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35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1.事物的属性:指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我们把一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的属性。
)在客观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个别事物,它们之间又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每一个个别事物都有许多的性质,一个个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以及其他的较复杂的运动形态,都是它的性质。
例如,一个苹果就是一个个别事物,它有一定的形状,如圆形的;它也有一定的颜色,如红色的,它也有一定的气味,如香的……。
这些就是这个苹果的性质。
一个个别事物,除了有许多性质以外,还与另一些事物有一定的关系。
这个苹果大于那个苹果。
“大于”就是这个苹果与那个苹果之间的一种关系。
这个苹果在桌子上。
“在……上”就是这个苹果与桌子之间的一种关系。
人们喜欢吃苹果。
“喜欢吃”就是人们与苹果之间的一种关系。
,关系可以存在于两个事物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好几个事物之间。
老张送给老李一本好书,这里“送给”这种关系,就是老张、老李与这本好书这三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个个别事物,总是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我们把个事物的性质与关系,都叫做事物的属性。
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的,事物都是有属性的事物,属性也都是事物的属性,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同或相异。
也就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的相同;或相异。
例如:书与本2.类由于事物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客观世界中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事物类。
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地形成不同的类。
苹果是一类事物,它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梨也是一类事物,它也是由许多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苹果和梨是两个不同I:匀类。
苹果这个类的共同属性是不同于梨这个类的共同属性的。
组成某类的那些个别事物,叫做某类的分子。
分子与类之间,有“属于”这种关系,即是说,某分子属于某类。
某事物,或者说属于某类的事物,是有许多属性的。
3.属性的种类某些事物,或者说属于某类的事物,具有许多属性,在这些属性中,有些是某类事物的特有属性,有些则是偶有属性。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种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印刷品。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肯定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用范围。
或者说是正、负概念死亡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的具体事物,故又称具体概念。
种性质或关系。
的概念究竟是实体概念还是属性概仿佛把严寒拒之门外,屋里洋溢着春的气息实体概念,两眼发花,可依然坚守在阵属性概念概念间的关系的。
关系的方法。
人是律师。
国人。
洲人,两个法国人,五个商其中法国人不经商。
那么,单身名女人的反变关系:概念外延的大小外延就会随之缩小;相外延就会相应扩大。
即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二、概括和限制1.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38号黑色无带的牛皮鞋——牛皮鞋——皮鞋——鞋我国的直辖市——我国的城市——城市概念概括的特点:在于概念外延的扩大,即使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数量增多。
三、定义问题:什么是电视机?弟弟:电视机就是有电视的机器。
哥哥:电视机是教育工具。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学科学、学外语、学唱歌。
姐姐:电视机是文娱工具。
因为它经常播送音乐、电视、戏剧节日等。
妈妈:电视机是一种接收用黑白电视的设备。
奶奶:电视机不是收音机。
爷爷:电视机是小电影。
爸爸:电视机是用来接收电视广播的装置。
产品。
项的外延。
项的外延。
规则2被定义项。
定义项。
定义项。
概念的定义。
【Ds 就是Dp】。
)的概念。
规则4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四、划分代的”。
还是戏剧等。
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形式逻辑第⼆章概念第⼆章概念[学习提⽰]这⼀章介绍有关概念得知识。
通过本章得学习,要在理解概念得定义、概念得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概念得种类及概念间得关系等基本理论得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概念得逻辑⽅法,以提⾼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概念得能⼒,防⽌进⾏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得逻辑错误。
第⼀节概念概述⼀、什么就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得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切客观事物都可以就是⼈类认识与思维得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
概念可以反映⼀切思维对象。
概念就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得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得。
事物得属性包括事物得性质及事物得关系两⽅⾯。
如事物得形状、颜⾊、⽓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途等都就是事物得性质。
⼤于、⼩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盾等就是事物得关系。
事物得性质及事物得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得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任何属性⼜都就是属于某种事物得。
事物得属性有得就是特有属性,有得就是共有属性。
事物得特有属性就是指为⼀类事物所独有⽽别类事物所不具有得属性。
⼈们就就是通过事物得特有属性来区别与认识事物得。
如两⾜、⽆⽑、直⽴⾏⾛、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与使⽤⽣产⼯具进⾏劳动等就是“⼈”得特有属性,从⽽将“⼈”与其她⾼等动物区分开。
⽽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
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就是本质属性,有些就是⾮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区别于其她事物得属性。
某事物固有得规定性与它与其她事物得区别性就是本质属性得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定就是特有属性,⽽特有属性不⼀定就是本质属性。
⼈类得认识就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得,对事物本质属性得把握就是在认识发展与深化得过程中形成得,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得反映也经历了⼀个由粗浅到深刻得过程。
如:⼈——“⽆⽻⽑⽽会直⽴⾏⾛得动物”→“能制造与使⽤⽣产⼯具、具有思维能⼒得动物”。
第二章词项和概念第一节词项与概念的概述——概念是最小的思维形式,词项则是最小的思维逻辑形式。
一、词项:就是表达概念的语词。
二、概念▲概念的作用,在于区别不同种类的对象。
▲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和语词的差别:1.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表示概念。
2.不同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3.同一语词可以充当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发展和变化1.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出现,在人类认识中形成新的概念。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旧概念也会有相应地增减新内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废除了一些虚假概念,修正了一些不恰当概念。
——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历史阶段,概念会发生变化。
这是概念不确定性的表现。
——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认知阶段而言,概念的内容和所指也具有一种的相对稳定性,这是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对立统一的。
五、概念要明确,用词要恰当▲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对象。
▲第二,要尽量地避免用词歧义。
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类的分子。
▲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反变关系: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也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逻辑学讨论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的讨论,不会考虑概念的具体内容。
——逻辑学对概念进行分类,依据的就是概念这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反映某一单个思维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就是反映某类思维对象的概念。
——依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不止一个。
——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它的指称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普遍概念的外延指称对象不止一个,至少两个,数量不限,直至无穷。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目录《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0第二章概念 (5)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5)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 (6)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6)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 (6)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 (6)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7)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 (7)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 (7)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 (7)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8)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 (9)1.12什么是论域?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 (9)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9)1.14下列各句话表达了真实定义,还是语词定义? (10)1.15设下列各句话都表达真实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0)1.16根据下列各段文章的内容分别找出“片面性”和“革命”的定义,并说明这个定义是合乎定义规则的: (11)1.17设下列各句话都各表示一个划分。
作为划分,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11)1.18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是不是二分法?如果不是二分法,则把它改为二分法。
(11)1.19指出下列各段话明确了哪些概念,主要是用哪些方法明确的? (12)第三章判断 (12)2.04指出下到各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
(12)2.05 (14)2.06 (16)2.07什么叫做周延?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18)2.08下列各关系是对称的或传递的吗? (18)2.09下列各组判断之间有什么真假关系? (19)2.10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句话中的逻辑错误: (19)2.11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否必然地断定了它的肢判断,为什么? (20)2.12下列各判断是哪种复合判断,并指出它们的判断联项和肢判断。
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得知识。
通过本章得学习,要在理解概念得定义、概念得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概念得种类及概念间得关系等基本理论得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得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得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得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就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得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就是人类认识与思维得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
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就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得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得。
事物得属性包括事物得性质及事物得关系两方面。
如事物得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就是事物得性质。
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就是事物得关系。
事物得性质及事物得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得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就是属于某种事物得。
事物得属性有得就是特有属性,有得就是共有属性。
事物得特有属性就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得属性。
人们就就是通过事物得特有属性来区别与认识事物得。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与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就是“人”得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她高等动物区分开。
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
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就是本质属性,有些就是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她事物得属性。
某事物固有得规定性与它与其她事物得区别性就是本质属性得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一定就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就是本质属性。
人类得认识就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得,对事物本质属性得把握就是在认识发展与深化得过程中形成得,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得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得过程。
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得动物”→“能制造与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得动物”。
第二章概念的本质、分类及相互关系第一节概念概述一、概念的本质1、概念的三种含义:一是指客观上存在的一种对象、一个东西(比如:我家门前有一棵树)以及对这种对象的主观把握,这属于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范围;二是指语言中的一个语词(比如“树”、”tree”等),树是一个木字和一个对字组成,树和数读音是一样的等等,这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三是指主观上的一个思维单位(比如:疼、心疼,心口疼,虚拟经济等。
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逻辑学通过自然语言研究人们在使用概念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形式即第三种含义。
2、概念的逻辑特征:第一、概念是人们思维的最小单位。
第二、每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都有一定的范围(即外延)。
太阳、太阳系第三、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或特征。
概念是通过语词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该事务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孩子的特有属性是什么?生理上的、心理上的、认知上的以及社会化方面,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的是儿童、幼稚、成熟、衰老)。
3、概念的作用第一、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工具。
(认识的起点,对事物有个基本概念)第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把握事物的起点。
(明确概念是思维的逻辑起点,是头脑清楚的基本保证)关键词是我们反映事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抓手,所谓关键词就是基本概念。
比如:对北外的概念:外特精。
中国梦、北外梦、个人梦想。
二、概念与语词逻辑学是通过语词研究概念。
1、概念与语词不可分开(一枚硬币的两面),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概念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任何语词都要表达一定的概念。
2、概念和语词的不同第一、概念是思维的内容,语词是思维的形式,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语词往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第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即使同一种语言也是“一个意思,十种说法”)。
比如“爱人、老婆、婆姨、屋里的、糟糠”等等。
中国古代关于信的说法:锦书、锦笺、信札、笺札、惠书、便函、大示等。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还研究一些简单的逻辑方式11. 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 3 )语言密不可分:形式逻辑的性质:客观性,工具性,全人类性第二章概念1.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的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
它既包括客观事物,又包括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思想认识,即主观的认识对象8、1)概念:语词的思想内容;2:)语词: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个语词当它能独立的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才表达概念;而当它不能独立地指称事物范围和本质时,它就不表达概念。
◎第三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所具有的逻辑特征。
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1. 1)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2)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2.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1)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2)属概念的外延大于种概念的外延。
[注: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1. 根据外延的不同来分1.1 普遍概念:反映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2 单独概念:反映由一个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1.3 零概念:反映空类的概念。
2. 根据内涵的不同来分: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实体概念是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
如长江、黄河。
3. 根据有无某一质的规定性来分3.1 正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3.2 负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
4、集合概念: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
实际上,非集合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
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1.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相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