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46
地形专题考点一:地形的类型以及判读一.陆地地形类型以及判读1.陆地基本5种地形类型判断2.等高线图中几种地形类型的判读二.海底地形类型和判读类型判断理由: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平原海拔小于200米,地形平坦,起伏小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边缘等高线密集,比较陡峭,内部起伏小,相对高度小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地势起伏大盆地从等高线数值判断:四周高,中间低;或者从向心状水系判断:考点二:地形特征以及地形区分布一.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势特征:哪高哪低②组成特征:以……地形区为主,……部为……地形区,主要山脉走向③海岸线平直;曲折,多岛屿(有海岸的地区)④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地壳活跃区)例题: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特点(6分)西部、北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南部以平原为主;(4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分)二、世界地形区分布与地形特征:结合地图册复习1.东南亚(注意经度为100°E—110°E)1.地形:A.中南半岛地形特征以及原因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以山地为主,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曲折。
成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形成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北部地区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山高谷深;而南部沿海受泥沙沉积作用的影响,形成平原。
B.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岛屿大多以山地为主;中高周低;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地壳活跃。
2.南亚(图中经纬度)1)地形区分布印度河河口经纬度:23°26′N,70°E恒河口经纬度:23°26′N,90°Ea印度河平原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d西高止山e 东高止山f喜马拉雅山2)地形特征①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②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
(主要农业和人口密集区)③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有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地势西高东低。
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陈笑工作室一、综合题(本大题共58小题,共580.0分)1.读下列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甲中L河段水电站分布密集的主要原因。
(2)说出河西走廊有色金属工业密集,但酸雨少的原因。
(3)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升高。
分析说明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对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图乙中的河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是西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的分布于湖边,根本就无须晒盐。
古代,西藏的壮民以十几户牧民为一个团队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地区运输食盐,在每年的秋季(青裸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
有的运输食盐的团队甚至走得更远。
这条古代食盐的商贸通道被称为“食盐之路”。
(1)指出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盛产食盐的原因。
(2)简析西藏牧民在夏半年运输食盐的优点。
(3)简述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遇到的主要困难。
3.材料一:海南文昌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
材料二: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因其重要的海运交通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1)试分析文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优势。
(2)Q区域(阴影部分)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3)试分析图中M附近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以及M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4.读我国局部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安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___,该区域周边地区生态保护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
(2)此时武汉的风向____________,未来几天,武汉的天气特征将是____________;图示季节武汉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理地貌与植被高三地理二轮复微专题:地理地貌与植被1. 地理地貌地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形特征。
不同的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1 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山脉和高原。
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高度较大,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多样。
由于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这种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高山地区独特的植被组成,如冰川、云雾森林等。
1.2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广阔的平坦地形。
平原地区土地广袤,水域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这种地貌条件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平原地区的植被比较丰富多样,包括草原、湿地、森林等。
1.3 河流和湖泊地区河流和湖泊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水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
河流地区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植被类型:河岸植被和洪泛区植被。
河岸植被通常是由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而洪泛区植被则需要适应周期性淹水和沉积物的条件。
2. 植被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被类型和分布受到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2.1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气候是植被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阳光、降水和温度是气候对植被的重要影响要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类型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2.2 植被对地貌的影响植被的根系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使地面更加稳定。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改善地区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地表温度、保持水分,对地貌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3. 总结地理地貌与植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对植被的种类和分布起到直接影响,而植被则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地理地貌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地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高三地理地形知识点地理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门科学,其中地形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这些地形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地形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结合地理学科的要求,对高三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述和总结。
一、山脉山脉是地球表面上连绵不断的高地地形,由多个山峰或山脊组成。
山脉常常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结果。
山脉的形成有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两种主要原因。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如隆起、断块和抬升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冰川、风、水等自然力量的作用。
山脉地形具有海拔高、陡峭等特点,不仅对地表水循环、气候分布产生影响,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二、平原平原是相对于山脉等高地而言的地貌形态,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
平原通常是由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沉积平原是由河流和湖泊中的沉积物在长时间堆积而成;侵蚀平原则是由河流、湖泊、冰川等力量侵蚀地壳表面而形成。
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常有发达的农业和人口聚集。
三、高原高原是指位于海拔较高地区的地形,与平原相对。
高原地形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的隆起和抬升作用导致。
高原地带大多数气候干旱、环境条件较差,但也有一些高原地区由于地貌形态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在农业、畜牧业以及旅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盆地盆地是四周有山环抱,中央呈盆状的地形。
盆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构造沉降和河流冲积等因素所致。
盆地地形多为低洼,气候和生态条件也常有一定差异。
由于盆地内部的相对封闭性,常常形成特殊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五、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地貌形态。
丘陵的形成既有地质力量的作用,也与风、水等自然因素有关。
丘陵地形区域起伏不平,一般比山地低,比平原高,土壤较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和人类居住。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三地理学习中的地形知识点,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