义随机P e t r i网的可重组制造单元建模与分析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6):828‐834.X i eN a n,L iA i p i n g,X uL i y u n.M o d e l i n g a n d A-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f o r R e c o n f i g u r a b l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e l l B a s e do nG e n e r a l i z e dS t o c h a s t i cP e t r iN e t s[J].C o m p u t e r I n t e g r a t e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S y s t e m s,2006,12(6):828‐834.[6] 苏春.基于G S P N模型的系统动态可靠性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1):1‐5.S uC h u n.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nS y s t e m D y n a m i cR e l i a b i l i t y B a s e d o nG e n e r a l S t o c h a s t i c P e t r i N e t[J].C h i n a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08,19(1):1‐5.[7]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 林闯.随机P e t r i网和系统性能评价[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朱连章,李研琛.基于随机P e t r i网的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2):5349‐5352.Z h u L i a n z h a n g,L i Y a n c h e n.S o f t w a r e 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B a s e do nS t o c h a s t i cP e t r iN e t[J].C o m p u t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D e s i g n,2007,28(22):5349‐5352.[10] 方志耕,刘思峰,陆芳,等.区间灰数表征与算法改进及其GM(1,1)模型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7(2):57‐61.F a n g Z h i g e n g,L i uS i f e n g,L uF a n g,e t a l.S t u d yo n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T o k e n a n dA r i t h m e t i c o f I n t e r-v a lG r e y N u m b e r sa n dI t sGM(1,1)M o d e l[J].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2005,7(2):57‐61.[11] L i u Y,F a n g Z G.S t u d y o n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P e r f o r m a n c ew i t hP e t r iN e tA n a l y s i s M o d e lw i t hG r e y P a r a m e t e r s[C]//P r o c e e d i n g so f2007I E E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G r e y S y s t e m s a n d I n-t e l l i g e n t S e r v i c e s.N a n j i n g,2007:1357‐1362.(编辑 袁兴玲)作者简介:张根保,男,1953年生㊂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质量工程㊁先进制造技术㊁可重构制造装备和企业信息化等㊂发表论文280余篇㊂钱宝明,男,1985年生㊂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㊂柳 剑,男,1985年生㊂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㊂李冬英,女,1976年生㊂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㊂彭 露,女,1989年生㊂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㊂㊃5641㊃基于灰色广义随机P e t r i网的产品装配过程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张根保 钱宝明 柳 剑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基于H T C P N 的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仿真研究罗建强 宣娟丽 马汉武江苏大学,镇江,212013摘要:结合层次赋时着色P e t r i 网(H T C P N )在系统建模方面的优点,构建了延迟与非延迟生产系统模型,指出延迟生产系统相较于非延迟生产系统在库存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优势㊂为能准确㊁及时地获取客户定制信息,在延迟生产系统模型中嵌入制造企业与客户信息交互的平台,并应用C P NT o o l s 对模型进行了仿真㊂研究结果表明:客户实时参与定制环节能够改善定制生产流程,缩短客户平均等待时间,提高企业定制生产能力,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㊂关键词:H T C P N ;延迟策略;客户参与;定制生产流程中图分类号:F 273;T P 311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4.11.009R e s e a r c ho n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P o s t p o n e m e n t S t r a t e g y ’sP r o d u c t i o nS ys t e mS i m u l a t i o nB a s e do nH T C P N L u o J i a n q i a n gX u a n J u a n l i M aH a n w u J i a n g s u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j i a n g ,J i a n gs u ,212013A b s t r a c t :C o m b i n e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H T C P Ni nm o d e l i n g f o r 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t h e p o s t p o n e -m e n t a n dn o n p o s t p o n e m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 m o d e lw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 n p o s t p o n e m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 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r e l a t i v e t o t h e n o n p o s t p o n e m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w h i c hh a d a d v a n t a -g e s i n i n v e n t o r y ,m e e t i n g c u s t o m e r s ’i n d i v i d u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 s o o n .F o r g e t t i n g c u s t o m i z a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a c c u r a t e l y a n dt i m e l y ,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t e r a c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sa m o n gm a n u f a c t u r e r sa n dt h e i r c u s t o m e r sw e r e e m b e d d e d i n t o p o s t p o n e m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 m o d e l ,a n ds i m u l a t e d t h em o d e l sb yu s i n g C P N T o o l s .T h e r e s u l t s p r o v e t h a t c u s t o m e r s ’r e a l ‐t i m e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c u s t o m -i z e d p r o d u c t p r o c e s s ,s h o r t e n t h e a v e r a g e c u s t o m e rw a i t i n g t i m e ,i m p r o v e t h e c a p a c i t y o f c u s t o m i z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i n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f i n a l l y re a l i z e a s c e n s i o nof c u s t o m e r 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t i m e dc o l o r e dP e t r in e t (H T C P N );p o s t p o n e m e n t s t r a t eg y ;c u s t o m e r s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c u s t o m i z e d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pr o c e s s 收稿日期:2012 12 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1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11Y J A 630209)0 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成为制造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㊂产品定制成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有效方式[1]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低成本㊁高效率地获取并实时㊁准确地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以柔性化的制造模式创造高附加价值的定制产品,是诸多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㊂延迟策略(p o s t p o n e -m e n t s t r a t e g y)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将生产系统中的定制活动延迟至收到客户明确的订单为止,也就是在时空上推迟定制化活动,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无缝连接,从而提高企业的制造柔性及客户价值[3]㊂目前,延迟策略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㊁服装和汽车制造等领域㊂从时空维上,延迟策略可分为时间延迟㊁地点延迟和成型延迟[4],本文关注实施成型延迟的生产系统㊂目前,对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运作机理的理论研究以数学模型构建为主[5],它能够描述稳定的连续生产系统,尤其在成本类的绩效分析方面具有优势[6‐7],但在离散生产系统的动态绩效方面,应用数学模型存在一定的不足㊂P e t r i 网具有直观的图形表现能力和严密的数学基础,具有捕捉生产系统事件先后㊁并发㊁同步关系的特征和刻画生产系统实际运作的功能,能有效弥补数学模型在研究离散制造系统方面的不足[8]㊂利用P e t r i 网的各种拓展形式,不仅有助于定性地理解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的动态行为,也使得其对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在时间㊁生产效率㊁客户满意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成为可能㊂学术界已应用P e t r i 网的多种拓展形式探讨了业务流程的运作[9‐10],然而对延迟生产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㊂在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中,为了获得范围经济下的规模经济,企业往往最大化差异性订单中的共性制造,即时化客户定制的个性部分㊂其中共性制造过程和差异化定制过程的转折点就是客户订单分离点(c u s t o m e ro r d e rd e c o u p l i n gpo i n t ,C O D P ),C O D P 下游执行客户具体的定制信息,以期实现产品实体物流与客户需求信息流的集成㊂客户定制信息一般源于客户利用自然语言对产品进行的模糊描述,其主观性较强,而且,随着定制加工的进行,客户需求信息愈加丰富,信息超载,从而增加了有效需求信息的筛选时间,延长了产品的交付时间㊂为此诸多文献从产品功㊃664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1期2014年6月上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能㊁需求信息分类等角度研究了获取有效客户信息的方法[2,11]㊂然而这些方法大多关注发生在定制生产之前的需求信息,对C O D P下游定制流程中的客户需求信息的继续挖掘研究较少㊂结合层次赋时着色P e t r i网(h i e r a r c h i c a l t i m e d c o l o r e dP e t r i n e t,H T C P N)在进行系统建模方面的优点,本文构建了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模型和无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模型,通过对生产系统进行精炼,以C P Nt o o l s作为建模仿真工具,结合S M L语言编写简单/复合颜色集㊁替换变迁㊁端口类型等相关定义来形象化生产流程㊂通过模型的比较,指出延迟策略在生产系统中的优势;为实现客户定制需求信息的准确㊁及时获取,在定制生产流程中嵌入客户交互平台,旨在改善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流程,实现客户参与定制生产,最终提升客户价值㊂1 层次赋时着色P e t r i网层次赋时着色P e t r i网相较于普通P e t r i网增加了颜色㊁时间和分层等功能,具体如下㊂定义 H T C P N是一个9元组,HT C P N= (S,S N,S A,P N,P T,P A,F S,F T,P P),其中:(1)S是页(p a g e s)的有限集合,每一页s∈S 是一个非层次的时间着色P e t r i网(T C P N),且每一页的网的元素互不相交,即∀s1,s2∈S∶s1≠s2⇒(P s1∪T s1∪A s1)∩(P s2∪T s2∪A s2)=⌀式中,P s i㊁T s i㊁A s i(i=1,2)分别为页s i的库所㊁变迁和弧有限集㊂(2)S N⊆T是替代变迁(s u b s t i t u t i o nn o d e s)的集合㊂(3)S A是页的分配函数(p a g ea s s i g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是从S N定义到S的函数,而且任何页都不是自身页的子页㊂(4)P N∈P是端口节点(p o r t n o d e)的集合㊂(5)P T是端口类型(p o r t t y p e)函数,是从P N定义到{i n,o u t,i/o,g e n e r a l}的函数㊂(6)P A是端口分配函数(p o r ta s s i g n m e n tf u n c t i o n),由从S N定义的插座节点和端口节点的二元关系得到,其二元关系如下:①插座节点和端口节点对应,即∀t∈S N∶P A(t)⊆X(t)×P N S A(t)②插座节点具有对应的类型,即∀t∈S N,∀(P1,P2)∈P A(t)∶[P T(P2)≠g e n e r a l⇒S T(P1,t)=P T(P2)]③对应的节点具有相同颜色和初始表达式,即∀t∈S N,∀(P1,P2)∈P A(t)∶[C(P1)=C(P2)∧I(P1)=I(P2)]其中,C(P i)(i=1,2)为库所P i的颜色集;I(P i) (i=1,2)为库所P i的输入映射㊂(7)F S⊆P S是一个有限的联合集(f u s i o n t y p e f u n c t i o n),联合集内元素库所具有相同的颜色集和相等的初始表达式,即∀f s∈F S,∀P1,P2∈f s∶[C(P1)=C(P2)∧I(P1)=I(P2)]其中,P S为页S的库所㊂(8)F T是联合类型函数(f u s i o nt y p ef u n c-t i o n),是从联合集定义到{g l o b a l,p a g e,i n-s t a n c e}的函数㊂页的联合节点集合和局部联合节点集合同属于一页,即∀f s∈F S∶[F T(f s)≠g l o b a l⇒∃s∈S∶f s⊆P S](9)P P是根页(p r i m e p a g e)的多元集合㊂当P e t r i网应用于对复杂生产系统的研究时,模型就会显得庞大,而H T C P N克服了普通P e t r i 网的缺点,可以详细描述生产系统中产品完成信息和客户需求信息㊂结合相关研究成果[12‐13],将H T C P N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具有如下优点:(1)H T C P N定义了库所颜色,并增强了弧的表达能力,能够统一建模不同类型的客户订单,简化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模型的复杂性,更加清晰地把握生产流程的客户信息物化过程㊂(2)H T C P N在着色P e t r i网(C P N)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的概念,可在模型中表达任务的执行时间,因此能通过仿真获得生产系统的时间性能,用以估算客户的平均等待时间㊂(3)H T C P N利用层次化建模,具备了模块化的特点,厘清了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方便模型的分析㊂(4)H T C P N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适用性可以进一步与工作流结合,建立并应用调用程序可方便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实时调度,且可视化㊁形象化的图形语言也为客户参与定制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㊂2 基于H T C P N的生产系统建模2.1 模型层次系统建模是对实际系统的抽象,较高层次的抽象表示基本系统概念,较低层次的抽象展开细节㊂本文将延迟生产系统模型与非延迟生产系统模型抽象为两个层次㊂(1)主流程为模型的最高层次(图1)㊂库所㊃7641㊃基于H T C P N的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仿真研究 罗建强 宣娟丽 马汉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u p p l y㊁M a n u f a c t u r e r ㊁C u s t o m e r ㊁S t o c k 分别表示供应商㊁制造商㊁客户和库存系统;三个替代变迁A r r i v a l ㊁P u r c h a s e 和P r o d u c e 分别表示客户订单到达㊁通用零部件采购和定制生产过程㊂延迟与非延迟生产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延迟生产系统中后续的定制生产由客户订单激发,产品直接交付终端客户,不存在产成品库存;而非延迟生产系统是基于预测进行生产,客户订单到达发生图1 延迟与非延迟生产系统H T C P N 模型主层次在最后的交付过程中,客户对库存系统中的产成品进行选择性购买㊂(2)子流程是将生产系统总流程展开为组成活动(图2㊁图3)㊂各库所㊁变迁的具体定义见表1和表2㊂在延迟生产系统中,定制生产流程延迟直到接收到具体定制信息,故通用件生产或采购对定制生产流程及客户订单交付影响甚微;而非延迟生产系统是基于预测进行生产,原材料的采购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后续生产㊂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按C O D P 定位不同,可划分为按订单设计(e n gi n e e r ‐t o ‐o r d e r ,E T O )㊁按订单制造(m a k e ‐t o ‐o r d e r ,MT O )㊁按订单装配(a s s e m b l e ‐t o ‐o r -d e r ,A T O )㊁按库存生产(m a k e ‐t o ‐s t o c k ,MT S )四种生产模式[14],MT S 发生在C O D P 上游,不是延迟与非延迟生产系统的主要区别特征,因此,这里将生产系统的制造工序抽象为三道:设计㊁制造㊁装配㊂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前都有一个缓冲池存储在制品㊂图2 延迟生产系统H T C P N模型第二层示例图3 非延迟生产系统H T C P N 模型第二层示例㊃864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1期2014年6月上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模型库所相关定义符号语义I n i t初始化订单S t a r t订单产生S u p p l y供应商M a n u f a c t u r e r制造商B u f f e r1,B u f f e r2, 缓冲池C o m p l e t e d完成的订单N E X T,N e x t订单编号C u s t o m e r客户F i t交付率表2 模型变迁相关定义符号语义S e n d订单初始化A r r i v a l订单到达P u r c h a s e购买零部件W o r k由订单制定生产方案P r o c e s s1,P r o c e s s2, 定制生产流程T r a n s m i t产品交付给客户2.2 模型颜色集及函数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定制信息由不同颜色的托肯(t o k e n)来表示㊂模型主要颜色集定义见表3㊂表3 模型颜色集定义颜色集定义C O L O R w i t h|b l a c k|r e d|w h i t e|y e l l o wS I Z E w i t hS|M|LS T Y L E w i t hO L|f a s h i o n|s w e e tN e w r e c o r dC o l o r:C O L O R*S t y l e∶S T Y L E*S i z e∶S I Z E*A T∶I DI N T x N e w p r o d u c t I N T*N e wt i m e dN e w s l i s t n e w对一般的定制产品来说,颜色㊁尺寸㊁风格是客户最为关注的定制属性,故定义C O L O R㊁S I Z E㊁S T Y L E三种枚举类型的颜色集作为基本订单信息;A T为i n t类型,记录订单下达时间㊂订单属性颜色表达如下:F u ns t a r t()={C o l o r=C O L O R.r a n(),S t y l e= S T Y L E.r a n(),S i z e=S I Z E.r a n(),A T=i n tT i m e()} F u nD T1(m e a n:i n t)=l e t v a l r e a l M e a n=R e a l.f r o-m i n tm e a nv a l r v=n o r m a l(r e a l m e a n,v a r i a n c e)I nf l o o r(r v) e n d;不同订单的产生是函数s t a r t的执行结果㊂虽然定制需求相异,但产品属于同一类型,工艺流程㊁技术水平具有相似性,假设产品在C O D P下游定制的各工序加工时间服从期望㊁方差分别为r e a l m e a n㊁v a r i a n c e的正态分布D T1㊂订单执行遵循先到先服务原则,库所N E X T㊁N e x t以及相连的弧表达式为:I f k=p t h e n p+1e l s e p㊂这确保了一个订单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个订单的生产,防止在制品的积压,造成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的时间和资源浪费㊂2.3 延迟策略的优势比较延迟与非延迟生产系统模型,实施延迟策略有如下优势:(1)延迟生产系统是受客户定制信息驱动才开始生产,相较于非延迟生产系统,它不存在产成品库存S t o c k,总库存数量㊁种类和成本因此而大幅度降低㊂(2)延迟生产系统中,A r r i v a l触发定制流程的开始,每个产品的特性由具体的定制信息决定,即时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非延迟生产系统中采购㊁生产㊁库存都是基于预测的连续生产过程,市场需求一旦发生突变,企业很难即时调整生产计划,且A r r i v a l发生在产成品库存之后,客户只能从现有产品类型中选择㊂因此延迟策略提高了生产系统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了系统的制造柔性㊂(3)在非延迟生产系统中,生产是基于预测的,库所F i t表示产成品被客户购买的概率,预测的失误和市场的变化都会导致F i t值减小;而延迟生产系统用准确的定制信息代替成品库存,在降低库存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因需求变动或预测失误导致的产销不对路的风险㊂3 客户交互平台的嵌入客户定制信息获取的准时性有助于增加定制环节的时间弹性和降低模块件或通用件的库存水平,并且客户定制信息获取的真实性也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个性化需求,从而改善服务水平[15]㊂客户信息的获取具有非一次性的特点,如图4所示㊂图4 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客户信息的获取当客户购买定制产品时,随着客户对该类产品信息的不断收集和比对,客户认知水平不断增强,所以在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中需要实时㊁多次地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从而实现客户信息流与制造物流的有效集成㊂让客户参与实施延迟策㊃9641㊃基于H T C P N的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仿真研究 罗建强 宣娟丽 马汉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略的生产系统C O D P 下游的定制生产环节,定制方案的正式执行推迟到客户对方案满意为止㊂据此对定制生产子流程模型(图2)进行了改进,如图5所示㊂变迁I n t e r f a c e 1㊁I n t e r f a c e 2和I n t e r -f a c e 3表示嵌入与客户交互的三个平台㊂在定制生产发生之前,由于加工条件㊁制造资源等的限制,在制品需要在缓冲池中等待下一步定制的开始㊂客户交互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客户交互时间由函数D T 2控制,其定义为C o l s e tW o r kD e l a y =i n tw i t h r 1r 2;f u nD T 2()=W o r kD e l a y.r a n()图5 改进后的定制生产子页模型定制生产流程中,由于在制品本身需要留有足够的缓冲以准备下一工序的定制,加之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交互时间的不一致性,所以交互时间为某个时间内的时段,要求既能超过最短时间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又不能影响定制产品的最后交付,本文假设交互时间为[r 1,r 2]间的任意整数㊂模型中,库所P A ㊁P B 和P C 属于P r o 1类型,表示定制方案的客户满意率,企业的定制方案越接近客户需求满意率越高㊂将与满意率相关的表达式定义为C o l s e tP r o 1=i n tw i t h 0 10F u nO k (s :P r o 1,r :P r o 1)=(r <=s )与交互平台相连的弧表达式为i f i >T o l e r a n c e t h e ne m p t y e l s e i fO k (s ,r ) t h e n e m p t y e l s e 1`(k ,n e w )i fO k (s ,r )t h e n1`(k ,n e w )e l s e i f i >T o l e r a n c e t h e n1`(k ,n e w )e l s e e m p t y通过上述表达式,在与客户交互后,若产品的定制方案获得客户的认可,则该产品定制继续下一阶段,否则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返回上一阶段重新设计定制方案;i 为W o r k D e l a y 类型,T o l e r -a n c e 为常量,表示系统最大允许时间,若交互时间超过T o l e r a n c e 值,那么系统将默认客户满意直接进入下一工序,避免因与客户交互时间过长而影响产品最终交付㊂定制方案将在与客户交互的过程中加以确定,延迟策略的思想在后续定制生产环节中得到进一步延续㊂定制流程完成后,C u s t o m e r s 通过变迁W o r k 将客户的交付信息I n f o r m 反馈给M a n u f a c t u r e r,制造商据此改进资源知识库,为变迁W o r k 处生产方案的制定做好准备;此外,交互过程是双向的,每个平台都存储客户反馈信息,因而保证了客户需求信息执行的有效性和连续性㊂在改进后的延迟生产系统模型中,定制生产流程转变为持续改善的循环系统,制造企业和客户共同参与客户需求信息的挖掘,在持续改善的过程中需求信息的物化过程更加贴近客户的真实需求,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由于客户亲身参与定制生产流程,客户满意率增加的同时也可使返工率降低㊂4 系统仿真分析延迟生产系统模型中嵌入交互平台后,客户㊃0741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11期2014年6月上半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需求的差异性势必会影响C O D P下游的定制生产流程,为此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嵌入交互平台对实施延迟策略的生产系统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关于成型延迟系统的相关数据,假设订单相继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P o i s s o n(200)分布,在生产系统模型中,订单的处理时间服从λ=1/30的指数分布,函数D T1取r e a l m e a n=25,v a r i a n c e=5, C O D P下游三道工序之间的缓冲时间固定为50s,颜色集W o r kD e l a y取r1=10,r2=80,系统允许的最大交互时间为60s,即T o l e r a n c e=60,模型中任务的执行时间均以秒为单位㊂为了确保所收集数据的有效性,仿真时间足够长,以使系统运行达到稳态,因此每次的仿真进行2000次,试验结果为10次独立运行结果的平均值㊂考虑订单以不同的时间分布到达,客户满意率为90%的条件下,对比交互平台嵌入与否对生产系统的作用(表4)㊂由于W o r k在C O D P下游的定制流程中具有调节生产㊁控制生产节奏的作用,因此它的变化具有代表性㊂交互平台的嵌入使得一部分定制方案的确定下移到各交互平台,从而缩短了W o r k的执行时间;订单的完成率随着交互的发生而上升,且订单的处理时间也随之缩短,所以客户交互平台改善了定制生产流程㊂表4 交互平台的嵌入对生产系统的影响订单到达时间分布系统中有无交互平台订单总量(份)订单完成量(份)订单完成率(%)总时间(s)平均时间(s)P o i s s o n(280)有250250100689027.561无25024899.2713028.754 P o i s s o n(250)有25024999.6697728.020无25024598.0716129.228 P o i s s o n(200)有25020180.4567028.207无25019879.2569728.772 P o i s s o n(150)有25015160.4435128.813无25014859.2448030.272 图6显示了订单到达时间服从P o i s s o n(200)分布㊁不同客户满意率情形下,客户是否参与延迟生产系统对客户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㊂结果表明,当客户满意率η=80%时客户实时参与会使客户的平均等待时间延长,而客户满意率为90%时客户的实时参与缩短了客户的平均等待时间㊂影响客户交互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客户对定制解决方案的满意率,在嵌入客户交互平台的延迟生产系统模型中,订单到达时间服从P o i s s o n (200)分布,调整客户满意率再次进行多次仿真,仿真结果如表5所示㊂客户对定制解决方案的满意率越高,订单完图6 有无客户参与的延迟生产系统客户平均等待时间比较成率越高,客户的平均等待时间越短㊂这表明客表5 客户满意率对系统的影响客户满意率(%)订单平均到达时间(s)单位订单W o r k处理时间(s)订单平均完成率(%)客户平均等待时间(s) 60200.03731.00368.175291.39070200.29129.97472.155275.88880208.20527.55075.991264.59990189.55227.20776.451249.030100191.69326.55384.015241.073户参与定制生产,促进了企业对客户需求信息的继续挖掘,使定制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定制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又加速了定制方案的客户满意率的提高,而客户满意率的改善缩短了客户平均等待时间,节约的定制时间不仅为企业节约了资源还进一步提升了客户价值㊂因此,嵌入客户交互平台不仅可以准确㊁及时地获得客户定制信息,制造出客户满意的定制产品,而且能持续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和客户都具有实际意义㊂5 结语结合层次赋时着色P e t r i网在生产系统建模方面的优点,构建了延迟与非延迟生产系统模型,突出延迟生产系统相对于非延迟生产系统在库存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的优势㊂在此基础上,为准确㊁及时地获取客户定制信息,在客户订单分离点下游定制生产阶段嵌入与客户交互的平台,模型分析表明,客户参与定制生产可以改善定制流程,提高客户满意率,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此外,客户的参与能更有效地获取客户定制信息,增强企业定制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㊂以本文研究为基础,未来可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有:(1)利用层次赋时着色P e t r i网模型良好的可扩展性,综合考虑影响延迟策略实施的多因素(如机器㊁人力㊁原材料等),结合数学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展开对生产过程瓶颈㊁资源优化配置等的研究㊂(2)客户实时参与客户订单分离点下游的定制生产,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客户的等待时间,应研㊃1741㊃基于H T C P N的实施延迟策略生产系统仿真研究 罗建强 宣娟丽 马汉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延迟制造问题研究1. 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延迟制造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延迟制造指的是生产和交付产品之间出现的时间差。
延迟制造的存在导致了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交货延迟,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延迟制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延迟制造问题的定义延迟制造问题是指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时间差。
延迟制造的原因可以包括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延迟、生产过程的延迟以及交付环节的延迟等。
延迟制造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减少生产和交付时间的差距,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交货的及时性。
3. 延迟制造问题的影响延迟制造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延迟制造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延迟制造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
此外,延迟制造还会导致客户的不满意,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影响企业的市场声誉。
4. 延迟制造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延迟制造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减少延迟。
这可以包括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来加快交货时间。
另一种方法是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的延迟。
这可以通过重新设计生产流程、优化设备配置和改进生产计划等方式实现。
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来提高生产和交付的效率。
5. 延迟制造问题的应用案例延迟制造问题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得到了企业的重视。
以某汽车制造公司为例,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长的延迟,导致无法按时交付车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进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设备效率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减少了延迟,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6. 结论延迟制造问题是现代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延迟制造问题,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在实践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延迟制造实施方案
延迟制造是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通过将产品组装和包装的时间推迟到订单收到后,以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延迟制造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要成功实施延迟制造并取得成效,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预测。
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订单量变化是实施延迟制造的基础。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产品的需求量和时间,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和供应计划。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
延迟制造需要更加灵活和快速的供应链配送系统,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能够及时供应。
同时,与物流公司和分销商的合作也至关重要,以确保产品能够及时送达客户手中。
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生产和库存管理。
延迟制造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订单的变化。
同时,企业需要精细管理库存,避免因为延迟制造而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过多的问题。
最后,企业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支持。
延迟制造需要更加精细和准确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订单的及时跟踪和生产计划的调整。
因此,企业需要投资于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以支持延迟制造的实施。
综上所述,延迟制造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但要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加强供应链合作、优化生产和库存管理以及加强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更好地实施延迟制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