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之农业
- 格式:ppt
- 大小:13.80 MB
- 文档页数:44
考点一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一、自然因素:土、地、气、水、耕地(土地)面积---五大要素1、土---土壤土壤肥力--制约产量和品质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土壤厚度、疏松状况---根系发育土壤肥力高的主要原因(1)植被覆盖率高,积累腐殖质多,养分多;(2)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积累养分多;(3)降水较少,或风力弱,土壤侵蚀作用小;(4)河流沿岸长期流水堆积,形成肥沃土壤;(5)火山灰,含大量氮和磷,肥力高;2、气---气候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生长期、生长周期、病虫害、气象灾害等生长期是指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纬度越高,生长期就越短;纬度越低,生长期就越长。
生长周期是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热的地方,作物生长快,生长周期就短;冷的地方,作物生长慢,生长周期就长。
3、地---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且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立体农业);坡度适中,便于排水;海拔低(地形封闭、山地阻挡冷空气等),气温较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迎风坡,降水较多;阳坡,光照充足。
4、水---水源灌溉水源的量---影响产量水源的水质--影响品质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历史和经验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丰富程度或素质影响农业发展科技包括机械、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注意1: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也频频出现。
市场因素可细化为:①市场需求量→供需关系→销售价格。
②市场的时空差异:时间上→上市时间(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
③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产量、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响)等。
三、方法归纳1、在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时,在众多因素中要着重分析自然条件,即土、地、气、水四个方面,特别是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气候中包括了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生长期、气象灾害等)2、主要区位因素: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
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
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
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
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
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
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阳泉一中李玉娟【考纲要求】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标要求】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Ⅰ—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情分析】近五年高考农业考查细目农业是人文地理区位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活动方式。
农业因其与与地理环境的密切性、在区域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一直是高频考点。
从高考阅卷反馈得知,学生在农业题目的得分很低。
为此,深入理解农业相关知识及原理,提高得分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新课学习和一轮复习,已经对农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能够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对于农业相关的规律和原理有比较好的理解。
通过前期的检测,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材料中叙述的新情境抓不出隐形的信息;其次,不能很好的建立材料信息描述的现象与要分析的结论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第三,套用教材,模板化的思维定式去解决对于不同尺度的区域农业问题。
整理知识,建立网络,便于对遇到的题目进行归属,利于提高调运知识储备的能力;采取高考试题作为情境案例,分解做题步骤,体会文综能力,达到学会做题,形成核心素养的目的;能力迁移应用,解答题目。
针对以上教学思路,采取如下教学方法:1.教法:图像导学——教材中的图像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链,充分利用这些图,不仅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使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
案例分析——引用高考题作为案例,使学生在具体案例分析中,注重学习、研究方法的培养,从个性到一般,突破题型,提高分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小组讨论——设置地理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归纳,思维碰撞,取长补短。
专题一学科工具考点01:经纬网与地图(1-7题);考点02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8-20题,25题,26题, 27题) ;考点03“3S”技术(21-24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点01 易一架飞机沿低空飞行,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飞机的飞行方向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若该地位于60°N,则飞行速度为( )A. 1670千米/时B. 1447千米/时C. 837千米/时D. 0千米/时【来源】新疆哈密第二中学2017年期末考点01 易读下面经纬网图所示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A、B、C、D四点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A.1个点B.2个点C.3个点D. 4个点4.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图中A点飞行到B点,再从B点飞行到D点,其航向是( ) A. 西南—西北—西南 B. 东北—东南—东北C. 东北—正东—西南D. 西北—西南—西北【来源】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期末考点01 易5.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③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 ①点位于⑤点的东北方向C. 飞机由⑦地飞往⑥地,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 ⑦地的纬度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来源】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期末考点01 难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经纬线之间的间隔都是相等的。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飞机由⑤地飞往⑥地,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 ③地位于①地的西北方C. 图中两处阴影部分面积相等D. 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⑤、⑥两点间的距离【来源】2017届陕西渭南合阳中学高三10月月考 7题考点01 8题考点02某人幻想试图从(24°S,59°W)入地,并始终保持直线前进且穿越地心。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②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④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与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的影响(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和发展变化。
(2)工业转移趋向:以世界制造业转移为例①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1851~1900年)、德国-美国(1879~1930年)、美国—日本(1950~1990年)。
②近四十年来,世界制造工业重心正由欧美、日本向东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
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制造业又逐渐向我国大规模转移,其转移的重点区域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3)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转出的原因①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资源能源紧缺或枯竭;原材料价格升高。
②拓展消费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危机等);国家间贸易限制(贸易壁垒等)。
③环境保护需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
(4)发展中国家承接工业转入的区位优势①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地租较低;资源或能源丰富(某些地区)。
②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如交通通达度和信息网络);政策优惠和支持。
③消费市场:产品需求量大或市场的潜力大。
专题71 时事背景之乡村振兴【时事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就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乡村的发展必然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只有在乡村实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居于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祛除乡村生活陋习,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真正使乡村成为山清水秀、天高云淡、风景如画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弘扬乡土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整个乡村社会更加互助发展,乡邻和睦,乡风文明。
【拓展练习】一、单选题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完成下面小题。
1.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传统二元城乡关系体系下,乡村地区持续衰落,“乡村病”问题突出。
下列属于“乡村病”的是A.生产要素地域差异化B.乡村人口明显老弱化C.农村住宅日益奢华化D.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化2.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该目标体现的地理内涵是A.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B.推动乡村城镇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建设宜居乡村D.因地制宜开发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答案】1.B 2.A【解析】1.生产要素地域差异化本是城乡之间的差异,A错误。
第三部分应试提分篇专题二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3。
2.7 意义类、影响类综合题[巩固再练]1.(2017·云南昭通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位于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哈特隆州丹加拉地区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早在苏联时期就以富产农作物闻名。
2017年4月初,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将从中国带去的棉花良种播种在了该地的十万亩农田上,秋收时可产出三万吨籽棉,这些棉花纺出的纱线首尾相连,可绕地球一万圈.这些纱线将最终销往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和波兰等国。
材料二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依托中塔两国优势,打造现代化棉花产业基地,带动当地棉花产业,成为塔吉克斯坦最大的纺织产业园,这座产业园不仅织出了纱线,更为当地百姓“织”出了美丽新生活,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成为中塔合作的典范.(1)材料一中丹加拉市“十万亩农田”产出“三万吨籽棉”可谓是高产,请分析除中国良种因素外,还有哪些有利于棉花高产的条件。
(2)请分析材料二中的工业布局对于组织生产、获取效益有哪些意义。
(3)请你谈谈对“这座产业园不仅织出了纱线,更为当地百姓‘织’出了美丽新生活,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成为中塔合作的典范"的理解。
[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分析农业区位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的分析需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条件;有利于高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劳动力的数量及素质等。
(2)本题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
产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终获得规模效益。
需注意规模效益是指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3)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答影响类题目需从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层面入手,全面分析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
专题10 农业生产活动高考押题专练德国的葡萄园分布纬度(48°N~52°N)较高,德国摩泽尔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德国最好的白葡萄酒原料产区之一。
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山坡极陡,有些坡度甚至达到70°(右图),且土壤中富含热容量高的岩石风化物。
据此回答1~3 题。
1.在摩泽尔坡度达70°地区的葡萄质量极好,其主要原因是葡萄在生长期()A.降水丰富B.土壤通气蓄水C.光照充足D.坡面积雪较少2.摩泽尔地区利于葡萄成熟的重要原因是()A.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累积B.岩石风化物白天吸热,夜间返光给葡萄C.岩石风化物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D.岩石风化物白天吸热,夜间返热给葡萄3.该地葡萄种植最易带来的生态问题是()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D.旱涝灾害【解析】第1题,德国葡萄园分布的纬度极高,夏天日照时间长,坡度达70°,使得太阳光照接近垂直照射,光照集中且充足,故葡萄质量好。
第2题,土壤中富含热容量高的岩石,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也多,有利于葡萄成熟。
第3题,种植坡度较陡,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答案】1.C 2.D 3.B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优质毛尖茶区集中在河南省信阳市的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的海拔500~800 米处。
淮河流经信阳地区北部。
据此回答4~6 题。
4.“五云两潭一寨”盛产优质毛尖茶的有利条件是()A.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小B.山地海拔高,光照强C.山地多大风,蒸发量大D.山地多云雾,易排水5.与南方茶区相比,信阳毛尖茶区单产低,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B.休眠期短C.海拔低,降水少D.积温少6.有人把信阳称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其原因是()A.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带B.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C.地处暖温带与中温带过渡带D.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带【解析】第4题,茶树适合种植在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多云雾、光照弱、易排水的山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