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第二章)
- 格式:pdf
- 大小:564.79 KB
- 文档页数:38
练习答案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P13-14)一、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1、(b)。
2、(b)第二章概念(P43-49)二.(1)单独、集合;(2)普遍、非集合;(3)普遍、集合;(4)普遍、非集合;(5)普遍、非集合;(6)普遍、集合。
三.字母ABCD分别表示先后出现的概念(见下页)六.全部错误。
理由:1、使用了否定;2、循环定义;3、定义过窄;4、循环定义;5、隐喻;6、定义过宽;7、定义过窄;8、定义过宽。
1、2、3、4、5、6、7、8、orA BBDDCABCDAABCCABBCDACBAB CAA BC七、全部错误。
理由:1、是分解;2、混淆根据、子项相容;3、不是划分;4、子项相容、划分不全、混淆根据;5、混淆根据、子项相容;6、是分解;7、多出子项;8、划分不全。
九、1、内涵、外延。
2、交叉、反对。
3、不相容(全异)、同一。
4、(略)。
5、定义过窄。
6、真包含(同一)、不相容(全异)。
7、限制、概括。
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十、a c d d(c) c d a c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P77-81)一、(3)、(5)直接表达判断。
二、A A A E O I A(a) E三、1、不能,能。
2、能,能。
3、(略)六、(3)正确。
七、1、SOP。
2、真包含于。
3、全同、真包含于。
4、真假不定。
5、特称、肯定。
6、SI P 真。
八、c d d d c d九、de de bc bc十、SIP、SOP取值为真,SIP可换位:SIP PIS。
十一、推导一:ABC三句话分别是性质命题SAP、SaP、SEP,a与E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所以根据题意SAP必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推导二:A句与C句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B句真,B句真则C句假,所以A句亦真,所有学生懂计算机,班长必然懂计算机。
十二、推导:SIP与SOP是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所以POS必假,P真包含于S或与S全同,即S真包含P或与P全同,而前者使AB两句话均真,不合题意,所以S 与P全同。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种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印刷品。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肯定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用范围。
或者说是正、负概念死亡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的具体事物,故又称具体概念。
种性质或关系。
的概念究竟是实体概念还是属性概仿佛把严寒拒之门外,屋里洋溢着春的气息实体概念,两眼发花,可依然坚守在阵属性概念概念间的关系的。
关系的方法。
人是律师。
国人。
洲人,两个法国人,五个商其中法国人不经商。
那么,单身名女人的反变关系:概念外延的大小外延就会随之缩小;相外延就会相应扩大。
即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二、概括和限制1.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38号黑色无带的牛皮鞋——牛皮鞋——皮鞋——鞋我国的直辖市——我国的城市——城市概念概括的特点:在于概念外延的扩大,即使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数量增多。
三、定义问题:什么是电视机?弟弟:电视机就是有电视的机器。
哥哥:电视机是教育工具。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学科学、学外语、学唱歌。
姐姐:电视机是文娱工具。
因为它经常播送音乐、电视、戏剧节日等。
妈妈:电视机是一种接收用黑白电视的设备。
奶奶:电视机不是收音机。
爷爷:电视机是小电影。
爸爸:电视机是用来接收电视广播的装置。
产品。
项的外延。
项的外延。
规则2被定义项。
定义项。
定义项。
概念的定义。
【Ds 就是Dp】。
)的概念。
规则4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四、划分代的”。
还是戏剧等。
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
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
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
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
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
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形式逻辑》原理教案第一章:形式逻辑导论1.1 逻辑与思维:理解逻辑的本质与作用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与特征1.2 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比较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命题逻辑2.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熟悉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命题联结词的使用和含义2.2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练习使用命题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第三章:谓词逻辑3.1 谓词与谓词联结词:学习谓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谓词联结词的使用和含义3.2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练习使用谓词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第四章:演绎推理4.1 演绎推理的定义与特点:理解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2 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习常见的演绎推理方法(如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练习运用演绎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形式逻辑的应用5.1 形式逻辑与语言分析:探讨形式逻辑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的合理性5.2 形式逻辑与论证评价:学习形式逻辑在论证评价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评价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六章:形式逻辑与数学6.1 数学中的逻辑结构:探讨数学中的逻辑基础,如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理解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和逻辑推理6.2 形式逻辑在数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数学问题解决和证明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解决数学问题第七章:形式逻辑与计算机科学7.1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基础: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原理,如计算理论和算法逻辑掌握逻辑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7.2 形式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计算机科学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程序第八章:形式逻辑与哲学8.1 哲学中的逻辑研究:探讨哲学中的逻辑方法和理论,如分析哲学和模态逻辑理解哲学论证的逻辑结构和有效性8.2 形式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哲学问题分析和论证评价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哲学问题和论证第九章:形式逻辑与日常生活9.1 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应用:探讨形式逻辑在日常决策、沟通和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理解日常逻辑错误和误区9.2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学习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第十章:形式逻辑的前沿发展10.1 形式逻辑的最新研究:了解形式逻辑在现代逻辑学、认知逻辑和计算逻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形式逻辑的前沿理论和方法10.2 形式逻辑的未来展望:探讨形式逻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形式逻辑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形式逻辑与数学6.1 数学中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研究的基石。
《形式逻辑》《形式逻辑》读书笔记(作者:Alex) (1~5章)《形式逻辑》教材(中国⼈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7⽉的版本)第⼀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说明:形式逻辑通常叫做“逻辑学”,简称“逻辑”。
我们这⾥讲的是普通形式逻辑,不同于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和符号逻辑。
定义: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法。
第⼀节形式逻辑的对象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还研究⼀些简单的逻辑⽅式,如:定义、划分、探求因果联系的⽅法等。
相关内容:1. 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在语⾔材料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思维是在⼈们的认识过程中产⽣的。
2. 认识。
认识是⼈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来源于⼈的实践活动。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1.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2.1.1 感觉感觉是我们对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如视觉反映对象的颜⾊[形状]。
2.1.2 知觉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的各种性质、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
如对⼩鸟的知觉,就综合了它的⾊、⾳、形[甚⾄味]等感觉。
2.1.3 表象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的现象。
它所反映的是过去感知的,⽽眼前不存在的事物,是过去[多次]感知的同类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映象。
[注:那它的前提应该是知觉和记忆?]2.2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阶段就是运⽤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也就是思维阶段。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2.2.1 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事物包括⼀切认识对象。
2.2.2 判断判断是对于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2.3 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导或引申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3. 思维的特点[3点]3.1 间接性:1. 表现在理性认识来源与感性认识。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目录《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0第二章概念 (5)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5)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 (6)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6)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 (6)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 (6)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7)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 (7)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 (7)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 (7)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8)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 (9)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 (9)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9)1.14下列各句话表达了真实定义,还是语词定义? (10)1.15设下列各句话都表达真实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0)1.16根据下列各段文章的内容分别找出“片面性”和“革命”的定义,并说明这个定义是合乎定义规则的: (11)1.17设下列各句话都各表示一个划分。
作为划分,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11)1.18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是不是二分法?如果不是二分法,则把它改为二分法。
(11)1.19指出下列各段话明确了哪些概念,主要是用哪些方法明确的? (12)第三章判断 (12)2.04指出下到各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
(12)2.05 (14)2.06 (16)2.07什么叫做周延?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18)2.08下列各关系是对称的或传递的吗? (18)2.09下列各组判断之间有什么真假关系? (19)2.10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句话中的逻辑错误: (19)2.11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否必然地断定了它的肢判断,为什么? (20)2.12下列各判断是哪种复合判断,并指出它们的判断联项和肢判断。
《形式逻辑简明读本》读书笔记第一章概念概念是事物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结果。
概念是思想的细胞。
概念要明确。
不允许偷换概念。
所谓一个概念明确,就是它的外延和内涵明确。
概念不明确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或者写出不通的文章,甚至产生工作中的错误。
定义是明确概念的一种方法。
要下好定义,必须遵守四条规则:( 1 )定义者的外延与被定义者的外延必须相等。
( 2 )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
( 3 )定义不能是比喻。
( 4 )定义不能循环。
下定义的最好方法,是以内涵定义为主,外延定义为辅。
分类是明确概念的一种辅助方法。
要做好分类, 必须遵守三条规则:( 1 )在每一次分类时,应当用同一个分类标准。
( 2 )分类后的各个子类的和应当与母类相等。
( 3 )分类后的各个子类,,不能互相重叠。
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之间有反变关系。
利用反变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概念准确。
第二章判断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想。
判断是用语句来表达的。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简单判断就是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单称肯定、单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等六种。
简单判断一般地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 换位就是互相交换判断的主谓项,但不改变量项和联项, 也就是把话倒转过来说。
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新可以换位,全称肯定判新、特称否定判断不能换位。
简单判断的主项与谓项有周延和不周延的问题。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蕴涵关系, 是三种从形式方面来看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掌握了它们,就可以使我们知道,作了某种判断,就一定能作或者不能作另外一些判断。
第三章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几个已知的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推理由前提与结论构成。
正确的推理要求: ( 1 )前提是真实的; ( 2 )推理形式是正确的。
形式逻辑研究推理,就是要研究推理的形式。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大类。
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演绎推理在一般情形下, 是把一般的知识应用于特殊的场合。
形式逻辑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南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各种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参考答案:逻辑常项2.在“p并且q”与“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中,它们含有()。
参考答案: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3.如果A与B两个命题具有矛盾关系,则它们必具有()。
参考答案: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4.逻辑学的逻辑的意思指的是人的思维的清晰性。
()参考答案:错5.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有()。
参考答案:定义划分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知识分子应担负社会责任。
”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都是集合概念3.设a、b为两概念,若所有a是b并且所有b是a,则a、b两概念具有()。
参考答案:全同4.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反对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5.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简单命题——关系命题;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第三章测试1.“青年不都是团员”与“有青年是团员”,这两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是( )。
参考答案:下反对关系2.某教研室共有9名教师。
已知:a、有人会使用计算机;b、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c、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教研室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参考答案:9人都会使用3.“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与“人不都有羞耻之心”。
这两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是()。
参考答案:不可同真;不可同假4.多数厨师带高帽子。
因此,有些带高帽子的人穿白衣服。
下述()为真,足以佐证上述论断的正确性?参考答案:所有厨师都穿白衣服;没有厨师不穿白衣服5.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 )。
参考答案:MAS∧PAM→SIP;SAP∧PAM→SIP第四章测试1.“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某人认识了错误,所以某人改正了错误。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4011011 学时:36 其中实验学时:0 学分: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新闻本科学生之必修课程。
属新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
故此,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考试之例。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思维的形式、规则及规律。
通过学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对于探索真理、表述和论证观点,学好其他课程,特别对于撰写新闻稿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通过思维科学培养的思维素质是通向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爱因斯坦说:" 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 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是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 。
、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新闻专业课程打下规范的思维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具体包括:1,使学生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2,在掌握思维形式的原理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将会有以下收获:1 了解《形式逻辑学》的基本结构。
掌握思维形式的有关原理和运用规则。
2 能熟练运用思维形式的规则,修正错误。
正确表达思想。
3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思维的习惯,为今后的专业课及各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考基础。
1、提高性要求本课程预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品质有明显的提高。
2、技能性要求通过3-5次作业,使学生掌握几种形式逻辑的思考模式。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还研究一些简单的逻辑方式11. 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 3 )语言密不可分:形式逻辑的性质:客观性,工具性,全人类性第二章概念1.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的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
它既包括客观事物,又包括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即主观的认识对象8、1)概念:语词的思想内容;2:)语词: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个语词当它能独立的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才表达概念;而当它不能独立地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就不表达概念。
◎第三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逻辑特征。
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1. 1)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2)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2.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1)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2)属概念的外延大于种概念的外延。
[注: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1. 根据外延的不同来分1.1 普遍概念:反映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2 单独概念:反映由一个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3 零概念:反映空类的概念。
2. 根据内涵的不同来分: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实体概念是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
如长江、黄河。
3. 根据有无某一质的规定性来分3.1 正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3.2 负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4、集合概念: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
实际上,非集合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
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1.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容关系。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肯定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用范围。
或者说是正、负概念
死
亡
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
的具体事物,故又称具体概念。
种性质或关系。
的概念究竟是实体概念还是属性概
仿佛把严寒拒之门外,屋里洋溢着春的气息
实体概念
,两眼发花,可依然坚守在阵
属性概念
两个不同概念
l“今天,来参加国庆庆典的有干部、工人及广大劳动妇女。
”????
人是律师。
国人。
欧洲人,两个法国人,五个商其中法国人不经商。
那么,
二、概括和限制
1.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外延较
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
法。
例如:38号黑色无带的牛皮鞋——牛皮鞋——皮鞋——鞋
我国的直辖市——我国的城市——城市
(1)概念概括的特点:在于概念外延的扩大,即使概念外延指称的对
象数量增多。
(2)意义:
a.认识角度看,概括能够把某个具体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来认识,以便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
b.表达角度看,对外延失之过窄的概念进行概括,有助于准确表达思想。
例如:
结婚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严禁破坏结婚自由。
产品。
项的外延。
项的外延。
被定义项。
定义项。
定义项。
概念的定义。
【D
s 就是D
p
】。
)
的概念。
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
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
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四、划分
代的”。
还是戏剧等
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