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得高分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5 气候类型的判断和特征分析 课件(共18张P
- 格式:pptx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8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推断技巧在地理教学中,气候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各种考查气候类型推断的习题和检测试题中,关于全球气候类型的较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精确地推断。
但考题无论如何千变万化,但推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依据某地气温柔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推断气候类型这种考题通常是以气温改变曲线──降水柱状图或者是图表资料等的形式给出某地气温柔降水资料。
由于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气温柔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柔降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反过来通过气温柔降水的详细数据或资料等进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特征,把分析的气候特点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运用一线串的方法: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学生就能精确地确定气候类型,效果特殊明显。
在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领悟8个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是说,以给出气温的气温资料确定其热量带,以供应的降水资料确定其详细的气候类型。
详细步骤如下:(一)明确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作来回运动,引起了南北半球的热量安排不均,导致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改变也是相反的。
依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其推断指标如下表:(二)推断该地所属的热量带依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
见下表。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值>0℃(三)确定该地的详细气候类型在其次步的基础上,依据资料供应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安排(主要是雨季),最终确定气候类型,其推断指标如下表所示:上表也可以简化成如下表格。
年雨型:是指全年降水量多,季节安排均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是指夏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比较少冬雨型:是指冬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雨水比较少少雨型:是指全年少雨或无雨。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复习目标: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难点:怎样区分种气候类型复习流程: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温度带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之间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七大洲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缺少的气候类型亚洲三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三种季风气候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温带所有气候类型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三种季风气候冰原气候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大洋洲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南极洲冰原气候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四、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是指某一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组合特征。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可以通
过观测和统计某地区的气象要素来确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气温和降水量来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量是最基
本的气候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气候类型的划分。
一般来说,气温和降水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气候类型的划分,比如热带雨林气候通常气温高,降水量充沛,而沙漠气候则是气温高,降水量稀少。
其次,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观测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来进行。
比如,气
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包括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
纬度越低的地区,一般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适宜植被茂盛,这些地区通常属于热带气候类型。
而纬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逐渐稀疏,这些地区通常属于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另外,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观测季风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来进行。
季风
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海洋性气候则是一年四季温差小,降水均匀。
通过观测这些特征,可以判断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除了以上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观测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气候类型。
比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原本属于寒带气候的地区开始出现了气候变暖的迹象,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气候要素的观测数据、分布特点、季风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趋势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判断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的总结与分析在高考地理中,气候类型是一个重要且常考的知识点。
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对于解答相关题目以及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包括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 26℃左右,年降水量通常超过 2000 毫米。
这种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最为典型。
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旱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雨季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等。
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稀少,一般不足 200 毫米。
这主要是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这种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其形成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我国的北方地区就是这种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同样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
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这是由于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气候类型的判读与描述气候类型的判断与描述气候是地球表面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反映,反映了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大气要素的统计特征。
根据气候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本文将从经纬度、气温、降水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描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
首先,经纬度是判断气候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不同地区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量也有所不同。
赤道附近的地区阳光直射强,气温高,属于热带气候。
而中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较远,阳光直射角度较小,温度逐渐下降,属于温带气候。
极地地区则阳光积蓄较少,温度极低,属于寒带气候。
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可以参考地区的纬度。
其次,气温也是判断气候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温是指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
热带气候地区一般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季节变化不大。
温带气候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温度在0℃-20℃之间,季节变化明显。
寒带气候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温度常在0℃以下,且夏季短而寒冷,冬季漫长且严寒。
通过测量和记录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可以准确判断地区的气候类型。
此外,降水量也是判断气候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降水的总量,包括雨水、雪水、雾凇等。
热带气候地区降水量充沛,夏季多为短暂的高温阵雨,而冬季则为全年最少的干季。
温带气候地区降水量适中,多为冬季和春季的降水,夏季相对较少。
寒带气候地区降水量较少,大部分以降雪的形式出现。
根据地区的降水量和分布规律,可以判断所处的气候类型。
综上所述,判断和描述气候类型需要考虑地区的经纬度、气温和降水量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描述对于地理学、气象学、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气候类型下的环境变化和气候风险。
有关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描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与特征描述1.气候类型的判断(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①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②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③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相关练习】1. 图1为悉尼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为洛杉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根据悉尼和洛杉矶的气候资料,比较两地气候特点的异同点。
2.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候类型及其判读一、考试内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四、考点训练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1~2题。
1.若不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则四地由南到北的排列顺序为A.甲乙丁丙B.乙丙甲丁C.丙甲乙丁D.丁甲丙乙2.对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乙地河流汛期集中在冬季C.丙地的典型植被为橄榄树D.丁地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下图为纬度42°附近某区域沙尘暴遥感影像,其中黑色部分为海洋,浅色部分为陆地和沙尘。
该区域荒漠直抵海岸,来自陆地的沙尘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条条弧线。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位于A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4.影响图示区域降水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大气环流5.图示区域气候类型主要为A.温带海洋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7.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下图为某大陆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②地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受沿岸寒流影响D.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9.①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3~5月B.6~8月C.9~11月D.12~2月读“某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10~12题。
高中地理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别我们通常依据“以温定带”和“以雨定型”的方法对气候类型进行判别,也就是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判别。
但以下几种气候类型在判别过程中容易混淆,下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从气温来看,这两种气候都是全年各月均高温;从降水来看,两种气候都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较难区分。
我们对其进行判别可主要依据以下三点:一是降水量的多少。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且降水最多的月份可达到600mm以上;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降水最多的月份在400mm以下。
二是雨季集中的程度。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三是气温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波动较小;热带草原气候在雨季到来之前有明显的热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对其进行判别可主要依据以下两点:一是看最冷月气温。
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二是看雨季长短。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对二者进行判别:一是看最冷月气温。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二是看降水的季节分配。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稍多;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各月降水较少。
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考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气温图和降水图,要求读图分析判定其类型、特点、成因和分布;另一种是给出某种气候的分布区域,要求判定其类型、特点和成因。
气候类型的判读与描述引言气候是指长时间(通常为30年以上)期间某个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并提供它们的详细描述。
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特点是全年温暖或寒冷,无明显季节变化。
描述:热带气候的平均温度较高,通常在20℃以上。
同时,热带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多,常常伴随着大量的热带雨林。
热带气候中雨季和旱季的变化不明显,而是以降水量的多寡来区分。
例如,亚马逊雨林地区就属于热带气候,年降水量非常丰富。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分为温暖温带气候和寒冷温带气候两种类型。
描述:温暖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冷温带之间,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较为温暖。
典型的温暖温带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温暖,冬季湿润、寒冷。
比如,意大利的罗马就处于地中海气候带。
寒冷温带气候常见于高纬度地区,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例如,北美的纽约属于寒冷温带气候带。
3. 极地气候极地气候是指位于地球极地附近的气候类型。
描述:极地气候非常寒冷,温度极低,几乎终年都在零下。
极地地区极昼和极夜的区别非常明显,极昼是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到落下,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而极夜则是指太阳完全不升起超过24小时。
北极和南极就是典型的极地气候的地区。
4.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特定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气候特点和风向改变的一种现象。
描述:季风气候通常由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类型。
在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夏季经常出现雨季,降水量较大,而冬季则相对干燥。
这就是大陆型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
而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会有潮湿的东南风吹来,而冬季则有干燥的北风,这就是典型的海洋型季风气候。
5. 高山气候高山气候是指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的气候类型。
描述: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气候条件变化明显。
高山气候通常特点是寒冷、降水量较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