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内能与热量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34
九年级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
1.三者的概念区别(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J)。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三者的辨证关系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
(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
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
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
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
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四个“不一定”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
考点卡片热和内能的认识热量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焦耳(J)(3)物体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4)热量与内能、热量与温度的主要区别①“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量度”.反映了热量与内能的内在联系.但是,内能与热量又是两个本质不同的物理量,不能混为一谈.内能是“状态量”,一个物体在一定的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内能;而热量是“过程量”,它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用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多少的物理量.离开热传递的物理过程,谈热量的多少是毫无意义的.②热量和温度也不能混为一谈,温度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它们之间的联系只表现在热传递的过程,绝不能认为“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命题方向】第一类常考题: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所含的热量少B.水和煤油,如果温度也相同,水比煤油热量多C.质量越大的物体,它所含的热量多D.物体温度降低时,向外放出热量分析:(1)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2)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A、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B、不能说物体的热量,水比煤油热量多,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物体所含有的热量,这种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D、当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热量的理解.知道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第二类常考题: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热量通常用字母Q表示,热量与内能的单位都是焦耳,单位的符号J.分析:根据热量的定义、热量的单位,以及物理量、单位的符号进行解答.解: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热量通常用字母Q表示,热量与内能的单位都是焦耳,符号J.故答案为:内能;内能改变的多少;Q;焦耳;J.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解题方法点拨】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因此,热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多少、物体的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具有的热量的多少.内能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分子有质量,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3)内能的特点:①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②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即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一个物体具有多少内能.③内能是可以变化的.④对单个分子或少量分子谈内能是无意义的.(3)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②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③物体的内能还和状态有关.如:一定质量的固态晶体熔化为同温度的液体时,内能增大.【命题方向】第一类常考题: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分析: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结合这些知识可解答此题.解: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一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将减小;故A正确;B、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它做功;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是由于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能量,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C错误;D、水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和水的质量有关;故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内能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物体内能方面的知识,包括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等;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运用所学的内能方面知识可解决此题.第二类常考题: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内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要掌握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解: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其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也越快,而温度降低时则会相反.故答案为:温度,增大,减少.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内能与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考查了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解题方法点拨】(1)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2)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由于物体分子的运动是永远不会停息的,所以物体在任何温度下、任何时刻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利用内能来加热﹣﹣热传递内能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直接用它来加热物体.物体在获得内能以后,温度会升高.我们家里每天都要生火煮饭,我国北方的冬天还要生火取暖,工厂里常常要加热各种零件,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的常见例子.其实质是利用热传递,将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2)利用内能来做功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利用内能做功的实质是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命题方向】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内能的利用是中考的主要命题方式.例1: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B.由滑梯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搓手取暖C.D.钻木取火水蒸气将木塞冲出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能量都可以相互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过程.分析清楚图示物理情景即可正确解题.解:A、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C、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B、C错误;D、水蒸气顶开软木塞,是利用水蒸气的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主要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新理念.例2: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我们不能把这些能量重新收集起来供来年再用,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上述事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能量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解: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我们不能把这些能量重新收集起来供来年再用,这是因为能量的传递是有方向性的,只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本题答案为:内,内,方向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题方法点拨】知道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内能的利用就是把内能转化为其他能的应用.24.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当物体与外界不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命题方向】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第一类常考题: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等的1kg和100g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分析: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解:A、水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和水的质量有关;故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的内能不同;故A错误;B、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外界对它做功;故B错误;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C错误;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将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物体内能方面的知识,包括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热传递)等;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运用所学的内能方面知识可解决此题.第二类常考题: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温度.(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热量.(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内能.分析:根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进行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或做功的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解:这盆水很热是反映水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故这里的“热”指热量;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故答案为:温度,热量,内能.点评:虽然同样是”热“,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却不一样.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温度、热量和内能。
《内能和热量》讲义一、内能内能,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以及热现象至关重要。
那什么是内能呢?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了动能。
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就像被弹簧连接着的小球,它们的相对位置变化会引起势能的改变。
这两种能量加起来,就构成了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
首先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动能就越大,内能也就越大。
比如,一杯热水的内能就比一杯冷水的内能大。
其次是质量。
质量越大,意味着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越多,总内能也就越大。
想象一下,一大桶水和一小杯水,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大桶水的内能更大。
还有物质的种类和状态。
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不同,内能也会有所差异。
而且,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内能也不同。
比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是因为状态改变时,分子间的势能发生了变化。
内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物体的状态和参考系。
而且,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表现和变化来间接推断。
二、热量接下来,咱们说说热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的内能会向低温物体转移,这个转移的能量就是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需要注意的是,热量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而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产生的。
比如说,我们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而应该说“在某个过程中传递了多少热量”。
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通过物质直接接触,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比如,我们用金属勺子搅拌热汤,过一会儿勺子就变热了,这就是热传导。
热对流则是依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
烧开水时,水的上下翻滚就是热对流的体现。
热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
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就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不需要任何介质。
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1、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内能。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与一段过程对应,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内能的改变量.
如果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但此时仍有内能.
3、内能是由系统状态决定的。
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也随之确定。
要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热传递或做功两种途径来完成。
而热量是传递过程中的特征物理量,和功一样,热量只是反映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迁移的能量,是用来衡量物体内能变化的。
有过程,才有变化,离开过程,毫无意义。
4、就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和“功”,因此,不能说一个系统中含有“多少热量”或“多少功”。
《内能和热量》内能奥秘,等你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奥科学原理的现象。
其中,内能和热量就是两个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重要概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科学领域,揭开内能和热量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内能。
简单来说,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分子,这个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存在,却在物体内部不停地运动着。
它们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这种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分子的动能。
而分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就像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相互拉的时候会有力量的传递,分子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力量,这种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就是分子的势能。
想象一下,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它们的内能是不同的。
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动能更大,同时分子之间的势能也有所不同。
而对于同一种物质,比如一块冰和一滩水,虽然它们的温度相同,但是内能却不一样。
因为冰变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的势能发生了变化。
那么,内能的大小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内能也就越大。
就像在炎热的夏天,气温升高,空气分子的内能增加,我们会感到闷热。
其次,物体的质量也会影响内能。
质量越大,意味着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越多,总的内能也就越大。
比如一大桶水和一小杯水,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大桶水的内能要大于小杯水的内能。
此外,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也会对内能产生影响。
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方式不同,内能也就不同。
而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如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子的间距和运动方式不同,内能也会有所差异。
说完了内能,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热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高温物体的内能会向低温物体转移,这个转移的能量就是热量。
比如,我们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鸡蛋的热量会传递给冷水,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
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与热量
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 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 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
②Q放=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是状态量。
从分子运动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于个别分子没有意义。
当物体温度变化到一定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物态可能发生变化。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是状态量。
教材中所说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势能、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
在热学中,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内能跟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如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怎样变化。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由于质量没有变,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势能变小,内能变小。
是内能的通俗说法,实际上与内能有区别。
热能是指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是内能的一部分,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
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而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
热量跟温度高低无关,跟变化的温度有关。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①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因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或减慢),分子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②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如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减小,因此冰熔化过程中内能减小。
晶体凝固和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温度不变其内能要发生变化。
在热传递过程中有温度差,温度发生变化,内能也要发生变化。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①物体内能变化,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
正确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在热学中,内能、温度、热量是本质不同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往往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它们区别开来。
内能: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它既包括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还包括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
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后两项不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所说的内能一般指前两项。
由于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分子间的作用情况和分子的数目有关。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是量度热传递中内能的变化量。
1.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温度从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它与物体分子动能有关,物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它的内能增加;反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但是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当物体的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不变,但也可能减小或增大,例如0℃的水凝固成0℃的冰(或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温度不变,但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故内能也发生变化。
二是物体的内能不仅与它的温度有关,还与分子数目、物质的种类以及分子间的距离等有关,因此要注意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C))(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5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50J;同样低温物体吸收了50J的热量,则内能增加了50J,实际上就是5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
九年级物理课程讲解内能和热量哎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内能和热量。
别担心,不会像上课那样让人昏昏欲睡,咱们轻轻松松地聊聊这些物理小知识,保证让你听了心情愉快,顺便涨点知识。
内能,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像你心里那种温暖的感觉,或者说你吃到好吃的零食时那种幸福感。
内能指的就是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里所有小分子、小粒子们不停地在活动、运动,它们产生的能量。
就像是人们聚会时的热闹气氛,越多的人一起嗨,气氛越好,能量自然也就越高。
你想想,温暖的被窝里,身体舒服,心情也好,那就是你的内能在作怪。
接下来聊聊热量,嘿,热量就像是你冬天喝热巧克力时的感觉,暖暖的,甜甜的。
热量其实是内能的一部分,但它是通过热的方式传递的,像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冰块放在温水里,冰块就会慢慢融化,这就是热量在发挥作用。
水的分子因为吸收了热量而开始活动得更加欢快,结果冰块变成水,真是奇妙啊!要知道,热量可是个调皮的家伙,它总是在物体之间转来转去,有时候它就像个小孩子,想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玩。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热量和内能这两个家伙其实挺有趣的?再说说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就像是你和朋友传纸条,纸条在你们手里来回递,信息就传递了。
比如说,你把手放在热水壶上,热量通过接触把温度传递给你的手,让你感受到温暖。
对流就像是一锅汤的热气,汤底的热量会把上面的汤慢慢加热,形成循环。
要是你在家里做饭,汤锅里的热气腾腾,那就是热量在做工!辐射呢,想象一下太阳的光,照耀在地球上,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就像个大火炉,把热量通过空中辐射到我们身边。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内能和热量无处不在。
夏天的空调、冬天的暖气,都是在调节着我们周围的热量。
而我们的身体里其实也在不停地进行着热量交换。
想想你在运动时,出汗就是身体把热量释放出去,保持凉爽。
哎呀,这种自然的调节真是太厉害了!内能和热量还影响着天气变化,比如,云彩是怎么形成的,都是和空气中的热量和内能有关系的。
《内能和热量》知识全解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类比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了解物体的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
和。
3.通过实例,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理解热值的概念以及物理意义,会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本节重点是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中考命题常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以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燃料的使用与热量的计算为重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和问答题等。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质量、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②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物体的质量、温度一定时,物体的体积大小影响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影响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进而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
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分子的数目就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④与物体的状态有关:物体的质量、温度一定时,物体的状态影响分子间的距离,同样能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如相同质量0 ℃的冰和0 ℃的水,虽然它们温度相同,但是内能不相同。
物体的内能与热量在物理学中,内能和热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动能和势能。
热量则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一、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内能是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包括物体的分子和原子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其他宏观微观粒子的能量。
内能的计算公式为:E = K + U其中,E表示内能,K表示动能,U表示势能。
动能可以分为平动动能和旋转动能。
平动动能是物体由于直线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t = 1/2 * m *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旋转动能是物体由于旋转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r = 1/2 * I * w^2其中,I为物体的转动惯量,w为物体的角速度。
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Ug = m * g * 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Us = 1/2 * k * x^2其中,k为弹性系数,x为物体的形变程度。
二、热量的传递和计算热量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异时,热量会自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热,其中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导热和对流。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的分子通过碰撞传递热量,而对流则是指液体或气体的分子通过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传递热量。
传热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传递方式传递热量。
直接传热包括对流、辐射等,间接传热通过传热介质如水、空气等介质传递热量。
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不需要介质传递热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
三、内能和热量的关系内能和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会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物理内能与热量知识点
物理内能:物理内能是指物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相关,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做功的方式增加。
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是由于物体之间温度差异而产生的能量传递。
热
量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物体的内能变化: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其内能减少。
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表示为:ΔQ = ΔU + ΔW,其中ΔQ表示吸收的热量,ΔU表示内能变化,ΔW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颗粒间的相互碰撞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传导是固
体和液体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通过流体(气体和液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
热是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方式。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的过程。
所有物体在温度不为0K 时都会辐射热量,温度越高,辐射热量越大。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
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的内能变化等于吸热减去对外界做功。
这些是物理内能与热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如热容、焓、热机等。
内能和热量(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热运动、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分子热运动、内能》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为焦耳,符号是J。
(4)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5)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效果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是等效的。
要点三、热值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内能和热量(基础)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热运动、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要点梳理】要点一、内能(高清课堂《分子热运动、内能》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单位:焦耳,符号:J。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
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
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要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要点诠释:(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为焦耳,符号是J。
(4)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
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5)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效果是相同的,所以说它们是等效的。
要点三、热值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一、温度和内能的区别与联系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综合,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它是一个状态量。
一般用“具有、增加或减少”表示内能。
1.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物体温度变化,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变化,分子动能变化,则内能变化。
2.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如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3.物体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如:一杯50℃的水,其内能不一定比一桶10℃的水的内能大。
二、内能与热量的区别和联系1.物体内能变化,不一定吸热或放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除了热传递外,还可以通过做工来实现2.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定引起内能的变化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在熔化与3.凝固的过程中,达到熔点后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吸收热量,内能仍要增加。
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亮度物体内能的变化,所以他们具有相同的物理单位,都用焦耳。
三、温度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整个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中体现。
它是一个状态量,用“高低”表示。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内能变化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用“吸收”和“放出”表示。
1.温度升高不代表热量多因为热量是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同物体温度变化多少,物体的质量以及比热容或状态变化情况有关。
2.物体温度变化,不一定吸热或放热因为改变温度变化,内能也变化,改变内弄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而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救不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3.物体吸热或放热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液体的沸腾,气体的液化等状态变化过程中,虽有吸热或放热,但达到了熔点、凝固点、沸点,物体的温度不再变化。