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2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地球公转特点:中心、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2.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3.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相关计算4.四季和五带的产生和划分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图51(1)方向:①__________。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图51中A位于②______(位置),每年7月初经过;B位于近日点,每年③______经过。
(3)周期(一恒星年):④____________________。
(4)速度:近日点⑤______,远日点最慢。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图52(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⑦________之间做往返运动。
图53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a) (b) (c)图54(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地⑩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a)中⑪_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地⑫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b)中⑬_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⑭________现象春、秋分日图(c)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⑮________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⑯____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⑰________及其以北各地南半球各地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⑱________各地春、秋分赤道(1)形成原因: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2)四季的划分a.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b.北温带国家的气候四季: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三季时间以此类推。
精心整理考点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润湿地域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惹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我国西北地域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1)西北地域的东西差别(2)西北地域天气干旱的原由及表现(3)西北地域生态环境的柔弱性3.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①干旱的天气 (基本条件 )②松散的沙质堆积物 (物质基础 )因为天气干旱,植被稀罕,土壤发育差,地表多松散的沙质堆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供给了物质来源。
③狂风日数多且集中 (动力因素 )靠近亚洲高压中心,狂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建了有益条件。
④天气异样 (重要影响因素 ):连续干旱会加快荒漠化进度。
(2)人为因素人为原由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致使荒漠化的主要原由。
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②人类活动不妥,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分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详细以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散布地域主要危害过分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少地域草场遭损坏过分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快草场退化和沙化沙质土壤肥力降落,荒弃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过分开垦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区,特别是沙区边沿连片发展内地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水资源利用不妥区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周边城镇或许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四周草场退化、精心整理环保沙化4.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单影响西北地域经济和社会的连续发展,并且严重威迫到当地甚至其余地域人们的生计环境。
5.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伏荒漠化的威迫。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6.防治原则:坚持保护生态均衡与提升经济效益相联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治沙相联合。
7.防治举措(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良耕作和浇灌技术,推行节水农业,防止土壤盐碱农作区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目,免得牲口大批无序增添干旱的内地地合理分派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区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举措和工程举措修建防备系统(3)调理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①现有林地→作为防备林②绿洲边沿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③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纳综合举措,多门路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添我国不一样地域的荒漠化治理不一样地域有不一样的生产状况,形成不一样的荒漠化问题,详细的散布特色、防治举措也不同样,针对我国西北地域的荒漠化,剖析重点以以下图所示:题组一荒漠化的形成1.(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 )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读下图,回顾并完善相关知识。
(1)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如上图所示)。
(3)结合上图,完善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结构: 总星系⎩⎪⎨⎪⎧A 银河系⎩⎨⎧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方法技巧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1)一看位置:它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它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2.读“太阳系模式图”,完善相关知识。
(1)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 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结构特征: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
拓展延伸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3.航天器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寻。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2018·4月浙江选考)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
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
第2章第三讲考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答案 A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3.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考点二物质的分类题组一采用反例否定,准确辨析概念1.答案(1)×(2)√(3)×(4)√(5)×(6)×(7)×(8)×(9)×(10)×(11)×题组二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答案 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 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答案 C解析A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氧化物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H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考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深度思考1.答案(1)×(2)×(3)×(4)√(5)×(6)√(7)×(8)×(9)×(10)×2.答案①⑤⑧3.答案①②③④题组一准确判断物质变化1.答案 C 解析C项,包含了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化学过程。
2.答案 D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题组二判断物质性质,理解物质转化3.答案 A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加热升华不导电,错误。
4.答案 B解析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1.读下图,回顾并完善相关知识。
(1)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3)结合上图,完善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结构: 总星系⎩⎪⎨⎪⎧A 银河系⎩⎨⎧B 太阳系⎨⎧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2.读“太阳系模式图”,完善相关知识。
(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
下图为“太阳系中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所示相关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北极上空看,行星①②都呈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B .行星①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C .图中共有四级天体系统 D .行星①是金星、②是火星2.与①②两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 ) A .有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B .太阳辐射更强C .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D .地震和火山活动适宜 答案 1.A2.C考向一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018·湖南名校联考)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方法技巧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1)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1.中国国家航天局计划于2020年发射“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月球车——“嫦娥四号”。
此台月球车很可能在离地球较远的月球背面着陆。
在月球着陆后,“嫦娥四号”属于( ) A .自然天体 B .人造天体 C .流星体 D .地球卫星 答案 B解析 当“嫦娥四号”成功飞抵深空,已经脱离地球大气层,到达宇宙空间,成为了天体。
2.(2013·上海地理)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
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
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 A .0.52天文单位 B .1天文单位 C .1.52天文单位 D .2.52天文单位答案 A解析 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火星是邻接地球的第一颗地外行星,得知火星距日平均1.52天文单位,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天文单位。
考点二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颗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充足的水分。
(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答案 A解析地球与图中其他两行星相比,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要比②行星少;其他两个行星也存在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若发现一颗行星与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 )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答案 B解析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使行星表面温度适宜,可能为液态水的存在提供条件。
考点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1)A表示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
(2)B表示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表示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深度思考读下图,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①为________,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并说明地壳的特点。
(2)②是________,它包括地壳和________,由坚硬的________组成。
(3)软流层处于________之中,其物质处于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
(4)③为________,呈熔融状态;④为________,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答案(1)莫霍界面为固体,在三大圈层中厚度最小且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岩石(3)上地幔岩浆(4)外核内核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判断,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答案 D解析图示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界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
据图回答2~3题。
2.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西高东低B.中间高,南北低C.中间深,东西浅D.西深东浅3.有关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正确原因的是( )A.山地的延伸B.河流流向C.谷地的分布D.高原的分布答案 2.D 3.A解析第2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
第3题,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说明该地的莫霍面较南北两侧高,即存在一东西走向的高地,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为秦岭。
4.结合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0年玉树地震相关资料材料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玉树B.成都C.上海D.北京(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试简述其研究原理。
(3)描述图中30°N纬线经过地区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势的关系。
(4)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________(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__。
答案(1)A(2)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地壳厚度陆地大于海洋,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与地势高低基本一致。
(4)莫霍界面地壳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
第(2)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第(3)题,可从图中直接读出,要注意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
第(4)题,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从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由此可推断出玉树的地壳厚度大于33千米,所以说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练出高分模拟题组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完成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蓝月亮”绕行星做公转运动,应属于卫星。
第2题。
由于行星不发光发热,其光照只能来自恒星。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于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
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4.“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
第4题,“嫦娥三号”为月球探测器,在其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向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
读下图完成5~6题。
5.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6.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迄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答案 5.A 6.C解析第5题,读图知,图中D是地球,C是地月系,B是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A)是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它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第6题,地球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并保证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7.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答案 B解析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会对地球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
大气的存在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面积1 060平方千米,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被称为五大连池。
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8~9题。
8.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9.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答案8.B 9.D解析第8题,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而右图中的①~④分别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第9题,结合五大连池的形成过程知,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10.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
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